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每个女人都爱美丽,每个男人都喜欢美丽的女人,这应该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也许爱情可以改变这一切,情人眼中出西施。但是女人!难道你不希望把自己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你爱的男人面前吗?我猜想大多数女人都会说,希望把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而怎样改变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选择N种化妆品将自己原始的面容遮住呢,还是选择用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自然美丽展现出来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我个人会选择后者多一些,最健康最自然的美丽才是真的美丽。女人变得美丽了,自信就来了,还怕没有魅力吗?

您一定又想问,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自然魅力展现出来呢?不要着急,首先我们应该从饮食起居上好好的规范一下。

第一,不要熬夜,熬夜对人的身体不好,会让人提早衰老,而对于我们女性来讲更是要命的一击。但是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吧,想早点睡不想熬夜,但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这时候一定是您的压力过大了,这时候就要减压了。怎样减压呢?你可以跳跳舞,下班了散散步,多接触些开心的事情,还可以花些钱去汗蒸源汗蒸馆里汗蒸一下等等。

第二,就是要合理饮食,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千万不要因为减肥而不吃,可以少食多餐,美丽的女人应该也是健康的,当你不健康了,美丽也就没了。

第三,就是要热养,好像养生经里说过:“女人要热养”,意思热一点没关系。而“凉”对女人的经脉等方方面面都是有伤害的。这话我信,因为有一年夏天我学驾驶,桑拿天在室外“烤”,人烤得乌黑,但我的颈椎病竟然不治而愈。可见适当的高温对人体绝对有好处,要不那些汗蒸馆生意怎么那么兴旺呢。所以千万要记住保温,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女人着了凉,就好像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随时您的健康受到威胁,还是那句话健康没了,没还有吗?

女人要好好地照顾自己对自己好点,你才能保持那份美丽,最自然的才是最美丽的。希望天下的女人们都可以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健康。汗蒸源小编希望可以和大家一同探讨养生的秘密。

社会美与自然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 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自然美及其价值 关于美的形态分类的说明—— 1.美的形态,指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它是美的具体形式与体现。 2.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中,每种事物的美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3.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是现实生活中直接具有的、不需要经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即已存在。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领域,为芸芸众生提供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审美营养。 社会美容易被忽视 社会美需要被发现 社会美应该被张扬 4.从美的存在领域的角度分为现实美(含社会美和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 一、社会美的本质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所具有美。 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体部分,与人、人的活动直接紧密相连,它既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又是艺术美的来源之一。 二、社会美的特征 1.直接的社会实践性直接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目了然。 2.鲜明的社会功利性是社会实用功利与道德功利的统一,社会美应该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生存、发展有利。社会美重在内容,更体现审美的社会功用。 3.突出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美具有流动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社会美往往体现为时代差异、民族差异、阶级差异和角色差异。 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 一、社会主体美

1、人体美 人体美是指人的形体所具有的美。 人体美究竟是自然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是一个理论难题。 人的美主要包含了两大构成元素: 外在美:相貌、形体 内在美:道德、情操、气质 在这两个组成部分当中,人类对于自己的审美是从人体开始的。 这种对于人体的审美,经历了从最早的生殖崇拜期到后来的健壮体魄欣赏的转变。 前者是基于人类种族延续的需要,后者往往是因为战争等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人的躯体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在形状和构造上既表示它是精神的感性的自然存在,又表现出一种更高的内在生活,因此就不同于动物的躯体,尽管它和动物的躯体大体上很一致。 人体美的特点 (1)人体美是物质性的,是和谐的物质性对象 (2)人体美体现了精神与物质的直接统一性 人的物质形态的美,指人的容貌、体态(身材)的美。这是人的一种天然存在的美。 人的精神气质的美,包括人的风度、气质、韵味……是人体美的高级形态。 理想的人体美是上述两种美的融合。 人的美的理想形态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永远是关键。 罗曼?罗兰描绘的贝多芬:个头矮小,且眼睛“又细小又深陷”,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的不对称。” 人的气质、情操等都是后天培养的。一些所谓的“贵族气”、“王气”其实是来自出生后生活环境的熏陶。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变迁,对于人的美的欣赏越来越注重道德、情操、气质等内在的要素,改变了此前偏重于人的自然属性的欣赏习惯,社会属性的比重越来越大。 人的美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体现了审美的社会性特征。 二、社会活动美 1、社会实践活动美 (1)生产劳动的美的根源在于它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美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感性认识 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1725年 B.1735年C.1740年 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主要方法 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 __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 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美在无意识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 D.对比联想

