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藏族舞
- 格式:doc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7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藏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达形式,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藏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来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种著名的藏族民间舞蹈。
1.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是藏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取材于雪山、江河和大草原的景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舞蹈中舞者们身穿传统的藏族服装,手持彩旗,随着轻快的音乐律动,展现出雄壮、奔放的风采。
2. 祭神舞祭神舞是藏族人民在庆祝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中常见的舞蹈形式。
舞者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服装,手持盛满酥油蜡烛和酒的祭祀器具。
他们跳跃、旋转并做出各种动作,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祝福,以及祈求丰收和幸福的愿望。
3. 格萨尔舞格萨尔舞是藏族舞蹈中最具战争气息的一种舞蹈形式。
舞蹈中的男演员身着壮丽的戎装,手持剑和枪,表演勇敢、威武的战士形象。
同时,舞台上的舞者们也展示出了他们的技巧和力量,使整个舞蹈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4.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是藏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取材于雪山、江河和大草原的景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舞蹈的动作和身姿仿佛在描绘美丽的山川和奔腾的江河,给人一种壮丽和奇幻的感觉。
5. 托门舞托门舞是藏族舞蹈中最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是由男女舞者联袂演出的双人舞蹈,舞者们手拉手,以跳跃、旋转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技巧和灵活性。
整个舞蹈充满了欢愉和节奏感,给观众带来了欢乐无限的视觉享受。
以上仅仅是藏族舞蹈中的几种典型样式,实际上,藏族民间舞蹈的类型还有很多。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仅代表了藏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界和神灵的尊重和崇敬。
通过这些舞蹈,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总结起来,藏族民间舞蹈的丰富多样性令人惊叹。
它们不仅仅是舞蹈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承历史和弘扬文化的媒介。
无论是雅鲁藏布江、祭神舞、格萨尔舞还是托门舞,每一种舞蹈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特殊的艺术魅力。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舞蹈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培养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2. 通过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步伐,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协调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藏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动作。
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 藏族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
2. 学生对藏族舞蹈风格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准备:1. 音乐:《西藏风》2. 舞蹈道具:哈达、鼓等3. 教学视频:藏族舞蹈教学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藏族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舞蹈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藏族舞蹈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藏族舞蹈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基本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藏族舞蹈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以及主要种类。
2. 介绍藏族舞蹈的道具和服装,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的文化内涵。
