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55.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1篇一、引言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对外贸易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律规定。
二、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1. 自主经营原则:我国对外贸易实行自主经营原则,企业有权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自主决定进出口商品和服务。
2. 平等互利原则:对外贸易活动中,我国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尊重国际惯例,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3. 诚实信用原则:对外贸易活动中,企业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4. 保护环境原则: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保护环境,推动绿色贸易。
三、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
宪法规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 法律: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法律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外汇管理条例》等。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管理办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法实施条例》等。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进出口货物申报规定》等。
5. 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如《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也是我国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1.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根据《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管理办法》,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2. 对外贸易经营者资质管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资质条件,如注册资本、经营场所、管理人员等。
3. 对外贸易经营者信用管理:商务主管部门建立对外贸易经营者信用档案,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支持,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实施惩戒。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是指中国政府为了规范和管理对外贸易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这些制度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保护国内市场秩序及经济安全,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和效益。
1. 外商投资准入制度:中国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项目按照清单进行管理,未列入禁止清单的领域外商投资享受国民待遇。
2. 关税管理制度:中国对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按照不同的商品分类、国别和用途进行税率调整,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3.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中国对一些特定的商品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军火、稀有金属等涉及国家安全和资源调控的商品。
4. 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对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5. 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制度:中国对跨境电子商务实行特殊管理
制度,包括电子商务进出口海关监管、跨境支付、商品质量监管等。
6. 一带一路政策: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通过
建设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促进等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国际贸易
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求企业和个人依法遵守贸易规则,加强自
律和合规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16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11.0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七号•【施行日期】2016.11.07•【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04年4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对外贸易经营者第三章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六章对外贸易秩序第七章对外贸易调查第八章对外贸易救济第九章对外贸易促进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对外贸易以及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本法所称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条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依照本法主管全国对外贸易工作。
第四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缔结或者参加关税同盟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参加区域经济组织。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根据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给予其他缔约方、参加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待遇,或者根据互惠、对等原则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待遇。
第七条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贸易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该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重点内容:第一章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述1.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定义(P8)2.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定义(P13)3.国际分工的种类(P37)4.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P39)5.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P41)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6.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P54)7.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的观点(P58)8.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P72)9.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P74)10.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P78)11.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基础及制约因素(P85)第三章国际贸易管理12.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观点(P97)13.关税的特点及种类(P100)14.非关税措施的作用特点(P107)15.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P108)16.鼓励出口方面的措施(P115)17.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的定义(P115)18.最会国待遇条款适用的例外(P124)19.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P129)20.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P132)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21.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P141)22.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P147)及实施措施(P148)23.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手段(P160)第五章国际技术贸易24.国际技术贸易的种类、标的(P192)及特点(P195)25.国际技术贸易的标的的种类(P197)26.专利的含义及其种类(P197)及特点(P198)27.商标的种类(P202)28.商标权的内容(P203)及特征(P204)29.专有技术的特征(P205)30.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P206)31.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P207)32.许可证贸易的种类(P207)33.补偿贸易的定义(P210)34.技术价格的构成(P211)及技术转让费的支付(P212)第六章中国对外技术贸易管理35.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和特点(P218)36.国际技术贸易的类型(P220)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37.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P248)38.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及分类(P250)39.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区别(P253)40.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P255)41.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P257)42.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理论(P261)4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种类(P269)第八章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44.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P289)45.行业入世承诺的限制(P300)第九章国际金融46.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观点(P324)47.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内容(P327)48.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类型(P334)及影响(P335)49.国际收支调节措施(P336)50.汇率的标价方法(P340)51.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P345)52.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P347)53.国际储备的构成(P351)54.国际储备的作用(P353)55.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P355)56.国际金融创新的三个方面(P361)57.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P362)第十章中国对外金融管理58.1994年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改革措施(P367)59.