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肌肉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37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张桢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上肢肌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
2. 确定上肢肌肉的运动功能。
3. 学习上肢肌肉的触扪与观察方法。
实验材料与用具:1. 上肢骨骼标本2. 上肢肌肉模型3. 实验记录本4. 铅笔5. 尺子实验步骤:1. 观察上肢骨骼:首先观察上肢骨骼的结构,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了解各骨骼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观察上肢肌肉模型:接着观察上肢肌肉模型,了解各肌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
重点关注以下肌肉:-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起始于肩胛骨的盂上结节,止于桡骨粗隆。
- 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侧,起始于肩胛骨的盂下结节,止于尺骨鹰嘴。
- 肱肌:位于上臂前侧,起始于肱骨,止于尺骨。
- 肩袖肌群: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共同构成肩袖,负责肩关节的稳定和运动。
- 胸大肌:位于胸部,起始于锁骨、肩胛骨和肋骨,止于肱骨。
- 胸小肌:位于胸部,起始于肩胛骨,止于肱骨。
- 前锯肌:位于胸部,起始于肋骨,止于肩胛骨。
- 三角肌:位于肩部,起始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止于肱骨。
- 背阔肌:位于背部,起始于胸椎棘突、肋骨和髂嵴,止于肱骨。
3. 触扪与观察:在教师指导下,对上肢肌肉进行触扪与观察。
重点关注以下肌肉: - 肱二头肌:在上臂前侧触扪,可感受到肌肉的硬度和轮廓。
- 肱三头肌:在上臂后侧触扪,可感受到肌肉的硬度和轮廓。
- 肩袖肌群:在肩部触扪,可感受到肌肉的硬度和轮廓。
- 胸大肌:在胸部触扪,可感受到肌肉的硬度和轮廓。
- 胸小肌:在胸部触扪,可感受到肌肉的硬度和轮廓。
- 前锯肌:在胸部触扪,可感受到肌肉的硬度和轮廓。
- 三角肌:在肩部触扪,可感受到肌肉的硬度和轮廓。
- 背阔肌:在背部触扪,可感受到肌肉的硬度和轮廓。
4. 记录与总结:将观察到的肌肉位置、形态、起止点和运动功能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并进行总结。
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上肢肌肉分布广泛,功能多样,主要参与上肢的运动和稳定。
人体解剖学骨关节肌肉试题整理人体解剖学--骨、关节、肌肉试题整理人解知识竞赛----骨、关节、肌肉部分一.名词解释:1.黄韧带(ligamentaflava):位于椎管内,连接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2.板障(diploe):颅砌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通过。
3.斜角肌间隙(scalene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构成一呈圆形三角形的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4.三边孔(trilateralforamen):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其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5.四边孔(quadrilateralforamen):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6.肘窝(cubitalfossa):位于肘关节的前面,呈三角形。
内界为旋前圆肌,外界为肱桡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
窝内主要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和正中神经。
7.腕管(carpalcanal):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
管内有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8.腹股沟管(inguinalcanal):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外口为腹股沟浅环,内口为腹股沟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正中线上方约1.5cm处。
对于男性,内有精索穿过;对于女性,内有子宫圆韧带穿过。
9.收肌管(adductorcanal):位于股内侧肌、缝匠肌、大收肌及其腱板之间的管道,上口为股三角下端,下口为收肌腱裂孔。
管内有股动、静脉及隐神经穿行。
10.股三角(femoraltriangle):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
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1.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fascia):是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静脉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肌肉解剖学基础知识头部肌肉包括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属扁薄的皮肌,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头面部的皮肤。
主要分布于面部的口、眼、鼻等孔裂周围,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可牵动面部皮肤,引起皮肤移位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面肌又称为表情肌。
•恐惧:额肌、颏三角肌•厌恶:皱眉肌、降眉间肌、鼻肌、上唇方肌•高兴:上唇方肌、笑肌、颧肌、鼻肌•惊奇:额肌•轻蔑:下唇方肌、颏三角肌•生气:上唇方肌、口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颏三角肌)•悲伤:颏三角肌、皱眉肌、额肌所有的面部肌肉均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帽状腱膜】包绕在头颅上方的一层纤维膜,与覆盖它的皮肤紧密结合为一层,可在骨面上滑动。
它是头颅多个皮肌的起点。
【额肌】额骨正面,眉骨上方。
位于额部皮下,起于帽状腱膜,止于眼眶上缘的一块面肌。
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并参与形成如提眉、皱眉等面部表情。
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枕肌】由两部分组成的扁平肌,起自帽状腱膜,向后延伸到达枕骨外侧区。
