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安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 格式:pdf
- 大小:128.35 KB
- 文档页数:2
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的思考作者:覃华相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第06期摘要:为结合当前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勘查现状,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该文分析了铀矿成矿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找矿思路及技术应用方向,一是结合地质学方法找矿,二是采用地球化学法找矿,三是采用地球物理学方法找矿。
这些方法与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的赋存及成矿远景地质条件极其相符,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希望通过该文的论述,为有关工作实施提供一定启发。
关键词:铀矿;勘查现状;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志码:A“铀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核工业发展资源,其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但由于西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地质险要,勘查与探测、开采铀矿资源难度极大。
因此,立足于现阶段我国铀矿资源勘查技术现状及找矿前景,提出针对性的找矿技术实施和应用方向,对于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寻找及开采,促进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铀矿勘查现状及前景首先,据分析铀矿资源的矿床规模一般都是中、小型类型,这种类型的矿床占所有矿床总量的60 %。
但由于铀矿矿石主要由很多稀有金属元素及硫元素、磷元素等有色金属元素混合而成,因此其质量不高。
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已经探明的铀矿资源矿床主要包括4种类型,即碳硅泥岩、砂岩、火山岩及花岗岩铀矿矿床。
而在这些不同类型的铀矿中,成矿年龄最小的铀矿矿床至今也已有几百万年。
但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探明的铀矿矿床类型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这类铀矿矿床共计约200多个,此种类型的铀矿床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铀矿矿床,其累计赋存的铀矿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对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其次,虽然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其他类型的铀矿床,但在这些矿床当中,富含的铀矿资源总量占了我国铀矿总矿产总量的90 %以上,其中在已查明的铀矿储量中,花岗岩型铀矿矿床成矿条件和机理复杂,而在含煤地层及碱性岩中也分布着其他的类型的铀矿床,这些矿床地层、地质都为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的成矿奠定了良好基础。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以下是对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一些基本探讨:
一、铀成矿理论
1. 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铀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形成铀矿床。
铀成矿需要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压力、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2. 铀成矿的地质条件:铀矿床通常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中的铀含量较高,且易于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铀化合物。
3. 铀成矿的物理化学过程:铀成矿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如铀的溶解、迁移、沉淀等。
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二、找矿方法
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为寻找铀矿床提供线索。
2. 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测定岩石中的铀含量,判断是否有铀矿床存在。
3. 地球物理测量:通过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如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等,可以发现地下隐伏的铀矿床。
4.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成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铀矿床相关的地质信息和异常。
5. 探矿工程:通过探矿工程,如钻探、坑探等,可以直接揭露地下矿体,确定铀矿床的规模和品位。
总之,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铀成矿理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找矿方法也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都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用途和战略意义不同,有些矿产资源可以作为重要的发电物质,比如铀矿,是核电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针对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进行略做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铀矿;找矿前景;找矿方向前言:按照矿床的规模,中型铀矿和小型铀矿在整体的铀矿矿产资源分布中占据60%左右,但是这类矿产资源的质量相对不高,里面通常会参杂一些其他的物质[1]。
在矿床的开采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对矿床进行综合的分析,包括矿床的赋存类型和矿床的分布范围[2],通过对目前铀矿床的了解,主要的矿床类型大概分为花岗岩铀矿床,火山岩由矿床和砂岩铀矿床等等。