健康让生活更美好

健康让生活更美丽 当前一些爱美的女士为了身体能够有魔鬼一般的身材,不惜花费大代价去整容丰胸,而且丰胸手术后的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手术后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这会让这些人吃不少的苦头。也有不少人会使用药物,这些含有大量的雌激素,能够丰胸但不能持续,还会引起乳房疾病等一系列不良的反应。 当前的一些化学药物,当时效果可能会很明显,但是药效过后的结果就往往不尽人意了。在生活中健康才是第一位,没有了健康身体,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酒酿中含有的酒酿醣化酵素能促进乳头的乳腺管道不断分支和生长,从而增强乳腺组织的发育,是天然的荷尔蒙;酒酿蛋其中含有的野葛根提取物等高效成分,能加速胸部增大同时增强弹性,向上提拉塑形,令胸部线条效果完美,此外加上宁夏枸杞以及天然土鸡蛋的滋补,因此酒酿蛋不仅仅可以丰胸,还可以美容养颜,调理经期和改善痛经困扰,保养身体,调理气色,均衡营养。而且它的原料是纯天然的,看得见,摸得着食用起来才能更放心。 在酒酿蛋中加入葛根也会有不错的效果,葛根在食用方面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相当安全的。据了解,它对调节女性荷尔蒙、改善胸部线条、加强乳房弹性及滋润皮肤具有显著疗效,称其为美胸神器应该不为过 酒酿蛋中的微量酒精成分能够改善胸部的血液循环,其中鸡蛋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仅能够让胸部丰满起来,对肤质也能够有极大的的改善,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有机酸、蛋白质、酞、无机盐等成分,身体容易吸收,营养零流失。它还有升散通利之功效,经常食用,可以轻身,从而达到减肥的功效。 酒酿蛋对产妇也有非常好的效果一般产妇吃这个,会有很好的效果,产妇的身体有所帮助,有助于产后恢复。中医认为产妇生孩子时气血大耗,阴液耗损,

立意4 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有一位作家说:我们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多么的可爱,我们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是的,我们这个世界主流是真善美,如果没有真善美的主宰,这个世界将不复存在。我们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在作文中表现美、赞颂美。 (一)努力表现美好的事物 美是以善(好)为基础的,是与使人愉悦相联系的;美既是客观存在,同时又是主观感悟投射的产物。我们应当善于寻找绝妙诗词即寻找美的事物,并用我们的笔努力去表现美好的、使人愉悦的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 1描绘自然美 我国古代诗词流传下了不计其数的描绘自然美、深情赞美自然美的作品。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宋诗词,大量诗篇都是脍炙人口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自然风光的不朽作品。描绘自然美,赞美自然美。 2.表现社会美 与“自然美”相对应的则是“社会美”,即我们生存的社会中的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的生活场景、美好的人际关系、美满的幸福生活。 著名作家乔叶写过一篇短文,题且是“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其实有三个特别生动的片段。作家选取的内容是极普通极平常的小事,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如此美丽的生活场景,如此美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生活,也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没有豪言,没有粉饰,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花枝招展,因为平淡才真,质朴才美,存在才幸福。卖小菜妇人的热情、语,“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淳厚”,令人回味无穷;车夫的善良、真诚,如冬日的暖阳,总让人心里热乎乎的,以至于泪都要下来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孩子邮递员,“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实际却勤快得让人感动。就是这些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群点缀了我们美丽的世界,就是他们顽强、乐观、真诚、职守的品性在震撼我们的同时,美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得不常常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真实是那么可爱,那么美丽! 3赞颂人性美 表现人性美是文章的主要的也是永恒的主题品质美、道德美、情感美,是人性的主流,我们应当努力表现这美丽的人性。下面是一位老师描写我们学生的平凡之美的作品。 一个关心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学生,一定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从种种媒体中,发现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发现许许多多秀的人物。他们是那么平凡,就像你的家人、同学;他们又是那么高尚,以一种催人泪下的力量让你感动,让你久久地铭记。 一篇文章记叙了旅游途中发生的一件令人难忘的往事,反映了卖花姑娘诚实、纯正,如白兰花般芳香清纯的美好品德。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卖花姑娘的外貌、语言、行动上,生动地刻画了她的朴素纯美的心灵。文中白兰花的淡雅的芳香更衬托出卖花姑娘的美好品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力量。 本文记叙了旅游途中发生的一件令人难忘的往事,反映了卖花姑娘诚实、纯正,如白兰花般芳香清纯的美好品德。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卖花姑娘的外貌、语言、行动上,生动地刻画了她的朴素纯美的心灵。文中白兰花的淡雅的芳香更衬托出卖花姑娘的美好品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力量。 4表现艺术美 《老残游记》中有一段描写王小玉演唱曲艺的生动片段。这无疑是极为精彩的文字了。我们中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笔去描写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的精美。本文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写得出来的。没有对音乐的真爱,没有欣赏音乐的真实体验,没有对音乐的独到的品味、思考,是断然写不出这等文章来的。这再次说明了一个文艺创作的基本原理:艺术是生活的反映。 文中的大量内容都是作者音乐生活的再现,那些优美的文旬都是真实体验的表白。如“在‘滑音’间寻找快感,在‘换把’间聆听呼吸”;如“读巴金的《家》,耳边回荡顺子的《回家》;读南怀瑾的儒雅文苑,而聆听舒曼的钢琴曲;品味《中国文学史》,恰与贝多芬的《命运》相伴……”准确传神,颇有感染力。作者把对音乐的独到的体验和它的价值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先写在或悲或喜时音乐对调节情绪的怍用,再写在读诗读书时音乐对帮助领会诗书内容的作用,三写歌词小调本身的含义给人的教育作用。这样,把音乐的美感和价值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二)用美好的心灵去发现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大家熟知的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来爱.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清代学者袁枚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我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也就是说,世间美的事物到处存在,只要善于发现,善于表现,都会成“绝妙词”。我们要用美好的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1慧眼独具发现美