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使其覆盖头颅。
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皱眉肌】一块细小纤薄的面肌,位于眼轮匝肌和额肌深面,从眼眶内区到眉内侧部皮肤。
该肌收缩形成皱眉。
受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环绕在眼裂周围的环形面肌。
呈扁椭圆形,分眶部、睑部和泪囊部。
分布在眼内眦和外眦之间,并附着于眼睑皮肤。
该肌可开启、闭合眼睑,完成瞬目、眨眼等动作。
受面神经支配。
【颊肌】附着于口角周围皮下的面肌。
起自下颌骨上缘、上颌骨下缘,并延伸到面颊的深面,部分肌束起自下颌骨和颅底翼突之间的翼突下颌韧带。
该肌的主要功能是外拉口角,并与其他肌肉协作完成吹口哨、吮吸等动作。
尽管主要是作为面部表情肌,但它还具有帮助咀嚼、进食等功能。
它由上颌动脉的下行降支颊动脉供血,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口轮匝肌】由一侧口角向另一侧延伸的上下两股肌束环绕口裂构成的椭圆形面肌。
在口角,该肌附着于皮肤以及相对应的上颌骨。
人体解剖学知识:头部肌肉结构分析及相关疾病预防头部肌肉结构分析及相关疾病预防头部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器官之一。
头部的肌肉结构非常复杂,但了解头部肌肉的结构和特点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十分重要。
本文将深入解剖头部肌肉的结构、功能,并介绍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
头部的肌肉结构头部由许多肌肉组成,其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肌肉包括面部肌肉、颈部肌肉、喉咙肌肉和口腔肌肉。
面部肌肉面部肌肉位于头部的前部和下部,包括眼睑、口唇、鼻子、颊部和下颌等部位的肌肉。
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是表情、口型、张合嘴巴和吞咽等。
颈部肌肉颈部肌肉位于头颈交界处,包括颈椎的前、侧、后面的肌肉。
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头部、转动头部、俯仰头部和摇头等。
喉咙肌肉喉咙肌肉也是头部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控制呼吸和声音的产生。
当我们讲话或唱歌时,喉咙肌肉会收缩和松弛,使气流通过声带产生声音。
口腔肌肉口腔肌肉主要包括舌头、咀嚼肌、软腭和喉门等。
这些肌肉负责嚼食物、舌头的移动、吞咽和说话等。
头部肌肉的相关疾病预防头部肌肉的疾病常常会导致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头部肌肉疾病的预防措施:1.头痛:头痛可能是各种疾病的症状,如肩颈疾病、鼻窦炎等等,因此应及时就医。
此外,调整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规律饮食、保持好心情等都有助于预防头痛。
2.颈椎病:颈椎病是颈部肌肉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麻木、头晕等。
预防颈椎病的方法包括适量运动、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颈部的保暖等。
3.喉咙疾病:喉咙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发烧等。
预防喉咙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喉咙过度用力、适量补水等。
4.牙关紧闭症:牙关紧闭症是一种常见的颧颌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颧颌部疼痛、头痛等。
预防牙关紧闭症的方法包括及时治疗蛀牙和牙周病、咬硬物时要注意力度等。
结论头部肌肉对我们生活和身体健康都十分重要,了解它的结构及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相关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作用:减少腱活动时与骨面间的摩擦。
人体解剖结构人体解剖结构是指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器官系统等构成的人体各部分的结构组织。
通过深入研究人体的解剖结构,人类对自身身体的构造和功能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骨骼系统人体的骨骼系统包括骨骼、关节和韧带等组成部分。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支撑着人体的体重并保护内脏器官。
骨骼由头骨、脊椎、胸骨和四肢骨组成。
骨骼之间通过关节连接,使人体具备运动能力。
而韧带则负责连接骨骼与骨骼之间,并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的活动机构,由肌肉、筋膜和肌腱组成。
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通过与骨骼的连接,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中,控制着内脏器官的收缩与舒张。
心肌则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周期性地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三、器官系统人体的器官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等。
每个系统由一组相互合作的器官组成,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呼吸系统负责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通过心脏、血管将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等。
四、人体解剖学的意义人体解剖结构的研究对于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了解人体解剖结构有助于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通过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结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发生的机制,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人体解剖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通过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可以发现一些未被发现的解剖特点,从而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技术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人体解剖结构的研究也有助于生物学科学的发展。
