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局解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52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颈部解剖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颈部的层次划分。
2. 观察颈部主要血管、神经、肌肉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
3. 学习颈部解剖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1. 颈部解剖模型2. 解剖显微镜3. 解剖镊、解剖剪、解剖刀等4.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步骤1. 颈部表面标志观察- 观察颈部的表面标志,如颈椎棘突、胸锁乳突肌、斜角肌、锁骨上窝等。
- 标记各标志在模型上的位置。
2. 皮肤和浅筋膜层解剖- 切开颈部皮肤,观察皮肤的颜色、厚度和弹性。
- 分离皮肤与浅筋膜,观察浅筋膜的厚度和纤维方向。
- 观察颈阔肌的形态和位置。
3. 深筋膜层解剖- 切开深筋膜,观察其厚度和纤维方向。
- 观察颈动脉鞘和颈静脉鞘的结构,包括颈动脉、颈静脉、迷走神经和甲状腺上动脉等。
4. 肌肉层解剖- 解剖胸锁乳突肌,观察其起点、止点和纤维方向。
- 解剖斜角肌,观察其起点、止点和作用。
- 解剖舌骨下肌群,包括舌骨下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等,观察其起点、止点和作用。
5. 血管层解剖- 观察颈动脉、颈静脉、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的走行、分支和毗邻关系。
- 观察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甲状腺上静脉和甲状腺下静脉的走行和汇入。
6. 神经层解剖- 观察颈丛神经的组成和分支,包括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等。
- 观察颈髓神经根的走行和分布。
7. 总结和记录- 总结颈部解剖结构的层次、血管、神经和肌肉的形态和位置。
-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四、实验结果1. 颈部皮肤呈粉红色,较薄,弹性良好。
2. 浅筋膜较厚,纤维方向为水平。
3. 深筋膜较薄,纤维方向为垂直。
4. 胸锁乳突肌呈条索状,起点位于胸骨柄,止点位于锁骨外侧1/3处。
5. 斜角肌呈三角形,起点位于颈椎横突,止点位于第1肋骨。
6. 舌骨下肌群呈扁平状,起点位于舌骨,止点位于胸骨柄。
7. 颈动脉、颈静脉、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走行规则,分支清晰。
8. 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甲状腺上静脉和甲状腺下静脉汇入颈静脉。
头颈部局解-V1头颈部局解是医学术语,指的是头颈部区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头颈部局解是医学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头颈部疾病、执行手术操作等都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重新整理一下头颈部局解的知识点。
一、头颅骨骼头颅由22块骨头组成,其中8块骨头组成颅骨,14块骨头组成面骨。
颅骨分为脑颅和颜面颅。
脑颅包括额骨、颞骨、枕骨、顶骨、蝶骨、腭骨、蝶形骨、三角骨。
颜面颅包括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眶骨、颧骨、泪骨、腭骨、颌骨、舌骨等。
二、颅内器官颅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颅咽部包括咽部、喉部、气管等。
颅底包括脑底、海绵窦、颈静脉孔、蝶窦等。
三、领部器官颈部包括颈椎、颈部软组织、动脉和静脉等。
颈椎共有7个椎骨,分别为C1-C7。
颈部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神经、淋巴结等。
四、头颈部开颅手术头颈部开颅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术操作,常用于治疗头颅及颈部疾病。
手术需要清晰地了解头颈部局解,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出血、感染等。
五、颈部疾病颈部疾病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动脉和颈静脉狭窄、颈部肿瘤等。
这些疾病可引起头痛、颈痛、手臂疼痛、胸口不适等症状。
六、颈部动脉和静脉颈部动脉和静脉的分布与疾病诊断密切相关。
颈动脉供应脑部大部分区域的氧、营养和荷尔蒙等物质。
颈静脉从脑部和颈部回流到心脏,挤压或闭塞可导致颈静脉孔综合征等疾病。
七、淋巴结淋巴结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免疫组织,分布广泛,多数集中在脖子、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淋巴结的变化或肿大可提示疾病的存在,如感染、炎症或肿瘤。
总之,头颈部局解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熟练掌握头颈部局解的知识,对于头颈部的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手术操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颈部局解一、必需掌握内容1、颈筋膜及筋膜间隙封套筋膜(包裹二肌二腺);气管前筋膜(包裹甲状腺、气管);椎前筋膜(包在颈深肌、交感干、膈神经、臂丛与锁骨下动脉的前面);颈动脉鞘(包裹颈总、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和椎前间隙常为感染、脓肿和结核蔓延扩散的潜在途径。
2、下颌下三角由浅入深的重要结构层次关系颈阔肌,下颌舌骨肌,舌下神经,颌下腺及下颌下神经节(舌神经),舌骨舌肌,舌动脉,咽中缩肌诸结构。
3、颈动脉三角内的重要血管神经颈内静脉及其4个属支(面V、舌V、甲状腺上、中V)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发出的5个分支(甲状腺上A、舌A、面A、枕A、咽外A)舌下神经(勾绕枕A起始部)及颈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4、二腹肌后腹深面的穿行结构颈内A、颈内V、颈外A、迷走N、副N和舌下N及经交感干。