自然美才是真得美

自然美才是真得美 ——人是最美的自然美对于美,是人们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在朱熹《春日》中有: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自然的追求。在《诗经·周南·关雎》中也曾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对美人的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古句吧。 也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历史,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通过整容这样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一些缺陷。现在我们会不时的听到人造美女的报道,但是惊人的美容费用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即使能承受高昂的美容费用,美容者也难以承受内心的压力。当夜静更深的时候,想到自己身上这里是人造的,那里是人造的,心情会感到很沉重的,因为人的潜意识是追求自然美的。 一、事件 最近听到超女王贝因为整容而将自己的年轻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手术台上的报道,我们为此无不感到惋惜。即便是有很大的风险,依然有人愿意去冒风险,究其原因: 1、认为美丽我作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形美容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既然能够通过医学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美丽,何乐而不为呢?

2、变漂亮让我更有自信 3、漂亮让我有更多的资本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美的标准 大家都在说美,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美呢?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i.审美理解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就说明了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 它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审美理解是指审美中理性能力,审美心理经验中的认识性因素 它的功能:(1)审美理解渗入,溶解于感知,使审美感知成为超感性的直觉能力,以把握形式结构包含的深层意味。 (2)审美理解渗入想象,规范想象的任意自由,给于它以统一、秩序 (3)审美理解溶解于情感,给予情感以理性的调节、制导,是情感从盲从欲望冲动走向有一定意志的情感,而成为审美情感。 通过上述我们知道,对美的理解是建立在自身的感知,想象,情感之中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美的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就像古代社会以“小脚”为美、唐代以胖为美一样,各个时代的美、丑标准都是相对的;而且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对美的评判标准也不同,东方人眼中的丑在西方人眼里可能就是美。美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大眼睛、双眼皮”是一种美,但“丹凤眼”又何尝没有它独特的韵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 乔延菊 在中国古代,老庄主张顺其自然的美学思想:“物适其性即美,失性即丑。”艺术要实现自己的审美功能,也要遵循自然美这一美学原则。唐代张彦远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主张。纵观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能发现举不胜举的“自然美”的佐证。艺术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艺术家对于真实自然生活环境状态的瞬间定格再现,它所折射的是其生活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意象。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作品都会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 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因此健美匀称的竞技人体自然成为他们讴歌和赞扬的对象以及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人的审美标准。说起绘画艺术的自然美,不得不提到壁画。古埃及壁画和中国墓室壁画,题材多是记录和再现墓主人或当时人们捕鱼、放牧的自然生活状态,具有纪实性和叙事性。虽然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大差异,如古埃及壁画人物程式化的装饰味道很浓,中国绘画则是以线为主,但无论服饰还是发式及形象仍具有鲜明的地域人种特征。中国的石窟艺术造型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及大足石刻具有典型的巴蜀人特征,龙门石窟的佛像是典型的中原人特征,云冈石窟则具有塞外突厥人特点,等等。 中国唐代的石窟壁画将“贸鸽”、“饲虎”这样的悲惨宗教题材描绘成富有浪漫气息的丝竹盈耳、彩云飞舞的佛国极乐世界,反映了当时安定、富足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再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这些艺术精华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传递出自然之美,不仅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也让欣赏者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 照相技术出现之前,绘画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再现当时人们的自然生产生活状态。照相技术出现之后,画家们逐渐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更多地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而不仅仅局限于再现自然。高尔基说:“任何艺术,不管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有一个目的,就是启发人的某种感情,培养他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由此可见,艺术的职能并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直白地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实现再现和表现的统一、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因而要高于生活。作为绘画艺术,决不是生活素材的原始状

