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6
《盐类的水解》知识清单一、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例如,氯化铵(NH₄Cl)溶液中,铵根离子(NH₄⁺)会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NH₃·H₂O),从而使溶液呈现酸性。
二、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出的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H₂O ⇌ H⁺+ OH⁻。
当盐溶于水后,盐电离出的某些离子(如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 H⁺或 OH⁻结合成弱电解质,使得溶液中 H⁺和 OH⁻的浓度不再相等,溶液呈现出酸碱性。
三、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性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存在水解平衡。
例如,醋酸钠(CH₃COONa)水解的方程式为:CH₃COO⁻+ H₂O ⇌ CH₃COOH + OH⁻。
2、微弱性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较小,通常只有少量的离子发生水解。
3、吸热性盐类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会促进水解。
四、盐类水解的规律1、有弱才水解只有含有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才会发生水解。
例如,碳酸钠(Na₂CO₃)中的碳酸根离子(CO₃²⁻)是弱酸根离子,氯化铵(NH₄Cl)中的铵根离子(NH₄⁺)是弱碱阳离子,它们都会发生水解。
2、无弱不水解强酸强碱盐(如氯化钠 NaCl、硫酸钾 K₂SO₄等)在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
3、谁弱谁水解盐水解时,是组成盐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
例如,碳酸氢钠(NaHCO₃)溶液中,是碳酸氢根离子(HCO₃⁻)发生水解,而钠离子(Na⁺)不水解。
4、谁强显谁性当盐中的阳离子对应的碱是强碱,阴离子对应的酸是弱酸时,溶液显碱性;反之,溶液显酸性。
例如,醋酸铵(CH₃COONH₄)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对应的醋酸(CH₃COOH)是弱酸,铵根离子对应的一水合氨(NH₃·H₂O)是弱碱,由于二者的水解程度相近,所以溶液呈中性。
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某些可溶盐电离出来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水的电离的反应。
2.实质盐电离→⎩⎪⎨⎪⎧⎭⎪⎬⎪⎫弱酸的阴离子→结合H +弱碱的阳离子→结合OH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c (OH -)―→溶液呈碱性、酸性c (H +)=c (OH -)―→溶液呈中性 3.特点可逆→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 |吸热→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过程 |微弱→水解反应程度很微弱4.盐类水解规律:①有 弱 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 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越稀越水解,越热月水解。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 2CO 3 >NaHCO 3)③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
如NaHCO 3溶液中:HCO -3H ++CO 2-3(次要),HCO -3+H 2O H 2CO 3+OH -(主要)。
b.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如NaHSO3溶液中:HSO-3H++SO2-3(主要),HSO-3+H2O H2SO3+OH-(次要)。
(目前必须知道HC2O4-、HSO-3、HPO32—和H2PO4—的电离大于水解)5.表示方法——水解的离子方程式(1)一般盐类水解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在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时要用“”号连接。
盐类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或“↑”表示水解产物(双水解例外)。
不把产物(如NH3·H2O、H2CO3)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
如:Cu(N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H2O Cu(OH)2+2H+。
NH4Cl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
(1)盐类水解的定义盐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2)盐类水解的条件盐能电离出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3)盐类水解的实质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此时c(H+)=c(OH-),溶液显中性.加入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时,弱离子结合H+或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使得c(H+)≠c(OH-),故溶液显酸性或碱性.(4)盐类水解的特点盐+H2O 酸+碱①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一般程度较小.②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5)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具体定.(6)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①盐类水解一般是可逆的,书写时一般不写“=== ”,而用“”;水解程度一般较小,因此所得产物的浓度很小,一般不用“↑”或“↓”.可简记为“水写分子式,中间用可逆,后无沉气出”.②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即可.例如:Na2CO3水解:③多元弱碱盐的水解分步进行,一般一步写出.例如:AlCl3水解:Al3++3H2O Al(OH)3+3H+例如:Al2(SO4)3与NaAlO2相混合:Al3++3AlO+6H2O===4Al(OH)3↓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组成盐的离子所对应的酸或碱越弱,则越易水解,其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2)外因①温度:因为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②浓度:盐溶液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③化学反应:A.