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神经、肿瘤、血管等领域的疾病治疗。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但术前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术前和术后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
一、介入治疗术前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患者对介入治疗存在恐惧、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介入治疗的过程、注意事项及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减轻心理负担。
2. 术前准备(1)完善各项检查:术前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2)术前禁食禁水: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以防术中呕吐。
(3)皮肤准备:术前1-2天,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如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等,预防术后穿刺口感染。
(4)术前排尿:术前排小便,特殊内腔道介入治疗术前冲洗。
(5)体位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排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及肢体制动。
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措施1.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根据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
如动脉穿刺者需制动12-24小时,静脉穿刺者需制动6-8小时。
2. 穿刺点护理(1)拔除鞘管后,用沙袋压迫穿刺点2-6小时,保持沙袋部位正确。
(2)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3)保持穿刺点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4-6小时内,每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预防意外发生。
稳定后,根据医生指示调整监测频率。
4. 疼痛护理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应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5.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因疼痛、不适等原因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6. 饮食护理术后4小时可进食半流质食物,不宜过饱。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
7. 术后并发症观察(1)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如有,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2)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呼吸异常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医院产科产前出血患者护理常规
一、前置胎盘
1.禁止肛查及灌肠。
2.做好输血准备,随时注意处理休克。
3.中央性前置胎盘,失血不多,应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出血多者,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4. 部分性前置胎盘,出血不多,可卧床休息严密观察。
5.注意宫缩、胎心音情况。
6.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子宫收缩剂,防止产后出血。
7.预防感染。
二、胎盘早剥
1.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每30~6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一次。
2.每小时测量宫底及腹围,反复检查子宫体有无压痛、子宫壁硬度如何、胎心音变化。
3.做好输血准备。
4.导尿做常规检查。
5.病情严重者做好手术前准备。
【助产技术】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处理措施和护理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家知道中央性前置胎盘吗?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中央性前置胎盘。
中央性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
多见于经产妇,尤其是多产妇;临床按胎盘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将前置胎盘分为三种类型:1、完全性前置胎盘或中央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全部为胎盘组织覆盖。
2、部分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组织覆盖。
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达子宫颈内口边缘,不超越宫颈内口。
导致前置胎盘的病因1、多次妊娠、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刮宫操作及剖宫产手术等,均可以引起子宫内膜受损,当受精卵植入子宫蜕膜时,因血液供给不足,为了摄取足够营养而胎盘面积扩大,甚至伸展到子宫下段。
2、当受精卵抵达子宫腔时,其滋养层发育迟缓,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而继续下移植入子宫下段,并在该处生长发育形成前置胎盘。
3、有学者提出吸烟及毒品影响子宫胎盘供血,胎盘为获取更多的氧供应而扩大面积,有可能覆盖子宫颈内口,形成前置胎盘。
4、多胎妊娠由于胎盘面积大,延伸至子宫下段甚至达到宫颈内口。
中央性前置胎盘怎么办胎盘的正常附着处在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
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称为中央性前置胎盘,那么大家发现自己是中央性前置胎盘怎么办呢?绝对卧床休息,纠正贫血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果孕周小于34周,抑制宫缩并给予促胎肺成熟;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反复大量出血、需酌情终止妊娠。
1、剖宫产术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主要方式。
术前应积极纠正休克,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术中注意选择子宫切口位置,尽量避开胎盘,胎盘打洞娩出胎儿往往会引起大出血,除非不得已情况下方可采纳。
2、阴道分娩阴道分娩是利用胎先露部压迫胎盘达到止血目的,此法仅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而胎儿为头位。
一、概述产科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治疗产科出血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科出血介入术后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后每2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延长监测间隔。
2. 疼痛管理(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分给予相应镇痛措施。
(2)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
(3)鼓励患者采取深呼吸、放松等方法缓解疼痛。
3. 血液管理(1)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甲床等部位的色泽,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2)监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了解患者贫血程度。
(3)根据医嘱给予输血治疗,纠正贫血。
4. 穿刺部位护理(1)术后压迫穿刺点15~20分钟,防止出血。
(2)弹力绷带包扎穿刺部位,防止皮下出血。
(3)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防止血栓形成。
5. 肢体护理(1)术后保持患肢伸直,制动8小时。
(2)术后24小时内,患肢抬高30°,促进血液循环。
(3)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确保血液循环良好。
6.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3)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
