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石油状况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全球及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石油行业发展概述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
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石油一词多用于说明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
而原油一词多用于国家统计的原油产量统计数字、评价原油理化性质及用于说明采收率、采出程度及采油速度。
石油作为矿产资源是指含水、含气的油,而原油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中的水、气已从油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合格的工业产品。
二、全球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全球石油资源总量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截至2020年末,全球石油证实储量达17324亿桶,储量寿命为53.5年。
地质构造对盆地演化、油气藏形成条件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全球各地区地质构造情况不同,全球的石油资源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储量区域集中度较高。
全球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中南美洲以及北美洲,2020年分别占比48.3%、18.7%和14%。
全球石油产量过去十年与需求量变动基本一致,市场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据统计,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达308亿桶,较2019年减少22亿桶;全球石油消费量达301亿桶,较2019年减少29亿桶。
三、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石油资源较为丰富,2016年以来中国石油储量保持稳定,2020年,中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6.2亿吨,同比增长1.7%。
中国石油消费需求远高于产量。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不断加强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积极释放优质产能,石油产量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中国石油产量达1.9亿吨。
需求缺口呈逐步扩大趋势,2020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7.4亿吨。
中国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且近年来加大开展石油储备,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加,中国石油长期面临着资源约束和供需短缺的矛盾。
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5.4亿吨,对外依存度提升至73.4%。
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11至2020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由4452万吨波动增长至5164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66%。
日本二战失败的经济原因主讲人飞扬这一次讲讲日本侵华战争失败的经济因素啊首先从1937年讲起1937年日本全年的石油供应是由美国进口的,废钢铁和各种机械装备的75%也是从美国进口的以上的数据来源于日本东京靖国神社的“游就馆”鬼子在那里有详细的介绍啊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贫油国家1937年日本全年石油消耗量大约是300万吨,只相当于纳粹德国的三分之一这三百万吨石油中,日本自产的石油约占百分之七,其余百分之九十三的石油全是从英美进口的百分之八十从美国进口,剩下的百分之十几从英国的印度尼西亚油田来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如果美国从1937年就断绝对日本的石油供应,那么日军的战斗力要大打折扣的抗战时期,我国军队和日军的伤亡比例差距惊人,这背后就隐藏着国力的差距。
以淞沪会战为例,日军陆军有坦克和压倒性的炮火优势,海上有海军,天上有飞机只要一开战,我军首先就会遭到狂轰滥炸有的时候,还没有开打,部队就被炸的减员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有的部队甚至直接被轰炸垮掉日军的优势就在这些,可维持这些战斗力的基础是石油军舰、飞机、汽车都需要燃料铁路只经过大城市,甚至有的铁路不在日军控制弹药要运输到战区部队和各个据点手里,全要靠汽车的燃油如果1937年美国就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那么日本是打不下去的随着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等等,以及全世界对日军轰炸我国大中城市惨状(例如重庆大轰炸)的报道美国有了一次民意沸腾,1938年的民意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七十二的美国人赞成对日本进行包括石油禁运的经济制裁但是啊,总是有利益集团在里面作梗的因为日本是大客户啊,折磨赚钱的生意,人家凭什么不做啊不要说中国了,德军轰炸伦敦的时候,还有美国的运油船向德国运石油气的丘吉尔直接抓起电话骂罗斯福:德军轰炸我们的飞机用的都是你们美国的汽油。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41年,国际局势发生很大变化,美国要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了美国明白的,只要一断绝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肯定是要孤注一掷的攻打南洋占领油田的截止到1941年6月,日本的石油储备是590万吨,也就是说可以用两年到了1941年12月半年过去了,石油储备下降到可以维持十六到十八个月,可这是日本军方承受的心理极限。
全球石油市场概况及供需分析调研汇报一、引言石油作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为了了解全球石油市场的现状以及供需情况,本报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
