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31
最新藏族舞基本动作训练组合讲义.第三单元中国民族民间舞项目一藏族民间舞能力教学目标:能够表演藏族风格的儿童舞蹈,运用已掌握的动作素材创编藏族儿童舞蹈及律动舞蹈,具备特教老师应具备的律动舞蹈示范、律动舞蹈创编、律动舞蹈教学能力。
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及特点,熟悉藏族民间舞的基本体态与动律,知道常用基本动作名称。
任务二基本动作训练组合(一)手臂动作1.双扶胯手自然位,双手腕根扶于胯上,手指自然贴胯,要求“肩坐肘,肘坐腕,腕坐胯”。
2.单扶胯手左手扶胯式,右手平开,小臂上折90°,指尖冲上。
3.搭袖手左手体旁旁开托掌,右手小臂内扣,体前折臂,长袖搭左臂。
双扶胯手单扶胯手搭袖手(二)基本舞步1.退踏步以左脚为原点,右脚向右退一步,再向前踏一步。
2.嘀嗒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双膝上下颤动,两脚交替进行冈达与踏步。
3.第一基本步右脚冈达步的同时,左脚勾吸于右踝,落左脚完成“左右左”交替平踏步,4拍完成。
4.第二基本步第1-4拍横向移动完成第一基本步,第5拍右脚并左脚跺一步,横向交替平踏步,节奏1个八拍完成。
5.靠步单靠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重心在右腿,左脚勾脚点地。
三步一靠以右脚为例,平步,横向三步,一单靠步。
退步踏步“嘀”拍“嗒”拍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单靠步(三)步法训练组合1.舞蹈音乐《上学路上》2.训练组合准备自然位,双扶胯手。
做法一个8拍自然位,双扶胯手。
两个8拍—拍一动,双颤膝,重拍向下。
两个8拍一拍一动颤膝,四拍一动冈达步。
一个8拍两拍一动,右左脚交替冈达步,配合右左倾头。
一个8拍—拍一动,右左脚交替冈达步,配合右左倾头。
一个8拍—拍一动,退踏步。
4拍 [5-8]—拍一动,退踏步。
两个8拍退踏步,分别转向7、5、3、1点方向,每个方向完成2个退踏步。
4拍 [5-8]退踏步1个,抬踏步1个。
一个8拍第二基本步,2个。
4拍 [5-8]第一基本步,2个。
一个8拍嘀嗒步,2个。
一个8拍嘀嗒步,逆时针方向碾转。
教学目标:1. 了解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4. 通过学习藏族舞蹈,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舞蹈教室教学器材:音响设备、舞蹈服装、舞蹈道具(如藏裙、藏帽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 学生进行全身运动,包括头部、颈部、腰部、腿部等部位的拉伸,以预防运动损伤。
2. 学生进行舞蹈基本步法的练习,如踏步、滑步、点步等。
二、藏族舞蹈简介1. 教师简要介绍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生观看藏族舞蹈视频,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三、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三步一撩”、“一步一靠”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节奏训练1. 教师播放藏族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组合动作教学1. 教师教授藏族舞蹈组合动作,如“靠步组合”、“库玛拉组合”、“所那则雄组合”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教师巡回指导。
三、舞蹈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2. 学生相互观摩,学习他人的优点。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和节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4. 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第三章中国名族民间舞第一节藏族民间舞蹈【第一环节】准备部分(25分钟)1、集合、点名2、准备活动:开肩,腰部、腿部准备运动3、柔韧性练习:左右腿的前、旁、后压腿,开胯练习。
4、旧课复习。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1、颤踏组合基本步伐:跺步准备拍:面向1点基本体态站好,双手自然下垂。
①X8原地颤膝八次②X8[1-2]拍:双脚脚掌冈达一次,颤膝三次[3-4]拍:双脚脚掌冈达一次,颤膝三次[5-8]拍:重复[1-4]拍。
③X8[1-4]拍:左脚起原地双脚跺步[5-6]拍:前后跺步[7-8]拍:后退跺步。
④X8[1-2]拍:左脚踏地,右腿悬空颤膝四次[3-4]拍:左脚踏地,右腿悬空颤膝四次[5-8]拍:左脚开始原地颤踏八次。
2、踢踏步伐组合准备拍:面向1点基本体态站好,舞者集体喊“拉索-厄!”第一遍音乐①X8;[1—2]拍:原地右脚全脚跺步两次。
[3—6]拍:右退踏步两次,同时双臂交替前后摆袖。
②X8;[1—4]拍:右脚起,冈达三次,接右脚向前踏步[5—8]拍:重复[1—4]拍动作。
③X8;[1—8]拍:右脚起第一基本步四次,双臂随舞步于体侧交替向外划弧摆袖。
④X8;[1—4]拍:右脚起抬踏步两次,同时双臂做左、右晃袖。
[5—10]拍:退踏步三次。
⑤X8;[1—8]拍:二三跺步两次。
