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遗址与甲骨文——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7.62 KB
- 文档页数:3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
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
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
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
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
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的一种,是最早的汉字书写系统之一。
尽管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使用简化字,但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发现地之一,发现了大量以龙山文化为背景的甲骨文,对于研究古代商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阳殷墟的背景和发现1. 龙山文化背景在了解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代表,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正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2. 甲骨文的意义与发现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的出现为后来的汉字书写系统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最早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了当时人们的信仰、祭祀、政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安阳殷墟甲骨文的主要内容1. 甲骨文的题材和种类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题材繁多,包括卜辞、祭祀、祈福、祝词等。
其中,一些卜辞记录了当时人们对天气、灾害、疾病等重大事件的卜问和预测,对于研究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2.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甲骨文的字形图案复杂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甲骨文的构字法和语法也有一些独特之处,与现代汉字书写系统有所不同。
三、甲骨文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 历史意义通过对安阳殷墟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礼制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完善对商代社会和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甲骨文中蕴含了先民的智慧和思考,通过对其内容的解读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它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对安阳殷墟甲骨文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1. 引言甲骨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其发现和研究给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宗教和政治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而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记录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祭祀活动,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阐述。
2. 安阳殷墟的发现和甲骨文的意义安阳殷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重要的商代遗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国家和都城遗址。
而在这里发现的甲骨文,为研究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内容涵盖了宗教祭祀、政治命令、日常生活、天文历法等方方面面,对于理解商代社会的面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主要内容(1)宗教祭祀出土的甲骨文中,宗教祭祀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包括祭祀活动的时间、对象、方式等的记录,以及祭品的内容和数量等。
这些内容不仅为我们了解商代宗教及其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对商代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种种记录和描述。
(2)政治命令在甲骨文中,也有大量关于当时政治命令的记录。
这些命令可能涉及国家、宗庙、部落、家族等不同层面的政治活动,包括战争、统治等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组织、官制等情况,以及当时的战争、外交等方面的事件。
(3)日常生活甲骨文中也记载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内容,如疾病、婚姻、宴饮等方面的记录。
这些内容反映了商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健康状况、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极大的帮助。
(4)天文历法出土的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天文历法的内容,如太阳、月亮、星宿等的记录,以及日月食、五星连珠等天象现象的记载。
这些内容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认识以及关于时间的记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4. 总结与展望通过逐一分析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和珍贵价值。