二、全球石油市场概况1. 生产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全球石油生产依然由少数几个国家垄断,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和俄罗斯。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成熟的生产技术,使其成为全球石油生产的主要供应方。
此外,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也在近年来加大了石油生产的力度,逐渐成为全球石油生产的重要参与者。
2. 消费情况全球石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
美国、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三大石油消费国,其中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占据全球总量的近20%。
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石油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同时,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出现了相对稳定甚至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能源结构转型和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所致。
3. 市场价格全球石油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际政治形势、供需关系、天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对石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全球石油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主要是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的。
特别是2014年至2016年期间,油价大幅下跌,这导致石油生产商普遍面临压力。
三、全球石油供需分析1. 供给方面全球石油供应主要受到寡头垄断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家在全球石油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产能力和出口量对全球市场波动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兴起也使得美国成为全球石油供应的关键角色。
2. 需求方面全球石油需求在持续增长中,但增速有所放缓。
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动对石油的需求增长。
然而,从能源转型、环保意识提高等方面来看,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对石油需求产生一定的冲击。
新兴的电动汽车市场将进一步降低对传统石油燃料的需求。
3. 供需平衡目前,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相对平衡,但局部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状况仍然存在。
一日本石油状况概述1石油资源极度匾乏日本受国土地形的限制,是一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只有日本海沿岸几个为数不多的油田(石油产量仅占日本全国石油需求量的0.2%),日本几乎是个石油纯进口国。
2石油资源依赖程度高,来源集中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相当高,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比例达48.7%。
此外,日本石油进口来源还相当集中,89.4%来自中东地区。
其中,沙特阿拉伯(26.2%)、阿联酋(25.0%)、伊朗(15.0%)、卡塔尔(9.0%)和科威特(7.40%)5个国家合计占了82.6%(2004年)。
3石油战略储备丰富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决定实施以国家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规定政府系统的“石油公团”必须承担起国家石油储备的责任。
1978年开始实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在全国建设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2003年,国家储备达到92天用量 (4844万千升),石油公司储备为77天用量(4005万千升),共计169天的储备量(图l)。
二2008—2010上半年日本石油相关数据三浅谈日本石油工业发展趋势21世纪初世界石油工业面临的四大挑战:全球竞争化的挑战,环境与发展的挑战,石油资源配置的挑战,盈利空间减少的挑战。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世界第三大尤油气消费国,世界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1节能降耗,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世界石油石化业界都在千方百计地降低石油化工生产的单耗、能耗,少投入多产出。
降低生产过程单耗、能耗的本身就有利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国际上炼油和乙烯装置的能耗在不断降低。
一些节省能耗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也相继问世。
目前正在积极探索采用的生产高效廉价乙烯的新工艺,如石脑油催化裂解,可降低裂解温度大幅度地节省能耗,日本正将该项技术作为“21世纪化学工艺技术开发计划”的研究项目,有一批大公司联合参与开发。
2重视环保投资,推行环境友好工艺技术在炼油工业方面,日本加快了油品升级换代和生产清洁燃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已经成熟和正在开发的工艺技术有生产清洁汽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航煤的临氢脱硫醇技术、生产清洁汽油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等;另外还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清洁油品。
中日双方节能情况对比一、日本节能总体情况(一)日本能源状况及节能现状日本是很富裕的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但日本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近90%的资源要靠国外进口。
