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含义教材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书的名词解释教科书,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由一定社会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出版部门编制的有关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时数等方面的基本指导文件。
简而言之,教科书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科书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它对学校、教师、学生都具有约束力,使用时要按照教科书来进行。
因此,教科书又称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共同依据,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文件。
1.课程标准2.学习辅助3.教科书的表现形式是“课本+课外资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课本”包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是统一的;“课外资料”指课外读物、课外活动、各类实践活动、补充读物等,多样化。
通常情况下,学生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后,再进行选修教材的学习。
因此,“课本”和“课外资料”是相互渗透的。
4.教科书的性质是一种教育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教科书在国家基础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2)教科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据。
( 3)教科书是向全体公民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
( 4)教科书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媒介。
( 5)教科书是衡量国家和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5.教科书的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封面。
封面上印有课程标准、编写单位、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版次、印数、字数等。
(2)扉页。
扉页上印有编写说明,教科书所含学科的分量及总课时数,编写、出版和发行机构名称。
(3)正文。
教科书的正文包括:教科书的序言、课程目标、内容简介、教学建议、学习指导和练习答案等。
5.教科书在国家基础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的内容是:(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
(2)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
(3)是推广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4)是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最佳课题。
(5)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教科书的发展史是伴随着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一起发展的。
教科书名词解释
教科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又称课本、教材。
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通常按照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
广义,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全是教育。
我国在2001年之前使用统编教科书,由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使用。
2001年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发布,教科书可以由各出版社出版,再由教育部审定通过使用。
切记:教科书作为教育重要工具,经过严格审查,除了特殊目的外,整体是富有科学性的,虽然其不如科学刊物一样严谨,或可出现便于师生或非专业人士理解的简化说法,但是只要不篡改其本意即是非常可靠的,否则将会误人子弟。
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的最大作用。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有利于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教科书的名词解释
1、指中小学和幼儿园使用的教材。
我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完成,现在只有小学五年级起点的“人教版”教材和幼儿园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
2、《儿童发展心理学》是苏联当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主持编写,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该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心理发展理论,对后来学前儿童教育和心理学发展影响深远。
3、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经典教材,受到广大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也受到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这本书就是以“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小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和教育”为中心内容,把日常生活和青春期发展所包含的性心理内容都囊括其中。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儿童性心理的含义及其发展;第二章重点阐述了个体性发展的内容及各阶段的任务;第三章论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第四章则强调指出要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真正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
4、
新课标规定,普通高中选修课课时总数不超过36学时,其中必修课14— 16学时,选修课14— 16学时。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编写《选修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5、《现代汉语》是大学中文系或文科类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本书中作者从古今语言事实出发,借鉴当代学者最新的语法研究成果,系统地阐释了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
5、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课程标准》的
规定,新课标将选修课定为:模块(限选)必修I、 II,文史类:第I 组为必修课,其余类型的选修课则为选修I、 II、 III,分别供文科、理科考生选择。
教科书的名词解释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科书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科书是为学生编写的具有权威性的教育教学材料,用于教授特定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一、定义和特点教科书是一种专门为教育目的而编写的书籍,通常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育专家所撰写。
它以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为核心,在结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面以简明清晰为原则,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科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权威性:教科书是经过权威部门审定和推荐的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它经过精心的编写和筛选,确保内容正确、准确,符合学科的规范和教学的要求。
2. 客观性:教科书力求客观公正地呈现学科的知识和观点,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倾向。
它应该提供多种视角的信息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独立判断。
3. 系统性:教科书内容应该有机地组织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从浅入深,由简到繁地介绍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发展脉络,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本质。
4. 适应性:教科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和教学目标来编写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它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二、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1. 传递知识:教科书是学科知识的主要介绍和传达媒介。