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的认识
殷墟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古都之一。
殷墟的考古发掘始于 20 世纪初,至今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发掘。
殷墟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是甲骨文的出土。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公元前 14 世纪至公元前 11 世纪)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天象、卜辞等方面,是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开展,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第一节周口店遗址与人类起源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上,此处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处,这一地区的石灰岩洞穴和裂隙中常有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
安特生发掘过仰韶遗址,在鸡骨山发现两种啮齿类动物化石,发现一具食肉动物的化石。
1921年开始调查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人类牙齿,1926年公布发现成果。
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正式发掘,步达生(体质人类学专家)将周口店发现的人类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后来简称为北京猿人,最后简称北京人。
1929年,震惊世界的发现,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最终在西方世界得到承认。
随后发现了更多的人工制品:石头,灰烬,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开始使用火了。
在周口店其他地方也有所发现,人们将在山顶洞穴中发现的人叫做山顶洞人。
贾兰坡,发现了三个直立人的头盖骨,1927到1936年,考古发现一次比一次震惊,1937年后因战争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考古工作的就是周口店遗址。
1951年陆陆续续有新的成果发现,比如少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个别的石器。
1966年发现猿人额骨,顶骨以及牙齿。
1973年,发现晚期猿人牙齿,所以命名为新洞人。
考古发现的意义(科学价值):1、人类是怎么起源的,各个地方都有人类起源的传说,但是达尔文发表了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否定其神话色彩。
简单的结论是: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周口店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达尔文的观点。
2、把人的历史推进了很远,是当时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北京猿人解放了爪哇人。
发现大量石器,骨器以及用火的证据。
石制品有十万件左右,对石器的观察认识越来越深刻,用显微镜发现石器被使用的痕迹,在功能上各个不同。
这些工具的使用对象是动物,石器的使用证明了人是占主动地位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有控制的用火对人类的进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985年,路易斯宾服认为北京人用火的证据没有说服力,没有明显的火塘遗迹,遗址不是北京人的原居住地址,可能是被冲进来的灰烬,也有可能是吃了人的鬣狗带进来的,火或许是自燃现象或者其他可能。
殷墟遗址构成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呢。
那里面有好多宫殿宗庙建筑基址。
你就想啊,以前的商朝人在这些宫殿里进进出出的,多热闹。
这些基址就像是历史留下来的脚印,虽然宫殿可能早就没了原来的模样,但从这些基址就能大概想象出当时宫殿的规模和布局。
比如说有的基址面积很大,那肯定是很重要的建筑,说不定就是当时国王办公或者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呢。
殷墟还有大量的王陵和贵族墓葬。
这可不得了,那墓葬里的东西可丰富了。
有各种各样精美的青铜器,像司母戊鼎,那可是超级有名的。
这些青铜器啊,造型独特又精美,上面还刻着好多神秘的花纹和文字,就好像是商朝人在和我们现代人偷偷传递着他们那个时候的故事。
墓葬里还有很多玉器,温润的玉石被雕刻成各种形状,小动物啦,装饰品啦,每一件都像是艺术品。
甲骨文也是殷墟遗址构成里超重要的一部分哦。
那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歪歪扭扭的,但可有趣了。
这就像是商朝人的日记,记录着他们的占卜啦,日常的事情啦。
这些甲骨文是咱们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呢。
现在的专家们还在研究这些甲骨文,想要更多地了解商朝人的生活、信仰还有社会制度。
另外啊,殷墟还有很多手工作坊遗址。
这就像是商朝的小工厂,有做陶器的,有做青铜器的。
在这些作坊遗址里,能看到当时的人是怎么制作这些生活用品和珍贵物品的。
比如说做陶器的地方,可能就有一些陶土的残片,还有简单的工具。
这让人能感受到当时那种忙碌又充满生机的生产场景。
殷墟遗址啊,就是一个历史的大拼图,每一块都很重要,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这些构成部分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史书,把商朝后期的生活完完整整地展示在我们现代人的面前,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古老又神秘的时代。
它不仅仅是一些遗址,更是我们和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联系,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魅力呢。
殷墟甲骨文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殷墟甲骨文是一段很有名的故事。
这些甲骨是殷墟出土的商代文物,经过解密后,成为了现代人们了解商代历史的重要一环。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中期的统治者。