⑥X8;[1—8]拍:右嘀嗒步七次,同时双臂每两拍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双摆袖一次,第八拍前半拍右脚原地重踏一步,后半拍右腿提膝跳起同时,左脚离地。
⑦X8重复⑥X8动作。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1、老师带着学生练习几遍2、10分钟时间学生自由练习3、熟练之后,老师放音乐,第一遍音乐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带学生一起做。
合到音乐之后,多练习几遍。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藏族民间舞蹈组合里的踢踏组合,颤踏时膝关节要保持松弛。
脚、膝部控制动作节奏及音乐节拍。
踢踏步伐组合在完成时不仅要注意动作准确度的把握,还要注意动作节奏的处理,整个舞蹈过程应当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藏族舞蹈基础训练十四五教科书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藏族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藏族舞蹈的基础训
练教科书中,通常会包括以下内容:
1. 舞蹈基础知识,介绍藏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历史、风格特点
等方面的知识,让学习者对藏族舞蹈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舞蹈姿势和动作,教授藏族舞蹈的基本姿势、动作和舞步,
包括手部动作、身体协调、脚步技巧等,让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舞蹈
技巧。
3. 舞蹈音乐节拍,教授藏族舞蹈常用的音乐节拍和节奏,让学
习者能够配合音乐进行舞蹈表演。
4. 舞蹈表演技巧,包括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训练,
让学习者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藏族舞蹈的魅力。
5. 舞蹈编排和创作,教授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
习者的舞蹈创作能力。
6. 藏族舞蹈文化,介绍藏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意义、民俗传统、节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让学习者了解舞蹈与藏族文化的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藏族舞蹈基础训练教科书旨在系统地传授藏族舞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学习者对藏族舞蹈的热爱和理解,同时传承和发扬藏族舞蹈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藏族舞教学课件藏族舞教学课件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
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一)、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基本动作练习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踢踏类(一)、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碎踏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
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
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
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
课程名称:藏族舞蹈基础教程授课年级:四年级授课对象:舞蹈艺术团四年级团员授课时间: 2023年10月22日(周日) 15:40-17:10授课地点: 107教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2. 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藏族舞蹈概述- 藏族舞蹈的历史渊源- 藏族舞蹈的种类及特点- 藏族舞蹈的文化内涵2.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与技巧- 基本步法:颤膝、抬踏颤步、退踏步、抬踏步- 手位:平伸、侧伸、背后伸、前伸- 躯体动作:转体、蹲坐、跳跃3. 藏族舞蹈服饰与礼仪- 传统藏服的特点- 藏族礼仪:献哈达、磕长头、敬酒茶4. 藏舞组合练习- 弦子舞- 踢踏舞- 锅庄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藏族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
二、学习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与技巧(20分钟)1. 教师示范基本步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2. 教师讲解手位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 教师示范躯体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三、学习藏族舞蹈服饰与礼仪(10分钟)1. 教师讲解传统藏服的特点,展示藏服实物。