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引导思考:教科书不仅提供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它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对学科知识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
3. 塑造价值观:教科书不仅传递知识,还承载着社会价值观。
它传递有关伦理、道德、公民意识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辅助教师: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观点、困扰学生的问题和具体的教学建议。
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原因作者:修欣焱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3期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通常说的是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内容,再考虑如何教授教材内容。
为何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呢?教材文本的局限性、理论研究的缺失、新课程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新教材的定位等原因都需要教师理解教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教材、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都是课程资源,如何将教材资源与学生、教师、环境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只有深刻理解为何要真正读懂教材,才能坚定教育信念,使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来适应教学要求。
1 教材文本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理解教材首先,教材易带有编写者的偏见、教科书的编写总是或多或少地受编写者的哲学观、社会观和课程观等一系列主观意识影响和左右。
即使编写者想竭力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但选择什么内容,删除什么内容,以及问题讨论的方式都反映出编写者的主观意识。
教师不能一味的被教材牵引,很多中学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自主理解会反馈诸多问题。
比如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编排杂乱,不成体系,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困难很多;教学目标与实际应用差距过大,导致教师、学生都不适应;课时内容安排“花架子”太多,与实际教学很难衔接等等。
所以教材的局限性需要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自主理解和实践探究去调整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科书不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身心的发展及生长的环境都各不相同,因而在其"智力、能力、性向、兴趣、经验、生活环境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但是教科书大都是以中等学生的程度而写的,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比如说,老教师会体验到每一届的学生大不相同,上一届学生认为理解不好的知识,下一届学生却学起来很轻松。
相应的,教师也要改变教学中的重心和方法。
但是教材不可能迅速适应学生的特点,这就体现出教材为教师理解预留了空间。
由于教材版面等因素,教材往往还简化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呈现给学生的是精炼的、本质的逻辑结论。
教师如何理解教材摘要: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所依据的材料。
教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方式、策略和效果。
要深入理解教材,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教材版本的多样化,其次应该合理把握教材的性质与功能,第三,针对不同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针对性、多样化的理解策略,达到全面深入的理解。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所依据的材料。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其教学的方式、方法、策略等也就不同,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对课程的个性化理解,甚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生课程。
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等的差异,在教材方面制定了教材多样化的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中小学教材,于是出现了教材数量多、版本多、品种多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如何理解教材的问题不再是传统的对仅有的一本教材内容的精细把握,而应该从教材的相关政策、性质、功能,到具体内容的编排、深浅宽窄、学术性、实用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认识。
一、对教材多样化版本的理解多样化教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对于这些教材,不是随便选择一套拿来用就可以。
因为不同的教材所针对的学生的水平和层次不同,具有的地方特色和实施特色不同,对实施条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种教材各自的特点、优势、不足有充分的了解,才可能做出适合的选择。
在理解这些教材时,教师一方面要研读教材本身,同时也要了解教材编写者的个人情况,如学术背景和立场、个人成长发展经历等,还应该了解不同身份的人对教材的不同评价。
在此基础上,结合与其他教材的对比,教师就能够对每一种教材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这样,再根据对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教师的个人风格等的综合分析,就能够选择一种适合的教材。
二、对教材性质与功能的理解教师对教材性质和功能的基本认识,体现教师基本的教材观,而教师的教材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使用教材的态度、方法和效果。
一、什么是教材?什么是教学大纲?答:教材(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课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分说明,本文、附录三部分。
许多教师把教材理解为教科书,认为教科书就是教材的全部,并常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等概念混淆。
到底如何界定教材,不同观点的人对这一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
下面列举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帮助我们理解教材的含义,理解教材的广义性与多样性。
1、《中国大百科教育卷》对教材的解释是:(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2、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对教材的界定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
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
3、日本学者欢喜隆司教授认为,“从总体上说教材是受学校教学内容所制约的。
它源于实质性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理上和实践上主动地作为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成分加以掌握的物质对象和观念对象。
4、传统教育派认为:教材是历史积累的人类经验,是学校各学科的目的内容或材料。
现代教育派认为:教材既包括师生所从事的活动,又包括完成此类活动所应用的各种材料或工具。
教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的)和无形的(精神的)。
5、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从教材构成的角度讲,信息及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是组成教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从教材的功能上看,教材是教师为一定育人目标服务的师生之间的是中介媒体。
在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靳玉乐等主编)将教材定义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
教科書的重要性魏國泰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不論是教師或學生使用教科書的時間,均佔很高的比例。
教科書是教材最重要組成部份,它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是教師主要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指引,同時方便家長明瞭學生學習內容,教科書更是能達成國家教育目標、傳遞文化精華、型塑社會價值等的重要工具。
國外的研究,說明了教科書與教學活動之密切關聯。
Armstrong & Bray(1986)指出,美國中小學平均一個上學日將近有70%的時間是用於學校教學,而在課堂中就有90%到95%的時間是專注於教科書上,平均每一天花費在家庭作業的時間也有90%是用於教科書上,而教師的教學有98%的教學內容是與教科書有關的(Wernersbach,1987)。
且有90%的教師其授課內容和活動是依據教科書及教師手冊,不做任何增刪、修正(McCutcheon,1980)。
而學生與教科書互動的時間遠比與教師互動的時間還要來的多(Gall,1981)。