强碱弱酸盐水解,如Na2CO3+H2O NaHCO3+NaOH,加酸促进其水解,加碱抑制其水解.B.强酸弱碱盐水解,如FeCl3+3H2O Fe(OH)3+3HCl,加碱促进其水解,加酸抑制其水解.1.向三份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解析:0.1 mol/L CH3COONa中存在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加入NH4NO3、FeCl3两种水解显酸性的盐会使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减小;加入Na2SO3这种水解显碱性的盐会使平衡逆向移动,c(CH3COO-)增大.答案:A2.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解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②、③溶液:pH的大小顺序应为③>①>②,故A项错误;稀释相同倍数时,①、②存在水解平衡,③中pH变化最大,故B项错误;若pH相同的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为:②>①>③,故D项错误;与25 mL 0.1 mol/L盐酸反应后①中为NaHCO3和NaCl溶液,②中为CH3COOH和NaCl溶液,③中为NaCl溶液,pH最大的是①,故C项正确.答案:C1.三个守恒(1)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是指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电荷总浓度等于所有阴离子的电荷总浓度.如Na2CO3溶液中:(2)物料守恒物料守恒即原子守恒,指变化前后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如: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3)质子守恒质子守恒指溶液中质子发生转移时,质子数不发生变化.2.具体情况因为电离和水解一般都是较弱的,所以产物粒子的浓度要小于原粒子的浓度.(1)多元弱酸溶液,依据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析.(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依据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分析.(3)一元弱酸强碱盐溶液中,c(阳离子)>c(酸根离子)>c(OH-)>c(H+).如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c(OH-)>c(H+).(4)相同浓度不同的溶液中,比较同一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时,要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①NH4Cl, ②NH4HSO4, ③NH4HCO3, c(N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5)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要综合分析,主要考虑电离因素、水解因素及是否反应等对离子的影响.如0.1 mol/L的CH3COONa和0.1 mol/L的CH3COOH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H3COO-)>c(Na+)>c(H+)>c(OH-).一般地,若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要根据反应物的量及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浓度,再考虑电离和水解,从而作出判断.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D.0.1 mol/L的NaHA溶液,其pH=4, c(HA-)>c(H+)>c(H2A)>c(A2-)点拨:解答该题时先搞清每个选项属于哪种情况,然后再具体分析.其中关于等式的情况,无外乎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或三种守恒的加减.解析:A项可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确定;B项根据越弱越水解,因pH相同,则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c(NaOH)<c(Na2CO3)<c(CH3COONa);C项中由电荷守恒得出:①c(H+)+c(Na+)=c(OH-)+c(CH3COO-),据物料守恒得出:②2c(Na+)=c(CH3COO-)+c(CH3COOH),将①×2-②即得出c(CH3COO-)+2c(OH-)=2c(H+)+c(CH3COOH),故C正确;D项中因为溶液显酸性,故应以电离为主,所以c(A2-)>c(H2A).答案:AC 将10 mL 0.1 mol/L氨水与6 mL 0.2 mol/L盐酸混合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1.溶液的配制或贮存(1)强酸弱碱盐在配制时,为抑制其水解,通常加入相应的强酸.如配制FeCl3溶液时,通常先将FeCl3固体溶解在相应的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2)强碱弱酸盐在配制时,为抑制其水解,通常加入相应的强碱.如配制Na2CO3溶液时,通常加少量NaOH.(3)保存强碱弱酸盐溶液时,通常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而不用玻璃塞,如Na2CO3溶液.2.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一般地,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视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如NaHCO3溶液显碱性而NaHSO3溶液显酸性.3.判断盐溶液蒸干时所得产物(1)水解生成挥发性酸的盐溶液,蒸干时得不到原溶质,;若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的盐溶液,蒸干后仍得原溶质,如Al2(SO4)3.(2)水解生成强碱的盐溶液,蒸干后一般能得到原溶质,如Na2CO3.(3)受热易分解的盐溶液,因其分解而得不到原溶质,如Ca(HCO3)2、KMnO4等.(4)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一般因氧化而得不到原溶质,如Na2SO3.(5)浓缩时易结合结晶水的盐溶液,浓缩时也得不到原溶质,如CaSO4.4.利用盐溶液来制取H2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而产生气体.如:少量Zn片投入到浓的NH4Cl溶液中,而有H2、NH3产生.5.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泡沫灭火器原理:用Al2(SO4)2与NaHCO3作用,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Al(OH)3↓+3CO2↑.