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
- 格式:ppt
- 大小:826.00 KB
- 文档页数:40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中华医学会肝脏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一、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40g/d,女性略低;或2周内有暴饮史。
2、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如禁酒前ALT和AST<2.5 ULN 者则禁酒后应降至1.25ULN以下。
3、下列2项中至少1项阳性:⑴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⑵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内降至1.5 ULN以下,或小于禁酒前40%。
4、除外病毒感染、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害。
(二)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1、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阳性。
2、禁酒后除血清ALT和AST下降可能不明显外,其他符合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3、通常禁酒4周ALT和AST均应下降至3ULN以下,禁酒前<3ULN者则应至少下降70%。
未能符合上述条件者,应取得组织学诊断证据。
下列项目可供诊断参考:AST/ALT>2,血清糖缺失转铁蛋白(CDT)增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增高,酒精性肝细胞膜抗体阳性,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DH)/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CT)>0.6,以及早期CT测定肝体积增加(720cm3/m2体表面积)。
应注意在Ⅱ型醛脱氢酶(ALDH2)活性低下者,即使饮酒折合酒精量<40g/d也会发生酒精性肝病。
酒精量换算公式为: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 (酒精比重) = g。
二、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诊断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诊断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4型。
1、酒精性脂肪肝:出现最早、出现率最高。
形态学不能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区别,诊断须依靠临床资料。
低倍镜下,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的肝细胞占肝小叶1/3—1/2为轻度脂肪肝;占肝小叶1/2—2/3为中度脂肪肝;占肝小叶2/2以上者或肝细胞弥漫脂肪变性呈鱼网状者为重度脂肪肝。
特别关注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罗冰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614300)酒精性肝病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该病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相关数据,全球酒精性肝病年死亡率高达51.1/10万。
1正确认识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是由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免疫计划,乙肝感染人数已明显下降,而受不良“酒文化”的影响,酒精性肝病罹患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该病成为了我国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肝病。
1.1 酒精性肝病分类酒精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按轻重程度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
1.2 酒精性肝病症状和体征1.1.1 脂肪肝单次的饮酒量接近酗醉,数小时后就会发生肝脂肪变。
此类病人多见于中等肥胖者,且发病后症状隐袭,往往只有“肝区疼痛、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黄疸、水肿。
1.1.2 酒精性肝炎此类患者以“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为多见,疾病加重会出现肝区严重疼痛和消瘦等症状,晚期患者会发生急性重型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
1.1.3 酒精性肝硬化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常见。
我国酒精性肝硬化主要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其中约80%的患者存在超过10年的饮酒史。
这些患者除了常见的肝硬化症状外,还有营养不良、贫血、神经炎等症状。
部分男性患者睾丸萎缩且乳头女性化。
2诱发酒精性肝病的四大危险因素2.1 饮酒量和饮酒年限短期内大量饮酒会诱发酒精性肝炎,如果每天平均摄入80 g乙醇且长达10年,则可引发酒精性肝硬化。
2.2 性别在同等剂量、同等饮酒期限的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严重的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2.3 遗传因素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2.4 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微量元素异常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缺乏,均会引起肝脏疾病的恶化。
3酒精性肝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对酒精性肝病并没有特效疗法,以支持疗法为主。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系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衰竭。
两周内有暴饮史者通常诱发急性酒精性肝病。
其严重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遗传、性别、营养状态和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
第一节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肝区疼、上腹不适、腹胀和肝肿大,少数可有黄疸。
【诊断要点】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40g/d[饮酒量换算为所含乙醇量的公式为: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酒精比重)]。
2.除外病毒性肝炎、代谢和药物性等肝病。
3.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转氨酶、GGT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可伴有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4.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
5.肝组织学表现大多为巨泡性或巨泡性与微泡性的混合型,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治疗方案及原则】1.戒酒是唯一治疗方法。
2.肝功能异常者可酌情用水飞蓟素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3.治疗相关伴随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
第二节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轻者症状不明显,通常可有消化道症状和肝肿大等。