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爆发,日本经济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对石油依存度高的大批企业倒闭,1974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出现二战后首次负增长,1974年-1975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
石油危机引发严重经济危机的教训,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深切感受到日本经济受进口石油的制约,存在极大的脆弱性,能源问题成为举国的最大课题,必须积极寻找对策。
于是,日本开始采取进口石油产地多元化、经济发展渐进脱石油化、推行石油战略性储备、产业结构向节省能源、国家和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替代石油新能源等一系列的节能措施。
经过30年的努力,2003年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同1973年相比提高了约37%,据2004年IEA Energy Balance 数据显示,日本GDP平均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第一位,达到了世界的巅峰。
为保持能源的高效利用,日本制定的今后的节能目标,力争2030年实现能源效率较2003年至少提高30%。
(二)日本推进节能的措施在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各个领域推进节能工作的开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建设完善了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1978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节能法》,于1979年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节能法》不断修订完善,最新的修订法于2006年4月实施。
另外,在推进《节能法》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建设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1991年颁布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随后相继出台了《容器包装回收再利用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家电回收再利用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法》和《汽车回收再利用法》等有关法规文件。
由于这些法律制度的建立,使日本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不断的提高。
据经产省介绍,2004年日本的GDP与1974年相比增加了近1倍(以1990年为不变价),而产业部门所消耗的能源几乎不变,其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1974年的70%下降到2004年的50%,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日本的能源供需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作为资源极其匮乏的兴旺工业化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是支持日本经济增长的四大能源支柱。
同时,随着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日本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并获得了较大成就。
日本在节能技术及应用等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经历。
关键词:日本;能源供需;能源现状;启示一、日本能源的供给构造日本能源的自给率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匮乏,主要能源均需大量进口,如表1所示,其中XX年,日本的煤炭及其制品自给率为0%;原油方面,日本仅在日本海沿岸拥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油田产量仅占全国石油供给量的0.4%,;所需天然气只有4%是自给,其他全部依赖进口。
可以看出,日本能源的自给率极低,其煤炭、石油消耗量根本全靠进口。
日本能源的进口率日本是能耗大国,由于资源极度缺乏,因此也是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日本的资源却极其匮乏,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9.7%、天然气的96.6%都需依赖进口。
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高达90%,远远高于其他兴旺国家。
由于中东地区紧张的局势长期没有得到缓和,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就增加了从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墨西哥等非中东产油国的石油进口。
而作为能源输出大国的俄罗斯,更是日本“能源外交〞的重点。
日本能源几乎全靠进口维持,但能源储藏丰富。
1975年,日本通过了?石油储藏法?,正式开场建立石油储藏制度。
XX 年底,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藏时可供全国使用92天。
除了石油之外,核电的铀原料也是日本重点储藏能源。
截至XX 年,核电已占到了日本电力供给方案。
这项方案全部施行之后,根本上可供日本全国使用20年。
二、日本能源的消费构造日本的能源消费构造中,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为主,日本在优化能源构造,进步能源效率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其国民经济仍然高度依赖进口资源,能源自给率很低。
日本能源不同部门的消费构造据?日本经济和能源统计手册?的数据显示,在日本最终能源消费构造中,分部门来看,产业部门消费日本能源的近5成左右;民生和商业消费了大约2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运输部门也消费了大约20%,将来保持稳定,非能源部门消费了2%左右。
日本加油站概况日本全国有加油站6400多座,用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加油站拥有量是中国的十五分之一。
2001年以来,由用户自己加油的自助加油站在日本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据日本全国石油商业组合联合会统计,截至2001年11月,自助加油站已达1002家,比2000年同期增加约两倍。