铀矿对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也大力开展铀矿的探索[3],并进行不断地技术优化和创新,铀矿的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1铀矿的成矿规律铀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铀矿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个大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区域矿产资源的性质和类型也存在差异。
南方区域主要以花岗岩型为主,而北方主要以火山岩型和砂岩型矿床为主,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中,含煤地层的碱性岩中铀矿床具有找矿潜力。
关于铀矿的找矿技术和找矿方法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门课题,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近些年来,关于铀矿的开采技术和方向有了更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属矿找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铀矿找矿前景分析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矿产储备量的比例相对较少,其中铀矿床在含煤的地层中储量是最少的,但是根据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分析,我国仍然具备一定的找矿潜力。
世界上铀矿床主要分布于近东西向欧亚巨型铀成矿带以及环太平洋巨型铀成矿带,这两条成矿带均横穿中国。
地理特征对铀矿地质资源分布的影响评价地理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
这些地理特征对于铀矿地质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地貌、气候和水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地貌对铀矿地质资源分布的影响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特征,包括山脉、平原、盆地等。
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而地质构造是铀矿地质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富含铀矿的断裂带往往位于山脉和盆地的交界处,这是因为地壳运动导致的断裂构造为铀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因此,地貌的分布对于铀矿地质资源的富集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气候对铀矿地质资源分布的影响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因素。
气候对于铀矿地质资源的形成和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富含铀矿的地区往往具有湿润的气候条件,这是因为湿润的环境有利于铀矿物的溶解和运移。
此外,降水量的分布也对铀矿地质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
降水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铀矿的形成和保存,适宜的降水量有利于铀矿的富集和分布。
三、水文对铀矿地质资源分布的影响水文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水文条件对于铀矿地质资源的形成和保存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动可以带走铀矿物,导致铀矿资源的流失。
因此,水文条件对于铀矿地质资源的富集和分布起到了制约作用。
此外,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也会对铀矿的形成和保存产生影响。
一些含有氧化还原性质的地下水可以使铀矿物得以还原并富集。
综上所述,地理特征对铀矿地质资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地貌、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对铀矿地质资源的形成、富集和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铀矿资源勘探和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地理特征对资源分布的影响,以提高勘探的效果和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地理特征与铀矿地质资源分布关系的研究,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只有在全面了解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铀矿地质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技术研究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技术研究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铀是一种重要的放射性矿产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铀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因此寻找并确定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和预测技术对于提高铀矿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铀矿的成矿条件是指形成铀矿床所需要的一系列地质环境条件。
首先,地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铀元素是形成铀矿的基础条件。
然而,铀元素在地壳中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带和区域中。
其次,地质构造活动是形成铀矿床的重要条件。
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和类型对于铀矿床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断裂带和隆起带常常是铀矿床的良好成矿构造,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流体运移空间。
此外,适宜的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环境也是形成铀矿床的重要条件。
在这些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环境中,铀元素能够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矿石矿物。
