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
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是线条流畅、柔和,姿态优美,具有气韵和神韵,以舒展、开放为主要表现手法,形象和谐,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和特色。
藏族舞蹈中常见的手势包括伸手、握手、摆手等,身体动作主要是婉转、回旋、舞蹈动感,步法多为起落缓慢的散步、游走式的舞步和扭转身躯式的转身。
藏族舞蹈常以经典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场景等为题材,形式多样,既有群舞,也有独舞,其舞姿特点丰富多彩,让观众倍感神往。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祈福、崇拜等情感和意义。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臂动作、腿部动作、身体动作等,下面就逐一为大家介绍。
一、手臂动作1. 卷手: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向前转动,同时用力收紧手指,手掌成半握状,仿佛在卷绵羊尾巴。
2. 輪手:双手从前往后分别向外旋转,旋转的同时手指微微分开,像是在画一道圆。
3. 抖手:双手张开,手指放松,然后轻轻抖动。
4. 提膀子:双手从低处抬起,向上托举至两侧肩膀平齐,手肘微微弯曲。
5. 悔过手:双手合十,微微抬起,然后自上而下,虚拟洗手的动作。
二、腿部动作1. 送步:腿部向前迈出一小步,然后再收回到原位。
2. 跳步:腿部一跃而起,身体稍微向后倾斜,然后再回到原位。
3. 弯腿:膝盖微微弯曲,将腿部向一侧弯曲,然后再舒展回到原位。
4. 踢腿:腿部向前踢出一脚,然后再回到原位。
三、身体动作1. 前身:上身向前倾,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2. 后仰:上身向后仰,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3. 侧身:身体向一侧弯曲,上身与腿部呈一条弧线,手臂可以随意挥舞。
以上是藏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动作,具体的学习需要在专业的舞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习藏族舞蹈除了掌握基本动作外,还需要注重舞蹈的技巧和表演力的提升。
此外,对于藏族舞蹈的学习者来说,了解藏族的文化和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发展,通过反复的练习,将动作融入到肌肉记忆中,形成规范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藏族舞蹈的表演、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
总之,藏族舞蹈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是成为一名合格藏族舞蹈者的必经之路。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对藏族舞蹈有所了解,进而对其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篇11、藏族舞的基本动作1.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1.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1.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1.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1.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1.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藏族舞是什么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3、藏族舞的活动仪式望堆举行"望果节"时,为筹备活动,人们较平日更早地开始忙碌。
妇女们点燃场院的炉灶,开始了煮茶、捣奶……;男人们忙着支撑帐篷、布置铺满兽皮的观礼座席、在场院南边已垒起的高台上插柳枝和青稞麦等。
近中午时分,"望果节"的庆典会场终于布置就绪。
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下,受邀的外乡宾客依次就座于嘉宾席,并接受主人献上的青稞酒,按习俗用中指蘸酒挥弹三次,以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重。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篇2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三个方面:身姿稳定、手臂晃摆、脚步颤踏。
1、身姿稳定体态自然放松,重心微微向前倾,脚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身姿要保持稳定。
2、手臂晃摆双手扶胯或者双手放在身体两旁松弛状态,身体上下小幅度的颤动,全身不要紧绷,松弛。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其一是柔(柔韧)。
体现在肢体运动中的头、肩、臂、腰之间的自然摆动,优美流畅。
舞者用身体的韵律表达思想感情,体现神韵之美。
其二是屈(屈伸)。
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不同。
下肢的屈与伸是把握节奏的关键,在全脚着地的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懈和摆,依靠膝部和腕部的力量,和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胯部随之轻轻地左右摆动。
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动作,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下肢“屈”与“伸”的动作。
第三是颤(颤动)。
在肢体动律训练中,着重要求在膝部上有连续不断的或是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
在藏族舞蹈中,没有了内在的“颤”,就无从找到其中的韵味所在。
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
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
舞者要体味气息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分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在。
其舞蹈技巧: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藏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舞蹈,它源于藏民族的传统宗教和民间文化,是藏族人民表达情感、追求心灵自由的重要方式之一。