急性者可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表现。
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诊断要点】1.有短期大量饮酒史。
2.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基本恢复正常。
3.约半数患者有白细胞升高,常大于10×109/L。
4.AST中度升高,常小于6倍正常上限值(ULN),AST/ALT大于2。
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2×ULN,禁酒前<2.5×ULN 者则应<1.25×ULN。
5.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后<1.5×ULN,或小于禁酒前40%。
6.除外病毒性肝炎,少数患者可伴病毒性肝炎,应注意鉴别。
7.影像学检查可出现肝脾肿大。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酒精摄入过多,导致肝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肝脏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治指南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着重介绍现阶段酒精性肝病的诊疗指南。
一、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患者需有长期的饮酒史。
2.有肝脏损害的证据。
3.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脏病。
根据肝脏损害的程度,酒精性肝病可分为三种类型:1.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引起肝脏内脂肪沉积所致的。
2.酒精性肝炎:由于饮酒引起肝细胞发生炎性病变而引起。
3.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饮酒引起肝细胞坏死和再生,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和进行性恶化的一种肝脏疾病。
二、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1.戒酒: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首要原则是戒酒。
只有彻底戒酒,才能避免新的肝脏损害,有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2.营养调理: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合理的营养,大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优质脂肪,限制摄入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3.积极治疗并发症:如门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三、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治疗1.葡萄糖酸钙:可以改善肝细胞的代谢功能,减轻肝脏损伤。
2.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的作用,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3.肝保护剂:如丙硫氧嘧啶、注射用谷胱甘肽等可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肝脏损伤。
四、酒精性肝病的手术治疗对于合并腹水严重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可以考虑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五、酒精性肝病的预防1.限制饮酒:减少饮酒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熬夜等,有助于保持肝脏的健康。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患病早期症状,进行治疗和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最为关键的是彻底戒酒,在饮食、保健、用药、手术治疗等方面加以综合处理,充分发挥多种手段的综合作用。
肝网:免费咨询电话:4000-569-120酒精性肝病病理诊断1. 轻型酒精性肝病:肝内可见酒精性肝病的几种基本病变,但程度轻较。
2. 酒精性脂肪肝:肝小叶内>30%肝细胞发生脂肪变,依脂肪变范围分轻、中和重度。
脂肪变肝细胞达30%~50%者为轻度,50%~75%者为中度,>75%者为重度,脂肪变以大泡性为主,偶见脂肪性肉芽肿。
少数酗酒者可发生小泡性脂肪变。
禁酒后2~4周轻度脂肪变可消失。
3. 酒精性肝炎: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和透明性变,细胞浆内可见Mallory小体。
有时可见巨大线粒体、肝细胞内淤胆、小胆管增生及铁颗粒沉积。
炎症坏死灶内有中性白细胞浸润,易见凋亡小体,坏死可融合。
可伴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及纤维化。
据炎症坏死灶范围和分布,可分为轻、中和重度。
轻度:坏死灶主要见于3带;中度:炎症坏死灶明显增多,不限于3带,周围常见气球样变或透明变性肝细胞,胞浆内可见Mallory小体;重度:在慢性酒精性肝炎病变基础上,发生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和胆汁淤积,多见于短期内有大量饮酒史。
4. 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细胞周围纤维化和静脉周围纤维化多见,严重者可致终末静脉闭塞。
汇管区纤维化向周围延伸形成星芒状纤维化,可发展形成纤维间隔,可伴或不伴脂肪变和炎症。
据纤维化程度可分为轻、中和重度。
轻度:肝细胞周围纤维化见于3带或波及2带,少数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中度:纤维间隔增多,广泛肝细胞周围及静脉周围纤维化,至小叶结构紊乱;重度:早期有时可见广泛的终末静脉周围纤维化,沿3带形成含扩张血窦的血管纤维间隔,将小叶分隔成微小结节,随结节的再生改建,逐渐向典型的小结节性肝硬化发展。
5. 酒精性肝硬化:早期结节甚为细小,晚期再生结节增大,界限清楚,绕以致密纤维组织。
结节内有时可见肝细胞脂变或铁颗粒沉积。
根据肝内有无活动性炎症,又将肝硬化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肝网:免费咨询电话:4000-569-120肝网:免费咨询电话:4000-569-120。
酒精性肝硬化诊断标准酒精性肝硬化是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临床上有一些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就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肝功能异常、腹水、黄疸、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其中,肝功能异常是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包括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等。
此外,腹水和黄疸也是酒精性肝硬化常见的临床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B超、CT、MRI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发现肝硬化的表现,如肝脏体积缩小、结节形成等。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酒精性肝硬化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清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其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是酒精性肝硬化的常见表现,同时,白蛋白降低和凝血功能障碍也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依据。
四、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酒精性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肝脏活检可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如肝细胞坏死、纤维化、结节形成等。
