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说课课件(共30张PPT)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说课课件(共30张PPT)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说课课件(共30张PPT)

(共30张PPT)

《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古人计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搭积木》,本节课通过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的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同时看算式摆学具是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摆出小木块,那么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小木块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学生看到算式就会想到摆小木块的过程。从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慢慢引导学生们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提高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与生活,从而更好清晰数学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重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采用实物演示法,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用数学,清晰数学的重要以及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积木。

师:想不想玩

生:想。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桌两人20块积木,尽情地玩。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地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

2. 师:看,老师摆的这一摞是几块

生:10块。

师:对,这一摞表示10。现在请你们摆出13块。再增加2块,现在有几块

我们可以写成13+2= 13表示先摆的,2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有几块。

师:现在一共有几块

生:15块。

师:写出式子就是13+2=15(块)。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出来呢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

3. 同学们先摆18块,然后拿走2块,该怎样列式呢

生:18-2

师:看一看还剩多少块积木。

生:16块。

师:把式子完整地说出来

生:18-2=16

(二)、交流合作

1. 现在请同学们看算式、摆木块。

(1)14+5=(2)17-6=

师:谁先说一说14+5= 是怎么算的

生1:先拨14颗珠子,再拔5颗,数一数是19颗珠子,列式为14+5=19。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4块,就是在5块上面摞4块,是9块,加上一摞(10块)是19块。

生3:1个十和4个一,加5个一,等于1个十和9个一,也就是19。

师:谁再说一说17—6= 是怎么算的

生1:先拨17颗珠子,再拔去6颗,数一数还剩11颗珠子,列式为17-6=11。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7块,并从7块上面拿走6块,剩1块,加上一摞(10块)是11块。

生3:1个十和7个一,减6个一,等于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

师:同学们真聪明!

2. 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13+5=16-3=15+3=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3. 游戏:碰碰车。(教材第78页第5题)

让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摆出小木块,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小木块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学生看到算式就会想到摆小木块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今天的计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是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

七、课堂练习

1.算一算。2+7=10+2=3+3=4+5=6+4= 2+10= 8+10= 1+10=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把()位上的数相加,再和()位上的数合起来。12+2=10+()+()=()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把()位上的数相减,再和()位上的数合起来。16-2=10+()-()=()

4.通过预习,我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十几加减几,就是把()位数相加减。

5.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要灵活掌握。加减的数较()时,用正数或倒数的方法方便。

6.在○里填上“>”“=<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搭积木》板书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2=18-2=3+2=5 8-2=610+5=15 10+6=1613+2=15 18-2=16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的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让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在巩固计算方法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我相信,经过我不断地尝试与努力,我的学生们一定会更爱上数学课。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说课课件(共30张PPT)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搭积木》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说课课件(共30张PPT) (共30张PPT) 《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古人计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搭积木》,本节课通过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的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同时看算式摆学具是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摆出小木块,那么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小木块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学生看到算式就会想到摆小木块的过程。从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慢慢引导学生们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提高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与生活,从而更好清晰数学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重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采用实物演示法,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用数学,清晰数学的重要以及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积木。

《搭积木》说课稿

《搭积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77—78页的内容。 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2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的道理,这样的计算道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学习内容。为此,教科书首先创设了搭积木的情境,这里的积木实际上就是直观模型方块。其次,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观察直观图得出计算结果的活动。小方块﹑计数器﹑直观图作为直观模型,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的桥梁,它们将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切实理解本节所学内容将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二、教法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2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的道理,这样的

计算道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学习内容。 1、利用搭积木和计数器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 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 算法。 2、注重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 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三、学法指导 1、观察猜想。以学生的观察、猜想为主,要求学生多观察, 大胆猜想,主动探索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 2、合作交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互相交流来组织教 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 3、抽象概括。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从具体实例中抽象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4、总结归纳。通过例题探索、练习反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思新,情境导入 首先复习1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减法,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图片,教师提问导入新课。 (二)自主摆一摆: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积木(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系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明确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③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重点:学会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难点:明确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算理。 5.教学准备:积木(教师用)、计数器(每个学生一个) 二、说学情 学生基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加几的加法,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还认识了数位中的个位和十位,对数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入学只有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借助教具积木创设情境,借助学具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学着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究与范例教学相结合。 学法:发现法