(2)制取净水剂:通常用铁盐、铝盐来制取净水剂,如用明矾净水的离子方程式:Al3++3H2O Al(OH)3(胶体)+3H+.(3)制取胶体:用饱和盐溶液水解来制取胶体,如用FeCl3饱和溶液制取Fe(OH)3胶体:(4)化肥合理使用: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因(5)加强洗涤效果: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因为升温,促进了的水解.(2009·江苏单科高考)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B.0.1 mol·L-1 NaHCO3溶液:c(Na+)>c(OH-)>cC.Na2CO3溶液:c(OH-)-c(H+)=c(HCO )+2c(H2CO3)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c(CH3COO-)+c(OH-)<c(CH3COOH)+c(H+)答案:CA1.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纯碱溶液去油污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解析:A项,碳酸钠水解显碱性,利用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而达到去污目的;C项,氯化铁溶液中发生Fe3++3H2O Fe(OH)3+3H+,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平衡正向移动造成体系颜色加深;D项,硫化钠溶液中存在S2-+H2O HS-+OH-,HS-+H2O H2S+OH-,水解产物H2S是产生臭味的原因;B项,是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结果,不涉及盐类的水解.答案:B2.在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如果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并使c(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A.NaHSO4 B.KAl(SO4)2C.NaHCO3 D.CH3COONa解析:若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又要使酸性增强,故应考虑盐类的水解.A中加入NaHSO4电离出的H+能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B中的KAl(SO4)2电离出的Al3+能发生水解,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Al3++3H2O 3H++Al(oH)3,水解后,溶液中的c(H+)增大,符合题意;C中的也能水解,但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c(H+)降低,不合题意;同理,CH3COO-水解后,也使溶液呈碱性.答案:B方法归纳:1.关于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使盐类水解平衡发生移动的盐的类型有:(1)同离子型,即向水解的盐溶液中加了含有相同离子的盐,使水解的离子浓度发生了改变,如向CH 3COONa溶液中加入CH3COOK固体,使CH3COO-浓度变大,CH33COO-的水解程度变小;(2)异离子型:①相互影响型:指加入的离子也水解,与原溶液中离子的水解相互抑制或促进,带同种电荷相互抑制,带异种电荷则相互促进;②相互反应型,指加入的盐与溶液中水解的离子相互反应,使原水解平衡发生移动.2.关于溶液的蒸干问题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2)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溶液等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Ca(HCO3) 2、NaHCO3、KMnO4、NH4Cl固体受热易分解,因此蒸干、灼烧后分别为:(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例如,(5)有时要从多方面考虑.例如:蒸干NaClO溶液时,既要考虑ClO-水解,又要考虑HClO 分解,所以蒸干NaClO溶液所得固体为NaCl.1.下列变化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③答案:A3.0.1 mol/L NaHCO3溶液的pH最接近于()A.5.6 B.7.0C.8.4 D.13.0解析:NaHCO3溶于水后,既能电离,又有水解,但水解作用大于电离作用,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故C项正确.答案:C4.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B.c(OH-)>c(A-)>c(B-)>c(H+)C.c(OH-)>c(B-)>c(A-)>c(H+)D.c(OH-)>c(HB)>c(HA)>c(H+)解析:HA、HB都是弱酸,且酸性HA<H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A-、B-发生水解,且A-的水解能力大于B-,A-、B-的水解均是微弱的,故溶液中有:c(OH-)>c(HA)>c(HB)>c(H+), c(B-)>c(A-)>c(OH-)>c(H+),只有选项A正确.答案:A。
一、盐类的水解反应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由于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H+)和c(OH)-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
3.特征(1)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中和反应是放热的,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3)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都很小。
(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4.表示方法(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水⇌酸+碱如AlCl3的水解:AlCl3 +3H20 ⇌Al+3+ 3Cl-(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离子+水⇌酸(或碱)+OH-(或H+)3+ 3H2O ⇌Al(OH)3 + 3H+如AlCl3的水解:Al+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的本性(1)弱酸酸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碱性越强。
(2)弱碱碱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酸性越强。
2.外因(1)温度:由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过程,升温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减小。
