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66 KB
- 文档页数:6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期末考试文综地理答案及评分参考一、选择题(1-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A卷:1.C 2.B 3.C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AB卷:1.B 2. C 3.C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D二、非选择题(必考题46分,选考题10分,共56分)(一)必考题36.(22分)(1)长江携带泥沙在江海交汇处,(2分)由于地势平坦、海域较浅,河水受到海水的顶托,泥沙不断堆积形成。
(4分)(2)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多;(2分)地势西高东低,大量的河流径流注入太湖;(2分)太湖水盐分通过入海通道注入海洋,太湖水的盐度逐渐降低,形成淡水湖。
(4分)(3)河流携带泥沙,湖床抬高;(2分)(网箱养殖,植物、藻类大量繁殖)有机物含量多,大量沉积湖底;(2分)人口增加,围湖扩大用地等。
(2分)流域内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质。
(2分)37.(24分)(1)爪哇岛多火山灰土,土壤肥沃;(2分)当地开发较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产品加工成本低;(4分)(东南亚地处世界主要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和交通优越,产品便于远销世界。
(2分)(2)山地缓坡采光、通风条件好;(2分)利于排水,不易产生渍涝;(2分)山地昼夜温差较大,便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2分)(3)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加工、运输)的发展;(2分)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2分)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2分)(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药物和替代品的增加;(2分)疟疾防治措施提高(疟疾发病率减少)。
(2分)(二)选考题43.(10分)有利:海拔较高,大气洁净、晴天多,(光污染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等。
(6分)不利:距离东部地区远;地区接待能力不强等。
(4分)44.(10分)雨水可直接排入城市内河,作为城市景观用水;污水通过处理,实现污水再生回用;降低对河道、地下水的污染;(6分)便于雨水收集使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存环境。
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A 卷1.A【解析】本题考查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从原文“口述历史是经由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历史记忆受其内在机制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来看,A 项“只是在口述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主观因素多”以偏概全,也有客观因素影响。
2.D【解析】本题考查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级。
从全文来看,作者从“历史记忆、历史叙述、口述文本整理”“三重帷幕的过滤和阻隔”分析了口述历史失真的原因,但并没有“提出了确保口述历史真实的方法”,D项无中生有。
3.C【解析】本题考查难度中等,考查评价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合理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A项“保证历史记忆真实的因素是研究核心”错。
原文是“口述历史的主要环节应该放在历史记忆呈现过程中,研究影响历史记忆呈现的多重因素”。
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影响历史记忆叙述的除了语言,还有心理、生理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
D项缩小范围,由原文“访谈者在整理过程中的主观取舍,实际上是对口述者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的检验、修订、补充和取舍”来看,访谈者在整理过程中的主观取舍也会让历史失实。
4.D【解析】本题考查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D项张冠李戴,由材料四中“张克斯等人呼吁,美国不应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美国国内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着‘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不少人”并不包括张克斯。
5.C【解析】本题考查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由材料二第二段“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来看,C项“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曲解文意。
6.(1)中方: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2)合作方:欢迎“一带一路”建设,让己方发展潜力得到释放。
(3)美方:先是担心威胁美国全球影响力,后来出现有助本国“新丝绸之路”等观点。
试卷类型:B 唐山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_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l卷(选择题)和第ll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下表中可以获得的有效历史信息有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予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①⑨④ 8.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是从生产工具的改革、耕作技术的进步开始的。
那么中国古代铁农具开始出现于A.商朝 B.西周晚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3.《华阳国志.髑志》记载:“(桊)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D.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4.《汉书》记载:“秦为无道,……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土地买卖之风盛行C.贫富差距过于悬殊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5.《中国知识分子论》中说,“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局面在历史上实在少见,也许只有史家绝称的‘贞观之治’勉强可以接近这种理想”。
这种相互制衡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内阁六部制D.三权分立制度6.“熙宁四年颁布实施规定有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原创卷(新课标03)文综历史·参考答案41.【答案】(1)不同:秦朝作为基本国策布行天下,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依法保护土地私有制。
西汉实行宽舒政策,皇帝亲耕引导,重视水利兴修。
(4分)共同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 分)主张:认为农业和商业并重才能富国强兵,治国平天下;同时认为农业是百业之母。
(4 分)分析:这表明孙中山已经放弃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固守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观念,体现了资本主义化的时代色彩;他对农业地位的认识已上升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性高度。
(3 分)42.【答案】示例一论题:清代中国的衰落。
(2分)论证: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的励精图治,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社会稳定,人口增长,疆域辽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乾隆末年开始逐渐衰落。
政治方面,清朝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经济方面,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及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文化专制及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禁锢了思想。
外交政策方面,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
综上所述,清代在转变时期没能及时革新,导致了中国的衰落。
(10分)示例二论题:英国的崛起。
(2分)论证:英国曾是地处边缘、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岛国,但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中心。
政治方面,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方面,18世纪的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足够资金;“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五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罗斯福推进工会和企业家的对峙,大大提高了劳动成本,使失业问题雪上加霜。
企业家由于无法揣测政府和工会的下一步行动,不敢大力投资。
沉重税负又加剧了这一情况。
大量失业人员只能到政府工程就业,那里多数不具有生产性,有时纯粹是为吸收就业而制造工程。