四、说教学过 (一)复习 1.利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看图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通过填空让学生复习11~20的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课本70页“说一说”。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究13+2的计算方法 教师搭积木演示,学生利用计数器动手操作 (2)引导学生探究18-2的教师方法 教师搭积木演示,学生利用计数器动手操作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 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加与减PPT免费课件,共19页。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凑十的拍手游戏。现在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演示,其余同学同桌组队一起来玩吧。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9+5=14 原来有9人踢毽子,又来了3人,一共有12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加与减PPT课件下载,共19页。本节目标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算积...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加与减PPT免费课件(第2课时),共15页。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11-20各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部分内容。例题讲解顺着读: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着读:20,19,18,17,16,15,...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加与减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共19页。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用数字去表示物体的个数,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牧羊人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我说你做》认识图形PPT免费下载,共12页。复习旧知 1、从左数,第()个是球,第()个是长方体 2、从右数,圆柱分别是()个和()个

学以致用你说我摆。和同伴说一说,并摆一摆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我说你做》认识图形PPT免费课件,共16页。例题讲解说一说,摆一摆。在桌面上放一个长方体。长方体上面放一个圆柱。圆柱上面放一个球同桌之间仿照笑笑和淘气合作的步骤进行拼搭,左面的学生先拼搭出图形,然后发出指令,右面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PPT免费精品课件,共16页。复习旧知我在10的前面,8的后面,我是( ) 我在7的前面,5的后面,我是( ) 探索新知玩一玩。圆圆的,上下一样粗。嘻嘻,我知道了。摸一摸,说一说。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长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PPT免费教学课件,共20页。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热爱学习的海绵宝宝,听说你们也非常热爱学习所以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但是在这之前我想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的身体是什么形状吗?填一填长长的、方方的,无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位置与顺序PPT精品课件,共16页。复习旧知丁丁、文文和东东三人在比赛跑步。丁丁在文文之前到达终点,东东在丁丁之后到达终点,文文不是最后一名,请给他们三人排排名次。探索新知以哪个物体为标准?可以以黑板、电视机等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位置与顺序PPT免费下载,共16页。本节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练一练 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评课稿 一、教材概述 《搭积木》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之一。该教材以搭建积木为主线,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运算符号和逻辑思维。本评课稿将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搭积木》进行评价与分析。 二、教材内容 1. 教材的整体框架 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搭积木的主题展开,呈现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概念和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练习,教材渗透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数学规律。 2. 单元内容概述 教材的六个单元依次为: •第一单元:认识积木; •第二单元:积木的形状; •第三单元:积木的颜色; •第四单元:搭积木的方法; •第五单元:积木的数量; •第六单元:积木的对称性。 每个单元均以一个故事情境为背景,通过讲故事、观察实物和进行实物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搭积木》,学生将逐渐掌握以下数学知识:•认识不同形状的积木,并能够辨别它们的共同特征; •认识不同颜色的积木,并能够用颜色表示数量; •掌握搭建积木的方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认识和应用数字1-10,并能比较数量的大小; •了解物体的对称性,并能对称搭建积木。 2. 能力目标 通过积木搭建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观察、理解和解释积木的形状和颜色,并能根据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搭建积木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性学习法 教材采用探究性学习法,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和小组讨论 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发现。 2. 情景教学法 教材以故事情境为背景,通过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和场景还原等形式,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2课时 搭积木 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第2课时搭积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7~78页“搭积木”。 教学分析:“搭积木”这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运算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以学生喜欢的游戏为主,体验探索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难点: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准备:教具:电脑课件,投影仪。 学具:每组19块积木。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小朋友们,你们都搭过积木吧?今天我们就利用积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板书:搭积木。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1)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师:小朋友们,咱们的好朋友笑笑也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看笑笑搭的。(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能根据图画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集体解决:一共搭了几块积木? 独立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试一试列出算式。 板书:13+2=15或2+13=15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教学20以内不退位减法。 课件出示情境图还剩多少块积木。 师:淘气拿走2块积木后,还剩几块呢? 小组讨论,试着列出算式。 每小组选一人在投影仪下展示列出的算式。 师: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教师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算式板书:l8-2=16 2.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按老师的要求搭积木。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想搭积木吗?请你们用手中的积木玩积木增减游戏。各小组做好分工,听老师的口令。 先摆14块积木,再放5块积木。 师:你们能根据刚才搭积木的过程提出数学问题吗?先想一想,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共摆了多少块积木? 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14+5=19或5+14=19 师:小朋友都很能干,再搭一次吧?先搭好18块,拿走2块。你们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总结:18-2=16 3.小组内自由操作,解决问题。 师:现在各小组采取“剪子、石头、布”的方法选出一名小朋友搭积木,其余小朋友配合自由操作,最后都要列出算式。 教师巡视,必要时给予指导。 学生汇报。 三、尝试应用 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4题。 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课堂总结 师:请小朋友看黑板,看看我们列出的算式,谁能说说你的发现。 板书:不进位加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不退位减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减板书设计 搭积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搭积木的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等符号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师:积木、教学PPT。学生: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搭积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知识。