(3)外加酸碱:H+可抑制弱碱阳离子水解,OH-能抑制弱酸阳离子水解。
(酸性溶液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酸性溶液促进强碱弱盐盐的水解)三、盐类水解的应用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1)多元弱酸的强碱盐的碱性:正盐>酸式盐;如0.1 mol·L-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2)根据“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判断。
如0.1 mol·L-1的①NaCl,②Na2CO3,③AlCl3溶液的pH大小:③<①<②。
2.利用明矾、可溶铁盐作净水剂如:Fe+3+3H2O ⇌Fe(OH)3+3H+3.盐溶液的配制与贮存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一定量酸(盐酸)抑制水解;配制CuSO4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抑制铜离子水解。
化学高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化学高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盐类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它们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有机物或无机物,从而影响水溶液的酸碱性质和离子浓度。
本文将介绍高二化学中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一、盐类的水解原理盐类的水解是指盐在水溶液中分解成酸和碱或酸碱盐的反应过程。
这一过程是由于盐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或碱。
二、盐类水解的类型根据水解反应的性质,盐类水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酸性盐的水解当盐中的阳离子是一价强酸的酸根离子时,它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强酸。
例如,氯化氢(HCl)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2O)。
2. 碱性盐的水解当盐中的阴离子是一价强碱的碱根离子时,它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强碱。
例如,氢氯酸(HCl)与氢氧化铝(Al(OH)3)反应生成氯化铝(AlCl3)和水(H2O)。
3. 盐的中性水解当盐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是弱酸或弱碱的盐根离子时,它们会相互水解,生成酸和碱。
例如,硫酸铵(NH4HSO4)会水解成氨(NH3)和硫酸(H2SO4)。
4. 盐的酸碱中性水解当盐中的阳离子是一价强酸的酸根离子,阴离子是一价强碱的碱根离子时,它们会相互水解,生成强酸和强碱。
例如,氯化铵(NH4Cl)会水解成氢氯酸(HCl)和氨(NH3)。
三、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盐类的水解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 温度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以改变水解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位置。
通常情况下,水解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得更完全。
2. 盐的浓度盐的浓度越高,水解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3. 盐类的性质不同的盐类具有不同的水解特性,某些盐类更容易发生水解反应。
四、盐类水解的应用盐类的水解过程在生活和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食盐的水解在烹饪食物时,加入食盐(NaCl)可以调味。
当食盐溶解在水中时,它会部分水解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起到增加食物的咸味和改善口感的作用。
盐类水解知识点及习题考点1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一盐类水解的实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某一种或多种离子跟结合生成 ,从而了水的电离;二盐类水解的条件:盐必须能;构成盐的离子中必须有,如NH4+、Al3+、CO32-、S2-等;三盐类水解的结果1 了水的电离;2盐溶液呈什么性,取决于形成盐的对应的酸、碱的相对强弱;如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 ,弱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是 ;3生成了弱电解质;四特征1水解:盐+水酸 + 碱,ΔH 02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比较 ,不易产生气体或沉淀,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但若能相互促进水解,则水解程度一般较大;特别提醒: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从而使溶液中cH+减小,cOH-增大,即cOH->cH+;如Na2CO3,NaHCO3强酸弱碱盐: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碱,从而使溶液中cH+增大,cOH-减小,即cOH->cH+;NH4Cl,AlCl3弱碱弱酸盐: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碱,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酸酸式酸根离子;CH3COONH4例1 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KNO3②NaOH③CH3COO NH4④NH4Cl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解析①KNO3为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K+和NO—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②NaOH为强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OH—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③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H4+和CH3COO—均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电解质NH3·H2O和CH3COOH,并能相互促进,使水解程度加大从而使水的电离程度加大;④NH4Cl为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H4+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促进水的电离,但在相同浓度下其水解程度要小于CH3COONH4,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CH3COONH4中的水的电离程度;答案D规律总结酸、碱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盐类的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考点2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规律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电离分析,如在H3PO4的溶液中,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 