三、基本动作学习1. 教师示范藏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动作,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组合练习1. 教师编排一个简单的藏族舞蹈组合,学生跟随音乐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组合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舞蹈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藏族舞蹈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邀请其他同学观看表演,分享观后感。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藏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族舞蹈,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藏族舞蹈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和步伐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作业:1. 观看藏族舞蹈视频,了解更多的藏族舞蹈种类。
2. 家长陪同学生练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共同感受舞蹈的魅力。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藏族舞基本动作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
藏族舞是西藏地区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动作和特点而闻名于世。
它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情感。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包括旋转、跳跃、转身和手臂的动作。
其中,旋转是一种非
常常见的动作,通过身体的转动表达舞者的喜悦和活力。
跳跃动作展示了舞者的高昂情绪,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转身动作则以优雅的姿态展现了藏族舞的柔美和灵动性。
而手臂的动作则是藏族舞中最常见的手势之一,它通过手部的表达来传递舞者的情感和故事。
藏族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和柔韧性,舞者需要通过艰苦的训练来掌握独特的舞蹈技巧。
其次,藏族舞具有丰富的民俗元素,可以通过服饰、头饰和道具等方式来展现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此外,藏族舞还注重节奏的变化和音乐的配合,通过舞蹈形式将音乐和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观众能够获得截然不同的舞蹈艺术体验。
总的来说,藏族舞以其独特的动作和特点而与众不同。
它不仅是藏族人民表达
情感和展示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式。
通过欣赏和学习藏族舞,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西藏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课程名称:藏族舞蹈基础教程授课年级:四年级授课对象:舞蹈艺术团四年级团员授课时间: 2023年10月22日(周日) 15:40-17:10授课地点: 107教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2. 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藏族舞蹈概述- 藏族舞蹈的历史渊源- 藏族舞蹈的种类及特点- 藏族舞蹈的文化内涵2.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与技巧- 基本步法:颤膝、抬踏颤步、退踏步、抬踏步- 手位:平伸、侧伸、背后伸、前伸- 躯体动作:转体、蹲坐、跳跃3. 藏族舞蹈服饰与礼仪- 传统藏服的特点- 藏族礼仪:献哈达、磕长头、敬酒茶4. 藏舞组合练习- 弦子舞- 踢踏舞- 锅庄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藏族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
二、学习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与技巧(20分钟)1. 教师示范基本步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2. 教师讲解手位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 教师示范躯体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三、学习藏族舞蹈服饰与礼仪(10分钟)1. 教师讲解传统藏服的特点,展示藏服实物。
2. 教师讲解藏族礼仪,示范献哈达、磕长头、敬酒茶等动作。
四、藏舞组合练习(20分钟)1. 教师示范弦子舞,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2. 教师示范踢踏舞,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 教师示范锅庄舞,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藏舞组合练习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祈福、崇拜等情感和意义。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臂动作、腿部动作、身体动作等,下面就逐一为大家介绍。
一、手臂动作1. 卷手: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向前转动,同时用力收紧手指,手掌成半握状,仿佛在卷绵羊尾巴。
2. 輪手:双手从前往后分别向外旋转,旋转的同时手指微微分开,像是在画一道圆。
3. 抖手:双手张开,手指放松,然后轻轻抖动。
4. 提膀子:双手从低处抬起,向上托举至两侧肩膀平齐,手肘微微弯曲。
5. 悔过手:双手合十,微微抬起,然后自上而下,虚拟洗手的动作。
二、腿部动作1. 送步:腿部向前迈出一小步,然后再收回到原位。
2. 跳步:腿部一跃而起,身体稍微向后倾斜,然后再回到原位。
3. 弯腿:膝盖微微弯曲,将腿部向一侧弯曲,然后再舒展回到原位。
4. 踢腿:腿部向前踢出一脚,然后再回到原位。