商朝的文化、政治和经济都非常发达,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在商朝的后期,一些高官和贵族会在龙骨或乌骨上刻一些祭品、祈祷或预测的话语。
这些刻骨的方式被称为甲骨文,现在则成为了解商朝史和生活的一大窗口。
殷墟甲骨文的故事始于1899年,一位名叫王蒙的农民在河南省殷墟古城所在地发现了一堆乌龟壳和龙骨。
王蒙当时并不知道这是甲骨文,而是把它们打算当作耕牛的饲料。
后来他把其中一些乌龟壳和几根龙骨拿到市集卖掉,被一位文物爱好者购买了下来。
这位文物爱好者是刘恩治,他是清朝官员中的一员,在养心殿工作。
刘恩治对甲骨文非常热衷,他认为这些文字可能会告诉人们商朝的历史和文化。
于是,他开始搜集殷墟的甲骨,并和一些朋友一起研究这些甲骨的含义。
刘恩治花费了数年时间在殷墟发掘,找到了很多甲骨文,但他却没有能够将这些文物解密。
那时候,甲骨文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所以他们看到的不过是一堆密密麻麻的刻字。
刘恩治不得不等到1917年,才在一位学者的帮助下,得以将这些甲骨翻译出来。
随后的几年里,中国的甲骨研究家们不断解密了殷墟的甲骨文,并为人们揭示了商朝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研究成果显著地改变了学术界和大众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从这段故事中可以看出,殷墟甲骨文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记录了商朝的历史,还在于它们被发现、收集和解密的历史背景。
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未完全开放,甲骨文的学术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这使得殷墟甲骨文的研究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经过无数学者的不断努力,才让我们今天得以重温商朝文明的辉煌。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甲骨文的发现课堂笔记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甲骨文的发现》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发现甲骨文》,主要讲述了商代后期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商代晚期的“殷墟甲骨文”和商代晚期的“殷墟甲骨文”这两个内容比较新颖的课文题目(请思考)!下面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两个的区别:甲骨文主要是占卜记录用文字(甲骨文已经形成文字);商代后期的“殷墟甲骨文”则是一种不固定时间的记录器物、形状和组合图案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形成符号)!对于“殷墟甲骨文”这一课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一课文让我们对“商周时期”及“东周时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甲骨文”这一课文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和感受!(第一部分“探究”要求:通过教师提问、同学讨论,了解我国目前有几个古文字比较早形成过程;其次对我国古代历史有初步认识;最后让我们探究甲骨文形成以来其产生目的和原因,探究殷墟甲骨文形成过程及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关系。
)”一、本课教材的整体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是《甲骨文》,共8小标题,分别为:古文字学、断代学、甲骨文断代、古文字研究、甲骨文化、探索、发现。
课文通过对古文字的考察,了解商代后期以来的甲骨文的特征和内容;让同学们在阅读中体会商代后期殷墟甲骨文的特点和内容。
同时体会研究文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文内容分为四大板块:一是了解古文字学,主要围绕殷墟甲骨文、汉字发展、甲骨文的发现进行探究;二是研究汉字断代学,主要围绕甲骨文断代、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如何确定、如何理解和认识汉字、研究汉字的历史以及甲骨文与古文字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展开探究;三是探索古文字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步进行探究;四是了解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
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对于本单元内容大家需要了解的知识有: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化;世界上最重要的古汉字之一!二、课文的主要思想和重点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发现甲骨文后的一些相关的想法和观点,对殷墟甲骨文(以下简称“商汤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中国文字发展史的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安阳殷墟的三宝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安阳殷墟有三宝——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
这是从文明的产生与进程的角度,高度评价殷墟的价值和意义。
甲骨文甲骨文被认为是从一个偶然机会中发现的。
1899年清王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一味中药龙骨上面发现刻有一种不认识的古代文字。
经过研究,才弄清这种龙骨有的是龟甲,有的是牛肩胛骨。
后来,人们把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至今100多年来,殷墟先后出土甲骨文约15万片,分别珍藏于中、美、英、法、德、日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与学术机构中。
100多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性显学——甲骨学。
根据1999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时的统计资料,当今世界上研究甲骨学的专家和学者有3881人,出版了各类专著10000余种。
