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他人天地宽
- 格式:ppt
- 大小:586.50 KB
- 文档页数:15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知识纵览高屋建瓴】【攻坚克难学海导航】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
先要明确这一古语的含义,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其次要弄清其实质,既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再次弄清与换位思考的关系。
换位思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机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换位思考的基本方式。
可结合给别人“起外号”的事例进一步分析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人生而平等,是本课的重点。
平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我们认为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人与人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体貌特征以及智、愚来衡量。
我们可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现象:性别歧视、财产歧视、生理歧视等分析,从中领悟平等的内涵,学会平等待人。
3.宽容是有原则的,是本课的难点。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需要宽容。
然而,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清、麻木不仁。
首先,宽容是有原则的,应讲究一定的策略。
对于重大的事情,特别是与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要分清是非、敌我。
其次,宽容和纵容不是一回事。
对坏人的宽容就是纵容,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因为事情有大小之分。
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可能的结果,从中体会宽容的原则。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本课内容涉及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宽容、理解、平等、尊重。
考查时可设置一定的背景材料,对我们学生生活中存在的正面和反面现象或事理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与人交往的道德修养。
可通过孙作龙先生的事例,体会宽容的内涵和作用;可通过温总理“咱们都是弟兄”这一句话,体会平等的实质。
以北京奥运会中观众遵守赛场秩序,体会尊重的内涵。
通过设置具体情景,以选择、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2篇PEP eighth gra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 plan of "heart with others, heaven and earth wide"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2篇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2、篇章2: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积极面对集体生活,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生活品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待人宽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换位思考。
(2)难点:怎样做到换位思考。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截段(郭冬临的小品《我和爸爸换角色》)导入。
学生思考:1、通过换位,父亲认识到儿子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2、换位之后,你能为这个小品续个结局吗?设计目的:引发学生意识到在考虑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可以进行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发生,与他人和睦相处!进而引出本课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二)讲授新课活动:七嘴八舌(展示三张幻灯片,三种情景。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心有他人天地宽》知识点总结(精选4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心有他人天地宽》知识点总结篇1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知识点总结1.什么叫宽容?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为什么要宽容?(宽容的原因或重要性)①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②“人非圣贤”,生活中难免无意间伤害别人。
这时,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③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3.宽容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1).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宽容要讲究策略。
(2).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
以我们的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
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3).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道德和法律)4.宽容的意义?(作用)(1)宽容是一种美德。
我们为人宽容,就能够解人之难,补人之过,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够赢得朋友,赢得友谊。
(2)宽容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3)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5.怎样做到宽容自己?(1)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悦纳自己。
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妄自尊大。
(2)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6.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1)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同样,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知识点归纳:心有他人
天地宽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必备的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知识点归纳:心有他人天地宽,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1、宽容的含义: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当我们无意伤害别人时,要体谅尊重对方的感受,真诚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当他人无意伤害我们并道歉时,我们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4、宽容是一种美德。
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就能够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宽容是一种境界,,学会了宽容,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一个不善宽容的人,会整天陷于烦恼之中,心胸狭隘,处处设防,对人怀有敌意;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会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人尊敬。
6、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7、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宽容要讲究策略。
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时,要善于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
切不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
对待朋友家人,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8、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还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
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 教学背景本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九课,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并理解别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培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并能够熟练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文章导读:通过文章导读,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与预测;•课文阅读:分段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帮助他人;•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个人撰写: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帮助他人的感悟或体会的文章。
2. 教学安排本课的教学安排具体如下:•第一课时:文章导读,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并进行预测;•第二课时:分段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学习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帮助他人;•第四课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分享对课文中问题的观点;•第五课时: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帮助他人的感悟或体会的文章,并进行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促使其思考如何帮助他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关键词汇;•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并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人为什么要宽容。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
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2、能力目标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