(3)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8.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9. 院外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终止妊娠孕周长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新生儿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确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前置胎盘;产前出血;预见性护理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常见并发症,病情复杂、严重,同样也是导致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
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如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病情严重可威胁母婴生命安全[1]。
积极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以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基于此,本研究对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年龄区间23~36岁,平均(29.82±2.05)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22例;观察组年龄区间24~36岁,平均(29.97±2.81)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21例。
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以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等对症护理措施为主。
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
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患者多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担心胎儿健康,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孕妇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解答其疑问,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工作。
(2)注意休息。
使患者认识到卧床休息的重要性,选择左侧卧位,有助于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胎盘血流供应及胎儿血氧供应。
介入治疗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0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产前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依沙丫啶引产终止妊娠。
结果30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止血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平均35 h 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无一例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平均33 d恢复月经。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具有保留生育功能,有促进引产作用。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中期妊娠;前置胎盘;引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患者103例,经期待疗法无效需终止妊娠者86例,年龄22岁~34岁,孕周14~28周,初产妇60例,经产妇26例;78例有刮宫史,16例有剖宫产史,B超确诊为中央性前置胎盘68例。
其中介入治疗者及非介入治疗者各取30例进行对比,将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121 栓塞方法患者局麻下取右侧股动脉穿刺点,采用Seldinger 技术完成股动脉置管后,送入导管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子宫动脉走向后,将5FCobra 导管插入双侧子宫动脉,再造影确认无误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造影剂+抗生素,封堵子宫动脉至血流停止,再次造影见子宫解剖区血管未见显影后拔管。
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右下肢制动8 h,预防局部血肿及术后感染。
122 引产方法术后经腹羊膜腔内注射乳酸依沙吖啶100 mg引产,均于术后48 h内经阴道排出胎儿及其附属物,产后出血少,有胎膜残留者行清宫术。
123 术后观察处理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腹痛,阴道出血量,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及皮温情况,术后复查B超及血HCG,了解子宫复旧及月经复潮时间。
2 结果21 疗效分析本组3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均栓塞成功,术后阴道出血即止,均于手术后48 h内经阴道排出胎儿及其附属物,无一例行剖宫取胎术及子宫切除。
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监测胎心音、胎动及阴道出血量,重视孕妇主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产妇阴道有活动性出血或一次性出血过多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
迅速建立2根以上脉通道,加快输液速度,补充血容量,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计算阴道出血量,做好输血准备。
3.失血性休克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抬高15~20°,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
4.做好术前准备,备皮备血,禁食禁饮。
5.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禁止内诊、肛诊及灌肠。
7.嘱产妇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8.指导产妇进食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抵抗力,纠正贫血。
9.嘱产妇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
10.告知产妇如有阴道出血多、胎动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11.做好产妇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人:邱**
审核人:
修订日期:2020年8月
拟定日期:2020年8月。
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发表时间:2018-06-06T14:28:56.02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作者:赵华平[导读] 探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赵华平邵东县中医医院湖南邵阳 422800【摘要】目的:探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4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行引产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17例)与实施围术期全面护理(观察组,1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4.12%(观察组)与64.71%(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对中期妊娠胎盘前置患者在围术期的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引产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期妊娠;胎盘前置;介入治疗;护理胎盘前置是指在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其下缘抵达宫颈内口部位,位置明显低于胎先露部位[1]。
胎盘前置是造成妊娠晚期出血的一项主要原因,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多发生于经产妇中。
从目前的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胎盘前置现已成为影响孕妇及胎儿安全的一项高危因素。
本次研究就探讨了针对中期妊娠胎盘前置且同时出现反复性出血的患者实施引产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4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
