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穿刺术
- 格式:ppt
- 大小:16.10 MB
- 文档页数:31
一、背景穿刺部位血肿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进行血管穿刺、导管插入等操作后。
血肿的形成可能导致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可能引起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并处理穿刺部位血肿,防止病情加重。
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穿刺部位血肿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预案流程1. 病情评估(1)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注意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2)如发现穿刺部位有血肿,立即报告上级医师。
2. 初步处理(1)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出血。
(2)在穿刺部位上方放置冰袋,以减少出血和肿胀。
(3)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止血药物。
3. 进一步处理(1)上级医师到场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如需手术处理,立即进行术前准备。
(3)如需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相应药物。
4. 并发症处理(1)如出现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2)如出现神经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3)如出现其他并发症,及时处理。
5. 教育与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穿刺部位血肿的预防措施。
四、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2.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五、应急预案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穿刺部位血肿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救治水平。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预防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一)定义: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是应用立体定向仪定位、钻孔、脑内穿刺置入引流管,吸除脑内血肿的方法。
(二)重要性:脑内血肿对脑组织存在压迫损害,对于丘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血肿,开颅手术创伤大,易残留血肿,通过微创手术可以建立血肿与体外的通道,便于引流并通过通道注入尿激酶、干细胞等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三)手术特点:1、创伤小,手术切口5mm,骨孔3mm;2、手术适应症宽,便于急诊进行抢救;3、术前准备快,无需全麻,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4、手术时间短,一般在30-60分钟;5、手术费用低,多在1万元/例;6、不易出现脑积水、颅骨缺损并发症,减轻患者负担。
(四)适应征:1、适用于各部位及除Ⅰ级以外各期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尤其适用于深部基底节区及丘脑的血肿;3、也适用于小脑血肿,以至脑干血肿。
(五)开展条件:1、医院拥有常规CT;2、科室拥有立体定向手术设备。
(六)手术注意事项1、在排除活动性出血的前提下,建议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尽可能在超早期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脑出血后6小时左右,脑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即开始发生不可逆性的变性坏死。
如果在发病6小时以内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作用,环血肿周围带脑组织的神经功能就有恢复的可能。
根据此理论,有一派观点主张超早期手术治疗,解除血肿压迫。
但是,另一派观点认为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形成的局部高压力可以促进血管破裂口处形成血凝块,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或再次破裂出血。
因此不主张在脑出血后的48小时以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经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当幕上血肿量大于20-30ml后,就会产生明显的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相应升高。
而颅内压的升高相应地导致病人明显的躁动和血压升高。
因此,病人在发病早期往往血压显著升高,即使使用降压药物也难以控制。
而一旦通过开颅手术或穿刺吸除大量血肿后,病人血压很快就会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情绪趋于稳定,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开县人民医院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穿刺针具的规范化:①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万特福公司生产,唯一国家认定。
②针钻合一,硬通道,固定性、密闭性好,喷射粉碎功能,保持引流通畅,创伤小,有不同规格可供选择。
③目前基本上都是使用该产品,锥颅碎吸穿刺术已甚少使用。
操作规范化开展这项技术的前提必须有CT;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应有脑外科手术条件。
应注意的问题:术前准备特别询问:高血压史、出血疾病史、长期饮酒史(酒精肝)、应用抗凝剂史(包括足量服用阿斯匹林)等。
特别观察:①呼吸状态及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严重打鼾,如有呼吸道阻塞应先行处理。
②血压管理应保持血压在安全范围内即<200/110mmHg,最好在180/105mmHg左右。
特别检查:①凝血象(快速);②血气分析;③头颅CT,了解血肿大小与部位④心电图,有无心肌缺血与心律紊乱。
穿刺点定位穿刺点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关键之一,应选用可靠而自己熟悉的定位方法。
①CT片定位法(不积极推荐)②CT下定位法,可用颅表标记物,三维立体定向原则③两点定位法,适用于丘脑出血④立体定位仪,更准确,其价格较贵,其原则是:避免重要脑区、血管受损,距血肿中心位置最近,对丘脑、小脑的血肿定位一定要准确,其周围有很多重要结构。
适应证(1)基底节出血:≥30ml;或出血破入脑室,致CSF通路受阻,阻塞性脑积水;或<30ml,但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可慎重考虑。