2、探索实践(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搭积木。可以是搭建一座房子、一个城堡等。(2)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比较不同积木的大小、多少,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3)小组讨论,尝试用“>”、“<”和“=”等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4)小组汇报,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发现。 3、交流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如何正确使用“>”、“<”和“=”等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出示教学PPT,通过不同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3)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填空等练习题。 4、拓展延伸(1)出示一些有趣的积木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2)请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积木造型,下节课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和“=”等符号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搭积木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例外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惠.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一年级数学上册 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昨天我们又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同学们看卡片口算: 6+10=、5+3=、9–2=、8+10=、9+10=、6+3= 10+3=、2+7=、8–6=、10+7=、10+5=、10+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搭积木活动: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生说)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搭积木。(板书课题) (2)请你们用手中的积木玩积木增减游戏(采用猜剪刀、石头、布的方法),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块或拿走()块。” 在玩积木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再放()块多 + 拿走()块少 - (3)下面按老师的要求摆积木:(引导学生根据书中的图意摆) 先摆13块积木,再放2块。 2、结合动手操作并根据所用积木的数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你们能根据刚才摆积木的过程提出数学问题吗?先想一想,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指学生说)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共摆了多少块积木?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求一共摆了多少块积木,用什么方法?应该怎样列式呢?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3+2= 2、13加2等于多少呢?小组内互相研究一下该怎样算?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3、试一试: 14+5=□ 16+3=□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搭积木(2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搭积木(2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 法和不退位减法)| 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搭建积木的形式,来学习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使用搜素引擎搜索相关资料,为其积木搭建提供帮助,锻炼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地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提高其数学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1 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1.2 通过搜素引擎搜索相关资料,为其积木搭建提供帮助。 1.3 掌握并正确运用2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2.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2 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学习数学。 3.情感与态度 3.1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3.2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准备 1.准备与积木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准备多媒体设备。 3.为学生准备课外阅读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老师通过展示积木图片及相关资料,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任务——搭积木。 第二步、讲解 老师讲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并在黑板上把相关的计算例子呈现给学生。 第三步、小组合作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积木,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积木的搭建。在搭建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第四步、总结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总结搭积木的过程,学的新知识及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五步、课外拓展 老师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并要求学生充分阅读并做好笔记。 五、评价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课堂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听说能力的评价、互动参与的评价、作业作品的评价等。 六、练习答案 一、不进位加法 1.15 + 8 = 23 2.9 + 7 = 16 3.13 + 6 = 19 4.17 + 9 = 26 5.12 + 7 = 19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第2课时 搭积木

