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的影像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9.71 MB
- 文档页数:109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外伤性脊髓损伤通常伴有脊柱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脊柱的功能同时受损;非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包括炎症性、肿瘤性、血管性和放射性损伤等。
外伤性脊髓损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常规X线照片作出快捷、初步的定位诊断,而CT及MRI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而详细的影像学信息,这无疑对脊髓损伤的定性、定位和损伤的评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脊髓创伤影像学表现1.损伤分期(1)脊髓创伤急性期:急性脊髓创伤常伴随不可逆性脊柱结构破坏,如撕裂伤、横断伤或严重挫伤,也可由内在的可逆性损伤如震荡或轻微挫伤引起,还可以由外来的可逆损伤如脊髓受压引起。
脊髓震荡伤(脊髓休克)产生短暂性神经缺陷,却不能发现脊髓本身形态或微观结构的改变。
最初神经损伤症状可能十分严重,可被认为是神经化学或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而造成,一般可在24~48小时之内恢复。
颈髓经常最易受累,可能与先前颈椎存在的损伤所致的椎管狭窄或运动度过大有关。
脊髓挫伤是脊髓内在的损伤,具有由坏死、血肿和水肿所致的整体或(和)微观结构的改变。
它能引起可逆性或通常不可逆的神经缺陷。
早期的挫伤只是少数小的中央血肿,之后逐渐扩大并通过周围水肿互相融合。
如果只是轻微的挫伤,则在影像和临床表现上很难相鉴别。
即使是在理想的成像技术条件下,微小的点状血肿也可能很难发现。
脊髓撕裂伤和横断伤是由神经索的失连续性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
脊髓十分坚韧很少被撕裂或是断开,即便是在大量骨折错位的情况下。
若在受伤几天之后作检查,则很难区分横断伤和严重挫伤。
严重挫伤之后脊髓发生降解而自溶,典型的这种变化发生于伤后24~48小时,与完全性脊髓破裂表现相似。
与横断伤不同的是,挫伤的患者具有潜在的神经恢复能力。
(2)脊髓创伤慢性期:先前条件较稳定的病人在急性损伤后长时间内也可发展为神经功能缺陷。
这种新的功能缺陷的发展或先前损伤难以解释的病程需要合理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
如何运用 CT和 MRI扫描诊断脊柱损伤【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25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脊柱外伤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椎体骨折95例,伴相应脊髓损伤38例;附件骨折35例,伴脊髓损伤10例;椎间盘损伤67例;单纯脊髓损伤13例。
结论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明确椎体及附件的骨折情况,可观察椎管形态及受累程度;MRI检查能全面显示脊柱损伤时脊髓、骨质结构、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病理变化,两者结合能客观、全面评价脊柱的损伤,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脊柱损伤CT扫描磁共振成像脊柱损伤常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脊柱及其所合并的脊髓损伤是导致严重伤残,甚至死亡的常见因素,因此,如何能直观、全面、系统的对损伤程度进行全方位评价,对临床全面治疗、康复计划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效和充足的依据。
本文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1月接受CT和MRI检查的脊柱损伤病例,结合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探讨CT和MRI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1月脊柱损伤患者125例,男83例,女42例,年龄5-73岁,平均35岁。
外伤种类:车祸伤89例,重物砸伤25例,高处坠落伤11例。
受伤部分以腰段最多,为72例,胸段32例,颈段17例,骶段4例,其中23例同时累及胸腰两个部位。
临床所有病人均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部分病人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意识欠清及肢体截瘫,所有病人都在伤后3小时内进行了CT和MRI检查。
1.2检查方法使用GEProspeedⅡ双排螺旋CT进行常规扫描,螺旋扫描条件为120kv、160mA,层厚5mm,螺距5mm,部分病例进行感兴趣区域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
使用东软飞利浦0.35T磁共振扫描仪,颈线圈和体线圈,进行常规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矢状面层厚5mm,层间距5.5mm,T2WI:TR4000ms,TE144ms,T1WI:TR560ms,TE18ms,脂肪抑制:TR4800ms,TE144ms,横断面层厚5mm,层间距5.5mm,T2WI:TR5100ms,TE144ms,FOV280m,距阵250X320或210X280,个别加扫冠状面。
腰椎脱位x线诊断标准
腰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通常需要通过X线检查来进
行诊断。
腰椎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椎体位置,在X线片上观察椎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移位,通
常会通过比较脱位椎体与相邻正常椎体的位置来判断是否存在脱位。
2. 椎间隙宽度,观察椎间隙的宽度是否存在异常变化,腰椎脱
位时椎间隙通常会出现不规则的变窄或变宽。
3. 椎弓根位置,检查椎弓根是否移位或断裂,这通常是腰椎脱
位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4. 椎板位置,观察椎板是否存在断裂或移位,这也是判断腰椎
脱位的重要指标之一。
5. 椎体形态,检查脱位椎体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比如是否
出现了压缩性骨折等情况。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X线诊断标准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
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腰椎脱位。
需要指出的是,X线诊断只是腰椎脱位诊断的一部分,有时候还需要进行CT、MRI等更为精细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总的来说,腰椎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椎体位置、椎间隙宽度、椎弓根位置、椎板位置和椎体形态等多个方面的观察,医生会综合这些指标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脊柱脊髓损伤的体格检查在医学领域中,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且复杂的情况。