该部位血肿在超早期易进行性扩大,即出血在继续,临床表现意识进行性下降,应立即复查CT,在家属充分理解其危险性并同意下可立即行微创穿刺术,否则建议开颅手术。
合并阻塞性脑积水应首先或同时行脑室穿刺引流减压。
适应证(2)丘脑出血:≥15ml,凡进展型及全丘脑型出血,或破入脑室引起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或有视丘下损害者。
血肿偏小,症状较轻者不宜。
丘脑出血位置较深,出血常破入脑室,毗邻脑干,常于早期发生脑疝,开颅手术都很棘手,微创穿刺术有其优势,宜早不宜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32卷第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135术中术野影响因素较多等均可对手术时间造成影 响。
本次研究结果还得出,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 症发生,且术后两组JOA评分均优于术前,由此可 见,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安全性较好,同时显微镜下 与传统A C D F治疗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在C S R治疗中发挥功效。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单节段C S R效 果确切,术中对出血控制效果好,进而可降低术中 出血量,提升患者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1] 郭骏,胡攀,刘欣伟,等.P T E D与A C D 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 志,2017,32(1):1[2] 何鹏宇,齐峰,李春根.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 床研究,2017,14(2) :76[3] 郭骏,胡攀,任伟剑,等.后路椎间孔镜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医正骨,2016,28(9) :37[4]刘东宁,易伟宏,谭杰,等.显微内镜颈椎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骨 与关节杂志,2016,5(5) :339[5]张玉民,胡零三,陈博,等.中药外治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7,29(2) :17[6] 李春根,江泽辉,李鹏洋,等.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5):402[7]纪双泉,麦丽玲,陈建平,等.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 杂志,2017,32(5) :582[8] 田纪涛,孙洪林.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7,37(2) :348[9 ]牛青松.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115[10]李元进,李金东,万裕萍.牵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 复杂志,2016,38(10) :771(收稿日期=2017-09-19)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高寒冰,庞广新(河南能源义煤集团总医院,河南义马472300)摘要:目的探究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衡东县人民医院
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同意书
住院号
姓名性别年龄住科病室床临床诊断:
一、医师术前检查病人后,根据病人的病情,认为需要做血肿穿刺引流术,并详细告知选
择该手术的必要性:
二、手术部位:
三、施行该手术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
1.麻醉意外,引起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2.术中术后出血导致颅内血肿及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再出血,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3.术后颅内感染,及手术部位感染,愈合不良。
4.术中术后抽搐,术中心跳、呼吸骤停。
5.穿刺损伤脑组织造成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6.引流管断裂需开颅取管
7.穿刺失败,手术不成功,或手术成功后引流不畅,引流管脱出。
8.手术成功,但不能缓解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
术中术后其它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料的意外情况。
9 患者有手术指证,若家属拒绝手术治疗,有随时发生脑疝可能,随时危及生命。
四、我们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
我们对以上各条款均已经了解清楚,同意接受此项手术,并愿意承担此项手术带来的各项风险。
医生(签名)
谈话地点谈话时间年月日时分
具同意书人(病人或其家属代表)(签名),与病人关系。
头皮血肿穿刺记录范文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X]岁,住院号:[住院号]。
二、现病史。
患者于[受伤时间]因[受伤原因,如不慎撞到头部等]导致头部受伤,伤后即感局部疼痛,随后出现头皮血肿,未行特殊处理,血肿未见明显消退,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头皮血肿”收入我科。
三、体格检查。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
头部可见一大小约[具体大小,如5cm×4cm]的头皮血肿,位于[具体部位,如左侧顶部],血肿边界尚清,触之有波动感,局部皮肤无破溃,周围组织稍肿胀,压痛明显。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四、术前准备。
1.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头皮血肿穿刺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并发症,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无穿刺禁忌证。
3. 准备穿刺所需物品,包括一次性注射器(5ml、10ml)、头皮针、碘伏、棉球、纱布、胶布等。
五、穿刺过程。
1. 患者取坐位,头部稍向前倾,以充分暴露血肿部位。
2. 常规消毒血肿及其周围皮肤,范围约10cm×10cm,消毒3遍,每次消毒后均更换棉球。
咱就像给这个小肿块来个超级清洁大作战,得让细菌啥的无处可逃。
3. 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这就像是给要做手术的地方搭了个小帐篷,只让咱需要的东西进去。
4. 左手固定血肿,右手持连接10ml注射器的头皮针,从血肿边缘斜行刺入血肿腔。
刚扎进去的时候还真有点小紧张呢,就像探险家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小洞穴。
5. 缓慢抽吸,可见暗红色血液流入注射器。
这暗红色的血液就像被囚禁在小牢房(血肿腔)里的小坏蛋,咱得把它们都清理出来。
刚开始抽的时候还挺顺利的,那血液就像听话的小士兵,排着队就出来了。
6. 随着血肿逐渐缩小,调整头皮针方向,尽量抽尽血肿内的积血。
不过这个过程就像在打扫房间的各个角落,得小心翼翼地,确保没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