2000年,四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甲骨文献集成》,洋洋四十大帙售价高达5.6万元。
目前所见的甲骨文出现单字4700余个,可识别和与现代汉字有明确相沿关系的约1700字左右。
2004年7月3日,上海公开拍卖了20小片甲骨文,拍卖出52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最早对甲骨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学者是:郭沫若(1892-1978)、董作宾(1895-1963)、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因其字和号中都有一个堂字,被称作甲骨四堂。
甲骨文字中,中国汉字的六书造字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已出现,表示出成熟而系统的文字序列。
郭沫若先生认为,中国文字发展到甲骨文时期,至少经历了1500年的历史。
殷墟所出约15万片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丰富多采,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社会风俗、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时代风貌。
需要说明的是,甲骨文是由于记录占卜、祭祀的特殊需要所书刻的文字,并不是当时文字的唯一载体,与甲骨文同时期既有铭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还有由甲骨文典、册等字形所表现出的竹简或木简上的书写文字,以及所见的书写在玉石上的文字和陶文。
殷墟甲骨与中国早期的文字1、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首次发现)王懿荣(国子监祭酒,通常认定是第一个发现甲骨的人)——刘鹗(字铁云,著《老残游记》以及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罗振玉——孙诒让(著《契文举例》为考释甲骨文开山之作)甲骨文研究“四堂”:罗振玉(号雪堂)、郭沫若(号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王国维(号观堂)2、殷墟的发现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农民寻找甲骨以谋利——造成殷墟的文物破坏,土匪趁机敲诈——政府决定进行管理——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的专家组成了殷墟发掘团——按照考古学要求进行布方、钻探、记录等——由李济博士主持(早年清华大学),1928年8月开始第一次发掘——发现大面积商代宫殿遗址、王陵、祭祠,共进行15次发掘,于1937年6月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止,其中收获最大的一次为1936年发现的一个编号为127的甲骨储藏坑——1949年,新中国成立,监理安阳工作站。
三次重大发现:1)1973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南面发现牛甲骨,《小屯南地甲骨》刻辞甲骨总5335片,卜骨5260片,卜甲75片,大版完整刻辞甲骨近百版。
2)1991年,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村东地发现龟甲,2m长、1m宽、1m深,坑里堆满了甲骨,卜甲1558片,有刻辞574片,其中刻辞腹甲557片,刻辞背甲17片,无刻辞984片,完整卜甲755版,有字整甲近300版;卜骨25片,有刻辞5片,无刻辞20片。
3)2004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南路,具体数量还在整理当中。
3、甲骨的处理中国保留到现在为止年代最早的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就是可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龟甲和兽骨要处理之后方能刻字。
龟甲骨分为腹甲和背甲,腹甲就是朝地一面的龟甲,背甲就是乌龟的盖子。
常见的是陆地龟,殷墟现出图的特别大的龟甲大概有60多公分,是马来龟,属海龟。
处理流程:掏空龟肉——锯甲桥分开腹甲、背甲(甲桥留在腹甲上)——扣掉鳞片——用锉刀挫平牛骨是用肩胛骨刻字,一般认为刻字的是一种青铜小刀,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先放在醋里面浸泡之后刻字。
这里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大邑商,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河南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大邑商。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有考古发掘所证的古代都城遗址。
遥想3300年前的商王朝就在这里发号施令,统领臣民,创立商代晚期的繁荣富足。
河南安阳殷墟殷墟的考古发掘始于20世纪初期。
关于殷墟的发现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19世纪末期,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有火烧刀刻的痕迹,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痕迹应该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
经过追溯来源,王懿荣发现这批“龙骨”都是来自于河南安阳。
于是一批文人学者,就把目光投向了安阳,最终在1928年正式开展了考古工作。
殷墟出土甲骨文殷墟考古工作几乎横跨了整个20世纪。
解放前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成功的找到了宫殿区和王陵区。
解放后又对殷墟开展了20余次的发掘整理工作。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工作成果就是1976年妇好墓的发掘。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个能征善战的女英雄。
妇好墓中出土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为了解商代经济、政治、外交、民生等多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
殷墟出土青铜器亚址方尊殷墟考古中最重要的文物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
这些占卜的内容五花八门,涵盖很广,包含了天气、农作物收成、疾病、作战、祭祀等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这些甲骨文,就可以揭开商代生活的神秘面纱。