为了准确地预测和寻找铀矿床,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和改进各种找矿预测技术。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测量地壳中各种物理场的参数变化,来寻找和确定铀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
通过对地球物理场参数的精确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铀矿床的潜在位置和规模。
除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外,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也是寻找铀矿床的重要手段。
地球化学勘探主要通过分析地球表层物质中的元素含量和组分,来推断地下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地球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样品中铀元素含量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铀矿床的丰度和分布。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勘查技术也成为铀矿床寻找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勘查主要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物质的反射、辐射和散射等特征进行遥感观测和分析,来推断铀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解译和分析,可以确定地表和地下的特征性反射和发射特征,从而判断铀矿床的潜在位置。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过程是指成矿物质迁移、聚集、沉淀的作用过程。
矿床的形成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过程来实现的,它可涵盖不同时空尺度的构造岩浆作用演化、成矿地质体的形成、矿体的形成,以及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破坏等不同阶段的各类复杂地质过程。
矿床形成过程中,有的由一个期次形成,有的经历多次不同的地质作用,多期成矿,即成矿物质由迁移到沉淀的多次过程。
标签:成矿;矿床;铀矿床类型;特点在成矿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纷繁的各种地质现象,通过对这些地质现象的探究可以破解成矿过程之谜。
1铀矿床介绍1.1铀矿床含义:在某些地质过程中,地壳中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铀矿物,或铀含量聚集体能够满足目前铀工业的要求,并且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开发利用。
铀矿床的概念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矿物原料需求的变化,铀矿床的范围也在变化。
以前没有使用的一些“岩石”或低等级矿化岩可能是经济可回收的铀矿床,这是原位可浸出的砂岩型铀矿床的一个例子。
1.2铀矿床研究概况: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也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基本原料。
中国的铀资源比较丰富,矿物种类越来越多,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铀矿床种类多样,主要为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酸盐型,成矿地质条件复杂。
在中国北方,新疆伊犁,吐鲁番哈密盆地内陆砂岩型铀矿开发迅速,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也取得重大突破,鄂尔多斯最典型的成果之一盆地东北部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床。
自从2006年以来,我国南部重点铀成矿带和矿场勘查工作已经恢复,部分重点领域取得初步成效,取得了显着成效。
这表明铀矿勘查潜力巨大。
2铀矿床成矿特点2.1矿床类型:中国的铀矿床多样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铀矿床的类型。
许多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类的基础或标准不同,总结主要是:按分类分类;根据含矿岩石的分类;根据铀的分类;按工业生产特点分为主要矿石结构和矿体分类;根据矿藏矿化和矿物组成的分类等。
浅论火山岩型铀矿的基本特征及成矿规律作者:宋志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5期摘要:铀矿在我国的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一种战略级资源。
然而在铀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火山岩铀矿,可以说是铀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吗。
火山岩铀矿和花岗岩铀矿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其都属于热液型铀矿,但是由于其产出地质上也是存在区别的,所以具有独特的成矿特点,并且成矿规律也有所区别。
本文针对火山岩型铀矿的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之后针对其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在以后的勘探工作和开发工作中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火山岩型铀矿;基本特征;成矿规律在我国的铀矿中,火山岩铀矿占据了其中非常大的一部分,是其中的主要类型。
火山岩性型铀矿的产区主要位于陆相火山岩和次火山岩中。
其成因是和火山的活动非常密切的,并且由于其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其可以直接归属为热液型铀矿,和花岗岩铀矿相同。
单是花岗岩铀矿和火山岩铀矿其产出的环境都存在相当大的区别,所以其成矿特点也有很大不同。
当前我国在铀矿勘探中已经取得了已经的进展,尤其是针对火山岩铀矿的勘探和开采工作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自从准噶尔哦盆地的火山岩铀矿床被发现之后,其在我国被发现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并且总结发现其大多产生于两条巨型构造带之内,分别是我国东部和天山——阴山构造带,所以总结其基本特征和成矿规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火山岩型铜矿床的特征特点就分布地带来说,火山岩铀矿床主要产生于一些岩性破碎的岩石中,例如火山岩等等,所以这样看来,火山岩型铀矿则很难见于凝灰岩中。
在正常情况下,铀矿的主要存在方式是独立矿物,例如沥青铀矿以及钛铀矿等等,这些含铀的矿物大多颗粒较细,而在金属矿物中,铀成分大多存在于铜矿、前框等等,在非金属矿产中则存在于萤石和高岭石中。