三、身体动作1. 前身:上身向前倾,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2. 后仰:上身向后仰,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3. 侧身:身体向一侧弯曲,上身与腿部呈一条弧线,手臂可以随意挥舞。
以上是藏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动作,具体的学习需要在专业的舞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习藏族舞蹈除了掌握基本动作外,还需要注重舞蹈的技巧和表演力的提升。
此外,对于藏族舞蹈的学习者来说,了解藏族的文化和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发展,通过反复的练习,将动作融入到肌肉记忆中,形成规范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藏族舞蹈的表演、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
总之,藏族舞蹈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是成为一名合格藏族舞蹈者的必经之路。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对藏族舞蹈有所了解,进而对其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格桑拉藏族舞分解动作
1.踏步:格桑拉藏族舞起舞时,首先要做的是踏步动作。
这个动作类似于普通的踢腿动作,但是有些不同之处。
踏步时,舞者必须抬起一只腿,将脚尖向上,然后将腿放下,将重心转移到另一只腿上。
这个动作需要不断重复,以保持节奏和舞蹈的流畅性。
2. 转身:转身是格桑拉藏族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动作中,舞者必须将身体转向一个新的方向,并保持舞蹈的节奏。
这个动作可以在踏步动作之后完成,或者可以在其他动作之间完成。
舞者必须准确地掌握转身的步法和姿势,以确保整个舞蹈的顺利进行。
3. 手臂动作:在格桑拉藏族舞中,手臂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动作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节奏,以及舞者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舞者必须熟练掌握手臂动作的技巧和姿势,以确保整个舞蹈的灵活性和美感。
4. 旋转:旋转是格桑拉藏族舞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动作中,舞者必须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并保持舞蹈的节奏。
这个动作可以用来表达舞者的自信和力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舞者必须准确地掌握旋转的步法和姿势,以确保整个舞蹈的顺利进行。
5. 跳跃:跳跃是格桑拉藏族舞的最后一个动作。
在这个动作中,舞者必须跳起来,将身体抬高,并保持舞蹈的节奏。
这个动作可以用来表达舞者的激情和喜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赞美。
舞者必须准确地掌握跳跃的步法和姿势,以确保整个舞蹈的完美结束。
- 1 -。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能歌善舞是藏民族的天性,她使“世界屋脊”的雪域圣地变成为举世公认的“歌舞的海洋”。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11、锅庄舞(即圆圈舞)是集体舞,几人至几百人不等,围成一圈,顿足为节,连臂跳歌。
边歌边舞,节奏以歌而动,舒畅悠扬,优美壮观。
锅庄舞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弦子舞,以弦子、胡琴伴奏领头,众人引唱起舞。
3、踢踏舞,藏语叫“堆谐”,系古典宫廷舞,起源于17世纪,后传到民间,不断改进完善,它以踏步为节,注意脚下节奏变化。
又分节奏较慢的“降谐”、节奏较快的“觉谐”两种。
4、热巴舞,热巴是对民间艺人的称呼,将说、唱、舞融为一体,金铃银鼓相伴,又称“铃鼓舞”。
5、还有西藏的宫廷歌舞、后藏的大鼓舞和前藏的腰鼓舞等。
藏族舞蹈服装有什么特征最早的藏族舞蹈很原始,主要反映劳动和宗教,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加上了音乐并运用化妆、装饰、服装、道具来加强舞蹈的表现力,服装起着装饰和烘托舞蹈表现的作用,并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染力,我们可以从岩画、壁画、唐卡、彩陶、国画等资料上看到舞蹈艺术和服装的发展情况。
早在公元八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寺开创了“跳神舞”活动,随着“跳神舞”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西藏舞蹈服饰艺术。
时代发展至今,舞蹈的服装,是以舞蹈为主进行设计的,是为舞蹈表演服务的。
因此,服装的式样、色彩、装饰,都由舞蹈本身的内容决定的。
舞蹈表现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民族等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借助服装来表现,因此舞蹈服装设计在主动性上受到了舞蹈主体的约束,舞蹈服装设计者在设计前需要与编导密切的配合。
要了解编导的意图和舞蹈反映的主体和内容,使服装与舞蹈和谐一致,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效果。
有着歌舞海洋之称的西藏,不但各地区、市、县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而且服饰也有较大的区别。
有些舞蹈热情奔放、豪爽、强烈、粗旷,像康巴、藏北的男子舞蹈。
有些舞蹈抒情、柔曼、沉静、欢快、活泼,像藏族弦子舞。
藏族舞我的九寨分解教学大家好,我是藏族舞蹈爱好者,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份简单的藏族舞蹈教学:我的九寨分解。
我的九寨分解是一支传统的藏族舞蹈,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这支舞蹈源于四川九寨沟,以其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藏族文化底蕴而著名。