S溶液中cNa+>cS2->cOH->cHS-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的因素;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各溶液中①NH4Cl ②CH3COONH4 ③NH4HSO4,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如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1弱酸与含有相应酸根的盐混合,若溶液呈酸性,说明弱酸的电离程度相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如CH3COOH与CH3COONa溶液呈 ,说明CH3COOH的电度程度比CH3COO—的水解程度要大,此时,c CH3COOH<c CH3COO—;2弱酸与含有相应酸根的盐混合,若溶液呈碱性,说明弱酸的电离程度相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如HCN与NaCN的混合溶液中,c CN—<c Na+,则说明溶液呈碱性,HCN的电度程度比CN—的水解程度要 ,则c HCN>c CN—;3弱碱与含有相应弱碱阳离子的盐的混合的情况,与1、2的情况类似;特别提醒理解透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例2 在mol·L-1的 NH4Cl和mol·L-1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答案cNH4+>cCl->cOH->cH+;在该溶液中,NH3·H2O的电离与NH4+的水解互相抑制,NH3·H2O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时,溶液呈碱性:c OH->c H+,同时c NH4+>c Cl-;规律总结要掌握盐类水解的内容这部分知识,一般来说要注意几个方面:1、盐类水解是一个可逆过程;2、盐类水解程度一般都不大;3、要利用好守恒原则即电量守恒和物料守恒这两个方法在比较离子浓度和相关计算方面有较多的运用;考点3 盐类水解的应用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和比较盐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时,通常需考虑 ;如:相同条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八种溶液:Na2CO3、NaClO、CH3COONa、Na2SO4、NaHCO3、NaOH 、NH42SO4、NaHSO4等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OH>NaClO>Na2CO3>NaHCO3>CH3COONa >Na2SO4>NH42SO4>NaHSO42.比较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时,当盐中含有的离子,需考虑盐的水解;3.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当有和之间能发出双水解反应时, 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如:Al3+、NH4+与HCO3-、CO32-、SiO32-等,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4.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如在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时,需滴加几滴 ,来盐的水解;5.选择制备盐的途径时,需考虑盐的水解;如制备Al2S3时,因无法在溶液中制取会完全水解,只能由干法直接反应制取;加热蒸干AlCl3、MgCl2、FeCl3等溶液时,得不到AlCl3、MgCl2、FeCl3晶体,必须在蒸发过程中不断通入气体,以抑制AlCl3、MgCl2、FeCl3的水解,才能得到其固体;6.化肥的合理使用,有时需考虑盐的水解;如: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磷酸二氢钙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因草木灰有效成分K2CO3水解呈 ;7.某些试剂的实验室存放,需要考虑盐的水解;如:Na2CO3、Na2SiO3等水解呈碱性,不能存放在的试剂瓶中;NH4F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应NH4F水解应会产生HF,腐蚀玻璃 ;8.溶液中,某些离子的除杂,需考虑盐的水解;9.用盐溶液来代替酸碱10.明矾能够用来净水的原理特别提醒:盐类水解的应用都是从水解的本质出发的;会解三类习题:1比较大小型,例:比较PH值大小;比较离子数目大小等;2实验操作型,例:易水解物质的制取;中和滴定中指示剂选定等;3反应推理型,例: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产物;判断盐溶液蒸干时的条件;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能否共存等;例3蒸干FeCl3水溶液后再强热,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A. FeCl3B. FeCl3·6H2OC. FeOH3D. Fe2O3解析 FeCl3水中发生水解:FeCl3+3H2O FeOH3 + 3HCl,加热促进水解,由于HCl具有挥发性,会从溶液中挥发出去,从而使FeCl3彻底水解生成FeOH3,FeOH3为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最终生成Fe2O3;答案D规律总结易挥发性酸所生成的盐在加热蒸干时水解趋于完全不能得到其晶体;例如:AlCl3、FeCl3;而高沸点酸所生成的盐,加热蒸干时可以得到相应的晶体,例:CuSO4、NaAlO2;参考答案考点1 一水电离出来的H+或OH- 弱电解质促进;二溶于水弱酸的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三1促进; 2酸性碱性中性谁强显谁性四 1吸热 >;2小考点2 1.多步c H+>c H2PO4->c HPO42->c PO43-;3. ③>①>②;4.1大于酸性 2小于小考点3 1. 盐的水解 2. 易水解 3. 弱碱阳离子弱酸阴离子不能4. 对应的强酸抑制5. HCl6. 碱性7. 磨口玻璃塞盐类水解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 Na+=c HCO3-+c CO32-+c H2CO3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 H3O++c H2CO3=c NH3+c OH-+c CO32-;。