我心中的瓦尔登湖

我心中的《瓦尔登湖》 很多人都向我推荐《瓦尔登湖》,有人说这是一本很安静的书,安静到可以听到银针坠落的声音;有人说这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字字句句沁人心脾;有人说这是一本很孤独书,又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这些风格迥异的评价不禁挑动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我怀着一探庐山真面目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可是在我阅读到第十页的时候我竟然已经有想放弃它的念头了,“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没看懂?”“这是中文吗?难道是翻译的不靠谱?”我在心里抱怨着,本来想放弃了,但是看到介绍说“浮躁的人是读不懂书中的奥义的”,心中又有些不服气,于是我随手向后翻,看到这一章节:最高的法则,心中对最高法则充满了好奇便开始读了起来,然后我便深深地陷入到《瓦尔登湖》的宁静中了。 这是一本描绘田园风光的美景画卷,读完全书,仿佛跟作者完成了一次难忘的、纯美的自然之旅。你会走近湖畔,走进松林,你能看到悠然而过的田野上的飞鸟、看到在丛林里四处溜蹿的土拨鼠、欣赏森林深处的蚁群大决战;湖水的静美、雨中的奇景、变幻的雪冰、乡野的美梦,让你在真切的体验中深深沉醉。在这里,没有嘈杂的商业区,没有工厂的浓烟滚滚,没有政治的攻心斗角。如果说一篇优美的文字是我们风沙苍茫的旅程上一处小小的绿洲,那么《瓦尔登湖》赐予我们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我们既可以让自然和人的心灵探索野马般狂野地奔腾,又能让个人体会到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那些经验和感悟,是如何在清晨闪动着露珠的光芒。所以在自然界里,独处的梭

罗丝毫不感觉孤独,林中花开花落的声音,一年四季湖边景色的更迭,与松鼠、耗子、野兔、红蚁、梭子鱼、潜鸟等为邻,还有大自然独有的声音:“风向合宜时,我能听到柔和甜美,几近自然的旋律,在很远的树林里,有着震动的嗡嗡声,地平线里的松树针,似乎是竖琴的弦,所有的声音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产生了完全相同的效果,这就是宇宙的震动……”这是一幅何等美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瓦尔登湖》是返璞归真生活的真实记录。梭罗在湖畔自得其乐地种豆耕锄、觅食野果、追猎狐狸。“在温暖的暮色中,我常在船中吹起晚笛,看鲈鱼围着我环游,好像沉醉于我的笛音。月亮徜徉在湖面的粼粼波光之上,湖底倒映着森林的丛丛幽影。”看到这一景象不得不让我想到我国历史上那位有名的“隐居专家”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何等怡然自得心境。 说梭罗是“大自然的挚爱者”也许还不够,因为他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不把花从枝子上摘下来,但把汗洒进土里。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联系当今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的因为人类过度发展而出现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受到污染的事件,我们有理由相信,《瓦尔登湖》所描绘的世界正是人类保护自然、净化心灵的理想目标。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梭罗在湖畔自耕自