及时准确的体格检查对于明确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脊柱脊髓损伤的体格检查都包含哪些方面。
首先,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
包括患者的体位、姿势,以及面部表情等。
受伤后的患者可能因为疼痛而呈现出特殊的体位,比如蜷缩身体、不敢活动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也很重要,因为高位脊髓损伤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
接着是对脊柱的检查。
医生会从颈椎开始,逐步向下检查胸椎、腰椎。
检查脊柱的外观,看是否有畸形、红肿、皮肤破损等情况。
用手指沿着脊柱的棘突轻轻按压,检查是否有压痛。
如果有压痛,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压痛的位置和程度。
对于运动功能的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主动活动四肢,观察其肌肉力量和活动范围。
比如让患者握拳、抬腿、屈伸脚趾等,以判断上肢和下肢的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同时,还会检查患者的肌张力,即肌肉在放松状态下的紧张程度。
如果脊髓损伤,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瘫痪或者肌张力异常增高或降低的情况。
感觉功能的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生会用针、棉签等工具轻触患者的皮肤,检查其痛觉、触觉是否正常。
通常会从颈部开始,逐渐向下检查到下肢。
还会检查患者的位置觉和震动觉,比如让患者闭上眼睛,感受手指在某个部位的位置或者感受震动的刺激。
反射检查在脊柱脊髓损伤的体格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反射包括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
如果脊髓损伤,这些反射可能会出现亢进、减弱或者消失的情况。
例如,脊髓休克期时,各种反射可能会暂时消失;而在损伤恢复过程中,反射可能会逐渐恢复,但也可能出现亢进的表现。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这对于判断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是否损伤非常重要。
通过询问患者是否能够自主控制排便、感觉肛门周围的刺激等,来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因为严重的脊柱脊髓损伤可能会导致休克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分析6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
结果椎体骨折20例,附件骨折7例,椎间盘损伤14例,软组织损伤11例,脊髓损伤8例。
结论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脊柱MRI检查脊柱外伤脊髓损伤脊柱损伤是临床骨科和急诊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损伤的影像诊断方法较多,由于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
也因为MRI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快速简便的全脊柱MRI扫描成为可能[1],为脊柱外伤患者的及时诊断和预后评估带来新的前景。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受伤年龄13-60岁,平均39.5岁。
受伤时间1-72小时,平均6.7小时。
导致脊柱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重物砸伤14例,交通事故26例,其他3例。
1.2方法1.2.1仪器意大利BMI BRG-R640mA高频X线摄影机、SomatomdR-H全身CT扫描仪、飞利浦公司Intera 1.5 T Nova超导型共振机。
1.2.2方法所有患者在急诊科检查后首先做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受伤部位的正侧位片,用时行脊柱CT平扫检查。
所有患者于伤后5h~3d行了全脊柱MRI检查。
1.3影像诊断脊柱损伤主要包括椎体和脊髓损伤:(1)椎体损伤X线和CT检查都能明确诊断,受伤椎体变扁呈楔形改变,部分椎体局部后突畸形改变,椎体附件骨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STIR为高信号。
(2) 脊髓损伤:脊髓水肿表现为T1加权像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病灶边界不清;脊髓出血,急性期T1加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亚急性期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3)椎间盘损伤:在T2加权像表现为信号减低或消失,相应部位硬膜囊受压,(4)韧带及椎旁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连续性中断,T2加权像在相应位置出现高信号。
分析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发表时间:2017-12-06T16:22:19.7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0期作者:施之才[导读] 脊柱主要由1块尾骨借韧带、1块骶骨、24块椎骨、椎间盘及关节连接组成。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阜宁 224400)【摘要】目的:探析MRI诊断在脊柱损伤中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回顾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脊柱损伤患者资料,按不同的诊断方式分成2组,研究组57例行MRI诊断,对照组49例行CT 诊断,比对两组具体诊断结果。
结果:研究组的诊断误差率5.26%较对照组38.77%低,而诊断准确率94.73%则较对照组61.22%高,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I可提高确诊率,在脊柱损伤中具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损伤;MRI;影像学;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57-02脊柱主要由1块尾骨借韧带、1块骶骨、24块椎骨、椎间盘及关节连接组成,其中脊柱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脊柱损伤后常伴有脊神经及脊髓损伤,部分严重者可对内脏生理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出现病亡或截瘫[1]。
为此我院将近期收治的106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旨在分析MRI在脊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作相关性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脊柱损伤患者资料,按不同的诊断方式分成2组,研究组(57)例,年龄19~68岁,身高151~185cm,女性26例、男性31例;对照组(49)例,年龄为21~68岁,身高152~183cm,女性23例、男性26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对(P>0.05)。
