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0.32 MB
- 文档页数:2
南宁市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简介五象新区,是南宁城市规划中一个全新的城区,是邕江之南的一个辽阔区域,包括了——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和那马组团为主的175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象新区规划让城市南部未开发的这片土地,一跃成为城市未来的建设区域,也将在未来被建设成为我们城市的形象代表。
规划中的五象新区核心区,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也是一个以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为主,集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更是一个融入自然的生态城市典范。
五象新区,这个175平方公里的区域,虽然还只是刚刚绘就的一幅蓝图,但已经引发了我们城市许多的激情和豪情:因为她的未开发,因为她的无限可能,更因为她的即将崛起和必然腾飞。
虽然认真说来,五象新区至今还只是一个就是思维时空、规划时空。
但那些与“五象新区”关联的词句,已经构筑了一种南宁生活的“新时空”,而从现在开始,这个新时空会一点一点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五象新区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
2006年4月28日,五象大道的开工、兴建,标志着五象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而从现在开始,五象新区已经成为我们城市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
建的是一个新区,也是一个新南宁。
这个新的造城传奇,让我们一起关注。
因为,五象的发展建设周期虽然还很长,但我们城市美好的远景已经指日可待;而其中的一切理念、设想,都将成为我们城市的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五象·时间2005年2005年4月,时任广西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同志,在视察南宁时提出,南宁市应该重视加大向南发展,江北主要是完善为主。
根据这一思路,南宁市委、市政府开始进行向南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经多方论证、马飙书记多次现场视察,市委、市政府最后确定五象新区为新一轮城市建设重点区域。
11月28日,中共南宁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2006至2010年),南宁“城市建设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启动五象岭新区和龙岗新区建设,推动江南片区发展。
四会市大沙新区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总体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一、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四会市大沙新区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发展项目,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城市布局、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项目的总体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二、项目背景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是珠三角通往粤西地区的交通要道。
大沙新区产业新城位于四会市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为推动该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品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此设立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三、总体概念规划总体概念规划以“绿色、智慧、宜居”为核心理念,注重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
规划目标是将大沙新区产业新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创新示范城市、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魅力之城。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形成“一核两带三片区”的城市结构。
“一核”指大沙新区的核心区,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设施;“两带”指生态景观带和产业创新带,分别依托南北向的生态廊道和东西向的产业廊道,打造绿色生态和创新发展的城市脉络;“三片区”分别为北部的科教创新区、中部的产城融合区和南部的生态宜居区。
四、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为核心,注重人文关怀和公共空间的设计。
具体设计理念如下:1、尊重自然: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如水系、山体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空间。
2、延续文脉: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塑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
3、宜居宜业: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同时,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4、绿色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倡公共交通出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行、步行等),降低交通压力。
5、智慧城市: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生活便利性。
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杭城西郊,吴越故里,宁静的青山湖畔正孕育着一座崭新的科技城。
在长三角战略转型、浙江省探究创新开展形式的历史机遇下,青山湖科技城以其较好的产业根底,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突出的政策主导优势,有条件建立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新城。
一、概念性规划目的定位规划突出科技与品质两大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建立“科技新区〞,围绕青山湖打造“品质新城〞。
新的产业体系规划重点强化研发,突出创业孵化;强化效劳,突出成果转化;强化引领,突出制造联动。
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物联网〕和生命安康产业,建构研发、转化、制造三者联动的产业体系,形成“三区多谷〞的产业空间布局。
新的生活方式为吸引高端人才,会聚高端产业,规划〔1〕多元居住提供多元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
〔2〕低碳生活建立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和旅游公交互相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搭建步行与自行车两套慢行交通系统,表达低碳安康的出行理念。
〔3〕个性消费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元的效劳体系,提供个性化的消费场所,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
〔4〕和谐共生建立环境友好的生态平安格局和魅力多彩的景观体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规划构造规划形成“一心三城、四廊多园〞的区域空间构造。
一心:环湖筑心,突出青山湖滨湖现代效劳区集聚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和现代效劳等综合功能,滨湖高尚低密度居住区表达高品质居住。
环湖运动休闲区打造面向区域的生命科学谷和都市康体疗养胜地。
滨湖生态山林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构成科技城的生态屏障。
同时,通过环湖道路的建立、环湖景观的塑造,将青山湖打造成为科技城品质生活之心。
三城:倚水兴城,突出科技城规划通过空间与功能上的整合,打造高新产业城、宜居生活城和创新科技城,实现研发-产业-效劳的功能互动,科技城为产业城提供智力支持,产业城为科技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产业环境并反哺科技城的成长,生活城那么为科技城和产业城的开展提供效劳。
宁波市江北姚江新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姚江新区成为了宁波市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作为宁波市的子区,姚江新区不仅是宁波市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宁波市的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在这背后,宁波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旨在提升姚江新区的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首先,宁波市政府对姚江新区进行了区域发展的概念规划。
根据规划,姚江新区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业态。
这不仅能够提升姚江新区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满足居民对于更好的生活品质的需求。
在规划中,姚江新区将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企业和创新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同时,姚江新区还将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宁波市政府还对姚江新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旨在提升新区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首先,姚江新区将进行交通规划与设计,提升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和流畅性。
这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驻姚江新区,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姚江新区还将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注重建筑的风格与功能的统一性和美观性。
规划中强调要加强公共空间和绿地的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姚江新区还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优化城市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
除了以上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宁波市政府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目标和指标。
首先,希望在规划期限内,姚江新区实现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和城市人口的稳定增长。
其次,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吸引力。
最后,希望姚江新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总之,宁波市江北姚江新区的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旨在提升新区的经济实力、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通过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业态,引进先进企业和创新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面积:
Scope:
获奖:
Award:
完成时间:2006
Year of Completion: 2006
项目特点
本方案紧扣“滨水城市”和“新城建设”两个主题,以水为魂,以绿为脉,由原生的河道走势为基础,引湖入城,构建指状内延的城市生态体系,并结合现状条件与规划可操作性,合理配置功能,带动全区发展。
项目创新
在核心区的城市设计中,突破以往城市中心区以功能实体为核心的模式,充分利用滨水的资源优势,将巢湖的水体引入基地,形成“一湾两带”的独特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