盐类水解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盐的定义盐是由一个金属离子和一个非金属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由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离子键形成的。
盐类化合物通常呈结晶状,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常见的盐包括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铁等。
二、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在水溶液中,盐类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即分解成原来的离子组分。
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盐溶解后,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氢氧根离子和对应的酸根离子。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可以溶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水解反应如下:NaCl(s) + H₂O(l) →Na⁺(aq) + Cl⁻(aq)其中,Na⁺和Cl⁻都是盐类的离子组分,而被水分子溶解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离子。
三、影响水解的因素1. 盐的性质:不同种类的盐在水中的水解程度可能不同,与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稳定性、电荷大小和水合能力等有关。
2. 溶解度:盐类的水解还受到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越大,水解的速度和程度可能越高。
3. 离解度:盐在水中的离解度也会影响其水解的程度,离解度越大,水解的程度可能越高。
四、水解产物盐类水解产物包括氢氧根离子(OH⁻)和对应的酸根离子。
具体产物取决于盐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性质以及水的性质。
例如,氯化钠的水解产物包括氢氧根离子和氯化氢:NaCl + H₂O → Na⁺ + Cl⁻ + H₂O → NaOH + HCl五、实际应用1. 化学实验:盐类水解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用于教学和实验室研究中。
2. 工业应用:盐类水解也在一些工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如金属冶炼、有机合成等。
六、总结盐类水解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了解盐类水解的知识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对盐的定义、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影响水解的因素、水解产物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盐类水解一、定义:在溶液中盐的 跟水所电离出来的 或 生成 的过程。
二、条件:盐必须溶于 ,必须能电离出 离子或 离子。
三、实质: 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 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四、规律:盐的构成中出现 离子或 离子,该盐就会水解;这些离子对应的碱或酸越 ,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 变化越大;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构成该盐离子对应的 和 相对强弱决定,酸强显 性,碱强显 性。
五、特点1.水解反应和 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水解进行程度很小。
2.水解反应为 反应。
3.盐类溶解于水,以电离为主, 为辅。
4.多元弱酸根 水解且步步难,以 为主。
六、离子反应方程式: 1.应用 表示,2.在书写水解离子方程式时不标" "" ",但是如果存在双水解的情况,通常需要标注"↓""↑",且可逆符号要换成 号。
七、水解平衡的因素1.影响水解平衡进行程度最主要因素是 的性质。
(1)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 ,水解程度越大,碱性就越 ,PH 越 ; (2)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 ,水解程度越大,酸性越 ,PH 越 。
例: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的NaA 和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 -)>c(HA)>c(HB)>c(H +) B.c(OH -)>c(A -)>c(B -)>c(H +)C.c(OH -)>c(B -)>c(A -)>c(H +) D.c(OH -)>c(HB)>c(HA)>c(H +) 2.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也有影响,移动方向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温度:升温平衡 ,水解程度 。
(2)浓度:改变平衡体系中每一种物质的 ,都可使平衡移动。
盐的浓度越 ,水解程度越大。
(3)溶液的酸碱度:加入酸或碱能 或 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高考知识点盐类的水解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在盐类溶液中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会影响溶液的酸碱性质。
下面将介绍盐类的水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一、酸性盐的水解酸性盐是指含有酸性阳离子的盐,如NH4Cl。
当酸性盐溶解在水中时,酸性阳离子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较强的酸性物质。
以NH4Cl为例,NH4+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NH4OH和HCl。
NH4OH是一种弱碱,而HCl是一种强酸。
因此,NH4Cl溶液呈酸性。
二、碱性盐的水解碱性盐是指含有碱性阳离子的盐,如Na2CO3。
碱性阳离子在水中与水分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以Na2CO3为例,CO32-离子与水分子反应生成OH-离子和碳酸根离子(HCO3-)。
OH-离子是一种强碱,而HCO3-是一种弱碱。
因此,Na2CO3溶液呈碱性。
三、中性盐的水解中性盐是指既不含有酸性阳离子也不含有碱性阳离子的盐,如NaCl。