殷墟出土玉鸟安阳殷墟在文化、考古、科研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此重中之重的殷墟,却频繁遭到偷盗者的觊觎。
自2018年至今,当地公安机关就打掉14个盗掘殷墟团伙。
文物是历史信息的记录者,每一次盗掘都是对记录者的毁灭性破坏。
保护文物,要从关注文物、爱护文物做起,殷墟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保护殷墟是你、我、他共同的责任。
殷墟出土陶簋。
安阳殷墟甲骨文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安阳殷墟甲骨文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大家好!我今天想跟你们分享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厉害的文化遗产,那就是安阳殷墟的甲骨文。
什么是甲骨文呢?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文字。
你们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记录文字了,而且用的材料好特别哦,是龟壳和动物的骨头!这些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其实最早是在1899年,有一个人在安阳河边捡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后来才发现那就是珍贵的甲骨文。
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在河边找寻甲骨文,陆陆续续就找到了大概15万多片哦!后来,人们又在安阳附近的村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遗址,就是所谓的"殷墟"。
原来这里曾经是一个王朝的都城,叫做"殷商王朝"。
这个王朝存在了接近300年之久,从公元前16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1世纪。
殷商王朝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最宝贵的就是甲骨文了。
甲骨文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祭祀活动、天文历法、占卜等等内容,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一些甲骨文记载了占卜的内容,看起来很神奇哦。
当时的祭祀人员会先在龟甲或牛骨上刻下一些问题,比如"雨水是否足够?""打仗可否获胜?"等等。
然后,他们会在龟甲或牛骨上点燃火,观察龟甲或牛骨上出现的一些裂纹,再根据裂纹的走向和样子来判断吉凶。
接着,他们会在这个裂纹旁边刻下一些文字,解读裂纹的含义。
真是一种奇特的占卜方式呢!甲骨文不仅记录了文字,还有大量的圆圈、三角形、横线等符号,这些可能是最早期的计算和记数的系统。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远古时代人类智慧的萌芽。
安阳殷墟甲骨文这么珍贵,所以在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其列为"世界记忆遗产"。
这个殊荣意味着,甲骨文被认定为对全人类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文献遗产。
我们应该为祖先留下如此珍贵的文化瑰宝而感到自豪!从现在开始,我会更加珍惜甲骨文,多多了解它。
片头——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设计(同时字幕)第四标段(同时字幕)专题陈列《甲骨文与殷墟》(同时字幕)(平面图或轴侧闪)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源地河南安阳殷墟,是一个因为文字而著称于世的城市。
作为商王朝的都邑,殷墟的价值在于甲骨文。
因为甲骨文,安阳殷墟成为了中国文字的摇篮;因为甲骨文,安阳殷墟记录了3000多年前强大商朝的存在。
甲骨文与殷墟,一个文字与城市的渊源。
(画面:J00 copy)第一单元: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流传与与研究(同时字幕)(平面图或轴侧闪)我们首先在殷墟甲骨文的早期发现和研究中采用“5+1”信息组团设计,输理了“五个第一”(J01 copy):第一位发现甲骨文字的学者,第一批甲骨重要收藏家,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第一位查明小屯为甲骨出土的学者,第一位从甲骨文中辑出商代先公先王并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成功对证的学者;另外还有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西方学者。
形式上通过甲骨龟裂元素,制造一种早期发现和研究的主题意味!(画面:J02五个第一副本)而排在第一之首的王懿荣,我们特别安排了从龙骨到甲骨的艺术复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阅读到了第一位发现甲骨文字的学者——王懿荣。
(画面:J03(王懿荣)副本、J04王懿荣副本)但说到甲骨文的出现,还得从安阳谈起,因为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昭然于世,安阳是汉字的摇篮、安阳甲骨文已经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而明义士在安阳的情景再现,形象的说明了甲骨文在早期发现和研究时,安阳殷墟甲骨文就已经体现了人类学价值和世界影响力。
(画面:J05明义士l副本)因为安阳殷墟遗址,甲骨文在埋没了3000多年之后重见天日,因为甲骨文,让我们见证了以殷商王朝为标志的早期华夏文明的存在;(同时字幕)而著名学者王国维正是通过对甲骨文的考释,辑出商代先公先王并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成功对证,证明了商王朝不是一个传说。
(画面:J06(殷墟沙盘) copy)在参观完如上殷墟甲骨文的早期发现和研究展示版块后,紧接着,我们对现代殷墟甲骨文的科学发掘进行了输理,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画面:J07(甲骨四堂)副本、左):第一阶段自1928 年——1937年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第二阶段自1950年至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