自然美

自然美是人类最早意识到的美。自然美是“自然的人化”的结果;自然事物是有多样性的,自然美是无穷尽的,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与欣赏也是无穷尽的,人从自然美中所获的启示更是无穷尽的。自然美愉悦了人的身心,激发人的创造灵感;自然的理性和神性治愈人的心灵创伤,提升人的道德情操。人与自然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合一。人类在自然中寻找灵魂的寄托之所,生命的意义在于探求自然,而死亡也只是融于自然的门户。人们对自然美的审美反映最终是决定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的,现今自然美对美学的挑战,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自然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地球地质地貌的千差万别,日月风云的变幻莫测,动物植物的千姿百态,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千奇百巧的组合,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穷无尽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绚丽多彩、景象万千的自然景观。 自然美的魅力和什么是自然?按《说文解字》:“自,始也。”“然”则兼有“是”和“这样”的意思。由此看,所谓的“自然”就是“自是”,即一个事物是他自身。所以,自然状态就是事物原初存在的状态:具有本源性,具有自我敞开的特征。以自然、自由、和谐为主旋律的生活,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对自然美的发现与赞美、领悟生命的真谛、回归心灵自由是人生的追求,是文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自然美是指观察者通过感知获得的植物景观的表象之美,是植物造景艺术美的初级阶段。它所带给人们的是感官上的美感。生态的自然美不像人化态自然美那样处处渗透着人为创造因素,彰显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也不象共生态的自然美那样暗藏着人类的巧设,达到了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神妙融合,原生态景观的自然美是自然本身和谐本质的一种显现。自然美的美感之源一方面在于自然美形象的独特性,自然美是艺术模仿的对象,也是艺术美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自然美通过艺术美得以传递,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使其自身得到显现,由此体现了自然美对艺术美的依赖,在于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与自然形成的和谐关系。 笔者认为,自然美的产生也离不开自然事物的物质属性,因为它是自然美之所以是自然美的物质条件。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的起源,所谓的美,就是通过人类生活的实践创造所取得的,感性具体表现着人的自由的各种对象,因此,美的起源来自人类的实践,而美的本质也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自由在其实践对象上的感性表现。在形态上,依据美与实践劳动的距离远近,可区分为纯粹意义的美与非纯粹意义的美,亦可区分为艺术美与现实美,现实美又分为形式美、社会美和自然美等。由于美是人的自由的感性显现,美感是人从他所创造的世界上直观到他的自由获得了实现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愉快,是一种由于见到人发挥自己创造的智慧、才能和力量,战胜了种种困难,从客观世界取得了自由而产生出来的愉快。美感有直观性、超功利性、能动性等特性。美感是具有广泛意义的范畴,包括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等。 人向自然生成的过程中,通过物我相亲达到物我同化,进入物我两忘的超然。从自然风物来感悟美,植物的生长状态当然就积淀为审美意识,惟其如此,审美意识的自然美境像的特点。是从景切入,归结为以下几点:季节感、色彩感、画面感、动态感、朦胧感、空灵感。以情聚焦,其特点则体现在下列几个层面:景与环境、景与情节、景物与人物、景与情、景物与心理刻画。总之,物化于情,情化于物。因此,自然美的实质是人之情与景,人之心与物的交融合一;比如,人们多么希望观赏一番泰山日出、庐山瀑布、黄山奇峰、桂林山水,而从岳阳楼上望洞庭,鼋头渚畔眺太湖,登龙门瞰滇池,又是何等的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又比如红霞飞涌、金光四射的日出景象,给人带来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银光融融、朦朦胧胧的月夜景观,又能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心境和诗意的享受;巍峨险峻、高耸入云的崇山大岭,波翻浪涌、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河,让人们精神焕发,胸怀开阔,充满浩然正气;大自然中存在着这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自然物,吸引着、陶冶着、养育着人类。大自然给人自由、轻松、兴奋和欢乐,也给人风险、灾难、沮丧和悲哀。不管是好是坏,是福是祸,人们总是向往、热爱,离不开大自然。

自然美与艺术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 鲍文玉 商学院项目管理 100610110

自然美与艺术美 鲍文玉10级项目管理学号:100610110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的“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 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们心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的意象世界。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自然美的生成要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涉美活动的具体情景,因而自然物不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能生成意象世界。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的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艺术美的本体同样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以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感。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除了审美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技术层面,物质载体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等。艺术创作的过程包括两个飞跃,但其中心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艺术作品的意蕴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也就是王夫之所说的“诗无达志”。 艺术要实现自己的审美功能,自然也要遵循自然美这一美学原则。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主张,李白也在诗中写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纵观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能发现举不胜举的“自然美”的佐证。可以说艺术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艺术家对于真实自然生活环境状态的瞬间定格再现,它所折射的是其生活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意象。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样式,不同的艺术作品都会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烙印。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因此健美匀称的竞技人体自然成为他们讴歌和赞扬的对象以及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人的审美标准。说起绘画艺术的自然美,不得不提到壁画。典型的古埃及壁画和中国墓室壁画,题材多是记录和再现墓主人或当时人们捕鱼、放牧的自然生活状态,具有纪实性和叙事性。虽然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大差异,如古埃及壁画人物程式化的装饰味道很浓,中国绘画则是以线为主,但无论服饰还是发式及形象仍具有鲜明的地域人种特征。中国的石窟艺术造型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及大足石刻具有典型的巴蜀人特征,龙门石窟的佛像是典型的中原人特征,云冈石窟则具有塞外突厥人特点,等等。 中国的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作为贵族画家无论是张萱的《捣练图》,还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都体现和反映出贵族妇女日常生活慵懒、闲适,妆扮华贵奢侈的特征。这一时期石窟壁画将“贸鸽”、“饲虎”这样的悲惨宗教题材描绘成富有浪漫气息的丝竹盈耳、彩云飞舞的佛国极乐世界,反映了当时安定、富足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再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观者犹如置身其中。这些艺术精华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传递出自然之美,不仅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欣赏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体现

