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1.宽容的内涵: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为什么需要宽容?①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②人非圣贤,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需要得到他人的宽容。
③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④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6.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7.尊重从我做起(1)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怎样做到尊重他人?)(2)尊重社会就要遵守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知识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金无足赤人各有别(1)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3)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1)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2)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4)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知识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4.理解至上善待他人(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2)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3)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我们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这样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份爱心。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知识点:平等尊重你我他5.人生而平等(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九心有别人天地宽【知识纵览高屋建瓴】【攻坚克难学海导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的重点。
先要明确这一古语的含义,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其次要弄清其本质,既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
再次弄清与换位考虑的关系。
换位考虑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机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换位考虑的根本方式。
可结合给别人“起外号〞的事例进一步分析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人生而平等,是本的重点。
平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目的,也是社会开展的永久主题。
我们认为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人与人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体貌特征以及智、愚来衡量。
我们可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现象:性别歧视、财产歧视、生理歧视等分析,从中领悟平等的内涵,学会平等待人。
3.宽容是有原那么的,是本的难点。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需要宽容。
然而,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清、麻木不仁。
首先,宽容是有原那么的,应讲究一定的策略。
对于重大的事情,特别是与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要分清是非、敌我。
其次,宽容和纵容不是一回事。
对坏人的宽容就是纵容,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因为事情有大小之分。
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可能的结果,从中体会宽容的原那么。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本内容涉及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宽容、理解、平等、尊重。
考察时可设置一定的背景材料,对我们学生生活中存在的正面和反面现象或事理进展辨析,在此根底上,提升自身与人交往的道德修养。
可通过孙作龙先生的事例,体会宽容的内涵和作用;可通过温总理“咱们都是弟兄〞这一句话,体会平等的本质。
以北京奥运会中观众遵守赛场秩序,体会尊重的内涵。
通过设置详细情景,以选择、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关注社会链接热点】.?成都商报?报道:曾经的全国武术冠军,如今正值壮年的四川新都文化馆武术教练孙作龙先生,XX年7月19日在教授徒弟散打踢腿训练中,因徒弟动作失误被踢中胸口。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1课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2.能力目标: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金无足赤人各有别教师讲述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提问:(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2)、什么是宽容?并结合故事说一说宽容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宽容是指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别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可以化解矛盾,宽容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宽容可以赢得更多友谊。
我们生活在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活动:两个性格不同的人(材料见101页)目的:使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有着性格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1)小娱和小乐的性格有何不同?(2)小娱和小乐能够成为朋友的原因?(3)小娱和小乐的友谊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小结: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其实,人世间也找不出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彼此尊重,相互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宽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意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二)、宽容他人悦纳自己活动:小培的故事目的: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宽容的人一定能获得真诚的友谊。
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内容。
○2分析小培的行为有何不妥?○3分析小亮的行为值得称赞之处。
○4讨论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知识点归纳:心有他人
天地宽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必备的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知识点归纳:心有他人天地宽,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1、宽容的含义: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当我们无意伤害别人时,要体谅尊重对方的感受,真诚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当他人无意伤害我们并道歉时,我们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4、宽容是一种美德。
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就能够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宽容是一种境界,,学会了宽容,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一个不善宽容的人,会整天陷于烦恼之中,心胸狭隘,处处设防,对人怀有敌意;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会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人尊敬。
6、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7、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宽容要讲究策略。
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时,要善于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
切不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
对待朋友家人,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8、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还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
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1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2.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3.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重点:懂得宽容合作的基础;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难点:树立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1.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宽容?2.宽容的作用?对他人:对自身:对国家和社会:3.宽容的原则和策略?二、合作探究教材第101页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2.宽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3.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三、展示提升成都商报7月19日报道“肇事逃逸,我们痛恨,但我们希望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让他学会感恩,对社会做点贡献……”法官在办理一起交通事故的过程中,收到一封感人的“原谅书”。
父亲在事故中永远离去,面对逃逸后被自己亲手抓回来、家境困难的肇事者,死者家属敞开胸怀,不仅没有提出赔偿,还请求法院轻判。
1.从死者家属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品质?2.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品质?四、反馈练习1.当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你忙不迭地说抱歉,对方说“没关系”,并报以一个微笑。
这说明()A.有了宽容就不会有任何矛盾,就能和谐共处B.社会生活需要宽容C.有宽容才能有创造D.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2.“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你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这首诗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生活需要宽容B.金无足赤,人各有别C.人们之间应该平等相待D.宽容他人,不利自己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种美德。