病理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肝脏的病变程度,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酒精史。
酒精史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参考依据,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种类、频率、饮酒量等。
长期过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酒精史对于诊断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和酒精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通过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可以准确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酒精性肝病护理常规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
本病在欧美等国多见,近年我国的发病率也有上升。
【临床表现】1、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情况良好,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或不适。
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2、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常发生在近期大量饮酒后,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
可有发热,常有黄疸,肝大并有触痛,严重者有四肢麻木、手颤的症状,可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
3、酒精性肝硬化发生于长期大量饮酒者,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肝硬化相似。
可伴有慢性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精神症状。
【治疗原则】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1、病史:应详细询问患者饮酒的种类、每日摄入量、持续饮酒时间和饮酒方式。
了解病人既往史及此次发病情况,如发病缓急、病程长短、诱发因素,有无戒断综合征。
既往有无类似症状发作。
2、症状与体征:①胃肠道症状:观察病人的食欲,有恶心、呕吐、返酸等症状。
②体检:病人的生命体征、面色、营养状况,有无黄疸、蜘蛛痣、肝掌、肝脾大小及其质地,有无腹水征。
【护理措施】1、随时观察生命体征、消化道症状、黄疸程度及肝功能改变情况。
如有发热、意识改变、尿量减少、黄疸加深及出血倾向等到重症肝炎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
2、给予清淡、适合口味的低脂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有水肿腹水者给予低盐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3、患者有精神神经症状,要加强防护,注意安全。
4、做好健康宣教,介绍戒酒的重要性、休息方式、饮食结构、重症肝炎诱因(如疲劳、药物、酗酒、感染等因素)等。
5、心理护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焦虑、紧张、抑郁情,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健康指导】1、酒精性脂肪肝一般预后良好,戒酒后可完全恢复,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酒精性肝病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酒精性肝病进行讨论。
一、酒精性肝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酒精性肝病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疾病。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乙醛、自由基等,这些物质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肝细胞损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2. 脂肪变性:长期饮酒可导致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内积累,形成脂肪肝。
3. 肝纤维化: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促使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二、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 腹部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
2. 黄疸、尿色深、皮肤瘙痒等。
3. 肝肿大、压痛等。
4. 肝硬化、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酒精性肝病主要依靠以下方法:1. 历史询问:了解患者饮酒史、家族史等。
2. 体征检查:肝脏肿大、压痛等。
3. 实验室检查:肝酶水平升高、脂肪肝、肝纤维化等。
4. 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
三、酒精性肝病的预防与治疗1. 预防:(1)控制饮酒: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饮酒,特别是避免过量饮酒。
(2)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3)早期发现: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酒精性肝病。
2. 治疗:(1)戒酒:这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首要任务。
(2)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病情,采用保肝、抗炎、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晚期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总之,酒精性肝病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酒精性肝病是由长期酗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诊断酒精性肝病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下面将详细介绍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酒精依赖史,长期大量饮酒史,通常男性每日饮酒量大于80g,女性每日饮酒量大于40g。
2. 肝功能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AST/ALT比值大于2。
3. 肝硬化表现,腹水、黄疸、肝脾肿大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酒精浓度,对于怀疑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应检测血清酒精浓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2.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3. 肝炎病毒检测,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三、影像学检查。
1. B超或CT检查,可发现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脾大等表现。
2. 肝脏病理学检查,通过肝穿刺活检,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同时,对于酗酒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其戒酒,积极治疗酒精性肝病,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临床医生在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