第2课时搭积木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教材第77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积木、计数器。 学生准备:积木。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小能手。 9+1=8+2=10-7= 7-5=8-3=5+4= 7+3=0+5=6-6= 3+5=8-7=2+8= 2.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填一填。 (1)1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2)1个十和3个一组成(),读作()。 (3)10加4的得数是()。 (4)在计数器上表示19,十位上应该拨()颗珠子,个位上应该拨()颗珠子。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1~20各数,那你们知道如何计算“13+2”吗?(板书课题:搭积木) 二、学习新课 1.探究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教学教材第77页问题“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搭积木游戏吧!(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问题“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及主题图) 教师边演示边搭积木:我们左边搭10块积木,右边搭3块积木。请大家说一说现在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学生: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 师:如果再搭两块呢?(教师演示)现在一共有多少块,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学生列式:13+2。 师:你知道13+2等于多少吗?怎样计算呢?(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 ①用接数法计算:13+2,就是从13开始往后接着数两个数,即14,15,所以13+2=15。(板书:13+2=15) ②利用计数器计算: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13,13加上2,就是在个位上再拨2颗珠子,个位上就有3+2=5(颗)珠子,此时十位上有1颗珠子,个位上有5颗珠子,表示的是15,所以13+2=15。 ③根据数的组成计算: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加上2,即加上2个一,可以先计算3+2=5,再计算10+5=15。 (2)反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左边:1捆小棒零2根小棒,右边:5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②小组内说一说计算方法。 2.探究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教学教材第77页问题“还剩多少块积木?”。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问题“还剩多少块积木?”及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左图,有多少块积木?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18。 师:现在我们拿走两块积木,你知道还剩多少块呢?怎样列式?

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教学设计 课题搭积木单元第七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教材分析 《搭积木》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运算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以淡定生喜欢的游戏为主,体验探索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利用搭积木的活动,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习内容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体会计算的多样化。通过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看图写数。 2.新龟兔赛跑。 二、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师: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独 自完成,然后 集体交流订 正。 学生:喜 欢。 通过复习旧 知,检查学生掌 握知识的情况, 同时为后面学习 新的知识奠定基 础。 结合学生的 心理特点,采用 猜谜语的方式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 搭积木教案含反思

第17课时乘车(1)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和第46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知道它们的运算顺序。 2.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提高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并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并会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2.连减。 (1)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45页问题二的情境图。 (2)问: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车上有8人,在七里庄车站时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3)问:车上现在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4)同桌讨论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指名一生板演,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8-1-4=3或8-4-1=3 (5)教师说明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6)小练习: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8-1-4=3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计算连减算式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它们的差减去第三个数。3.加减混合。 (1)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问题三的情境图。 (2)问: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 (3)生:车上有9人,在九棵树站时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4)问: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5)学生列式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 解法一:9-5+1=5 解法二:9+1-5=5 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加法和减法)教师指出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运算。 (6)小练习:请你列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两步式子给同桌计算。 小结: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就是先算前两个数,再用所得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看图列出算式计算,再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看图编故事,提出一个连减问题,再独立列出算式解答。 五、拓展提升 1.在○里填上4个不同的数,使横行和竖行上3个数的和都是10。 示例: 2.有10个小朋友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住了6只小鸡,还有几只小鸡没捉到? 10-1-6=3 理解题意。 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看图说图意。列式解答。 独立思考。

东乡县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3课时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

第3课时搭积木 教材第77~78页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课件、投影仪、计数器、正方体积木若干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搭过积木吧?今天我们就利用积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搭积木) 1.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搭的积木吧。(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上面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能根据图画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 师: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全班交流,列出算式,讨论出不同的算法,教师引导归纳。 方法一:借助计数器计算。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3,又放了2块,所以在个位上再拨2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5,所以13+2=15。 方法二:借助学具计算。先摆13个方块,再添上2个方块,3个和2个在一起是5个,再加上左边的10个,得出3+2=5,10+5=15。可以由此类推出3+2=5,13+2=15。 方法三:数数法。从13开始,加2个方块就接着数出2个数,即14、15,所以13+2=15。 2.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师:现在淘气也来参与搭积木的游戏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第77页第2幅情境图) 师:淘气拿走2块积木后,还剩多少块积木? 小组讨论,试着列出算式。 每小组选一人在投影仪下展示列出的算式。 师: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教师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算式板书:18-2=16 引导学生用计算加法同样的几种方法计算减法。 方法一: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8,减2,就在个位上拨去2个珠子,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6,所以18-2=16。 方法二:先摆18个方块,再从右边8块中拿走2块,右边剩6块,加上左边的一堆10块,是16块,即8-2=6,10+6=16;类推出8-2=6,`18-2=16。 方法三,从18开始,减2就倒着数2个数,即17、16,所以18-2=16。 3.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第77页下面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也可以结合尺子,在尺子上通过数格子的方式体会计算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根据具体情境和图把算式补充完整。第2题通过凑18的游戏,巩固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第5题在具体游戏情境下巩固加减法的计算。) 小朋友,这节课上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比较简单,是在充分理解、认识了数位之后才进行的。本节课中,充分和学生复习数位的相关知识:计数器中从右往左分别是个位、十位;个位上表示几个一,十位上表示几个十。然后通过搭积木的游戏列出算式:13+2=( ),让学生讨论算法。课堂中许多学生能够直接说出得数,用“摆一摆,说一说”来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说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语义表达不够充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简便方法。

