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工程地质不良地质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478.08 KB
- 文档页数:25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第6章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张茂花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教研室1、不良地质现象的概念地壳上部的岩土体,在遭受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之后,导致地形地貌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现象,其中有些对工程建筑的安全和使用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有的甚至危害很大,因此,把这些地质现象称为不良地质现象。
2、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地震、崩塌、岩堆、滑坡、泥石流、多年冻土、岩溶、风沙、雪害等。
3、工程意义不良地质现象给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并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防治。
第一节崩塌与岩堆一、崩塌1、基本概念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①崩塌: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②山崩:规模巨大的山坡崩塌。
③落石:悬崖陡坡上个别较大岩块的崩落。
(坠石)④碎落:斜坡的表层岩石由于强烈风化,沿破面发生经常性的岩屑顺坡滚落现象。
2、危害崩塌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它来势迅猛,会破坏建筑物、引起人员伤亡,会掩埋公路和铁路、引起交通中断,有时还会堵塞河道、使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
3、崩塌形成的条件①地形条件斜坡的高度和坡度(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斜坡的外部形状(凸坡,陡坡)②岩性条件岩石性质不同,强度、透水性、抗风化和冲刷的能力都不同。
如果陡峭山坡是由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由于软岩层易风化,硬岩层失去支撑而引起崩塌。
③构造条件岩层的层面、裂隙面、断层面、软弱夹层等都是抗剪性能较低的“软弱构造面”;当软弱构造面倾向临空且倾角较大时易发生崩塌。
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④其它因素地震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风化作用,人类活动等4、崩塌的防治由于崩塌发生突然而猛烈,一般多采用以防为主的原则。
1)防治原则:①选址时,应根据斜坡的具体条件,分析崩塌的可能性及规模对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宜优先采用绕避方案;若绕避有困难时,应尽量离开崩塌的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