Weiss(1993)也指出教科書和其他的學習材料是教與學的工具,故教科書在教學中扮演主要資源的角色(Tamir,1985)。
Weiss(1993)也指出在1970年代中期,美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評估文件中說明了教科書的主導角色決定了科學方面的教學,根據其在1985-86年的全國科與數學教育調查中發現,有超過90%的小學及中學的科學班級使用教科書,明顯可知教科書的使用已超出參考資料,顯示教科書在科學教育方面仍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大多數的科學教師在其科學教室中的報告,有75%或更多是來自教科書(Weiss,1993);故可知教科書在科學教育的教與學中扮演一個重要地位(Betty,1993),由此可見教科書對教學活動的重要性。
以國內而言,教科書在整個教學中佔極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教育系統的核心,學生在學校學習,有90%以上時間是和教科書息息相關的(施懿珊,民91),教科書更是教學的主要資源,是中小學的重要教材,是教師課堂上教學的教材主要來源,是學生在學習中所使用的主要媒介,更是入學考命題的依據(黃政傑,民87),而且教科書不僅是教學中的教材,用以發展個人的知識,還有傳遞文化,型塑社會價值及國家意識等重要功能(施勳珍,民87),不單只是一本課本,而是關係整體教育品質,影響教師教學水準,更關係著未來千萬學子的學習權益及受到的教育品質。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既要求准确传递知识,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编写教科书需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以下是我对教科书的认识: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辅助工具之一。
它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科书中的知识内容和学科要求也是学校教学的依据,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教科书在知识传递上的重要性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编写和选择教科书需要严格遵守学科知识的规范和原则,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科书的内容应该符合当代的学科发展水平,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教科书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来确定知识的呈现方式和难度,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三、教科书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科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中的例题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教科书中的扩展阅读和案例分析也可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科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科书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它承载着国家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也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知识的重要媒介,通过教科书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知识,对于促进社会的科学素质和文明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教科书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者,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不仅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就,更关乎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编写和选用教科书时,需要对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力求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使之能更好地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科书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日益完善,人们对教科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材和教科书名词解释教材和教科书,这俩词儿咱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您想想,教材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导游,带着您在知识的大观园里到处转悠。
它涵盖的范围那叫一个广,不光有书本上的文字、图画,还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资料,比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啥的。
它的目的就是要把您领进知识的殿堂,让您尽情地探索、发现。
教科书呢,您就把它当成是旅游时的那份详细地图。
它把重点的路线、景点都给您标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一页、每一章都有精心规划好的知识点,就像是一个个路标,指引着您前进的方向。
比如说学数学,教材可能会给您讲讲数学的历史,数学家的故事,还有数学在生活中的各种奇妙应用。
而教科书呢,重点就是那些公式、定理、例题,告诉您怎么解题,怎么考试能拿高分。
教材更像是个丰富多彩的大杂烩,什么都有,让您对某个领域有个全面的了解。
教科书则更专注于核心内容,把最重要、最关键的东西塞给您。
再打个比方,教材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有各种乐器的演奏,有悠扬的歌声,有激情的舞蹈,让您全方位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科书呢,就是那首主打歌的乐谱,您得把它琢磨透了,才能跟上节奏。
您说,要是没有教材,咱们学习是不是就像在黑夜里走路,摸不着方向?要是没有教科书,是不是就像上战场没带武器,心里没底?教材和教科书,它们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咱们能学好知识,就像左右手,相互配合,帮助咱们在求学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教材和教科书,它们可是咱们学习的好帮手,是咱们通向知识宝库的钥匙。
咱们得好好利用它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收获满满的智慧!。
教科书是什么意思教科书是什么意思今天上午,数学老师在发教科书,我回到家中打开书包一看,哇!每本教科书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五角星,难道这就是“星”中之王?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我的书本,有的被折了,有的沾上了墨水。
我非常生气,想:为什么别人的书都没事,偏偏我的书出现了问题呢?老师是怎样把那么多书发下来的呀!对,这一定是他们在捣鬼。
可这是为什么呢?下午,又出现了一件事。
放学后,我与伙伴们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我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说:“听说,咱们的语文教材也要修订了!”“什么?还要修订?真是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学习刘备卖草鞋啦!”“嘻嘻,就是嘛!”我心里暗暗得意。
同学们知道,这次语文教材的第八册与原来的版本大不相同,字变大了、增多了、排版变美观了……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好事,因为我不喜欢字大的教科书。
新课改不仅指的是语文教材的修订,其实各学科的教材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改革。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体育教材。
以前,我们的课堂总是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在狭窄的空间里展开激烈的竞争。
而现在的体育课上,同学们更加轻松自在,三五成群地跑来跑去,或做游戏、跳绳、踢毽子……就连平时难管教的男同学,也变得彬彬有礼,见面主动问好了。
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新课改,体育教材改变了。
20xx年,新课改吹响了号角,它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老师强调早上和下午的作业量很大,在繁重的作业压力下,孩子们早已精疲力竭了。
但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老师为了能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决定适当减少孩子们的作业量,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这样一来,同学们乐坏了,一下子多了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便用这些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课外书是很有益处的,它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孩子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
同学们从此更加爱上了阅读课外书,对语文这门学科也更加热爱了。
作为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同学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教科书名词解释教科书是指用于教学的书籍,主要用于学校教育领域。