藏舞不仅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也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赞誉。
本文将介绍藏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富有独特魅力的舞蹈形式。
一、基本动作藏舞的基本动作包含了多种元素,如身体动作、手势、脚步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舞蹈的整体形态。
1.身体动作:藏舞的身体动作通常注重柔和、流畅和协调。
舞者通常以挺直的身体姿势开始,通过身体的起伏、弯曲和扭动展现舞蹈的情感表达。
身体的动作丰富多样,既包括了自然的行走和转身,也有富有代表性的姿势,如跪拜、弯腰等。
2.手势:藏舞中的手势又称为“明月”,是舞者表达情感和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手势的动作优雅、流畅,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常见的手势包括掌心向上表示祈祷和奉献,掌心向下表示呼唤和接受等。
3.脚步:藏舞的脚步动作独特而富有韵律感。
舞者通过重心的转移和脚步的齐步奔跑、滑行、跳跃等展现出舞蹈的活力和魅力。
脚步动作通常与音乐的节奏相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二、特点藏舞作为西藏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1.宗教性质:藏族传统宗教对藏舞具有重要影响,藏舞常常与宗教仪式、庆典和祭祀活动相结合。
在这些场合,藏舞发挥着传递祝福和祈福的作用,舞者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虔诚。
2.文化遗产:藏舞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藏舞的修习和传承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舞者通常通过传统的口传和示范学习。
这一传统的传承方式使得藏舞得以保存并且传承至今。
3.多样性:藏舞的多样性是其魅力之一。
西藏地区辽阔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族群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藏舞风格和类型。
例如,藏区的农耕舞蹈、战舞、恭贺舞等都展示了独特的风格和舞蹈形式。
4.装饰性:藏舞不仅通过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还通过舞衣、头饰、饰品等装饰物来营造舞蹈的氛围。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时间:2011-01-24 11:30来源:未知作者:多多点击: 717次1.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1.上肢动作类(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双手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度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踢踏类(1)第一基本步,2/4(中速)两拍完成。
准备:面对1方向,小八字位,双膝自然直立,髋关节放松,气息下沉,上身微前倾,视正前方,双手置于身旁两侧自然下垂。
Da:双膝微屈。
腿直的同时小吸起左腿,右前掌抬起。
1一:右膝下沉,脚掌打地(冈打)。
Da一2:保持颤膝原地踏步,左,右,左接反面。
手:髋前交替划手,四拍内右、左各完成一次外划。
(2)第二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
准备:同第一基本步。
1—2:同第一基本步。
3—4:保持颤膝原地踏步,右、右、左、右。
可稍向右移动。
手:外划斜展(亦可做髋前交替外划手)。
1—2:右手髋前外划,左手慢起八二。
3—4:左手划至8方向小臂上举,右手旁展,再原路回来。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藏族被称为能歌善舞的民族,藏区的确称得上是歌舞的海洋。
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篇1一、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琳琅满目,繁华似锦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
这种动作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观念。
“颤、开、顺、左、饶”是各种类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构成是与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炼而成的审美标准。
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碾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在加上手势的动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碾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纽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弧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1、体态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坐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倾。
由于藏族人民生活在海拔比较高的高原、草原等地区,气压相对比较低,爬山、跳水等劳做时假如挺胸,会导致气息不通畅,因此根据自然环境,动作体态需要含胸,松弛。
它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而从舞蹈角度看,却另具一种美感。
藏族基本步法组合藏族舞蹈有着独特的魅力,那其中的基本步法组合可太有趣啦。
一、颤膝动律。
藏族舞蹈里颤膝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哦。
你看啊,就像我们在高原上走路,膝盖会自然地颤动起来。
这颤膝不是那种很生硬的动作,而是带着一种韵律感,就好像我们的膝盖也在唱歌跳舞似的。
它的节奏很微妙,不是特别快,也不是特别慢,就像是藏族人民生活的节奏,悠闲又自在。
当我们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要放松,就把自己想象成是在那片广阔的草原上,迎着风,随着心情自然地颤动膝盖。
而且这个颤膝可不是孤立的动作,它会和后面的步法相互配合呢。
二、退踏步。
这退踏步可好玩啦。
它的动作呢,是一脚往后退一步,然后另一脚再踏回来。
但是哦,这里面的讲究可不少。
在往后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要稳,就像我们在小心翼翼地走过一片有点滑的草地。
踏回来的时候呢,要有一种力量感,就好像在告诉大地“我来啦”。
而且两只脚的交替要很自然,不能看起来很机械。
