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儿童》读书分享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85 MB
- 文档页数:33
《观察、读懂与回应儿童》读书笔记初次看到《观察、读懂与回应儿童》这一书名时,第一感觉内容可能是条条框框枯燥无味,读后才知该书的引人入胜之处。
在本书的前四个章节,为我们介绍了观察的意义,观察与评价儿童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专业能力,也是幼儿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其中书中的每个问题都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问题,每个策略的实施都有真实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其策略的来源大都是关于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有的是对家长、对班主任的、甚至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整本书读起来感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同时在书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影子。
在“观察什么”方面,本书的第三部分分别从动作、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几个领域出发,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且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来分析和预防幼儿的问题行为。
我一直认为幼教担任着带领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责任,与其他阶段的老师相比,可能其他阶段的老师担任着传授知识的责任,但是我们在更多的时候是带领孩子已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在他的未来更好的去学习、去认识世界去成长。
在这种前提之下,我们有很大的一个必要,就是了解到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才能帮助他更好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对于如何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在看了《观察、读懂与回应儿童》这本书之后,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心得体会。
当前,教育条件逐渐完善,儿童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均有所提高,使得儿童的心理成熟度也不断增强。
因此儿童经常会做一些行为,要了解儿童,就不能一味凭行为的表象来评价幼儿,需要教师与幼儿多沟通了解儿童的心理。
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一块白板,并且可塑性非常强。
因此,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才能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在刚接触学前生活时,会出现一些焦虑心理。
这与他们离开了家长,首次基础集体生活等因素相关,焦虑是一种不安全感的表现,当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这些焦虑情绪可以表现为胆小、缺乏自信、敏感、哭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