1.2 方法研究组应用西门子MRI扫描患者脊柱,之后记录扫描到的数据,将其输入电脑并和手术病理数据做对比。
对照组应用GEHi- SpeedCT 扫描患者脊柱,之后记录扫描到的数据,其后续步骤与研究组相同。
〔影像硏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年4月第5卷第8期磁共振用于脊柱损伤诊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研究尹艳霞(东营胜利医院磁共振室山东东营257000)【摘要】目的:评估脊柱损伤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其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一2020年3月收治、经病理检査确诊的70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査、磁共振检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査方法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共振对椎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95.65%、对椎间盘损伤的诊断准确率95.24%、对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率90.91%、对椎体脱位的诊断准确率8&89%、对脊髓损伤的诊断准确率83.33%均高于CT对椎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73.91%、对椎间盘损伤的诊断准确率76.19%、对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率63.64%、对椎体脱位的诊断准确率66.67%、对脊髓损伤的诊断准确66.67%(P V0.05)。
结论:相比较于CT检査,脊柱损伤诊断中,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在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关键词】磁共振;脊柱损伤;诊断;影像【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1)08-0054-02脊柱位于人体背部正中,具有支撑躯干、保护脊髓与内脏、维持机体运动功能等诸多作用,可以看作是“身体的支柱”[1]o脊柱损伤通常是由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或者是工业事故等原因所致。
此外,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等,也是引起脊柱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1[2]3。
脊柱损伤通常伤情复杂,且多数为复合伤、多发伤,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甚至会导致终生残疾,严重者则危及生命。
鉴于此,临床上,针对脊柱损伤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实现对伤情的准确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这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转归、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手段。
脊椎的影像学总结概述:1、椎体:呈方形或长方形, 外为骨皮质,内为骨松质,应注意其形状、轮廓、密度及有无脱位等。
2、附件:包括椎弓根、椎板、横突、棘突及上下关节突等。
3、椎间隙:为椎间盘组成,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
椎间盘富有弹性,起缓冲作用。
X 线表现为两椎体间的低密度影。
4、椎旁软组织:颈前软组织,胸椎双侧的胸膜反折线及腰椎双侧的腰大肌影。
5.生理曲度:颈、腰向前,胸、骶向后。
一、脊柱骨折【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①?椎第?椎体呈楔形改变,②骨皮质断裂、皱折,可见横形不规则线状致密带。
③有时椎体前上方可见分离的骨碎片,严峻时常并发脊椎后突成角、侧移,乃至发生椎体错位。
④临近椎间隙未见变窄,其余?椎各椎体未见骨折及滑脱,椎间隙等宽,未见变窄。
⑤常并发棘间韧带撕裂,使棘突间隙增宽,也可并发棘突撕脱骨折,横突也可发生骨折(书写报告时注意强调椎体形态及密度的改变,同时应注意观察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等改变,以便与椎体结核及转移瘤等辨别。
)特殊:齿状突骨皮质断裂,向?侧移位,齿状突与环椎侧块关节间隙失对称,?侧明显变窄,较对侧狭小约5mm。
齿状突骨折、环枢椎关节脱位。
CT:重点是观察骨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了解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和骨折移位对脊髓的压迫情形。
①骨折的椎体内出现横行,纵行,斜行,丫行等形态的骨折线,重者呈崩裂状,表现为多数长短不等骨折线,使椎体割裂成大小不等骨块,如椎体后缘骨折。
②注意在椎管内有无游离的骨折块,其大小,形态及位置和对脊髓的压迫情形。
③椎体紧缩骨折常归并上下关节突,横突,椎弓根及棘突骨折和椎间小关节脱位。
轻微附件骨折X线片显示不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MRI:在脊柱外伤,MRI可用以观察椎体骨折,椎间盘突出和韧带撕裂。
同时还能够观察脊髓挫裂伤和脊髓受压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①对X线平片及CT不能发觉,而MRI检查能够发觉的骨折,称为隐性骨折,隐性骨折即骨小梁骨折,可表现为隐性骨折线和骨髓水肿,出血,无骨皮质中断。
椎体爆裂骨折影像诊断标准
椎体爆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以下是椎体爆裂骨折影像诊断的标准:
1. X射线检查,常规的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在侧位X射线片上,椎体爆裂骨折通常表现为椎体前缘或后缘的骨折线,骨折碎片的移位和压缩,以及椎体高度的减少。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横断面影像,有助于评估骨折的程度、位置和相关的软组织损伤。
CT扫描还能够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椎体的脱位或压缩性骨折。
3. MRI检查,MRI对于评估椎体爆裂骨折时,尤其是在评估椎体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方面非常有用。
MRI能够显示椎间盘、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情况,对于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以及髓外损伤非常重要。
4. 三维重建,通过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椎体骨折的位置和程度,有助于医生进行手术规划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以上是常见的椎体爆裂骨折影像诊断的标准,医生通常会结合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以确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对于患有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