自然美才是真得

自然美才是真得

————————————————————————————————作者:————————————————————————————————日期:

自然美才是真得美 ——人是最美的自然美对于美,是人们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在朱熹《春日》中有: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自然的追求。在《诗经·周南·关雎》中也曾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对美人的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古句吧。 也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历史,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通过整容这样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一些缺陷。现在我们会不时的听到人造美女的报道,但是惊人的美容费用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即使能承受高昂的美容费用,美容者也难以承受内心的压力。当夜静更深的时候,想到自己身上这里是人造的,那里是人造的,心情会感到很沉重的,因为人的潜意识是追求自然美的。 一、事件 最近听到超女王贝因为整容而将自己的年轻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手 术台上的报道,我们为此无不感到惋惜。即便是有很大的风险,依然有人愿意去冒风险,究其原因: 1、认为美丽我作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形美容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既然能够通过医学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美丽,何乐而不为呢? 2、变漂亮让我更有自信

3、漂亮让我有更多的资本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美的标准 大家都在说美,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美呢?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i.审美理解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就说明了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 它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审美理解是指审美中理性能力,审美心理经验中的认识性因素 它的功能:(1)审美理解渗入,溶解于感知,使审美感知成为超感性的直觉能力,以把握形式结构包含的深层意味。 (2)审美理解渗入想象,规范想象的任意自由,给于它以统一、秩序 (3)审美理解溶解于情感,给予情感以理性的调节、制导,是情感从盲从欲望冲动走向有一定意志的情感,而成为审美情感。 通过上述我们知道,对美的理解是建立在自身的感知,想象,情感之中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美的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就像古代社会以“小脚”为美、唐代以胖为美一样,各个时代的美、丑标准都是相对的;而且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对美的评判标准也不同,东方人眼中的丑在西方人眼里可能就是美。美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大眼睛、双眼皮”是一种美,但“丹凤眼”又何尝没有它独特的韵味。任何生命形式都有它的尊严,任何个体都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每

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黑格尔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心路历程及对其反思 【摘要】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提出了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命题。他为这一命题立论的心路历程是:(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是自由与无限。但是,自然美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的尺度和追求的目标。所以,不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是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关键词】黑格尔;艺术美;自然美;心路历程;反思 一、黑格尔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和对其反思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讲演录》全书序论一开始就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论断:“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1】(第4页).这里,黑格尔不仅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由美,而且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直接原因是由心灵产生的。但为什么心灵产生的艺术就美呢?实际上,其中蕴涵着一个更高的问题,即关于美的实质、什么是美的问题,它直接关涉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真实目的和价值。 关于什么是美,黑格尔在《美的讲演录》第一卷直截了当地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第135页)按照这一判断给美作规定,显然是说,凡是体现理

念,与理念相符合的就是美。从而表明黑格尔提出艺术美的根本原因,就是艺术体现了理念。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自然是不是理念的体现呢?对此,黑格尔无法否定自然是理念的体现,因为他把绝对理念看作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和最高本体,而自然也不能排除在外,所以,自然也是由理念决定的,也应该属于美的范畴。那么,既然黑格尔认为艺术和自然都是理念的显现,为什么他又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呢?因为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显现理念是通过心灵实现的,艺术是由心灵创造,是心灵的产品。心灵创作的产品,是心灵的反映,与心灵一致。而心灵与理念又在实质上是统一的,心灵是理念的个性化,是联结艺术与理念的逻辑环节。而自然与艺术不同,自然是自然而然,不是心灵的产品,不能通过心灵来反映理念。所以,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直接原因是艺术是心灵的产品、但心灵只是通向美的最高本体---即美的实质的途径,只有了解美的实质,才能认识美的最高本体,也才能认识黑格尔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最根本目的和真实意图,即完成绝对理念的演进。 由以上黑格尔的论述可知,他把美说成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理念看成美的最终根源,理念是美的逻辑终点。不仅如此,而且他还认为理念是绝对的永恒,世间万物都要以它为根源,所以,他根本不顾及艺术所依存的客观内容和做为艺术根源的自然和生活。不用顾及理念的背后是什么,将黑格尔关于美的实质的思想纳入他绝对理念的宇宙体系。从思维方式看,正像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结构的秘密揭露那样,“如果我从现实的苹果、梨、草莓、扁桃中得出‘果实’这个一般的观念,如果再进一步想象我现实的果实中得到的‘果实’这个抽象观念就是存在于我身外的一种本质,而且梨、苹果等等的真正本质,那我就宣布(用思辨的话说)‘果实’是梨、苹果、扁桃等等的实体,