在成矿之前,其会产生一些可见的特点,例如在围岩上会呈现出高岭土化以及赤铁矿化的特点。
随着岩浆性质的不同,火山岩铀矿也会存在着一些区别,正常来说,基性和超基性岩浆岩中的铀含量较低,而酸性岩中的铀含量则较高。
铀矿地质学概论铀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稀有元素,可用于核能发电。
铀矿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主要用于了解铀矿地质成因、分布规律和勘探开采工作。
本文从铀矿地质成因、铀矿岩石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四方面介绍铀矿地质学,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为勘探开发铀矿提供基础理论。
一、铀矿的成因铀矿的成因比较复杂,地质学家通常将其归纳为海底热液成因和古洞穴成因两大类。
海底热液成因中,存在大量铀矿物质,高温高压下,铀、钡、铌、硼、磷等稀有金属元素被溶解,随溶质沉积和沉淀,有利于铀矿的成因。
古洞穴成因中,受热、潮湿、有机碳和金属离子营养物质的作用,地下铀矿物质形成了二氧化铀酸根矿体,构成了现代铀矿。
二、铀矿岩石学特征铀矿的岩石学特征以痕量稀土元素为主,以二氧化铀酸根为主要成份。
除了二氧化铀酸根外,还包括石英、活性矿物、蒙脱石等,有的含有少量的稀土硼酸矿物以及少量的D-水杨酸盐矿物,综合构成了铀矿的多样性。
三、铀矿的分布规律铀矿的分布规律与岩石物理化学特征有关,一般可以概括为花岗岩,火山岩,碳酸盐岩,高温岩类地层包裹体,神秘深层岩类地层包裹体以及堆积物中的磁性性质等六类地质环境。
有利矿化地质环境中,铀矿的数量大;受地表改造时间过程长,铀矿的数量少。
四、铀矿的勘探开发铀矿的勘探开发主要围绕地质工作、监测工作、矿业环境评价和技术改造四个方面进行。
地质工作主要是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以及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进一步发现、归纳和分析铀矿分布特点和储量数据;监测工作主要是地质勘探、采样分析、成分组成分析和活性测试,用以发掘丰富的铀矿资源;矿业环境评价主要是采矿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评价,以及开采后环境恢复技术,旨在确保采矿过程中环境安全;技术改造是指运用技术手段实施多孔性、立体颗粒结构、反射性、耐腐蚀性和长期保存性等采矿技术进行改造,旨在提高铀矿的开采成效,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开发。
本文从铀矿地质成因、铀矿岩石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四个方面,总结了铀矿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为勘探开发铀矿提供基础理论及技术支持。
安徽省无为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摘要]介绍了无为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控制着岩体内外带铀矿化的分布。
分析了铀矿化控制因素及矿床成因,认为岩性、构造和断裂接触带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根据铅、硫同位素特征推断出铀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铀矿床。
【关键词】铀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1、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黄梅尖岩体外带侏罗系中统罗岭组砂岩中。
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较发育。
区内岩浆岩极为发育,各种产状的侵入岩、脉岩、超浅成岩、喷出岩均有出露,侵入岩以燕山晚期中偏碱性的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为主,次为闪长岩,正长斑岩等①。
1.1地层本区地层以中新生界为主。
上三迭统、中下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
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一套巨厚的中偏碱性火山岩系。
1.2构造庐枞地区的基本构造骨架是由郯庐断裂和长江构造带内的罗河、罗岭——黄屯、头陂三条北东向主干断裂联合组成。
区域构造形态是以古生代拗陷为基底,以中生代断陷盆地和侵入岩为主体,由南西段帚状构造和北东段网状构造体系联合组成北东宽,南西窄的楔形构造带(图1)。
1.2.1断裂构造研究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共发育500多条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
按其规模可分为四个级别。
一级断裂为郯庐深断裂和长江构造带,是本区控岩、控盆、控矿的主断裂;二级断裂是指长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控制侵入岩带、火山岩盆地和成矿亚带的主干断裂;三级断裂是指长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二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控制矿田、矿床定位的构造;三级断裂按方位又可分为近东西、北东、近南北、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系;四级断裂是三级断裂的次级构造长几十至几百米,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1.2.2火山构造本区内火山构造广泛发育在火山岩盆地中,可分为六个级别(类型):一级为火山构造断洼,二级为破火山口,三级为火山穹隆,四级为线性火山通道,五级为火山口,六级为爆发角砾岩筒。
摘要:指出了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也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料。
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四种主要类型铀矿床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上述四大类型铀矿床的成矿特点以及时空分布特征。
关键词:铀矿床;成矿特点;时空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6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224021铀矿床研究概况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也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料。
我国铀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型多,已?嗣鞯挠丝笞试粗饕?分布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我国铀矿床类型多样化,主要为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4种类型,并且成矿地质条件较为复杂[1]。