教科书通过系统地总结和组织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图表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教科书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结构严谨:教科书具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顺序,按照学科知识的发展和教学要求进行组织,分为不同的章节和单元,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 内容全面:教科书包含了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以及与实践相关的案例和应用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
3. 知识系统化:教科书在内容组织上注重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将其划分为模块和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并通过重点和难点进行标注和强调,方便学生重点学习。
4. 规范统一:教科书通常由专业教育机构或教育专家编写,经过严格审定和审核,内容和语言风格统一规范,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 图文并茂:教科书通过插图、表格、示意图等形式辅助文字说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科书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统一教学内容:教科书为学校规定的教学大纲提供了统一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可以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致性,促进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 提供参考材料: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它可以提供学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消化。
3. 培养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教科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教科书的指导,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的获取和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4. 提供课后练习:教科书通常配有课后习题和题型练习,帮助学生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学过的内容。
5. 促进师生互动:教科书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组织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教科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科书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作者:李东花赵姣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02期摘要:教科书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日常教学都要见到用到教科书的实物,陌生是因为究竟什么是教科书,与一般书籍本质区别在哪,与日常所说的教材有什么不同,与课程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未必每个人都清楚。
这些概念混在一起,使我们很难对教科书做出明确的定义。
笔者对几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以阐释其内在区别与联系,明确教科书的含义。
关键词:教科书;概念;教材作者简介:李东花(1985-),女,山东菏泽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姣(1985-),女,陕西榆林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辽宁沈阳110034)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2-0027-02教科书(textbook)作为教育的必备材料之一,其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由于教育的复杂性,也由于教育科学无定性的本性,人们对教科书的概念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形成了不同的教科书观。
一、国外对教科书概念的理解《世界大百科全书》给教科书的定义为: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还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其作用十分重要。
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科书的编写。
我国和前苏联等国家,实行国定制,全国采用一种通用课本,这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也有助于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科书不仅每章、每节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而且各章、各节之间要有严密的、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1]《美国大百科全书》:从严格意义上讲,教科书是为了学习的目的通过编制加工并通常用简化方法介绍主要知识的书。
由该定义可知,教科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书籍,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适应教学的特点和需要。
[2]德国学者施穆克(Schnlukcer,E.)则认为,“教科书是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根据各州教育部的教学大纲,从一定的教育观点出发向学生提供各个学科的活动素材的辅助手段。
理解课程•教材•教科书含义教材,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天天与教材打交道,研究教材,教授教材,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教材内容就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
为了真实了解化学教师对教材的看法,我们于2002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通过问卷调查了 100多位初中化学教师,归纳起来,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观点:・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知识经验的概括总结与系统化。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凝聚,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教师讲授知识的主要依据。
.教材是学生了解生活现象的理论依据,具有一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教材是教和学的载体,是向学生提供知识的平台,是探究活动的素材而非结论。
.教材能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信息、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给学生貞•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教育。
•教的知识来源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有限的知识,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
・教材是教之本,学之源,但是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应以教材为基础,多角度辐射, 由点及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由此可见,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有着不同的看法。
那么,教材究竟是什么?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教材?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教材涵义的理解却有着诸多歧义①。
目前关于教材最普遍的广义的界定是:“教材”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乎段,它既包括教科书、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阅读材料等形形色色的书而印刷材料,也包括用绕教学内容开发的录像带、光盘、教学软件等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教材。
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最为熟悉的教材就是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把教材和教科书(又称课本)当作一回事,并没有严格区分。
但实际上,教材并不仅仅指教科书,它是一个涵盖教科书,比教科书更宽泛的概念。
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最规范、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材料。
教育大辞典中教科书的定义教科书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大辞典中对教科书的定义是指为特定学科或课程编写的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科书的编写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首先,教科书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它应该包含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例子和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科书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和句子结构。
