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工业新区概念性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总报...
- 格式:pdf
- 大小:29.46 MB
- 文档页数:87
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一、总体概念设计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依托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和湖北省千岛湖旅游区,将其作为发展依托,打造成以旅游为主导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总体概念设计包括旅游资源调查、规划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
1.旅游资源调查通过对三峡旅游资源和千岛湖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明确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
2.规划定位基于旅游资源调查的结果,确定新区的规划定位,即以旅游为主导,兼顾文化、生态和休闲度假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新区的发展要紧密结合长江三峡和千岛湖的特色,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定位,确定新区的发展目标,包括旅游接待量、游客满意度、旅游收入等方面的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时间表。
4.空间布局根据新区的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空间布局,包括核心区、功能区和交通组织等方面。
核心区是重点发展的区域,需要设计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核心区是新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旅游资源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区域,因此在城市设计上需要突出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1.城市形象在核心区的城市形象设计上,应融入三峡地域特色和千岛湖水乡风貌,建立独特的城市形象。
可以借鉴三峡的奇峰怪石和特色建筑,以及千岛湖的山水相映和人文风情,打造出一个集景观、建筑和文化为一体的宜昌风貌。
2.交通组织在核心区的交通组织上,需要考虑游客的便捷性和景点的连通性。
可以设计出一个便于游客自由游览的交通网络,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游船等多种方式。
3.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需要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
特别是供水和供电等方面要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旅游业的正常运营。
4.景区开发核心区的景区开发要充分发挥三峡旅游资源和千岛湖旅游资源的优势。
可以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包括观光、游船、水上运动、民俗体验等等,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
基于共生共融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以晋城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为例区文谦;姜帆【摘要】该文以晋城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公共建筑设计.基于生物学上的共生理念,笔者制定了审视过去,界定当前;扎根现存,持续共生两大设计策略,从其融、共通、共享三个层面建构城市共生单元的主旨参量,通过对片区规划和会展中心功能的分析,制定了该项目的用地规划、建筑规划和复合运营规划,认为基于共生共融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或许是一个能够塑造健康城市、活跃城市氛围、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可行途径.%Taking Jinche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center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we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buildings.Based on the biological concept of symbiosis,we made a review in the past,to define the current condition;come down to earth for continuous symbiosis design strategy.From threeaspects:communion,common,shared the main idea of constructing city symbiotic unit parameters,we analyzed the area planning and exhibition center,formulated the land for the project planning,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operational planning.We think that urban architecture design based on the symbiotic harmony concept may be a feasible way to shaping a healthy city,activating city's atmospher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ivic life.【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8页(P47-54)【关键词】共生共融;公共建筑;规划;运营【作者】区文谦;姜帆【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3我国正经历急速的城市化,城市扩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而建筑建设就是实现扩张的重要手段。
山西省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指南(试行)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6月目录1总则 (1)1.1制定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总体城市设计的任务 (1)1.4基本原则 (1)1.5主要内容 (1)1.6成果构成 (2)2总体城市设计准则 (2)2.1文本要求 (2)2.1.1城市特色与风貌 (2)2.1.2保护自然山水格局 (2)2.1.3优化城市总体形态格局 (3)2.1.4片区划定与指引 (3)2.1.5典型要素控制 (6)2.2主要图纸 (7)3总体城市设计实施说明 (8)3.1内容要求 (8)3.2实施管理 (8)4近期建设指南 (8)4.1行动计划 (9)4.2专项规划研究 (9)5公众宣传册 (9)5.1编制宣传手册目的 (9)5.2宣传内容 (9)5.3宣传册要求 (10)6综合研究报告 (10)6.1分析问题与评估现状 (10)6.2设计思路的研究 (10)6.3城市特色研究与确立 (11)6.4相关规划调整建议 (11)7附则 (11)1总则1.1制定目的为规范总体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提高总体城市设计编制质量,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依据《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南。
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市县单独编制的总体城市设计。
1.3总体城市设计的任务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定位城市形象,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空间意向,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1.4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
满足人的认知、使用功能、审美要求和生产生活需求,营造高质量、人性化城市环境空间。
(2)宏观整体。
整体把控,建立有机的系统,形成完整统一的城市风貌。
(3)特色突出。
尊重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特征,营造协调、整体与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
(4)注重实效。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管理需求,对接实施主体,重在操作性。
1.5主要内容以城市整体为设计对象,分析和研究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确定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组织公共空间体系,构建景观风貌特色,提出控制和引导城市整体空间要素的要求。
题,利用地下空间这一城市空间资源,借助其特有属性增强新城空间韧性与紧凑度,降低能耗、增加碳汇以提升可持续性,则变得十分必要且紧迫。
福州滨海新区位于福州城市发展东拓南进的主要发展轴上,是18个国家级新区之一,距离福州老城区中心约40 km;它邻近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其主要发展轴西连莲花山,东临台湾海峡,背山面海,景色宜人。
滨海新区CAZ 核心区共计4个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4万 m 2,建筑面积约50万 m 2。
主要布置有5栋超高层塔楼、1个购物中心和1个城市公园等,其中东南侧为中央公园城市绿地,东北侧为购物中心,西北和西南侧用地为新区地标双塔(见图1)。
其地下空间设计充分利用区域规划要素,采取多种设计策略,将CAZ 核心区高强度开发、轨道交通枢纽门户、地下环路系统等利用片区统筹的方式为实现立体城市提供空间,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见图2)。
1 CBD 与CAZ 之概念辨析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Burgess)基于他创建的城市同心圆模型在1923年提出了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的概念。
当代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功能核心,它集聚了众多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有众多办公楼、酒店、公寓及其他配套设备,所提供的市政交通、通信等完备的基础设施也为当下活跃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便捷条件。
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CBD 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城市中心区地价、物价飞涨,居民大量流失,“有商无民”现象不断加剧;中央商务区白天“钟摆式通勤”,夜晚与周末成为“死城”;城市中心区零售商业比重大幅下降。
这些问题都导致传统摘要 文章以福州滨海新区CAZ(central activities zone)核心区为实践案例,探讨TOD 一体化开发下的城市中央活动区地下空间设计策略。
首先对CBD 与CAZ 进行概念辨析,进而阐述了该项目设计的总体理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滨海新区CAZ 核心区地下基盘系统、交通换乘枢纽、低碳地下空间三个设计要点,总结相关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经验。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Zhujiang New Town Core Area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文_吴桂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胡凯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生何力宇 广州零号建筑设计公司 建筑师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市近年建成的CBD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其设计与建设实践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对各阶段工作的成果特点、联系和变化进行评析,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价。
珠江新城核心区(又称广州新中轴珠江新城段)占地1.4km2,经过20余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并获得普遍好评,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州市全市土地面积7434km2,珠江新城核心区占全市面积的0.013%,据统计2015年全市GDP总值为1.8万亿,珠江新城核心区GDP总值990亿, GDP总值占比为5.5%;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城市标志,被誉为广州市的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以来,进行了多次的城市设计探索研究。
通过对其城市设计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我们可以理清其发展的连续性、各阶段的特点、联系和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反馈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广州同时期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总结其过程中的得失可以对广州未来的城市设计及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检讨调整、深化实施、逐步完善等四个阶段。
图6 广州规划院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7 同济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8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总图图9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模型年)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1992年)1992年7-8月,广州市规划局委托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香港梁栢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广州市规划院等三家单位进行“广州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竞赛”,经专家评审后,托马斯公司方案胜出,其方案基本确定了珠江新城规划的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