从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看易经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影响秦文学中国安阳周易研究会会长作者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2003年第六回世界易经大会上提交的论文《中国安阳“归藏易”源初探》、在安阳第十四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中国安阳“归藏易”探源》和在2004年国际易联于北京召开的易学与现代文明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召开的第七回世界易经大会暨第15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从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看殷商“归藏易”的起源》等文章中,论证了安阳殷墟出土的15万片之多的甲骨卜辞就是商代易经文化典籍,甲骨文上刻录的占卜结果、易卦等都属于《归藏易》的范畴。
甲骨文发现100多年以来,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字学家等专家学者对甲骨文进行了长期的收集整理、考证缀合、辩伪考释和综合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学科——甲骨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一成就的取得,为我们研究《归藏易》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我们得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易经的科学文化蕴藏。
下边就从殷墟出土甲骨文,浅议易经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影响。
一、殷墟出土甲骨文的分类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就其性质类别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5大类:第一类为卜辞,是通常以一定的公文形式在甲骨上契刻下的占卜事类,重要者还涂朱涂墨。
第二类为与占卜有关的记事刻辞,专署甲骨来源和整治及检视者等。
第三类是与占卜无关的特殊记事刻辞和一般性记事刻辞,前者为纯出铭功旌纪或颁事立凭的书刻文字,后者记日常生活行事。
第四类是表谱刻辞,如干支表,家谱刻辞等,备览之用。
第五类是习刻之作,为仿刻习作。
1、甲骨卜辞主要是指从安阳殷墟出土的在卜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所刻写的占卜记录,文字内容大都以殷商王朝武丁以来下至商末各时王的占卜行事为主体,也包括数量不等的其他贵族家支的占卜记录。
甲骨卜辞通常是在贞人灼龟命卜后,以一定的公文形式在甲骨上刻写下的相关文辞。
一条完整的卜辞,可以包含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通常情况下还包含序数(或卜数)和兆辞。
殷墟遗址与甲骨文
1928年秋,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调查,为了寻找有字甲骨,是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标志。
殷墟范围30平方公里,东西6公里,南北5公里。
殷墟的中心是宫殿区和王陵区,宫殿区在洹河南的小屯,花园庄两个村子极其周围,王陵区在洹河北的侯家庄和武官村村北的高地上。
殷墟的居住遗址主要分布在洹水的两岸。
宫殿区的东北有洹河,西南有壕沟(起到防卫作用)
在殷墟保护区外洹河北岸发现安阳洹北商城,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修筑年代早于商王武丁时期而晚于郑州商城。
殷墟文化分为四期,甲骨学分期为五期。
宫殿和宗庙: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小屯村的东北地,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
有53座,由南向北排列,分为甲乙丙三组,用途又可以分为宫室、宗庙、祭坛、铸铜作坊,规模最大的为乙8基址。
朝向多数面朝南。
商代王室宫殿的建筑材料以土木材料为主,就是史书上所说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宫殿样式建筑风格,因为当时没有瓦。
有了选择良好居住环境的意识和宫殿居住区规划的初步理念。
并且掌握了夯土、版筑、木架结构、日影定向、以水测评和茅草盖屋等技术。
王陵区大墓以及及祭祀坑: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
家庄西北岗、武官村北地等高地上,与宗庙遗址隔河相望。
包括东西两个区,发现了13座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
西区有八座大墓,东区有五座大墓(均南北朝向),平面呈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被认为是商后期的王陵所在。
亚字形的大墓由墓道、墓室、椁室(柏木铺成)组成,墓地有9个坑(殉人),分为位于墓室和椁室四角和墓底中央,中央小坑位于墓主人棺下,相当于尸体腰部,称为腰坑。
武官村大墓(被盗):四壁由木材构成,残存礼器还有青铜器的鼎、簋、爵、石磬、玉器等高规格文物,有45个殉人,说明墓主人为高级贵族。
M260(甲字形大墓):出土后母戊鼎,为最大青铜器,代表了为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
妇好墓: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的墓葬,根据青铜器铭文,认定为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商代西周时候的墓葬都没有发现封土,可能是不封不树的古俗,大墓上一般会有享堂一类的建筑。
小墓大部分为祭祀坑,小部分为陪葬墓。
祭祀坑可分为人坑、动物坑和器物坑。
西北岗是商王祭祀先祖的公共祭祀场所,殷墟发现的甲骨文里为祭祀祖先而用人牲,与西北岗发现的祭祀坑中的人牲及其不同的处死方法相印证。
苗圃北地发现了铸铜作坊,其最为重要,因为面积大,
延续时间长,从殷墟一期到四期,当时所流行的礼器的陶范和陶模几乎都有,而武器工具较少,说明铸铜作坊已经有了产品的分工。
殷墟发掘中发现器型比较大、纹饰华美的青铜礼器主要出土于王室成员和高级贵族的墓中,所以推测苗圃北地的铸铜作坊是属于王室控制的。
商代青铜器所表现的花纹蕴含了深厚粗犷的原始力量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
殷墟的青铜器前承二里岗商前期文化,下启两周青铜器在中国青铜器史上达到第一个高峰。
殷墟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原始社会之后,继二里头文化,把中国玉器的制作推向了一个高峰(俏色玉器以产生)。
族墓地的大量发现为研究殷墟时期人的族群构成、社会阶层状况、婚姻家庭情况。
埋葬习俗,提供重要信息。
三次重大甲骨发现:YH127坑(武丁时期埋藏甲骨的窖穴)、小屯南地甲骨(有明确地层关系,为分期断代提供重要参照)、花园庄东地的甲骨坑(花东H3,属于武丁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