2. 教师讲解藏族礼仪,示范献哈达、磕长头、敬酒茶等动作。
四、藏舞组合练习(20分钟)1. 教师示范弦子舞,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2. 教师示范踢踏舞,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 教师示范锅庄舞,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藏舞组合练习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藏族舞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藏族的舞蹈文化,感受藏族舞蹈的特色和魅力。
2. 通过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势、步伐、身体动作等。
2. 藏族舞蹈的组合:学习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藏族舞蹈组合。
3. 藏族舞蹈的文化背景:了解藏族舞蹈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步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和舞步的流畅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藏族舞蹈教学视频、图片、音乐等。
2. 教室设施:音响设备、镜子、舞蹈垫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藏族舞蹈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藏族舞蹈的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舞步组合学习:教师教授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藏族舞蹈组合,学生分组练习。
4. 文化背景介绍:讲解藏族舞蹈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5. 练习与展示:学生进行舞蹈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和舞步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舞蹈练习中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3. 评估学生对藏族舞蹈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藏族舞蹈比赛或表演,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2. 邀请藏族舞蹈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藏族舞蹈。
3.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其他民族舞蹈,进行比较和学习。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在舞蹈练习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尊重藏族舞蹈的文化传统,教学中避免出现不恰当的动作和言辞。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藏族舞蹈知识点总结一、藏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藏族舞蹈起源于藏区的古老宗教仪式和生活习俗,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
在藏族舞蹈的起源阶段,主要表现为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的舞蹈表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卡舞”。
唐卡舞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以舞者身穿唐卡、画唐卡的装束,以及模仿唐卡中的神像来表演。
这种舞蹈形式浓缩了藏传佛教的信仰、哲学和艺术,是藏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藏族舞蹈逐渐融入生活和民俗活动中,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
在农耕社会中,藏族舞蹈在一些民俗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丰收节、祈雨仪式等传统节日和活动中,藏族舞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舞蹈作品往往以自然景观、农耕生活和宗教祭祀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宗教意义,是藏族文化传统的载体之一。
近现代以来,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藏族舞蹈开始与现代舞蹈和表演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舞蹈形式。