观察组: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3.5±3.7)岁;孕周15~20周,平均孕周(17.5±2.7)周;首次妊娠1例,妊娠两次或以上次数16例。
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3.2±3.6)岁;孕周16~20周,平均孕周(17.7±2.4)周;首次妊娠2例,妊娠两次或以上次数15例。
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前置胎盘是指胎盘在子宫壁的下段或子宫口处植入,呈现阻挡产道的状况。
此疾病会导致孕妇和胎儿危险,除此之外,孕妇还会面临着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危险,因此,前置胎盘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1. 确定诊断首先,护士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认孕妇是否患有前置胎盘,此过程需要高度的敏感性和专业的技能。
如果确认患有前置胎盘,那么就需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2. 保持卧床休息前置胎盘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这是为了减少孕妇身体的活动量,以减少流血量。
护士需要指导孕妇正确的卧姿,建议使用侧卧位,并垫上一个舒适的枕头,使孕妇舒适的休息。
3. 监测孕妇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例如,血压、呼吸、脉搏等等。
此外,护士需要监测孕妇的腹部和阴道出血状况,以及胎儿的胎心率和胎位位置。
4. 给予氧气如果孕妇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护士需要给予适当的氧气。
这可以帮助孕妇维持正常的呼吸,以便防止疾病加重。
5. 注射催产素在胎儿宫内缺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催产素加速分娩,但是这需要医生的评估和护士的协助。
催产素需要定量注射,以避免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护士需要全程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以及胎位位置。
6. 给予输血如果孕妇出现严重出血的情况,护士需要及时联络医生,以便给予输血。
输血需要特别注意血型配对和保存时间,以保证孕妇的安全。
7. 抑制产后出血在分娩后,护士需要帮助孕妇抑制产后出血。
这可以通过按压子宫和注射药物来实现。
护士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综上所述,前置胎盘是一种严重的孕产妇并发症,需要护士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孕妇的生命体征,记录相关数据,及时联络医生,以便判断何种方法最为适宜,从而使前置胎盘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前置胎盘护理问题及护理要点
前置胎盘的护理要点:
1、避免搬重物:怀孕中后期,生活细节要多小心,不宜搬重物或腹部出力,以免危险发生。
2、视情况暂停性行为:如有出血症状或进入怀孕后期,就不宜有性行为,此外,较轻微前置胎盘的患者,也要避免太激烈的性行为或压迫腹部的动作。
3、有出血应立即就诊:有出血症状时,不管血量多寡都要立即就诊,如果遇上新的产检医生,也应主动告知有前置胎盘的问题。
4、不要太劳累:高危险妊娠的孕妇都应该多休息,避免太过劳累而影响孕产的顺利。
5、注意胎动:每日留意胎动是否正常,如果觉得胎动明显减少时,需尽快就医检查。
6、挑选合适的产检医院:如果是第三及第四级的前置胎盘患者,最好选择大医院或医学中心产检,一旦发生早产、大出血等问题时,可以立即处理。
7、不可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也可能引发前置胎盘出血或其他症状,因此这种类型的孕妇不宜进行太激烈的运动。
前置胎盘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用力下蹲、拿重物等。
2、禁止性生活及无手术准备的阴道检查。
3、避免高度紧张及精神刺激,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充足的睡眠。
4、尽量要吃新鲜的、清淡的食物,注意饮食清洁。
5、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6、定期复查。
介入手术用于前置胎盘中孕引产患者的护理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中孕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后行引产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前置胎盘中孕患者9例,于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化疗栓塞后实施引产,对9例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术后及引产期间的护理。
结果:9例患者顺利出院,无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前置胎盘中孕患者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后,全面细致的护理能提高引产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前置胎盘;引产;护理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5-0077-01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1]。
目前,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前置胎盘的急救措施与适时分娩的主要手段,完全性前置胎盘则必须行剖宫产术[1]。
笔者对9例前置胎盘中孕患者实施了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后引产,配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均经B超提示前置胎盘,其中5例为完全性前置胎盘,3例为部分性前置胎盘,1例为边缘性前置胎盘,年龄20~30岁,孕20~27周,反复阴道出血。
1.2方法常规准备后,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成功,将导管置于腹主动脉下端造影,显示盆腔动脉走向,盆腔部见胎儿骨骼,结肠积气;双侧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分叉位置高,达股骨头上缘水平,双侧股浅动脉上段痉挛变细;管口分别置于左右股浅动脉痉挛段近心侧,经导管缓慢给予罂粟碱溶液(30 mg罂粟碱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左侧20 ml,右侧30 ml)。
导管深入左侧子宫动脉水平段造影,宫体增大,子宫动脉分支丰富,未见确切对比剂外溢,返流对比剂致纤细膀胱支显影,管头已越过膀胱支,随后经导管灌注甲氨喋呤50 mg(配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稀释),而后经导管间断用8万U庆大霉素注射液+碘海醇+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推送明胶海绵颗粒。
探析介入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的护理干预策略邹振霞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15(023)006
【摘要】目的研究在介入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0例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统计发现,实验组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遏制患者大出血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1页(P239)
【作者】邹振霞
【作者单位】475511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相关文献】
1.介入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的护理措施分析 [J], 黄祝疆;罗超容;张锦新;梁金月;危早梅
2.介入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的护理措施分析 [J], 张彩红
3.浅谈介入治疗预防中孕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大出血护理干预效果 [J], 贾丽
4.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大出血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冯敏