这类盐溶解在水中,不会引起酸碱性质的变化,所以NaCl 溶液是中性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中性盐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例如,AlCl3是一种中性盐,但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HCl。
水解反应的产物和离子浓度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质。
四、盐类的水解常数盐类的水解反应可以用水解常数(Kw)来定量描述。
水解常数是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它表示水解反应的强弱程度。
对于一般的盐类水解反应,水解常数表达式可以写为:Kw = [H+][OH-]其中[H+]是氢离子的浓度,[OH-]是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当水解常数大于1时,水解反应偏向生成[H+],溶液呈酸性;当水解常数小于1时,水解反应偏向生成[OH-],溶液呈碱性;当水解常数等于1时,溶液呈中性。
实际上,由于酸性盐和碱性盐的水解反应会相互影响,导致水解常数不仅与盐的性质有关,还与溶液中其他物质的浓度有关。
因此,水解常数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盐类的水解生活中常用的NaCl、谷氨酸钠(味精)、Na2CO3、NaHCO3等,都属于盐类。
NaCl和谷氨酸钠主要用于食品调味,而Na2CO3、NaHCO3被视作“碱”用于油污清洗和面食制作,特别是Na2CO3,俗称纯碱。
明明是盐,为什么叫“碱”呢?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盐溶液并不都显中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当溶液中,c(H+) = c(OH-) 中性,常温下,pH = 7c(H+) < c(OH-) 碱性,常温下,pH > 7c(H+) > c(OH-) 酸性,常温下,pH < 7归纳盐溶液酸碱性与盐的类型之间的关系:盐溶液(0.1mol/L)NaCl,Na2SO4NH4ClAl2(SO4)3Na2CO3CH3COONa盐的类型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pH﹦7﹤7﹥7溶液酸碱性中性酸性碱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小结: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某些盐溶液显酸、碱性应该与水的电离有关。
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1.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在溶液中由盐电离出的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跟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其平衡向右移动,引起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变化。
酸+ 碱盐+ 水2、盐类水解本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和水电离出的H+或OH-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促进了水的电离。
注意:①只有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才能与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②盐类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的c(OH-)≠c(H+)并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③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水解程度很小,故水解产物极少,盐溶液的酸碱性极弱。
并用“”号。
④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3.盐类水解的条件:盐溶液中必须存在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4.盐类的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弱具体定。
具体为:1.正盐溶液: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③强酸强碱盐呈中;④弱酸碱盐不一定如 NH4CN CH3CO2NH4 NH4F碱性中性酸性取决于弱酸弱碱相对强弱2.酸式盐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4)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强碱弱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a)以H m A n—表示弱酸酸式盐阴离子的电离和水解平衡.水解电离H m+1A(n—1)—+OH— H m A n—1 + H2O H m—1A(n+1)—+ H+抑制水解抑制电离增大[OH—] 促进电离促进水离 [H+]增大仅能存在于一定pH值范围如H3PO4及其三种阴离子随溶液pH变化可相互转化:pH值增大H3PO4 H2PO4— HPO42— PO43—pH减小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碱性:NaHCO3、NaHS、Na2HPO4、NaHS.酸性:NaHSO3、NaH2PO4、NaHSO4三.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错误!未指定书签。
①找出盐中能水解的离子(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写出直接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一用三不用原则”:用“”,不用“↑”“↓”“==”。
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写方程式要用“”。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除外)。
般盐类水解程度很小,生成的弱酸或弱碱浓度很小,通常不生成气体或沉淀,书写时产物不用“↑”和“↓”,③“一分二不分原则”“一分”:一般指多元弱酸正盐分步水解,且一步比一步弱。
“二不分”:不把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写成分解产物的形式。
多元弱碱阳离子不分步水解。
④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例HCO3-)水解与电离共存。
四.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类水解也是一种化学平衡,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内因:错误!未指定书签。
盐类本身的性质: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也是主要因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