在这一阶段,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推动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藏族舞蹈的主要特点藏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高原风情:藏族舞蹈的舞蹈风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原始气息和自然风情。
在舞蹈中,舞者们常常模仿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的形态和动作,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现高原的壮丽景色和神秘魅力,展现出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深情眷恋和敬畏之情。
2. 丰富多彩:藏族舞蹈以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和题材内容成为了藏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在藏族舞蹈中,不仅有祭祀舞、宗教舞等宗教仪式舞蹈,还有以传统节日、农耕生活、爱情故事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
这些舞蹈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神秘宗教意义:藏族舞蹈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成为了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形式。
律动舞蹈第三单元中国民族民间舞项目一藏族民间舞能力教学目标:能够表演藏族风格的儿童舞蹈,运用已掌握的动作素材创编藏族儿童舞蹈及律动舞蹈,具备特教老师应具备的律动舞蹈示范、律动舞蹈创编、律动舞蹈教学能力。
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及特点,熟悉藏族民间舞的基本体态与动律,知道常用基本动作名称。
任务二基本动作训练组合(一)手臂动作1.双扶胯手自然位,双手腕根扶于胯上,手指自然贴胯,要求“肩坐肘,肘坐腕,腕坐胯”。
2.单扶胯手左手扶胯式,右手平开,小臂上折90°,指尖冲上。
3.搭袖手左手体旁旁开托掌,右手小臂内扣,体前折臂,长袖搭左臂。
双扶胯手单扶胯手搭袖手(二)基本舞步1.退踏步以左脚为原点,右脚向右退一步,再向前踏一步。
2.嘀嗒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双膝上下颤动,两脚交替进行冈达与踏步。
3.第一基本步右脚冈达步的同时,左脚勾吸于右踝,落左脚完成“左右左”交替平踏步,4拍完成。
4.第二基本步第1-4拍横向移动完成第一基本步,第5拍右脚并左脚跺一步,横向交替平踏步,节奏1个八拍完成。
5.靠步单靠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重心在右腿,左脚勾脚点地。
三步一靠以右脚为例,平步,横向三步,一单靠步。
退步踏步“嘀”拍“嗒”拍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单靠步(三)步法训练组合1.舞蹈音乐《上学路上》2.训练组合准备自然位,双扶胯手。
做法一个8拍自然位,双扶胯手。
两个8拍—拍一动,双颤膝,重拍向下。
两个8拍一拍一动颤膝,四拍一动冈达步。
一个8拍两拍一动,右左脚交替冈达步,配合右左倾头。
一个8拍—拍一动,右左脚交替冈达步,配合右左倾头。
一个8拍—拍一动,退踏步。
4拍 [5-8]—拍一动,退踏步。
两个8拍退踏步,分别转向7、5、3、1点方向,每个方向完成2个退踏步。
4拍 [5-8]退踏步1个,抬踏步1个。
一个8拍第二基本步,2个。
4拍 [5-8]第一基本步,2个。
一个8拍嘀嗒步,2个。
一个8拍嘀嗒步,逆时针方向碾转。
藏族舞蹈教案第一周教学内容:藏族弦子舞蹈开泛儿课一、1. 手形;2. 脚位;3. 手位;4. 体态;5.动律教学目的:藏族弦子舞蹈开泛儿课屈伸动律练习;屈伸动律组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藏族弦子舞屈伸动律;屈伸动律组合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讲授法、启发法、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媒体或教具:DVD、舞蹈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复习:藏族踢踏舞二、学习新课:导入语“弦子藏语称为谐, 起源于四川巴塘 , 流传整个藏区 , 巴塘语称叶。
谐的曲调优美 , 柔颤 , 富有歌唱性 , 其舞蹈动律松弛、柔美、开朗。
舞时 , 参加人数不限 , 男女各站一排围成圆圈 , 男领舞者拉着弦子 , 其他人随其后 , 时而向圈内聚拢 , 时而散开 , 手臂做出撩袖、甩袖、抛袖等动作”。
1. 手形(1) 长袖状态 : 五指自然延伸。
(2) 握袖状态 : 五指空心拳。
2. 脚位(1) 自然位 : 脚跟并拢 , 脚尖略分开。
(2) 丁字靠步 : 站丁字步 , 前脚勾脚 , 脚跟着地。
(3) 旁点靠步 : 自然位 , 一脚脚掌旁点地 , 略屈膝。
3. 手位(1) 扶膀 : 脚站自然位 , 双手手掌扶于膀上 , 手指贴膀 , 注意腕下压于膀上。
(2) 单背袖 : 一手扶膀 , 一手屈肘 90 度于肩上 , 手心向前。
(3) 旁展单背袖 : 一手屈肘 90 度于肩上 , 手心向前。