下列说法与其意思最接近的是()A.与人善言,暖于布帛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严于律己,宽以待人D.授人玫瑰,手留余香4.是宽容还是纵容?小强吃饭很挑食,当菜不合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碗一推,脾气大发:“这么难吃,不吃了!”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这是宽容吗?这样做有什么害处?第2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目标:1.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学习目标:1、了解宽容的内涵和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
2、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3、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和难点: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理解“人生而平等”。
学习过程:阅读课文并思考:1、什么是宽容?2、为什么说宽容是一种美德?3、为什么说“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容”的说法是错误的?4、什么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的实质是什么?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是什么?6、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7、尊重他人有什么要求?8、尊重社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课堂学习:导入:交流预习:主题探究:(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活动一: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
结果形成了“六尺巷”。
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2)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活动二: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她俩的个性迥然不同。
小乐是急性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格外向,小娱性格内向;小乐爱好体育运动,小娱爱欣赏戏曲。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人为什么要宽容及宽容的内涵。
2、能力目标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以自己的行动宽容他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理解宽容的内涵及宽容的原则。
三、教学难点宽容有原则,宽容与麻木不仁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反思教学法本课安排:学生面临的问题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
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
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
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学生朗读教材引言内容,教师由此引出本目的教学)(二)讲授新课:1、金无足赤人各有别(板书)情景活动一: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典故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
)想一想: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是宽容让他们转变了态度,张英的回信让他们懂得了宽容的道理。
)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1)什么是宽容(板书)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要学会“以宽待人”。
(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板书)情景活动二:性格不同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见教材P101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后讨论回答)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教师讲述: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冲突”(板书)情景活动三:人非圣贤,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见教材P102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人非“圣贤”,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只有本着真诚接纳、理解谅解的原则,就没有不能化解的“冲突”。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关链接:(见教材P102页材料)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板书)(1)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板书)情景活动四: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见教材P102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为人宽容的人一定会获得真诚的友谊。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情景活动五:你会怎么做(见教材P103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景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宽容/不宽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
情景1:乙:太不像话了!长眼没有?甲:叫什么叫?就踩你了,怎么样?情景2:甲:真对不起,踩了您的脚。
乙:没关系,难免的。
想一想:(学生讨论回答)情景一的结果可能是:情景二的结果可能是:你对情景一的评价:你对情景二的评价:教师讲述:(按教材P103内容讲述强调)(2)宽容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板书)(按教材讲述后学生讨论)情景活动六: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提高辨析能力,使学生明白宽容是有原则的,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让我们对下列观点加以辨析。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迁就他人。
宽容是懦弱的表现。
宽容等于纵容。
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宽容。
对缺乏宽容心的人是无法讲宽容的。
宽容对方无意的伤害,不宽容对方有意的伤害。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板书标题)(3)宽容是有原则的(板书)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宽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按教材讲述。
)(4)宽容也包括自己在内(板书)宽容不仅是对他人而言,也包括自己在内。
宽容自己就是要接纳自己,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发错误,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三、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本节课要点)四、板书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金无足赤,人各有别二、宽容他人,悦纳自己1、宽容的内涵 1、宽容是美德、是一种境界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2、宽容是有原则的3、宽容自己、悦纳自己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一导入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二授新(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板书)《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板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板书)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教材170页的活动】(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
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4)换位思考的要求:(板书)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板书):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板书)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板书内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观念,从而形成这些方面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培养学生掌握收集整理社会生活素材,形成学习资源的学习方法。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平等的内涵,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教学难点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努力实践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行为要求。
教学重点:人生而平等及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讲授新课1.情景活动一: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回答)环节一:国家总理和普通工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地位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环节二:你是否因为家境、智力、身体等原因而产生过“优越感”或“自卑感”?环节三:把你成功克服盲目的“优越感”或“自卑感”的经验说给大家听。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环节四:想一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P109页)2.情景活动二:角色扮演“换位体验”环节1:请一学生表演盲人走路。
环节2:表演者谈感受。
环节3:旁边同学有不同表现,有的关心,想伸出手来帮助表演者,因为害怕表演的同学摔倒,有的很冷漠。
同学谈感受及如何像盲人那样需要帮助的人。
3.情景活动三: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学生阅读教材)【p11o--111】环节一:学生想一想:①你是怎样看待个别同学的行为的?②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弱势群体?③你能设身处地体验处境不利的人群的酸甜苦辣吗?④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够多些什么?环节二:教师讲述: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
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环节三:相关链接:(见教材111页)环节四:想一想:“男尊女卑”在我国有哪些表现?对此我国的法律是怎样规定的?三、本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或知识和能力上都有什么收获啊?四、板书设计:平等尊重你我他一、人生而平等二、尊重从我做起1、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 1、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2、平等垢表现 2、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体现3、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