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洒精肝诊断标准
酒精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酒史:患者通常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男性每日饮酒量折合酒精量≥40g,女性每日饮酒量折合酒精量≥20g,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每日饮酒量折合酒精量>80g。
2. 临床症状:酒精肝患者的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表现。
随着病情加重,还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 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γGT、TBil、PT、MCV和缺糖转铁蛋白等指标升高。
其中,AST/ALT>2、γ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4.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
5.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
如果患者的饮酒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并且排除了其他肝脏疾病,符合第1、2、3项和第5项或第1、2、4项和第5项,可以诊断为酒精性肝病。
仅符合第1、2项和第5项,可疑诊为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
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3(019)016
【摘要】@@ 1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rn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较为常见,因此,在诊断上应考虑区分为单纯酒精性肝病抑或酒精性肝病合并HBV和HCV等病毒感染.
【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J],
2.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草案) [J], 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3.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J], 陈成伟
4.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J],
5.老年性前庭病的诊断标准(草案)\r——Bárány协会分类委员会的一致性意见 [J], 王振华;杜一;吴子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酒精肝的超声诊断标准
酒精肝指酒精性肝病,彩超指彩超检查,通常可以根据彩超检查下肝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内部回声、肝脏边缘等方面判断病情,明确诊断后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对症治疗。
1、肝脏大小: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中毒性肝损伤,可能是长期酗酒导致的,会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和增大,可以在彩超检查下根据肝脏大小来判断病情。
2、形态:正常情况下,肝脏形态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如果彩超检查中肝脏呈现异常形态,可能表示存在酒精性肝病。
3、实质回声:正常情况下肝实质回声通常均匀,若患有酒精性肝病,彩超检查时一般会出现异常回声。
4、内部回声:正常肝脏内部回声均匀,若患者出现了该疾病,在彩超检查时可能出现内部回声不均匀的情况。
5、肝脏边缘:彩超检查下正常肝脏边缘通常较为光滑,酒精性肝病会导致肝脏损伤,在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边缘粗糙或不光滑的情况。
如果明确为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酒精摄入,减少对肝脏的伤害。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C《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第11卷第2期72页Diagnostic criteria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Study Group of Chinese Liver Disease Association.【Key words】Alcoholic liver disease; Diagnosis; Criteria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
一、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1. 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80g/d)。
乙醇量换算公式为: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乙醇比重)。
2. 禁酒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 sferase,GG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以下。
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基本恢复正常。
3. 诊断时应注意是否合并HBV或HCV感染,除外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伤。
未能符合上述条件者,应取得组织学诊断证据。
下列项目可供诊断参考:AST/ALT>2,血清糖缺陷转铁蛋白增高、平均红细胞容量增高、酒精性肝细胞膜抗体阳性血清谷氨酸脱氢酶/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0.6,以及早期CT测定肝体积增加,每平方米体表面积>720cm3。
应注意有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时,即使饮酒折合乙醇量<40g/d 也会发生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酒精摄入过多,导致肝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肝脏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治指南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着重介绍现阶段酒精性肝病的诊疗指南。
一、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患者需有长期的饮酒史。
2.有肝脏损害的证据。
3.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脏病。
根据肝脏损害的程度,酒精性肝病可分为三种类型:1.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引起肝脏内脂肪沉积所致的。
2.酒精性肝炎:由于饮酒引起肝细胞发生炎性病变而引起。
3.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饮酒引起肝细胞坏死和再生,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和进行性恶化的一种肝脏疾病。
二、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1.戒酒: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首要原则是戒酒。
只有彻底戒酒,才能避免新的肝脏损害,有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2.营养调理: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合理的营养,大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优质脂肪,限制摄入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3.积极治疗并发症:如门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三、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治疗1.葡萄糖酸钙:可以改善肝细胞的代谢功能,减轻肝脏损伤。
2.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的作用,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3.肝保护剂:如丙硫氧嘧啶、注射用谷胱甘肽等可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肝脏损伤。
四、酒精性肝病的手术治疗对于合并腹水严重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可以考虑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五、酒精性肝病的预防1.限制饮酒:减少饮酒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熬夜等,有助于保持肝脏的健康。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患病早期症状,进行治疗和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最为关键的是彻底戒酒,在饮食、保健、用药、手术治疗等方面加以综合处理,充分发挥多种手段的综合作用。
附录一:临床诊断标准(参考北中医)1明确NAFLD的临床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140克/周(女性<70克/周)。
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③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NAFLD工作定义为:①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和(或)②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
减肥和改善IR后,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可明确NAFLD的诊断。
2 ALD临床诊断标准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乙醇量(g )换算公式=饮酒量(ml) x乙醇含量(%) x 0. 8 )。
②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③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Y-谷氨酰转肽酶(GGT ),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指标升高。
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而CDT测定虽然较特异但临床未常规开展。
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GGT恢复较慢),有助于诊断。
④肝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
(具体见本《指南》影像学诊断部分)。
⑤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
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①、②、③项和第⑤项或第①、②、③项和第⑤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仅符合第①、②项和第⑤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作者:覃后继,周耀南,陆春雷【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的致病因素。