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
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
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的教育。
人与人是平等的,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平等意识。
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裕,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自恃体力出众,凌弱欺生;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而受到同学嘲弄。
种种现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使他们不自傲、不自卑,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宽容、尊重是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学生情操,需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针对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强化这些教育。
2、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是本课内容的直接依据。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精选3篇)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篇1第一课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温故知新: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二、呈现学习目标:1.知道宽容的含义和基础;2.学会宽容他人悦纳自己三、学习流程:流程一:自主学习〖一.金无足赤人各有别〗1.宽容的含义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宽容合作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因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共性特点不同,品德修养上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消失冲突特别正常。
这就需要相互宽容,需要敬重彼此的共性。
我们决不会由于存在冲突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
所以,求同存异,就成为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解决冲突的良方现实生活中,我们避开回在无意中损害别人,也可能由于一段时期糊涂做出损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
这时,我们假如能体谅、敬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赔礼,就简单得到他人的谅解。
同样,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损害,对别人的“ 抱歉”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也能非常好地化解冲突,加深友情。
4.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
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情,获得更多伴侣。
宽容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把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宽容利己利人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端详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灵和满意。
一个宽容人的人,会体谅他人的内心世界,诚意关心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到别人的敬重。
流程二:合作探究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伴侣,她俩的共性迥然不同。
小乐是急性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非常向,小娱性格内向;小乐爱好体育运动,小娱观赏戏曲。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伴侣呢?流程三:探讨与提高在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
心有他人天地宽
宽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但有谁知道他的真正含义呢?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宽容包含着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少一分误解,多一份融洽,就少一分怨恨。
宽容会使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受益。
有这样一个关于宽容的故事:清朝有个叫张英的学士,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赋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宽地,邻居见了,他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
这个话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由此可见,宽容不仅能使对方受益,更有利于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远离烦恼。
听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当你无意踩到别人的脚时,是否真诚的道歉了呢?当你受到无意的伤害时,是否礼貌地回以“没关系”,?宽容是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养成的,需要我们每天反思自己行为。
当然,宽容也是有原则的,要想学会宽容要做到:
1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友善待人。
2 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3 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时,要体谅对方。
4 宽容不是无边际的退让。
宽容是大海,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只要我们学会宽容,定会在人生旅途上收获不凡。
宽以待人,你就多了一扇窗,拥有了一份温馨,同时净化了自己。
希望同学们能够宽厚待人,走向成功之路。
上册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点之心有他人天地宽心有他人天地宽学问点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什么是宽容?宽容合作的根底是什么?(101页)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 宽恕和不计较他人。
我们的生活须要宽容, 我们须要学会宽以待人。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 是我们宽容合作的根底。
2.为什么要宽容他人?(.宽容的重要性?)(102-104页)答:①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须要相互宽容, 求同存异, 敬重彼此的特性。
②宽容是一种传统美德, 我们为人宽容能解人之难, 补人之过, 能赢得友情和他人的敬重, 获得更多的挚友。
③宽容, 是一种境界。
宽容别人能使我们的精神境界上升了一个层次, 也驾驭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④擅长宽容利人利己, 宽容对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 重新谛视自己的行为。
宽容能使自己远离苦恼和仇视, 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静和满意。
(为什么说擅长宽容, 利人利己?)3.现实生活中, 我们无意中损害了别人或受到别人无意的损害时, 应当怎么办?(102页)答:①我们都不是圣贤, 现实生活中难免无意中损害别人, 这时, 我们要体谅、敬重他人的感受, 真诚地赔礼致歉, 恳求他人宽恕。
②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的损害, 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宽恕, 而不能得理不让人, 更不行冤冤相报。
4.如何学会宽容他人?(104页)答:宽容是有原那么的, 不是盲目的, 宽容要讲究策略。
详细地讲应做到:①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损害时, 要擅长宽容别人的过错, 不行冤冤相报、以牙还牙。
②在可能的状况下, 要以我们的宽容感化当事人, 使其改正。
③对待家人、同学、挚友不能斤斤计较, 而要宽厚待人, 与人为善。
④决不迁就坏人恶人, 在原那么问题上不能让步。
5.怎样宽容自己, 悦纳自己?(104页)答:①既不挑剔和苛求自己, 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自暴自弃、全盘否认自己, 也不夜郎自大。
②宽容自己意味着成认人无完人, 容许自己犯错误, 给自己留下改正迁善的时机, 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念和盼望。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1课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2.能力目标: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金无足赤人各有别教师讲述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提问:(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2)、什么是宽容?并结合故事说一说宽容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宽容是指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别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可以化解矛盾,宽容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宽容可以赢得更多友谊。
我们生活在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活动:两个性格不同的人(材料见101页)目的:使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有着性格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1)小娱和小乐的性格有何不同?(2)小娱和小乐能够成为朋友的原因?(3)小娱和小乐的友谊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小结: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其实,人世间也找不出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彼此尊重,相互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宽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意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二)、宽容他人悦纳自己活动:小培的故事目的: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宽容的人一定能获得真诚的友谊。
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内容。
○2分析小培的行为有何不妥?○3分析小亮的行为值得称赞之处。
○4讨论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