自助加油站迅速增加,目的是降低成本,吸引顾客。
一、日本加油站为用户提供“放心、舒心、省心”服务驱车奔驰在日本列岛,无论是在高速公路网上,还是在四通八达的国道、县道上,几乎随处都能找到服务周到、设备完善、价格合理的加油站。
1.合格的油品。
日本加油站的分布基本与各地区或各都、道、府、县的公路交通成正比,但是在人口稠密、道路密集的东京都、大阪府,由于城市公共交通便利而发达,所以加油站并不是最多,即使如此,如果你行驶在路上想加油,那也不是难事。
日本所有加油站几乎都隶属于某家石油贩卖公司,而所有石油贩卖公司都是日本全国石油协会会员。
日本全国石油协会成立于1948年,其主要工作是商品质量管理。
该协会根据有关法律,作为政府指定的质量分析机构,从事着确保汽油、柴油、煤油质量的工作,检查、发现、制止粗制滥造的石油制品的销售,为保护消费者安全和利益而努力。
协会另一项工作是支持加油站经营,促进加油站设备改造。
2.周到的服务。
在日本,驾车到加油站加油可谓是一大快事。
汽车一旦驶进加油站,站内服务人员就会向你表示欢迎并为你指引方向。
不用下车,服务人员就会来到车窗前,问清你的要求后,迅速地为你加油,同时还有人为你冲洗烟灰缸、擦车窗玻璃等,然后为你算清账目,再把零钱和收据交给你,最后为你开道送行并高声致谢。
加油时,还可以顺便让服务人员检查一下汽车轮胎,看看是否需要补气,是否需要添加电瓶液,等等,这些都是免费的。
如果需要进行修补轮胎等小修理,服务人员当场就能解决。
此外,几乎所有加油站都为顾客提供清洁的厕所和一些与汽车有关的商品。
3.合理的油价。
日本加油站的油价,几乎没有人说它不合理。
日本地理位置对能源供应的影响与挑战日本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岛国。
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日本的能源供应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
本文将就日本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其能源供应进行探讨。
1. 能源资源的缺乏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狭小且地质条件复杂,导致能源资源十分有限。
日本自身几乎没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的储备。
因此,日本必须倚重于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这给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由于缺乏能源资源,日本不得不依赖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
根据统计数据,日本约75%的能源依赖进口,其中主要是石油和液化天然气。
这种高度依赖进口能源的情况使得日本的能源供应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国际油价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等。
3. 自然灾害的威胁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经常受到地震、海啸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日本的人民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也给能源设施造成了威胁。
比如,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由于强烈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发生泄漏而引起的。
这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了日本能源供应的风险。
4. 搜索替代能源的挑战鉴于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对进口能源的高度依赖,日本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找替代能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寻找和开发替代能源面临很大的挑战。
例如,虽然日本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开发海洋能源需要高昂的成本和技术支持。
此外,由于地处太平洋上,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受到地理位置限制,效益并不理想。
5. 节能与能源多元化政策为了应对地理位置对能源供应的挑战,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和能源多元化政策。
在节能方面,日本推广高效能源利用和绿色建筑等措施,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需求。
在能源多元化方面,日本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推广,并鼓励发展核能。
然而,由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阴影,核能发展仍然面临很多争议。
总结而言,日本的地理位置给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挑战。
日本的成品油价格与税收百克网:2009-7-5 17:50:18文章来源:本站日本是一个石油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几乎所有的石油都依赖进口。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对石油的消费急剧增加。
1973 年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日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一度达到了77.4%。
石油危机使得政府对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采取了加强石油储备、开展石油外交、全社会节约能耗、大力发展替代能源等多种政策以减少日本对石油的依赖。
但目前石油仍是日本能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约为50%。
成品油消费是石油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成品油的价格机制和税收是调节消费的重要手段,对日本的能源消费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 日本成品油的价格水平及价格构成1.1 近年来日本成品油价格变动情况1。