舞蹈的动作优美舒展、轻盈灵动,传达着青藏高原上的崇高精神和神秘色彩。
接下来,让我为大家分别介绍舞蹈的舞步、手臂动作和脚步节奏。
1. 舞步首先是舞步,我的九寨分解舞蹈共有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舞步和节奏。
第一部分:右脚向外踏出一步,向左转弯,左脚上举,跨过右脚,右脚同时向里缩回;右脚踏出一步,向右转弯,左脚回笼。
第三部分:右脚向左甩出一步,同时右臂向上扬起,手指紧握;重复以上动作,只不过方向相反,左脚向右甩出一步,同时左臂向上扬起,手指紧握。
第四部分:类似于第三部分,不过这一次是双脚同时向外甩。
第五部分:双脚向左向右交替踏步。
2. 手臂动作在跳舞的过程中,手臂需要配合着舞步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
以下是舞蹈中常用的几种手臂动作:1. 手臂沿着身体向上扬起,手指紧握,向左右倾斜。
2. 手臂向前伸展,手掌向下,并在腰部处转动,形成一个流畅的弧线。
3. 手臂沿着腰部弯曲,手掌向上翘起,另一只手掌则沿着身体向下放置。
4. 手臂向前伸展,手掌紧握,有节奏地来回摆动。
3. 脚步节奏在我的九寨分解中,舞蹈的节奏非常重要,需要配合着旋律轻盈、跳动。
以下是舞蹈中主要的脚步节奏:1. 踩一下,跳一下,用左脚踏出一步,接着右脚跳向前一步,然后再用左脚迅速跪下,同时右脚后摆。
以上就是关于藏族舞蹈我的九寨分解的教学。
这支舞蹈源于自然之美、文化之韵,希望大家可以在舞蹈中感受到内心的自由飞翔和自然的奇妙变化,享受完美的舞蹈时刻。
谢谢!。
四年级藏族舞
四年级藏族舞
1、藏族文化大背景Array
西藏,位于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青藏
高原的西南部,面积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
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
平均海拔
四千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
的高原。
西藏高原气势磅礴、景象万千,享有“地球
第三极”之称。
同时被藏族人命名为“神圣
雪域”。
总的气候独特之处可以概括为“寒
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
2、地域文化特色
高原藏区形成了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文化,是由于藏族地区夏季短暂、春季风大、秋季早霜、冬季寒冷而漫长。
因此人们选择了狩猎和畜牧的生活方式。
1、藏族民间舞蹈体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松胯、弓腰、曲背(向前倾),这一体
态特征既有受压迫的宗教心理痕迹,更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身体协调,带有较强艺术性的创造。
2、藏族民间舞蹈体态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一顺边”,指的是舞蹈者以腰部为主
动、手和脚同出一侧所形成的“一顺儿”舞蹈动律,成为一种高原特有的姿态优美,妩媚动人的体态特征。
3、藏族民间舞蹈基本律动包括: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
基础性组合(马兰谣)
1、训练目的: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
2、动作
准备位置: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
准备音乐(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状态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
(1) 1-8 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
(2) 1-8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
第一段
(1) 1-4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 5 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6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1)5-6动作
(2) 1 右侧牧童舞姿 2 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 3-4 重复(1)1-2 5-7 体对2点,左手经1点与8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双手遮阳手位,右脚跺踏1次
(3) 1-4 重复(1)1-4动作 5 双手胸前折臂搭肘,体对8点方位,同
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6 左手保持姿态,右臂保持折臂抬至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3)5-6动作(4)1 右侧吹笛子舞姿 2 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 3-4 重复(4)1-2动作 5-7 体对2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3次,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保持姿态拍手1次,右脚跺步1次
(5)1-4 身体由前俯至上扬,同时双手经旁斜下位托至旁斜上位,双脚跳踏步右左各1次 5-6 胸前折臂搭肘,双脚蹦跳右左各1次,同时倾头,摆胯 7-8 重复(5)5-6动作
(6)1-8 经左转身至6点方位,左手4点与5点之间,右手8点方位经体前下位交叉打开至左手斜上,右手斜下位,同时双脚赶步 8次
(7)-(8)转身至1点方位重复(5)-(6)动作
(9)1-2 经左跳至2点方位,双手于嘴旁呈呼喊状,右脚重心,左脚绷脚旁点地 3-6 保持姿态,身体前附下弧线至8点方位,同时双脚经移重心至右脚绷脚旁点地 7-8 保持姿态,碎步向8点方位跑动
(10)1-2 继续(9)7-8动作 3-4 右脚向8点方位上步,身体前俯落至准备位反面动作
创作性组合
根据所学的藏族基本体态,基本步伐,
四人一组,创作4个8拍的舞蹈小组和,
以突出和表达藏族人民劳动后的愉快欢乐的
心情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