这些现象说明罗斯福新政A.未取得任何成效B.失去了民众支持C.过于注重人民利益D.加剧、延长了大萧条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文中的挑战是指A.苏联的威胁B.美国经济滞胀C.中国的崛起D.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3.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4.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
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制度是A.西周推行的分封制B.隋唐三省六部制C.明朝八股取士制度D.清朝设立军机处5.1787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
这一方式A.削弱了宪法的权威B.保证了宪法的公正性C.赋予了宪法灵活性D.激起了各州不满情绪6.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7.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这对租界房地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种政治现象应该是A. 秦代垂直管理的特征B. 汉代内朝外朝的体制C. 唐代三省分工的具体化D. 宋代机构臃肿的写照【答案】A.........2. 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A. 借古讽今B. 取法汉唐C. 重建纲常D. 贬抑佛道【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来看,程颐认为前面所有朝代除了汉朝之外都有一些问题,只有宋代是“大纲甚正”,因此他的目的就是重建伦理纲常,恢复之前儒学的价值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宋代是“大纲甚正”;B选项错误,程颐认为唐代伦理不正;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佛教的内容。
3.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这说明A. 文字狱造成文艺界百花凋零B. 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 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 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味较低【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百姓对昆曲是不喜欢的,他们喜欢的是秦声等其他乐曲,说明昆曲逐渐脱离了群众,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这雨文字狱无关;C选项错误,我们无法比较其价值的高低;D选项错误,艺术无雅俗,我们不能妄加评论。
4. 《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
《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A. 对外开放的程度B. 思想解放的尺度C. 社会转型的难度D. 政治改革的力度【答案】C【解析】对于《海国图志》的态度,中国和日本是完全不同的态度,这也决定了两国在近代的情况,改变了两国社会转型的程度,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018届唐山市高三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5 c 唐市4题。
3.图中信息表明,我国在1980H8题。
7.图4-1中剖面线ab和fg的交点在图4-2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c.①和④ D.②和④
8.若该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
A.不会出现小岛 B.出现三个小岛 c.出现两个小岛 D.出现一个小岛
读北极地区某年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9-11题。
9.图示L地区等压线发生弯凸,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海陆分布与纬度
B.海水温度与海拔
c.洋流与海陆分布
D.太阳高度与降水
10.在此时期,若G气压中心势力增强,并趋向南移,那么,北美五大湖地区
A.出现龙卷风 B.湖水急剧上涨 c.气温急剧下降 D.东南风更强劲
11.若此图所示日期为一月初某日,图示区域的黑夜范围最接近 A.90% B.70% c.50% D.30%
12.37题,46分;选考题42-44题,各10分;共56分)
36.(22分)
(1)地处我国内陆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属于中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3分)蒸发强、降水量小,地表植被稀疏;(3分)沙。
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考古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秦帝国的刑法不下20种,“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
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朝末年,帝国政府在七十万刑徒中遴选数十万人为基本构成,再加上官府奴隶的子弟,组建了一支精锐大军,这数十万刑徒军的战力非凡,以至于被项羽集团视为纯正的秦军。
材料反映了()A . 秦帝国法律残酷、暴虐,加剧了阶级矛盾B . 秦帝国法律细密,既管得宽又管得严C . 秦帝国是犯罪成本极高而立功效益极大的社会D . 秦法使秦国持续奋发并稳定强大2. 茶叶生产在唐代获得迅速发展。
翻检《全唐诗》可知道,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
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浮梁位于今江西东北)对以上材料的推测可以得知()①唐代茶产地集中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相对安定②唐代茶叶的兴起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③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化④唐茶叶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唐代运输业的发展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3. “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
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
由此可知()A . 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B . 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C . 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D . 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4. 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据材料可知()A . 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B . 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C . 学者主张“心性空谈”D . 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5. 1905年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中国史书之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
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2. 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3. 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4.《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
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8.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
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种政治现象应该是A.秦代垂直管理的特征B.汉代内朝外朝的体制C.唐代三省分工的具体化D.宋代机构臃肿的写照25.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26.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这说明A.文字狱造成文艺界百花凋零B.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味较低27.《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
《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A.对外开放的程度B.思想解放的尺度C.社会转型的难度D.政治改革的力度28.1907年,中国有人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
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
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
这种认识A.宣传三民主义B.唯恐天下不乱C.鼓吹民主革命D.绝非时代主流29.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史界革命的目的是要把史料和对史料的解说结合在一起,以提供行动指南和唤起爱国主义意识。
”“不对史学进行革命,史学便没有能力促进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保证中国的续存。
”这表明史界革命A.更新史料解说B.推动维新变法C.否定史学传统D.旨在救亡图存30.读《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一些词语出现的次数变化统计表》(部分)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结论是A.意识形态不再重要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C.左倾思想已经根绝D.非公经济发展缓慢31.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 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