近10 年来日本汽油和柴油价格月度变化曲线示于图图1 近10 年来日本汽油和柴油价格月度变化曲线从图1 中可以看出,1998 年1 月至2004 年6月,日本的汽油和柴油月度平均零售价格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趋势,普通汽油(RON91)价格在100 日元/L 上下波动,一般路用柴油价格稳定在80~90 日元/L 左右;从2004 年第三季度起,汽油和柴油价格增长的速度加快,2006 年9 月,汽油价格达到144 日元/L,比1998 年1 月增长了46.9%,柴油价格为121 日元/L,比1998 年1 月增长了51.2%;2007 年以来,日本的汽柴油价格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而继续攀高,2008 年8 月达到了近年来的顶峰,汽、柴油的零售均价创下185 日元/L 及167 日元/L 的新高。
之后随着国际油价暴跌,价格开始回落。
日本汽柴油价格随国际市场WTI 原油和Brent原油价格波动情况示于图2。
图2 日本汽柴油价格随国际市场WTI 原油和Brent 原油价格波动情况从图2 中可以看出,日本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的波动与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趋势保持了一致。
石油危机时期日本产业升级及启示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面临着本币升值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
在经济衰退期时,非常有必要研究行业盈利如何变化、产业如何升级。
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的背景和我国目前的情况比较相像,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分析该时期日本的产业升级、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进步等,并给出对中国现阶段产业转型的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无疑是2008年最热门的话题,虽然近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石油价格大跌,但是国际石油的供给关系并未改变,需求方面世界各国对于石油的需求逐年提高,供给方面近20年来都未发现巨型油田,而现有的中东以及非洲各油田已接近石油开采的顶峰。
油价的下跌是基于对金融危机的恐惧以及受到投机资金的影响,基于最基本的供求关系,油价在未来仍然有向上发展的动力,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在未来仍将面临能源成本上升的严重问题。
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是如何顺利渡过这两次石油危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将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并对中国给出借鉴启示。
二、日本经济短周期的组成战后,日本经济通过工业化发展奠定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划分,在此期间日本经济经历了十个短周期,每个短周期都由扩张期和衰退期组成。
年代上来看,1945—1952年为战后复兴时期,1952—1960年为奠定经济基础时期,1960—1973年为高速增长时期,实际GDP平均增速保持10%的水平,1973—1979年为多样化时期,平均增速为5%左右。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时间就是高速增长时期的末端,1973年。
通过分解日本实际GDP的构成比例我们发现,虽然各项支出相对于GDP增速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但在扩张期和衰退期的表现却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行业增长的区别。
虽然在扩张期中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表现比较突出,但在衰退期中设备投资、库存以及出口表现比较强劲,占GDP比例分别为14.2%、1.5%和10.7%。
抗战背后的石油较量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8年第7期有备而来!日本储油4300 万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尤其在战争时期,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取得胜利,早有部署的日本不断增加石油储备,为战争做准备。
日本是个名副其实的“贫油国”。
根据日本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调查,将殖民地纳入在内,日本的石油矿区面积为350 万平方公里,但真正可供工业开采的屈指可数。
以1930 年为例,日本本土加上其他日本控制的地区,产油量合计45.9 万吨。
而同一时期的美国石油产量为1.23 亿吨,苏联为1850万吨。
为了解决石油供应问题,日本一方面从国外购买石油,另一方面也在谋求获得出产石油的租借地。
然而,当时各国主要大油田不是控制在大石油公司手中,就是由英美政府直接控制,日本可以施展的空间非常小。
不过,乐观的日本战略决策部门预计,战争开始后的四年内可以从荷属东印度运回830 万吨石油,加上国内的产量( 包括人造石油) 和战前718 万吨的储备,至少可以保证三年的石油供应。
信心满满的日军开始在太平洋上不断挑衅。
觉察出异样的美国财政部和陆军极力主张对日本实行全面石油禁运,但是国务院担心引起对日冲突,在协商之下,最后美国决定对日本的禁运仅限于辛烷值87 以上的航空汽油。
但这难不倒日本,因为他们的飞机能够使用辛烷值87 以下的燃料。
而且只要把少量四乙基铅掺入这种燃料中,便可以提高其辛烷值。
禁运声明发表后5 个月内,日本从美国购买的辛烷值为86 的汽油比过去多550%,且大量购买了钻井设备,散装油库和其他物资。
最后,短短的时间内,日本就储存了石油4300 万桶,积蓄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宝贵资源。
面对有备而来的日本,中国的形势紧张得多。
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近代中国也发展了一些工业,但是总体上中国还是一个农业收入占75% 的农业国家。
当时,石油在中国极度稀缺。
一日本石油状况概述
1石油资源极度匾乏
日本受国土地形的限制,是一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只有日本海沿岸几个为数不多的油田(石油产量仅占日本全国石油需求量的0.2%),日本几乎是个石油纯进口国。
2石油资源依赖程度高,来源集中
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相当高,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比例达48.7%。
此外,日本石油进口来源还相当集中,89.4%来自中东地区。
其中,沙特阿拉伯(26.2%)、阿联酋(25.0%)、伊朗(15.0%)、卡塔尔(9.0%)和科威特(7.40%)5个国家合计占了82.6%(2004年)。