5、甲状腺的毗邻关系,动、静脉及神经6、枕三角内走行的神经副神经(与枕小神经勾绕),颈丛皮支(枕小N、耳大N、颈横N、锁骨上N)级神经点7、锁骨上三角由浅入深的重要结构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集合成静脉角有胸导管(左侧)汇入,前斜角肌及其外表下行的膈神经;斜角肌间隙及内容;臂丛N干和锁骨下动脉,中斜角肌8、颈根部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椎A、胸廓内A、甲状颈干和肋颈干)二、需要熟悉的内容1、颈肌的层次及位置关系浅层一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外侧)中层一舌骨上肌群(下颌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须舌骨肌)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腺、甲状舌骨肌)深层一内侧群(颈长肌、头长肌)外侧群(前、中、后斜角肌)2、颈祥的位置、构成及神经支配3、颈交感干的位置、神经节及主要神经4、颈丛的组成、主要神经及分布范围5、颈内静脉的主要属支及颈动脉走行的关系6、颈部各三角的位置、构成7、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位置及功能三、应该了解的内容1、颈部的浅静脉及回流(颈前V、颈V弓、颈外V)2、颈部的主要淋巴结群及淋巴回流3、甲状腺手术相关的结构和血管、神经(甲状腺被膜、动、静脉,喉上及喉反神经)4、气管切开术的平安三角(上平环状软骨,两边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尖向下达颈静脉切迹)四、思考JH1、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供给范围2、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及供给范围3、甲状腺的血液供给及静脉回流4、颈祥的位置、构成及神经支配5、下颌下三角由浅入深主要结构的层次解剖关系6、二腹肌后腹浅面及深面走行的重要血管神经7、斜角肌三角位置、构成及内容8、甲状腺肿引起的Horner综合征表现及解剖学根底9、甲状腺手术时应注意的解剖学结构10、气管切开术的平安三角11、颈丛的构成、主要皮神经和运动神经,神经点的位置12、颈筋膜分层及各包被的主要结构13、颈部的主要淋巴结群及汇流。
第三部分颈部【颈部境界】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下界---前面为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全长。
后面为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
【体表标志】1、舌骨:口腔底皮肤与颈前部皮肤相移行处。
舌骨体两侧可扪及舌骨大角(寻找舌动脉标志)。
2、甲状软骨:前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喉结上缘可触及甲状软骨上切迹。
甲状软骨上缘约平对第四颈椎,颈总动脉在该平面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3、环状软骨:环状软骨弓平对第六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
可作为计数气管软骨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
环状软骨弓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为弹性圆锥(环甲膜),喉阻塞病人可再此做环甲膜切开。
4、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
在环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向后压迫可止血。
5、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的上方,触诊气管的标志。
【颈部层次】一、皮肤:颈部皮肤较薄,移动性大,皮纹横行。
手术宜做横切口,以利于愈合。
二、浅筋膜:含有颈阔肌、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结等。
1、颈阔肌:颈正中线附近无肌束。
受面神经颈支支配。
颈部手术时常作为切口深度标志,切断的颈阔肌应缝合,以免形成较宽的瘢痕。
2、浅静脉:(1)颈前静脉:较细,无伴行动脉,沿正中线两侧下行,汇入颈外静脉。
左右颈前静脉之间有静脉弓相连,此弓位于胸骨上间隙内,低位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不要损伤。
(2)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
约2/3的人颈外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1/3的人汇入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虽有一对静脉瓣,但不能有效阻止血液逆流,故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如右心衰),颈外静脉可明显扩张。
颈外静脉管壁与颈深筋膜紧密结合,颈外静脉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空气栓塞。
3、皮神经:(1)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共四条--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
颈横神经--横越胸锁乳突肌表面,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局解资料(头颈部)一、名词解释1.颈动脉三角(1)围成:在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与二腹肌后腹之间。
(2)内容:内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结构。
2.危险三角(1)位置:位于两侧口角至鼻根部的三角形区域。
(2)特点:该区的面静脉缺少静脉瓣。
(3)通向:通过眼上、下静脉及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
(4)意义:该区感染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1)位置:腮腺深面。
(2)结构: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
4.颈动脉鞘(1)概念: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部血管神经形成的筋膜鞘。
(2)内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5.颅顶部“危险区”(1)位置: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腱膜下间隙(2)特点:含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发生感染时,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故称为“危险区”。
6.颈袢(1)构成: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
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与舌下神经一起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下降,称颈袢上根。
在第2、3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组成颈袢下根。
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2)支配及其意义:自颈袢发支支配大部分舌骨下肌群。
甲状腺手术时,可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以避免伤及该神经。
7.翼点(1)位置:位于额、顶、颞、蝶四骨间的“H”形缝,称翼点。
(2)特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临床意义: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伴有上述动脉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二、问答题1.如何鉴别颅顶皮下、腱膜下和骨膜下血管(1)皮下血肿:轮廓清楚,局部疼痛明显;(2)腱膜下血肿:范围较广,形成较大的血肿;(3)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某一块颅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