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鲍曼不动杆菌诊疗方案推荐
1 鲍曼不动杆菌最新定义
1.1 MDR(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
1.2 XDR(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B/E)、替加环素中1-2种敏感;
1.3 PDR(全耐药)
2 综合评定
从上表能够看出,判定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还是相当复杂,不一样医师可能会有不一样个人经验,但大致上应该遵照《共识》标准。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尤其是ICU患者,痰培养常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
3 药品选择
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验结果、药品本身作用、感染部位
药品能达成浓度。
3.1 菌株耐药性:MDR可考虑单药,XDR、PDR必需联适用药;3.2 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品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3.3 联适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3.4 多粘菌素E+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效;
3.5 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3.6 XDR时:
3.6.1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关键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
3.6.2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 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出12g/d后,疗效无显著提升;
3.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MIC=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
3.9 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策略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是指仅对1~2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
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DRAB)则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基础疾病等。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
一、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应综合考虑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主要原则有:(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达50%或以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困难,故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2)联合用药,特别是对于XDRAB或PDRAB 感染常需联合用药;(3)通常需用较大剂量;(4)疗程常需较长;(5)根据不同感染部位选择组织浓度高的药物,并根据PK/PD理论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6)肝、肾功能异常者、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血清肌酐清除率及肝功能情况作适当调整;(7)混合感染比例高,常需结合临床覆盖其他感染菌;(8)常需结合临床给予支持治疗和良好的护理。
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1)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抗菌药物;(2)MDRAB感染: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3)XDRAB感染:常采用两药联合方案,甚至三药联合方案。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2015经验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爆发或之前有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如果发生严重感染,推荐经验性覆盖鲍曼不动杆菌。
•碳氰酶烯类药物耐药率低的地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使用碳氰酶烯类药物。
•高度怀疑耐碳氰酶烯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可考虑使用多粘菌素;如果没有多粘菌素,不推荐单独用替加环素或舒巴坦。
针对性治疗•临床医生要依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将不动杆菌属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与其他不动杆菌区分开来。
•严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推荐舒巴坦剂量为9-12g/天,分三次用药。
•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复杂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或复杂腹腔感染,可以考虑用替加环素做为针对性治疗药物。
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其他部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可考虑采用更高剂量的替加环素(负荷量200mg,以后每12小时100mg),甚至需要与其他药物联用。
•严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菌血症,治疗疗程为2周。
预防•所有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的患者均应接触隔离。
•推荐采用多方面措施消除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包括加强教育、抗生素管理、重视手卫生、严格的接触和隔离措施、环境清洁和主动监测。
一、微生物学问题1.临床实验室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能够将不动杆菌属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与其他不动杆菌区分开来(BII)。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需要常规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具体为哪一种,但从研究的角度或鲍曼不动杆菌爆发分析时,推荐鉴定到种(BII)。
推荐临床实验室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准确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为哪一种,避免使用基因表型鉴定(BIII)。
2.临床实验室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不均一耐药标准化或商品化的微稀释法并不能很好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不均一耐药,但在平板上观察抑制区的菌落或E试验可能做为一种间接的方法(CII)。
基于目前发表的数据,做出任何关于不均一耐药的临床意义的结论都为时尚早(CIII)。
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与耐药性分析简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非常耐药的细菌,常在医疗机构中引起感染。
近年来,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变得越来越困难。
本文将介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和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选择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非常关键,以下是常用的抗菌药物选择。
碳青霉烯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其中,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也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肾脏损害和听力下降等,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链霉素类药物链霉素类药物如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等也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已经出现耐药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耐药性。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如甲氧苄啶、氨甲环酸等在过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但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因为鲍曼不动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极高的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以下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非常高,主要原因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可以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
此外,碳青霉烯类药物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很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菌体表面有一种称为LPS(脂多糖)的物质,可以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形成保护。
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链霉素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链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菌体表面有一种称为 EPS(外胞多糖)的物质,可以对链霉素类药物形成保护。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推荐
1 鲍曼不动杆菌的最新定义
1.1 (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
1.2 (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替加环素中的1-2种敏感;
1.3 (全耐药)
2 综合评估
从上表可以看出,判断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还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医师可能会有不同的个人经验,但大体上应该遵循《共识》的原则。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特别是的患者,痰培养经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者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
3 药物选择
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查结果、药物本身的作用、感染部位药物能达到的浓度。
3.1 菌株耐药性:可考虑单药,、必须联合用药;
3.2 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物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
3.3 联合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3.4 多粘菌素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能;
3.5 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3.6 时:
3.6.1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主要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
3.6.2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 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过12g后,疗效无显著提高;
3.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
3.9 中枢神经系统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1000字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由非常耐药的细
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方案有
许多选择。
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下
面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的详细内容:
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由于鲍曼不动
杆菌极易发生抗药性,因此需要确保在选用抗生素之前进行了适当
的耐药性测试,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目前,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生素主要包括第三代头孢菌
素类(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
西沙星)、抗基本青霉烷类(如多黏菌素B)等。
2、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如果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可
能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通过切除受感染的组织以去
除细菌,同时也可加速愈合过程。
3、支持治疗
除了抗生素和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维持
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营养、强化护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积极全面
的支持治疗,可以极大的改善患者恢复的情况。
总之,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
个体化治疗, 医生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给出适当的治疗建议。
同时,要注意细菌的耐药性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善治疗方案,从而
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推荐
1 鲍曼不动杆菌的最新定义
1.1 MDR(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
1.2 XDR(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B/E)、替加环素中的1-2种敏感;
1.3 PDR(全耐药)
2 综合评估
从上表可以看出,判断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还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医师可能会有不同的个人经验,但大体上应该遵循《共识》的原则。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特别是ICU的患者,痰培养经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者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
3 药物选择
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查结果、药物本身的作用、感染部
位药物能达到的浓度。
3.1 菌株耐药性:MDR可考虑单药,XDR、PDR必须联合用药;3.2 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物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3.3 联合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3.4 多粘菌素E+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能;
3.5 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3.6 XDR时:
3.6.1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主要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
3.6.2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 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过12g/d后,疗效无显著提高;
3.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MIC=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
3.9 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