3石油战略储备丰富
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决定实施以国家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规定政府系统的“石油公团”必须承担起国家石油储备的责任。
1978年开始实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在全国建设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2003年,国家储备达到92天用量 (4844万千升),石油公司储备为77天用量(4005万千升),共计169天的储备量(图l)。
二2008—2010上半年日本石油相关数据
三浅谈日本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21世纪初世界石油工业面临的四大挑战:全球竞争化的挑战,环境与发展的挑战,石油资源配置的挑战,盈利空间减少的挑战。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世界第三大尤油气消费国,世界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1节能降耗,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世界石油石化业界都在千方百计地降低石油化工生产的单耗、能耗,少投入多产出。
降低生产过程单耗、能耗的本身就有利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国际上炼油和乙烯装置的能耗在不断降低。
一些节省能耗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也相继问世。
目前正在积极探索采用的生产高效廉价乙烯的新工艺,如石脑油催化裂解,可降低裂解温度大幅度地节省能耗,日本正将该项技术作为“21世纪化学工艺技术开发计划”的研究项目,有一批大公司联合参与开发。
2重视环保投资,推行环境友好工艺技术
在炼油工业方面,日本加快了油品升级换代和生产清洁燃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已经成熟和正在开发的工艺技术有生产清洁汽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航煤的临氢脱硫醇技术、生产清洁汽油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等;另外还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清洁油品。
到目前为止,已经和正在进行的技术开发工作包括生物脱硫、生物脱氮、生物脱重金属、生物减粘、生物制氢等。
再如,新开发的污油分散剂将是21世纪一种创新技术,可解决原油采收、管输和储存设施的老大难问题,已在美孚、埃克森、雪弗龙等大石油公司的管输公司中使用。
此外,天然气合成石油技术为生产清洁汽油、柴油提供了十分喜人的前景。
合成油最重要的优点是不含硫、氮、重金属杂质和芳烃等非理想组分,属于清洁燃料,完全符合现代发动机的严格要求。
用天然气合成石油的技术已进入工业化阶段。
在石化工业方面,抓紧研究开发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废水、废气、废渣生成量少,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工艺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已开展研究并取得进展,可望
在新世纪首批实现工业应用的环保工艺技术将主要是不用光气、硫酸、磷酸、氢氟酸、盐酸、三氯化铝等有毒有害原材料生产石化产品的技术。
如不用光气法生产聚碳酸(PC)、甲苯二异氰酸酯(TP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盐酸生产双酚A,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硫酸生产仲丁醇;用氟化氧化硅/氧化铝催化剂替代氢氰酸生产直链烷基苯;改变原料路线,不以丙酮和氢氰酸为原料,改用异丁烯为原料,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新工艺;生产可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如光解塑料薄膜(农用膜)和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新技术。
3技术创新将推动石油石化业进一步升级换代
当前石油石化业界在寻求新世纪进一步升级换代、再上新台阶,求得迅速发展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已成各石油石化公司主要推行的战略之一。
新世纪的技术创新已不仅仅是开发新产品和降低制造成本,而是向依靠新思路新技术、探索新途径,不断满足未来挑战需求的方向发展。
它是一个从新思路新技术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创造、流通和应用的过程。
展望21世纪,不同类型学科间的界限将趋于缩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将实现有机的交融。
高新技术将加快向石化工业的渗透和结合,这一发展趋势对石油石化工业技术的发展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4一批新技术已展现勃勃生机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它们向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不断渗透,推动了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升级换代。
目前已涌现出一批未来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最有代表性的新技术领域有上游勘探开发新技术、天然气利用新技术、烷烃活化技术、实用生物新技术、催化剂新技术、选择合成、纳米技术、高分子新技术、复合化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相关的化学工程、反应工程、分离工程新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等。
5推出全新的技术创新战略
面临着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上都出现了战略调整趋势,当前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知识管理”。
该方面的进展将为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全新的途径和可能。
科学理论、现代技术、社会科学的系统融合,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的实现与发展,最终将把石油石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石化产业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