第八章 社会美

第八章社会审美 社会美的涵义 所谓社会美,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或是能使人们感到满意、幸福,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事、物或个人言行。社会美的本质属性有以下三点: 1、以“真”为基础,即社会美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直接联系,直接受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同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直接联系,因此必须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础,体现其“真”。 2、以“善”为核心。这里指的“善”不仅仅是伦理上的“善”,更主要是指美学范畴的“善”,是泛指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事物。这构成社会美的本质属性,离开这一本质,便无所谓美了。因此社会美的本质和基础就是善,虽然善并不等于美,但善确确实实是社会美的决定性的因素,人们感受和评价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是否美,首先的也是最主要的,要看其内容是否富有生命力,是否符合善,是否对社会有益、有利,是否体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具有完美的形象。社会美除上述两个本质属性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美的存在形式。社会事物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同其审美对象一样,具有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社会美的形象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它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核心而构成的形式和形象。 因此,看一个事物是否具有社会美,其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是否符合人类的进步、生存和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先进阶级、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美的形式和形象的社会事物就具有社会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发展和特征 一、社会美的发展 1、社会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 在美的各种形态中,人类最早研究的和创造的美是社会美,当原始人把一块普通的石块加工成一把石刀的时候,这便是一种社会美的创造,这种创造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也是社会美,因为社会美是人类自身的美和人类生活的美,自然美是人的情神和人的生活的一种暗示,艺术美是人情美和生活美的艺术再现,人们从事各种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创造,归根结底还是要使人更美,人的生活更美。所以,社会美是人类从事美的创造的首要领域,是人类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一切自然美和艺术美,都是从这里慢慢扩展开来。如果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比作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那么,社会美就是支持这一宫殿的主体工程。 2、社会实践的深广性使社会美向更高级阶段、更广阔领域发展 二、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性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 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 1、社会美具有时代性、阶级性与民族性。 各个时代的生活不是凝固不变的,?美随着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永远处于演变过程中。《东周列国志》中记载:“楚王爱细腰,后宫多饿死。”当时妇女以细腰为美。而唐代妇女以胖为美,现在又以瘦为美。?五代十国的南唐后主李煜要宫女用丝绸裹足,在金莲花上跳舞,于是封建社会妇女以缠足为美,?而我们今天看,那是人为

对欣赏“自然美”的思考

对欣赏“自然美”的思考 一、什么是自然 赵红梅认为,自然有三种形态,一是人工的世界,如城市。城市里虽然也有绿地、公园、湖泊、树木,但是人工管理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体现了人的审美情趣。二是半自然的世界,如农村,那里的自然出于半控制状态。梯田看起来很美那是经过了人类加工的自然。我们在欣赏课上所指的欣赏自磁,多半都是城市城自然或农业业景观的自然,还有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景观,还包括海洋、山川等,但赵红梅提出了一个我们在美术欣赏中几乎没有涉及的话题词,对荒野的欣赏与认识。在著者眼中,荒野的世界是本原状态的自然,则纯粹的自然,这是自然世界的第三种形态。 二、欣赏自然美的传统模式 作者在书中对欣赏自然美的传统模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根据中外历史上对自然美欣赏的不同理念,总结出传统的欣赏模式主要有三种: 认知式——认知式的欣赏模式把自然视为认识的对象,侧重于对自然的理性把握。这种模式主张如其所是的欣赏办法,如看到一块岩石,它就是岩石,不要把它看成是神女等。 如画式——如画式的欣赏模式注重实效的是对自然进行画意、形与色的把握。它最的方式是人如画的角度对自然风景进行把握,在他们看来,自然的欣赏应立足于风景观画或的角度,否则就不纯粹。 比德式——比德就是以自然的景物的某些牲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就是在对自然的审美把所至中,着重去发掘自然事物与人的品德类似的某些性质,通过审美太体的联想,建立起自然与人的精神联系再版人的和谐振统一。 三、关于如画式的欣赏 欣赏自然美,从美术学科的角度上看,主要是从形与色、构图即美术形式语言的角度上欣赏,还可以从美的法则上,也是从疏密变化对比和谐振等方面进行欣赏,甚至还可以从美的形态上,即从优美、崇高方面欣赏,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老师多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美,这就有必要对如画式的欣赏模式多说两句。 四、怎样欣赏自然美 从形式上讲,应当引导学生从认识自然美的形与色入手;对自然美的欣赏,从第一次开始就尽量把学生带到室外,直接接角自然,即使是欣赏校园的景色,也要让他们有机会闻闻的芳香。欣赏表现自然美的艺术作品,也是欣赏自然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预备教育,在美术课上,不只是引导学生从色朦胧构图明暗示等级方面来认识艺术作品。还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创作的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 因此欣赏自然美的最终目的,除了懂得怎样欣赏自角的美之外,还应能够从心底对自然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这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生态美学与自然美[整理]