一手肩旁略下方自然直臂。
(4)旁展单提袖 : 一手头上方提袖 , 手心向下 , 一手侧旁略下方自然直臂。
(5) 前后手 : 一手屈臂于体前 , 一手屈臂于体后 , 手心向上。
(6)双手礼(献哈达 ): 重心置于左腿半蹲 , 右腿直膝右斜前45°脚跟点地,上身前倾,头略低,双手手心向上摊于体侧肩稍下,如双手捧哈达状。
(7)单手礼:重心置于左腿半膊 , 右腿直膝右斜前45°脚跟点地 , 上身右倾 , 右臂摊向右斜前 , 左手手心扶住右肘。
4. 体态(1)坐懈跨上身松弛略前倾。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一:藏族舞蹈教案】藏族舞蹈教案第一周教学内容:藏族弦子舞蹈开泛儿课一、1. 手形;2. 脚位;3. 手位;4. 体态;5.动律教学目的:藏族弦子舞蹈开泛儿课屈伸动律练习;屈伸动律组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藏族弦子舞屈伸动律;屈伸动律组合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讲授法、启发法、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媒体或教具:dvd、舞蹈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复习:藏族踢踏舞二、学习新课:导入语“弦子藏语称为谐, 起源于四川巴塘 , 流传整个藏区 , 巴塘语称叶。
谐的曲调优美 , 柔颤 , 富有歌唱性 , 其舞蹈动律松弛、柔美、开朗。
舞时 , 参加人数不限 , 男女各站一排围成圆圈 , 男领舞者拉着弦子 , 其他人随其后 , 时而向圈内聚拢 , 时而散开 , 手臂做出撩袖、甩袖、抛袖等动作”。
1. 手形(1) 长袖状态 : 五指自然延伸。
(2) 握袖状态 : 五指空心拳。
2. 脚位(1) 自然位 : 脚跟并拢 , 脚尖略分开。
(2) 丁字靠步 : 站丁字步 , 前脚勾脚 , 脚跟着地。
(3) 旁点靠步 : 自然位 , 一脚脚掌旁点地 , 略屈膝。
3. 手位(1) 扶膀 : 脚站自然位 , 双手手掌扶于膀上 , 手指贴膀 , 注意腕下压于膀上。
(2) 单背袖 : 一手扶膀 , 一手屈肘 90 度于肩上 , 手心向前。
(3) 旁展单背袖 : 一手屈肘 90 度于肩上 , 手心向前。
一手肩旁略下方自然直臂。
(4)旁展单提袖 : 一手头上方提袖 , 手心向下 , 一手侧旁略下方自然直臂。
(5) 前后手 : 一手屈臂于体前 , 一手屈臂于体后 , 手心向上。
右倾 , 右臂摊向右斜前 , 左手手心扶住右肘。
4. 体态(1)坐懈跨上身松弛略前倾。
这一体态特征与藏族人民生活的环境、性格特征、服饰特点(上衣系于腰间)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关的因素。
(2) 基本动律膝部松弛 , 有弹性、有规律的颤动和屈伸 , 并形成下身主动 , 上身被动 , 自下而上 , 欲动先屈的特点。
藏族舞蹈男班教材藏族舞蹈那可是相当有魅力的,对于男班来说,更是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学习要点。
一、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藏族舞蹈啊,它就像高原上自由奔跑的骏马一样充满活力。
男性舞蹈动作里有着很强的力量感。
你看他们的步伐,那是又稳又有劲道。
像踢踏舞的部分,男舞者们的脚步像是在和大地对话,节奏感超强。
每一次的踏步、跺地,都能让你感受到来自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地的敬重。
而且藏族舞蹈里男性的身姿,是那种挺拔又带着豪迈的。
他们的手臂动作,可不是软绵绵的,而是像雄鹰展开翅膀一样,有力量地挥舞,展现出藏族男人的阳刚之气。
二、教材中的基本舞步。
1. 颤膝。
这可是藏族舞蹈男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舞步。
就像是膝盖有自己的小脾气一样,微微地颤动。
但这个颤膝可不容易呢,要颤得均匀,颤得有节奏感。
就像心跳一样,稳稳地持续着。
男同学们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膝盖不太听话,不是颤得太快就是太慢,这都是正常的。
多练练就好啦,等颤膝练好了,整个舞蹈的韵律感就出来了一大半呢。
2. 退踏步。
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步伐。
后退一步再踏一步,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讲究可多了。
脚步移动的时候,身体的重心要把握好,不能东倒西歪的。
而且在踏步的时候,要把那种藏族舞蹈特有的豪迈劲儿使出来。
男班的同学们在练习这个步伐的时候,要想象自己是在藏族的草原上,迈着这样的步伐走向远方。
三、舞蹈服饰和道具。
藏族舞蹈男班的服饰也是很有看点的。
那色彩斑斓的藏袍,穿上就感觉自己像是藏族的勇士。
藏袍上精美的图案,每一个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有的是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是代表着家族的荣耀。
还有那腰间的腰带,系得紧紧的,不仅能让身材看起来更挺拔,而且在跳舞的时候,也能增加动作的利落感。
说到道具啊,那不得不提的就是热巴鼓了。
男同学们拿着热巴鼓跳舞的时候,那可真是帅炸了。
敲鼓的手法也是有讲究的,轻重缓急都要恰到好处。
轻敲的时候,就像微风拂过湖面,重敲的时候,就像雷声滚滚而来。
四、文化内涵在教材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