这个步法在藏族舞蹈里经常出现,它能体现出藏族人民那种稳健又不失活泼的性格特点。
我们在做这个步法的时候,还可以稍微晃动一下身体,让整个动作看起来更加生动,就像是一只快乐的小鹿在草原上跳跃。
三、撩步。
撩步就像是藏族舞蹈里的一阵清风。
它是脚向前撩起,然后轻轻落下。
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想象自己的脚像一片羽毛一样轻盈。
撩起的高度也有讲究呢,不能太高,显得太夸张,也不能太低,不然就没那种韵味了。
就好像我们在轻轻撩起草原上的小花一样,带着一种温柔和俏皮。
这个步法可以让整个舞蹈看起来更加灵动,就像流动的溪水一样。
而且撩步和颤膝结合起来的时候,那感觉就更美妙了,就像是风中的经幡,随风飘动,充满了生机。
四、冈达步。
冈达步可有点小难度啦,但也超级有趣。
它是一种很有力量感的步法。
脚向一侧踢出,然后迅速收回。
这个踢出的动作要有爆发力,就像藏族的勇士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但是在收回的时候呢,又要很干脆利落。
当我们做冈达步的时候,身体也要跟着微微倾斜,来保持平衡。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的舞蹈步伐⼗分丰富,以下是⼩编整理的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欢迎参考阅读! ①基本步伐②⼿形③脚位 基本步伐——弦⼦步伐 ①平步 ②拖步 ③三步⼀撩 ④⼆步踢撩 ⑤单靠步 ⑥连靠步 ⑦长靠步 锅庄 踢踏 1.⾃然位 “⾃然位”是指⼈在⽣活中的`⾃然站姿,位置相当于“正步位”和“⼩⼋字位”之间,脚尖不靠拢,两脚尖分开不⼤。
2.扶胯 五指⾃然合拢,双⼿掌⼼扶在腰胯两侧,肘与⾝体平⾏。
这是藏族舞蹈的⼀种特殊叉腰姿势。
3.⼩颤 “⾃然位”,双膝⽐较松弛地上、下屈伸。
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
站“⾃然位”,⾝体轻松⾃然。
(以右脚为例)右脚前半脚掌向后踏⼀步,左脚原地轻踏⼀步,右脚再向前重踏⼀步,重⼼仍在左脚。
三步均应踏地有声,前两步较最后⼀步略轻些。
“退”和“踏”中间,间隔⼀脚距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 规格及要领:双⼿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顺时针划圆,左⼿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中、⼩之分。
⼩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度于齐眉;⼤于前上⽅。
2、晃盖⼿ 规格及要领:⼀⼿晃,另⼀⼿曲臂⽴腕,⼿⼼抹,经上弧线从旁及⾥,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 规格及要领:双⼿下垂,左右⼿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旁划圆。
右⼿顺时针,左⼿逆时针在平⾯上划圆。
髋前划⼿和齐眉晃⼿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 规格及要领:两⼿下垂于⾝旁,向前后45°摆动,⼿腕主动。
5、横向摆⼿ 规格及要领:两⼿下垂于⾝旁,多为单⼿的横向摆动,⼿腕主动带动⼩臂,⼤臂附随。
6、平⾯摆⼿ 规格及要领:两⼿下垂于⾝旁,单⼿起⾄旁,从外⾄⾥于胸前⽔平⾯摆动,⼿腕带动,臂附随。
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藏族舞蹈的规则、步伐、手势与技巧_民族舞蹈
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
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有什么特点巧了最近正在整理相关资料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一、体态风格1.静态头部在自然状态下,下巴略含;上身自然松弛,双臂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腿部膝盖自然松弛,不僵直,双脚自然外开。
造型姿态:曲背哈腰,手臂位置随着身体幅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腿部膝盖弯曲。
2.动态流动姿态:手臂,上身和腿部呈现“一边顺”的流动姿态,流动时上头部随着重心变化略微摆动,手臂保持长弧线运动,胯部与重心转移一致的出胯。
步伐:由于藏族穿着长靴,所以慢板步伐较为沉稳大方,多以拖步为主。
二、动律风格1、动作运动方式和内容藏族舞蹈腿部膝盖的“屈伸”“颤”动律。
屈伸要求膝盖在节奏中保持连绵不断的曲和直。
“颤”则要求膝盖进行小而快,有弹性,重拍向下的颤动。
藏族的上身与腿部转移重心胯部摆动随动,上身运动有拧身、拧腰、前倾等。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步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撩”“扭”等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臂运动可概括成“拉”“悠”“甩”“绕”“推”“”升“”“扬”等变化。
虽然藏族舞蹈有不同的分类,但是体态、动律上有着共通性,在运动规律上有比如“三步一变”“后撤前踏”等共同规律。
2、动作运动质感藏族舞蹈慢版动作要求步伐沉稳,胯部随着重心转移自然的上下摆动,头部随重心转移呈长弧线左右摆动,上身柔软随动,手臂较松弛附随而动,整体呈现自如悠然的状态;快板动作主要要求步伐轻快,膝盖颤动平稳,松弛。
三、性格与审美风格1、性格特点其一、由于高原缺氧,无论男女走路、行动都很迟缓。
由于长年生活在极端的自然条件下,西藏人首先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吃苦耐劳,西藏人活得单纯,是因为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无法让他们复杂起来。
的确,他们的喜怒哀乐界限分明,没有什么过渡,微笑在这里被省略,这是外地人时常感到他们冷峻的原因;其二,藏族人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
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还有众多的民族节日,充分体现了藏族这一天性。
藏族舞上下肢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藏族舞上下肢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藏族舞是民族舞的其中一种,学习藏族舞,要从基础开始,下面是藏族舞上下肢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欢迎阅读了解。
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1、碎踏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
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
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
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
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