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向(P378)60.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收益分析(P386)及分析分析(P387)61.我国对于资本项目可以实行分类开放的战略(P390)第十一章中国利用外资管理62.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P417)63.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P420)64.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P421)6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P423)66.BOT经营方式的种类(P429)67.对外借款的方式(P430)68.国际上公认的最常用的判断一国外债规模是否合理的指标(P437)69.入市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P454)第十二章中国对外投资管理70.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P459)71.中国对外投资的必要性(P460)及可行性(P462)72.中国对外投资方式(P468)7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P473)74.中国对外投资的立法原则(P480)第十三章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75.国际工程承包方式(P496)76.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P500)77.招标概念及方式(P501)78.投标概念及特点(P506)79.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种类(P509)80.银行保函的含义及内容(P516)81.银行保函的种类(P517)82.施工索赔的原因(P519)83.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P526)第十四章国际发展援助84.国际发展援助概念(P537)及方式(P538)85.国际发展援助的特点(P541)86.联合国发展系统的三大筹资机构(P546)87.世界银行构成及特点(P552)88.世界银行贷款条件(P553)89.政府贷款的概念及种类(P557)90.各国提供政府贷款的一般条件(P558)91.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意义(P577)。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开课对象:2005级国际商务(专科)学时:36一、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我国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将外贸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课程。
对于国际商务的学生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为国际商务理论的四门课程之一,成为其取得国际商务的执业资格,从事国际商务专业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使其了解并熟悉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了解并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运用的外贸战略;2、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工作的具体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外贸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分析研究我国外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2、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对外贸易的作用4、中国对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第二章中国发展外贸的理论依据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3、新贸易理论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1、出口商品战略2、以质取胜战略3、科技兴贸战略4、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5、进口商品战略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1、对外贸易的立法管理2、对外贸易的经济调节手段3、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1、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市场价格2、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3、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4、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5、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1、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2、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第七章中国货物贸易1、中国货物贸易概述2、中国货物贸易结构3、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第八章中国技术贸易1、中国技术贸易概述2、技术引进3、技术出口第九章中国服务贸易1、服务贸易概述2、中国服务贸易出口3、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十章中国与WTO1、入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WTO进出口公平制度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WTO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1、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2、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3、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4、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5、中国与其单独关系区的经贸关系四、课程的重点、难点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重点部分:1、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2、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3、中国各阶段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状况和效果难点部分: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2、外贸依存度、外贸代理制等有关概念第二章中国发展外贸的理论依据重点部分: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国际分工、国际价值3、新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技术差距论、需求重叠论难点部分:结合我国国情,运用相关理论来解释我们发展对外贸易的动因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重点部分:1、出口商品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本概念2、中国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内容难点部分:1、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含义2、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的必要性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重点部分:1、外贸立法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调控手段的含义2、对外贸易管理模式、关税配额管理、出口主动配额、WTO基本原则等概念3、对外贸易管理的经济调控手段;难点部分:1、经济调控手段相对与其他管理手段的特点2、实施外贸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重点部分:1、对外贸易价格的概念2、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主要因素3、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4、外贸宏、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及提高宏、微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难点部分:1、进出口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和联系4、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与做法3、影响外贸价格因素的供求弹性;4、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货币因素;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重点部分:1、外商在我国投资的主要形式;2、我国利用外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3、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益的概念4、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内容与必要性难点部分:1、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益的概念2、直接投资国对资本输出国和东道国的贸易效应3、相互替代税、互补共存税、“走出去”战略等有关概念第七章中国货物贸易重点部分:1、出口依存度、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结构、加工贸易等基本概念2、改革开放后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特点、货物结构和贸易方式的变化难点部分:1、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概念应用2、加工贸易的特点及来料加工等概念的掌握第八章中国技术贸易重点部分:1、技术贸易、专利权、专业技术、技术引进、技术出口等基本概念2、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和贸易方式以及中国技术贸易在不同时期的特点难点部分:1、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的联系和区别2、中国技术出口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中国服务贸易重点部分:1、国际服务贸易、跨境交付、商业存在、境外消费等基本概念2、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观念的理解难点部分: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迅速发展的原因2、中国对服务业开放所作承诺的阶段性原因和主要内容第十章中国与WTO重点部分:1、世界贸易组织、倾销、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基本概念2、反倾销、反补贴观念的理解及案例分析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难点部分:反倾销、反补贴观念的理解及案例分析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重点部分:1、配额限制、贸易摩擦、市场经济地位等概念的理解2、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关系的基本政策和主要原则3、中国与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的贸易关系的发展情况、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对外贸易关系状况以及对外贸易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难点部分:1、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前景2、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及现象分析五、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占30%七、教材及参考书: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王绍熙、王寿椿编著,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