了解人体的器官构造和功能,对于研究动物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结构是指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器官系统等构成的人体各部分的结构组织。
通过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深入研究,人类对自身身体的构造和功能有了全面的认识,并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咬肌起止点:起自颧弓的下缘和面,止于咬肌粗隆作用:上提下颚骨颞肌起止点: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和向后移翼肌起止点:起自翼突,止于下颌角面的翼肌粗隆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并使其向前运动翼外肌起止点: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作用:做口运动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起自胸骨柄和锁骨侧端,止于颞骨乳突作用:单侧收缩颈向同侧底,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起止点:起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起止于第二肋骨作用:一侧斜角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上提第一二肋助深吸气斜方肌起止点:从枕外粗隆直达12胸椎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下部肌束斜向外上,中部横行,汇聚于肩胛冈锁骨外侧端和肩峰作用:一侧斜方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背阔肌起止点:起自第六胸椎以下的全部棘突和髂脊后份,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脊作用:收缩使臂收、旋和后伸竖脊肌(骶棘肌)起止点:起自骶骨脊背面和髂脊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达颞骨乳突作用:止肌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胸大肌起止点:起自锁骨的侧半,胸骨和第1~6节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脊作用:使肩关节收、旋和前屈胸小肌:起止点: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吸气前踞肌:起止点:以肌齿起自第1~8肋外面,肌束斜向后上,止于肩胛骨侧缘和前面下角作用: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做推送动作,下部肌束使肩胛下角旋,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深吸气肋间外肌:起止点:起自上位肋骨上缘,肌书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的下缘作用:提肋助吸气肋间肌起止点:起自下位肋骨上缘,肌束行向前上方,止于上位肋的下缘作用:降肋助呼气肋间最肌:起止点: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肌的深面,肌束方向和作用与肋间肌相同作用:降肋助呼气、隔肌:起止点:是分隔胸腹腔的一块阔肌,向上膨隆,呈穹隆状,周围部为肌质,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向中央移行为腱膜称中心腱作用:主要是呼吸肌,收缩时隔穹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驰时,膈穹隆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助呼气。
人体解剖学知识:肌肉纤维的解剖学结构与力量的来源肌肉,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织之一,主要作用是产生力量进行运动和维持身体姿态。
肌肉由许多肌纤维组成,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
肌肉力量的大小和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肌肉纤维的数量、大小和类型等因素。
肌肉纤维是肌肉的基本构成单位。
肌肉纤维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两种。
红肌纤维主要富含线粒体、血管和肌红蛋白,适合进行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如长跑和骑车等。
白肌纤维呈现白色,主要富含肌酸酐酶和糖原等物质,适合进行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如冲刺和举重等。
肌肉纤维的结构与力量紧密相关。
肌纤维主要由肌原纤维和肌纤维束两部分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纤维的基本结构单位,也称为肌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产生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等蛋白质,形成肌纤维收缩。
一个肌肉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束是由许多肌原纤维排列成行形成的,每个肌纤维束都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使肌纤维收缩或松弛,产生力量。
肌肉纤维的力量来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肌肉纤维的数目和肌肉纤维的大小。
肌肉纤维的数量由个体在生理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和运动训练等环境因素所决定。
个体的肌肉纤维数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加肌肉纤维数量。
此外,肌肉纤维的大小也直接影响了肌肉的力量。
训练者可以通过强度适当的力量训练来使肌肉纤维增加,从而增强肌肉的力量。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肌肉的力量还与肌肉收缩方式有一定联系。
肌肉收缩的方式分为同步激活和汇合激活。
同步激活是指肌肉中各肌原纤维同时收缩,产生强力短暂的收缩力量。
汇合激活是指肌肉中不同的肌原纤维先后依次收缩,产生较为持久的收缩力量。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训练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和肌肉纤维种类进行不同的训练安排。
例如,针对白肌纤维的高强度训练可以提高汇合激活能力,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而针对红肌纤维的低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同步激活能力,增加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