2、外界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①温度:盐的水解作用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②浓度:溶液浓度越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③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后,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因此,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如在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来抑制FeCl3水解。
Fe3++3H2O Fe(OH)3+3H+移动方向水解程度c(H+) pH升高温度右移增大增大减小通HCl 左移减小增大减小加H2O 右移增大减小增大加NaOH(s) 右移增大减小增大加NaHCO3(s) 右移增大减小增大CH3COO-+H2O CH3COOH+OH-移动方向水解程度c(OH-) pH升高温度右移增大增大增大加冰醋酸左移减小减小减小加H2O 右移增大减小减小加醋酸钠(s) 右移减小增大增大加NaOH(s) 左移减小增大增大通HCl 右移增大减小减小小结:强酸弱碱盐:加强酸抑制水解,加强碱促进水解;强碱弱酸盐:加强酸促进水解,加强碱抑制水解。
五.盐类的双水解1.定义:当弱酸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时,水中生成的OH-与H+反应生成水,而使得两种离子的水解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进水解使水解完全。
2.双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要用“==”“↑”“↓”3.常见的双水解:NH4+与S2-(AlO2-);Al3+与AlO2-(S2-,CO32-,HCO3-);Fe3+与AlO2-六.应用:①判断离子共存问题时考虑双水解;②泡沫灭火剂(Al2(SO4)3和NaHCO3溶液)③明矾可用来炸油条(KAL(SO4)2·12H2O)④K2CO3(钾肥)与NH4Cl(铵肥)不能混合用。
⑤AL2(CO3)3与 AL2S3等制备不能在溶液中进行。
七.不考虑双水解的实例:①CuS溶解度小于Cu(OH)2: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时:2FeCl3+Na2S==FeCl2+S↓+2NaCl③NH4HCO3,(NH4)2CO3,CH3COONH4,(NH4)2S互相促进水解的反应很微弱小结: 水解的应用 实例 原理 1、净水 明矾净水Al3++3H2O Al(OH)3(胶体)+3H+ 2、去油污用热碱水洗油污物品CO32-+H2OHCO3-+OH- 3、药品的保存①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Fe3++3H2OFe(OH)3+3H+ ②配制Na2C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NaOHCO32-+H2OHCO3-+OH-4、制备无水盐由MgCl2·6H2O 制无水MgCl2 在HCl 气流中加热若不然,则:MgCl2·6H2OMg(OH)2+2HCl+4H2O Mg(OH)2MgO+H2O5、泡沫灭火器用Al2(SO4)3与NaHCO3溶液混合Al3++3HCO3-=Al(OH)3↓+3CO2↑二、盐溶液加热蒸发溶剂后物质的析出: 错误!未指定书签。
①易挥发性的强酸与弱碱生成的盐:FeCl3、Fe(NO3)3、AlCl3、CuCl2等,析出Fe(OH)3、Al(OH)3、Cu(OH)2,再加热时析出物又分解。
如:AlCl3+3H2OAl(OH)3↓+3HCl↑ 2Al(OH)3Al2O3+3H2O②难挥发性的强酸与弱碱生成的盐、强碱与易挥发性的弱酸生成的盐:CuSO 4、Na 2CO 3等,析出CuSO 4·5H 2O 、Na 2CO 3·10H 2O ,再加热时析出物又分解。
如: CuSO4+5H2O CuS O4·5H2O↓ (对蓝矾溶液加热蒸发溶剂) CuSO4·5H2OCuSO4+5H2O↑ CuSO4CuO+SO3↑③受热易分解的盐:Mg(HCO 3)2、Ca(HCO 3)2等,析出MgCO 3和Mg(OH)2、CaCO 3。
如:Mg(HCO 3)2MgCO 3↓+CO 2↑+H 2O MgCO 3+H 2OMg(OH)2↓+CO 2↑(微溶物MgCO 3水解)NaHCO 3、KHCO 3、KMnO 4、KNO 3等,析出无水盐,该盐加热时又分解。
如: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2KNO 32KNO 2+O 2↑④受热难分解的盐:NaCl 、Na 3PO 4等,析出无水盐,该盐热稳定性很强。
三、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 错误!未指定书签。
(1)一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相对大小①当盐中阴、阳离子等价时[不水解离子] >[水解的离子] >[水解后呈某性的离子(如H +或OH —)] >[显性对应离子如OH —或H +] 实例:aCH 3COONa. bNH 4Cla.[Na+]>[CH3COO—] >[OH—] >[H+]b.[Cl—] >[NH4+]>[OH—]②当盐中阴、阳离子不等价时。
要考虑是否水解,水解分几步,如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则是“几价分几步,为主第一步”,实例Na2S水解分二步S2—+H2O HS—+OH—(主要)HS—+H2O H2S+OH—(次要)各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Na+]>[S2—] >[OH—] >[HS—] >[H+](2)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后各种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①若酸与碱恰好完全以应,则相当于一种盐溶液.②若酸与碱反应后尚有弱酸或弱碱剩余,则一般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盐的水解程度.4.溶液中各种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以Na2S水溶液为例来研究(1)写出溶液中的各种微粒阳离子:Na+、H+阴离子:S2—、HS—、OH—(2)利用守恒原理列出相关方程.10电荷守恒:[Na+]+[H+]=2[S2—]+[HS—]+[OH—] 20物料守恒:Na2S=2Na++S2—若S2—已发生部分水解,S原子以三种微粒存在于溶液中。
[S2—]、[HS—],根据S原子守恒及Na+的关系可得.[Na+]=2[S2—]+2[HS—]+2[H2S]30质子守恒H2O H++OH—由H2O电离出的[H+]=[OH—],水电离出的H+部分被S2—结合成为HS—、H2S,根据H+(质子)守恒,可得方程:OH—]=[H+]+[HS—]+2[H2S]提示:由于两种溶液中微粒种类相同,所以阴、阳离子间的电荷守恒方程及质子守恒是一致的。
但物料守恒方程不同,这与其盐的组成有关,若NaHS只考虑盐本身的电离而不考虑HS—的进一步电离和水解,则[Na+]=[HS—],但不考虑是不合理的。
正确的关系为[Na+]=[HS—]+[S2—]+[H2S]四、溶液中存在的几个守恒关系:错误!未指定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