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联系,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科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教科书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
它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基础和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
教科书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提供适当的复习和巩固材料,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科书还应该具备灵活性和更新性。
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不断发展和更新,教科书应该及时反映这些变化,保持与时俱进。
教科书的编写者应该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以提供最新、最有效的教学资源。
教科书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应该经过精心编写,内容准确、完整,语言简明易懂,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科书还应该具备灵活性和更新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合理使用教科书,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教科书含义教材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天天与教材打交道研究教材教授教材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教材内容就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
为了真实了解化学教师对教材的看法我们于2002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通过问卷调查了100多位初中化学教师归纳起来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观点·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知识经验的概括总结与系统化。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凝聚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教师讲授知识的主要依据。
教材是学生了解生活现象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教材是教和学的载体是向学生提供知识的平台是探究活动的素材而非结论。
教材能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信息、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给学生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教育。
教的知识来源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有限的知识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
·教材是教之本学之源但是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应以教材为基础多角度辐射由点及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由此可见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有着不同的看法。
那么教材究竟是什么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教材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教材涵义的理解却有着诸多歧义①。
目前关于教材最普遍的广义的界定是“教材”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教科书、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阅读材料等形形色色的书面印刷材料也包括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录像带、光盘、教学软件等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教材。
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最为熟悉的教材就是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把教材和教科书又称课本当作一回事并没有严格区分。
但实际上教材并不仅仅指教科书它是一个涵盖教科书比教科书更宽泛的概念。
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最规范、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材料。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以及其他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即时或潜在的影响。
国家对基拙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中。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佑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拙。
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
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不仅限于教科书。
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为了学习的需要而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
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图展示了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之间的涵盖关今天的教材改革已经扩展为以教科书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各种配合教科书使用的印刷资料、多媒体音像资料、网上教材等。
教材已不再是单纯“知识点”的代名词作为一定学科内容的载体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一是“典型性”学生是通过教材学习学科内容的教材必须反映学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方法和观念二是“具体性”教材是学生旨在习得一定学科内容而直接分析、操作、综合的对象教材必须准确、具体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
因此从本质上说教材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资源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
在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教材被看作是学科知识的浓缩和反映是具有一定深度和范围的学科知识体系。
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要求必须是定论、共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很少。
因此教材就是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过分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课程功能的转变必然导致教材观念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就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案例或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的中介。
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新教材有哪些新功能所谓功能是指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或发挥的作用教材的功能就是指教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
现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途径。
因此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教材的功能也就是说教材必须体现出课程目标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这也就决定了新教材功能的基本方向。
从总体上说新教材的功能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学习的资源第二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认识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素材或案例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不仅要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然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也会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