搭积木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搭积木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数学一年级上册》是北师大版的初级数学教材,本册共分为9个单元,每个单元以一个数学主题为中心,包括:数和数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图形和逻辑推理等。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介绍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搭积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积木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可以使用积木搭建出各种图形。 2.能够通过观察相同的积木构成的物品,认识到物品在形状上的相似性。 3.能够通过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积木搭建出不同形状的物品。 4.掌握少量的方位词语,如“上”、“下”、“左”、“右”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思考、实践的教学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关注性态度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探究的习惯。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感恩等良好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积木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通过积木搭建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形状相似性和方位词语的认识。 2.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认识形状相似性。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方位词语。 四、教学过程 1. 游戏——“搭积木” 教师先与学生进行搭积木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认识积木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游戏规则如下: 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前来领取一份积木组合图纸。 2.用图纸上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搭出积木模型。 3.搭出的积木模型经过教师检查确认正确后,获胜的小组将获得一定的奖励。 2. 观察发现——“发现形状” 教师放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在课桌上,让学生自由观察。之后,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题: 1.立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2.圆柱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要组成一个四方形,需要用哪些形状的积木? 3. 实践探究——“搭建你的城市” 1.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如果要建造一个城市,需要哪些建筑?在每个房间中应该有什么东西?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积木搭建实践,建造出自己的城市模型,并在模型中用方位词语描述出每个房间的位置。

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教案

《搭积木》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搭积木活动,理解简单的加减法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20块积木、一个计数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情境一:笑笑在游戏中发现了数学问题。她先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吗? 核心问题:13块积木,再放2块,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呢?

学生动手搭一搭、拨一拨、算一算,思考探讨、交流想法。 (1)用积木搭一搭 先摆10块积木,表示一个十,右边再摆3块积木,表示三个一,这就是13了。在右边再放两块积木,就是15块积木了。 注意:最后两块积木到底应该放在哪里呢? (2)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拨三颗珠子,表示3个一,合起来就是13。13加2,再在个位上拨两颗珠子,就是15。 注意:应该在哪一位上再拨2颗珠子呢? (3)知识迁移 因为3+2=5,13比3多10,所以13+2就等于15。 2.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 情境二:笑笑搭了18块积木,淘气拿走了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 核心问题:18块积木,拿走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 学生动手搭一搭、拨一拨、算一算。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交流想法。 原来有18块积木,拿走了两块,应该用减法计算。 (1)用计数器拨一拨 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8颗珠子,表示18。拿走两块积木,就从个位的8颗珠子里面拨去2颗。 注意:应该在哪一位上拨去2颗珠子呢? (2)用积木搭一搭 先摆10块积木,再摆8块,这是18块,拿走2块,就从这8块里面拿走2块,8-2=6,剩下6块,再加上这10块,10+6=16,所以18-2=16。 追问:应该从哪里拿走2块积木呢? (3)知识迁移 因为知道8-2=6,所以18-2=16。 二、知识迁移、小结提升。 1.出示毛毛虫数尺,引导学生看懂数尺表示的意思: (1)从左边开始,顺着数:11、12、13、14、15,每次都多1。

一年级上数学《搭积木》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数学《搭积木》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年级上数学《搭积木》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设计 苏埠镇八一希望小学张成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22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22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22则积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

两人2022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再放_块多+拿走_块少-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例:(1)14+5=19 再拔5颗(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