生态美学与自然美[整理] 生态美学与自然美 生态美学研究的对象有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及艺术美,其中自然美放于首位,可见自然美在生态美学中的重要地位。自然美在生态美学的光辉下也正闪耀着它的光芒。 提到生态美学,我们脑子里会显现一些重要的词汇如生态批评、生态文艺学及生态女性主义等,中外对生态的研究是非常多的,而从美学角度来研究生态问题,这确是一个亮点。徐恒醇先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研究生态问题的,从而把对生态学的研究又提升到一个新的角度。这在我看来,是对生态学研究的一大重大贡献,同时让我对文章中有关自然美的研究有了重要的启示。随着以上的生态批评、生态文艺学及生态女性主义等新的生态观念的研究发展,促使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审美意识和现有美学体系加以重新审视和反思,由此而出现了对生态美学的探索和研究。 生态审美观正是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生态美学是对现代生态观念对美学理论的完善和拓展。它克服了传统美学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强调了审美主体的参与性和客体对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它真 1正体现了审美境界的主客同一和物我交融。生态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它既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取向对审美对象的再认识,又是以人的生态和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美学研究。它以人对生命活动的审视为逻辑起点,以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为轴线而展开,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现实关注和终关怀。可见生态美学与自然是有密切联系的,它借助了自然来完成这一主客的关系,从而呈现了我们真正的自然美。生态美学与自然之间也少不了人的参与,即少不了人类对自然的主观能动

性,所以进一步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了。生态美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审美塑造和追求作为实现人与自和2谐统一的现实途径。以此来规定我们人类的行为,做到按客观规律做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所说的自然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自身具有的属性即它所固有的趋势和特性在时间过程中合乎规律性的展现。二、指自然物的集合体,即整个自然界。我们在此所说的人与 3自然及自然美中的“自然”无疑是指第二种自然了,即整个自然界。将自然与美相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美了,这也说明自然美的出现与生态美学是有重大的联系的。我们且将自然美的中心定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生态美学的核心。早在古希腊就有赫拉克利特提出:“按照自然而生活。”的观点。毕达哥拉斯提出了:“生命和谐”的思想。后来西方对大自然的情感关注始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即后来出现的浪漫主义中的“返回大自然”的观点就表现了对大自然的伟大情感。其中也不乏许多作品写出了自然美,华兹华斯的《水仙花》、梭罗的《瓦尔登湖》等都体现了自然美。同时在这19世纪的美国是征服自然的时期。梭罗开创了超前意义的生态研究,无疑这一研究就是与自然与密切联系的。这又再一次把生态美学与自然美联系在一起了。当然,不仅在西方是从生态美学上谈到自然,在中国也具有这种研究迹象的。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审美思想,追求虚静恬淡的自然人格,强调对天地和谐境界的感性心理体验,即“体道”为中国美学开拓了生态审美之路。可见生态美学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萌芽,一直到现在有了徐恒醇先生的有关生态美学的专著《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与自然美中都有“美”的字眼,对美的研究,古今中外都作了深刻的探索。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点对于自然美格外贴切。李泽厚先生指出“美作为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如果我们只是普泛的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是一种表面的分别。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比自然美高,就是因为,艺术美是人的作品,是人的精神的显现,自然只有在见出生命意味时才有美可言。 有人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有人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人们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参照,互为标

准。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艺术美与自然美应该拥有同样的高度,站在同样的位置。 艺术美与自然美都存在于人们的知觉或想象这一媒介中,只不过,前者存在于通常心灵的转瞬即逝的一般表象或观念中,后者则存在于天才人物的直觉中。艺术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根据自然的形象,融合人的思想感情而加以表现的作品美。艺术,是人的作品。既然是人的作品,就必然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理想和情感。而一片自然风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伤口就因为在它那里仿佛体现了人的性格,自然人格化。自然美,并不是自己表现自己,而是要藉人的观赏而得到显现。应该说,美的事物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当我们感 受到自然界每一个美的瞬间,当无数的美景在我们眼前呈现,当你在为美着迷的同时,美也在净化和 提升着你的心灵.自然美与艺术美应该是彼此融合的。它们是有着高度的和谐统一的。 时慧2004021540经济学院金融三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