愤怒的群众会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 “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由此可知A.群众斗争推动了罗马法治的进步B.罗马法一度忽视私有财产的保护C.罗马法维承了希腊的民主精神D.罗马法的适用对象包括奴隶在内32.“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这句话属于A.历史事实B.历史结论C.历史评价D.历史解释33.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成功失败、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种宗教观A.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B.成为宗教改革的先声C.有利于树立教皇权威D.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34.亚当•斯密认为,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
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这种观点A.完全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C.忽视了法治和道德的历史价值D.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思想遵循35.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该评语A.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B.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C.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D.暗含著西方中心论的思维41.(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停杯共说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络眠独迟。
——(唐)张籍:《贾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
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
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唐) 元稹: 《估客行》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企业中已出现了一大批受到高等教育、熟悉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与技术的人才。
据对上海近代企业部分经理、董事的学历调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调查总数447人的28.4%,受过中等教育的占11.4%; 银行业方面有高等学历的占47.5%,受过中等教育的占3.8%。
——张福记: 《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1) 提取材料一中的主要历史信息。
(要求: 不得摘抄原文。
10分)(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述历史现象的成因。
(6分)(3) 综上所述,概括指出影响经济活动参与者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9分)42.(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政治史大事年表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颁布1836 年英国宪章运动开始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与政府首脑会议召开1967 年欧共体成立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7 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1991年苏联解体1993 年欧盟建立从以上材料中选取至少三项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主题明确合理,材料选取恰当,史论结合。
12 分)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在不同的时代,对教有价值观都有不同的侧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以来,有三个关于教育的重要研究报告。
报告一 1972 年《学会生存》,当时世界总体经济比较繁荣,报告提出来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要为科学发展服务,促进经济更加繁荣,以科学主义和经济主义为主体来设立教育目标。
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的思想。
报告二 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个报告提出的背景是在20世纪末,当时全世界经济都比较萧条,大家寄希望于新的世纪,因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充满了一种乐观主义的色彩,提出了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这四个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指导着我们教育的改革。
报告三 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报告提出教育应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育应该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三者的协调作为教育的立足点。
(1) 根据材料,概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来教育价值观的调整方向。
(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
(9分)46.【历史一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64年1月27日,戴高乐不顾华盛顿的一再抗议,在外交上完全承认了共产党中国。
两天后,他解释说,他只是在“承认世界的现状”。
他又说:“在这块(亚洲)大陆上,不能想象会出现不牵涉到它(中国)的和平或战争;难以让人相信,没有中国的参加,也能缔结一个关于东南亚国家的中立协定,而我们法国人对缔结这样一个协定特别关心。
”因此,这位将军也在东南亚发起挑战,而美国当时正在那里用金钱、武器和军事代表团支持越南当局镇压越共的共产主义反叛者。
戴高乐确信,美国的这些努力注定要失败,美国人将被赶出去,正如法国人10年前被赶走一样。
因而,他极力主张整个地区中立化,因为这将“驱除各种形式的外国干涉”。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时期法国外交活动的历史背景。
(9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外交活动。
(6分)47.【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郑观应“年十七(1858)小试不售,即奉严命,赴沪学贾。
从家叔秀山学英语,入宝顺洋行管丝楼,兼管轮船揽载事宜。
”在宝顺洋行工作了9年,到26岁(1868)“宝顺”停业。
他利用同社会广泛接触的机会和工作条件,“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
从1894年起,正式担任太古轮船公司买办8年,实为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这个时期,几次纳资捐官,最后得候补道衔。
他又将当买办的优厚收入,陆续投资于洋务派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并且在充当买办的同时,兼任过上海织布局会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务。
1882年,受李鸿章札委,任招商局帮办,兼营织布局,同时辞去太古轮船公司买办职务,成为洋务派企业主力人物之一。
郑观应自称是“初则学商战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1) 根据材料,指出郑观应的几种身份。
(6分)(2)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9分)24. A 25.C 26.B 27.C 28.C 29.D 30.B 31.A 32.D 33.A 34.B 35.D41.(1)商业活动范围广;存在长途贩运;商品种类多;有贩卖人口现象;长安是全国性商业中心;商业环境差;商人缺乏安全感;商人逐利;商人苦中有乐等。
(10分)(2)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对外联系的加强。
(6分)(3)经济制度、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生产收益、个人情怀等。
(9分)42.答案示例:主题:世界政治民主化(3分)论述:《权利法案》、美国联邦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体现了无产阶级追求民主的努力。
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发展、中国的复兴、苏联解体显示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其本质是国际关系民主化。
(9分)45.(1)从最初的科学主义、经济主义转向乐观主义、理想主义,调整为现在的立足于人文主义。
(6分)(2)时代提出的挑战和机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教育本身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9分)46.(1)冷战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中国国际影响力增长;法国的大国情结。
(9分)(2)提升了法国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
(6分)47.(1)买办、官员、洋务派、企业家、爱国者。
(6分)(2)有利于抑制外来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有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