方法对78例ALD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时间、性别、相应并发症、治疗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ALD的致病因子明确,日均酒精摄入量和饮酒年限与酒精性肝病的肝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0.30,P均<0.01)。
结论相同饮酒量及饮酒年限的患者其疾病进程行为、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致个体间对酒精毒性反应不同。
【关键词】肝病,酒精性,酒精中毒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AL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现就我院收治的ALD患者,对临床资料较完整的78例进行诊治讨论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均为2001年5月~2005年5月收治在我院消化内科、肝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其中男72例,女6例,平均46.3岁。
全部病例根据饮酒史、症状体征及相应辅助检查,并除外代谢异常、药物等引起的肝损害,诊断为ALD。
1.2 ALD的诊断参照2002年10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通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①轻度ALD;②酒精性脂肪肝;③酒精性肝炎;④酒精性肝硬化[1]。
78例患者中轻度ALD 14例(17.95%),病理证实2例;酒精性脂肪肝22例(28.21%),病理证实4例;酒精性肝炎30例(38.46%),病理证实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15.39%),其中合并食管胃道静脉曲张6例,出现肝性脑病2例,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其中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8例,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1例。
1.3 饮酒时间、量、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肝损害程度与饮酒时间和每日摄入酒精量呈正相关(r为0.32和0.30),P均<0.01,见表1。
1.4 治疗和转归严格禁酒,针对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辅以安珐特(牛胎肝提取物)、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安络化纤丸等保肝治疗。
浅谈酒精性肝病临床分析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酒精性肝病发病的状况以及临床特征等。
方法:回顾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发病缘由与临床治疗。
结论: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与病情严重程度与患者平日的生活方式、饮酒程度关系重大,为了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应该劝诫嗜酒者做到积极戒酒,定期检测肝脏功能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治疗。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临床治疗;分析研究酒精性肝病是指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而导致的肝部损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酒精性肝病在西方非常常见,几乎有二分之一的肝硬化患患病都与究竟相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饮酒已成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而近年来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与死亡保持了很高的比率,切呈现出女性化、少年化趋势明显,有关方面必须加以重视。
一般情况下,酒精性肝病可以分为四类:轻型ald、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和酒精性肝硬化(alc)。
后三种疾病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混合存在,对于嗜酒者而言,约有三分之二的会有可能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病。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收集36名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患者年龄从28岁至72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8:1饮酒史为4至35年,平均16年;每日饮酒量从50g到300g。
1.2临床主要表现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浑身乏力,腹胀,恶心,呕吐,肝脏、脾脏肿大,黄疸和腹腔内有积液等等状况。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区不适,隐隐作痛,有轻微的腹胀,但是并未出现黄疸症状;二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肝脏肿大的症状,肋下约3cm处可触及,但是没有触痛。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症状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低热,右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肝脏肿大,肋下约5cm处可以触及,有触痛的感觉。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除了表现有肝炎的症状之外,大多还伴有腹胀、下肢浮肿、腹腔积液等症状;其中上消化道出血4例、酒精性心肌病2例、肝肾综合征3例,肝性脑病2例。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饮酒后酒精对肝脏产生毒性损伤并导致相关健康问题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ALD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ALD;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临床上将ALD分为酒精性的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肝纤维化(alcoholic fatty liver,ALF)和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
酒精是亲神经物质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可造成不可逆损害。
在治疗ALD上无法达到医院、社会、家庭相结合导致酒精中毒和依赖者无法彻底治愈。
终日嗜酒可加重人格改变及智力衰退,青少年及女性饮酒也是普遍存在,可给他人及家庭带来隐患。
1 ALD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酒精导致4%的患病率和 3.2%的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ALD已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三危险因素。
西方国家及中东欧国家,AC患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AC的死亡率为43.6%,在35~44岁的肝硬化人群占60.2%,每年死亡约28000人;英国AC的死亡率是80%,女性患AC的死亡率甚高。
专家预测到2050年在墨西哥ALD是其他肝病的20倍。
在亚洲国家,HBV及HCV 的感染对ALD的流行病学有影响,酒精相关的肝癌发生率较低。
1982年在中国12个地区的一般人群中嗜酒者占0.21%;1991年北京市16个县区有14.3%的嗜酒者,仅9年的时间嗜酒者超过了70倍以上。
我国4大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示:人均年饮酒量3.6L纯酒精,一般人群饮酒率为59.5%;男性为84.6%,女性为29.4%。
ALD的在我国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呈低龄化,南北方及不同民族之间ALD患病率的差异性可能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区域经济状况不同有关,提示ALD在我国发生的情况不易忽视。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酒精性肝病是由长期酗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诊断酒精性肝病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下面将详细介绍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酒精依赖史,长期大量饮酒史,通常男性每日饮酒量大于80g,女性每日饮酒量大于40g。
2. 肝功能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AST/ALT比值大于2。
3. 肝硬化表现,腹水、黄疸、肝脾肿大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酒精浓度,对于怀疑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应检测血清酒精浓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2.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3. 肝炎病毒检测,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三、影像学检查。
1. B超或CT检查,可发现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脾大等表现。
2. 肝脏病理学检查,通过肝穿刺活检,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同时,对于酗酒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其戒酒,积极治疗酒精性肝病,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临床医生在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够有所帮助。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什么是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其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性肝病,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
那么,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是:
①有长期饮酒史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80g/d);
②②禁酒后血清ALT、AST和GG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在2倍正
常上限值(ULN)以下;
③③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基本恢复正常;
④④诊断时应注意是否合并HBV或HCV感染,除外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
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