5.探析介入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的护理干预策略 [J], 邹振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我们都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胎盘一般都是依附在在子宫体部的前壁、侧壁或后壁,假如说胎盘依附在子宫下段甚至覆盖在子宫颈的内口处,并且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医学上就称之为前置胎盘,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与它的具体分类有关:一般来说前置胎盘分为三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完全型又称中央型前置胎盘,其次是部分型前置胎盘,还有边缘型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时期是在妊娠晚期或临产阶段,具体表现是无诱因的无痛性阴道反复流血,由于中央型前置胎盘发生出血现象的时间早且出血量多,如果不进行及时额诊断和处理,是十分危险的。
利用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有效避免更大危险的出现,本文主要从介入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时实施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面出发,分析得出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于降低产妇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良好的作用。
标签: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介入治疗;护理
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是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妊娠晚期子宫下段逐渐伸展,牵拉宫颈内口,宫颈管缩短;临产后规律宫缩使前置部分不能相应伸展而与其附着处分离,血窦破裂出血。
前置胎盘出血前无明显诱因,初次出血量一般不多,玻璃处血液凝固后,出血自然停止;也有初次即发生致命性大出血而导致休克。
由于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前置胎盘出血常反复发生,出血量也越来越多。
阴道流血发生迟早、反复发生次数、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类型有关。
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早,多在妊娠28w左右,称为”警戒性出血”。
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
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初次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反复出血次数,介于两者之间。
就现代的医学发展情况看来,”难产”的发生率已经很低了,这对于现代的女性孕产的安全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当然了,但是中央型的前置胎盘带给产妇的威胁是十分巨大的,这对于现代医学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状况下,采用介入治疗不仅仅可以有效针对出血部位进行快速止血,也可以让产妇的生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但是对于介入治疗来说,护理工作才是成功的保障,下面我们就简要分析一下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具体护理工作:
1术前护理工作
首先,在对产妇进行介入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必须详细了解产妇的症状和病情,并且对她的脉搏、呼吸、血压以及体温进行反复性长期测量。
如果出现阴道出血过多或者是出现失血性休克代谢期现象的产妇,负责护理工作的人员应该具有高素质的工作态度,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的抢救,在为产妇抽血、配血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也要为产妇讲解关于各项检查及化验的目的。
2心理护理工作
心理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这一环节的工作如果能够顺利进行那么对于后期进行的手术工作都是极为有好处的,心理护理其实就是心理建设工作,在这个环节中护理人员应该让产妇了解手术中的基本情况,以防后期产妇出现一系列心理不安全因素导致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加强对孕妇的管理及宣教。
知道围孕期妇女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避免多次刮宫,引产或宫内感染,防止多产,减少子宫内膜损伤或子宫内膜炎。
对妊娠期出血,无论量多少均应就医,做好及时诊断,正确处理。
由于这个环节中基于期待疗法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能会导致产妇阴道持续性出血等现象发生,所以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是恐惧等不利于手术以及恢复效果的负面情绪。
对于这个问题,护理人员必须对产妇加倍关心和体贴,并且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产妇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
3术后护理工作
当产妇在实施治疗后,孕妇需住院观察,绝对卧床休息,尤以左侧卧位为佳,并定时间间断吸氧,2次/d,30min/次,以提高胎儿血氧供给,并且还需避免各种刺激,以减少出血机会,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进行腹部检查时动作要轻柔,禁做阴道检查及肛查护理人员应该告知产妇应该平卧,以确保穿刺的肢体伸直,并且对其实施制动6h,这样可以促进穿刺点血管的收缩闭合以及血流的通畅,以防血栓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产妇的血压、脉搏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对其子宫底高度进行严密观察,同时要注意避免按压宫底。
手术后,要及时为产妇留置导尿管24h,密切关注与检测产妇尿量及尿色等,以防并发症的出现。
4控制感染护理
术后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最重要的,由于体质与心理因素的不同,每个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也极不一样,当产妇在实施介入治疗48h以后,要给予产妇适量的镇痛药,帮助其抵御疼痛感,如果有体温过高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对于体温>38℃的产妇,要使用抗生素进行为期3d的治疗才能安全脱离危险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该用75%的酒精对产妇穿刺点进行擦拭清理,以防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
5结论
中央型前置胎盘是导致产妇出现产前大出血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产妇与胎儿的健康,甚至会由于处理不及时不适当而出现生命危险。
介入治疗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在采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产妇对这个及其不了解、并且出自于对自身状况以及胎儿健康等问题的担心等容易导致焦虑状况的出现,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治疗效果,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与产妇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产妇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已达到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针对性护理措施值得在介入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1-8]。
参考文献:
[1]何天琼,黄昌学,文云惠.介入治疗预防中孕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大出血护理干预[J].四川医学,2013,34(05):773-774.
[2]顾绍珍.中央性前置胎盘突发大出血急救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320-321.
[3]潘素招,卢爱金,王雪贞.16 例中期妊娠前置胎盘状态介入治疗的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06):477-478.
[4]银环.66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88-89.
[5]杨小福,陆秀娥.39例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01):64-65.
[6]郑燕华.前置胎盘伴出血患者135 例的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0,07(14):48-49.
[7]蔡彩萍,黄引平.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07):621-622.
[8]陈婉雯.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1546-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