在我国北方地区,新疆伊犁、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发展迅速,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2],最典型的成果之一就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现了一个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3]。
从2006年开始,南方重点铀成矿带、矿田的勘查工作得到恢复,部分重点地区已初见成效,取得了较显著的找矿成果,这表明我国铀矿找矿潜力巨大。
2铀矿床成矿特点2.1矿床类型我国铀矿床类型多样,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铀矿类型划分的研究。
国内众多学者出于各自不同的角度,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或准则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按成因分类的;按含矿主岩分类的;按含铀建造分类的;按工业生产特点分类的;按主岩兼顾矿床构造和矿体形态分类的;按矿床产出的地质部位和矿物组合的分类的[1,4,5],等等。
考虑到便于矿石加工处理以及对铀资源的评价,核工业地质系统习惯按含矿围岩的不同将华南铀矿划分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等。
2.2成矿特点2.2.1花岗岩型铀矿床花岗岩型铀矿床与花岗岩体关系密切。
按照两者的空间位置可分为内带型和外带型[6]两种。
矿体形态主要受断裂破碎带、围岩破碎带控制,多呈似层状、透镜体状、不规则状等。
第1章引言1.1选题依据及意义铀资源是一种军民两用的、高度敏感的战略资源,除作为核武器填料之外,也是核潜艇和核电站所需的基本原料,是发展核电的基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改善环境和能源结构不合理情况,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更具现实重大意义。
根据国家核电发展目标,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约4%,达到4000万千瓦。
核电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天然铀需求的极大增长。
充足的铀资源供给和储备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加强铀矿资源勘查,确保天然铀的安全供应对顺利实施我国核电发展战略非常重要。
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确保天然铀的安全供应,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山铀矿田位于中生代赣-杭火山岩带相山火山盆地内,是赣-杭火山岩构造带中最重要的铀矿田。
相山矿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典型代表,所包含的矿床不仅数量多、储量大,而且矿化类型也比较复杂。
近几年由于基础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加强,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新矿床被发现,老矿床不断扩大,其中邹家山矿床已跨入超大型铀矿床的行列,表明相山矿田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所以对其成矿作用特征的研究对以后的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1.3相山铀矿田研究现状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富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该矿床所处的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座落在区域性南北向长期活动的赣中南花岗岩隆起带与北东向的赣杭火山岩拗陷带复合的巨型大地构造带上。
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结合部位[1-3]。
四十多年来,对相山地区进行全面深入的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为1963-1965年,原华东608队12分队在相山地区进行了1:5万的地质填图,提出了相山是个火山岩盆地,这是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上的一个重点突破;第二次是1970-1972,二机部北京地质局组织的由“3队1所1矿”人员参加的联合科考队,对相山矿床以往地质资料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了矿床北部控矿的花岗质小岩体是次火山岩体,对其展布特征编制了系统图件。
铀矿地质学概论铀矿是一种重要的高熔点金属,主要是用于核电站和核武器。
这些矿物种类是多样的,其发现范围也是广泛的,因此针对矿物的地质学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铀矿的地质特征,以及其在采矿领域的应用。
铀矿的地质分类铀矿的地质分类主要包括:碱性矿物、元素矿物和化合物矿物。
碱性矿物指的是钾铀矿类,如弗罗里石、拉克米石、巴维尔石和芙蓉石等,其中以弗罗里石最为常见。
元素矿物指的是以金属形式存在的,如将威尔铀、紫松矿、汞铀矿、碳钨合金等,其中将威尔铀最为常见。
化合物矿物指的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如英利铀矿、乌马矿、碳酸铀、硫酸铀等,其中英利铀矿最为常见。
铀矿的地质属性铀矿的主要地质属性包括:形状、结构、岩石类型及密度。
形状可分为结晶、沉积及超细结晶等三大类,结晶形状有棱柱、锥体、立方、八角体等,沉积形状有薄片、粒状、碎屑状及管状等;结构可分为角晶结构、石英结构、晶体结构等;岩石类型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和碳酸盐岩等;密度可分为低密度(3.03.3 g/cm3)、中等密度(4.04.9 g/cm3)及高密度(5.05.5 g/cm3)等。
铀矿的地质环境铀矿一般分布于碳酸盐岩、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及火成岩等岩体中,主要分布在花岗岩、流纹岩、辉石岩、白云岩等的构造带位置上。
铀矿的形成环境大致可以分为深水环境、浅水环境和集水环境三类。
深水环境,指的是深洼谷、深海谷以及海底古洼地等环境,是铀矿形成的最重要的地质环境;浅水环境,指的是湖泊、河流及河滩等浅水介质,是铀矿形成的第二重要地质环境;集水环境,指的是河谷、湖泊、河流及河滩等集水介质,是铀矿形成的第三重要地质环境。
铀矿的地质勘探铀矿的地质勘探包括定向勘探、浅层勘探、深部勘探和大地测量等四大类。
定向勘探是从已知百分之铀矿石品位出发,采用地理勘查、室内化验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
浅层勘探是从地表出发,采用地质勘查、采样、室内分析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
深部勘探是从坑内出发,采用开采、测井、勘探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