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0277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9
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行政管理学》总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1. 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
(单选)2. 西方学术传统对“行政”的解释。
·xx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学》一书中,把当时城邦的职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种职能。
·xx在《政府论》中,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①xx、②行政权、③外交权。
(多选)·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孟德斯鸠。
(单选)·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指的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单选)·xx政治学家威尔逊、xx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行政与政治分的分离。
(单选)3. 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
(简答)(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行性活动·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
(单选)4.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
(单选)5.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①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
(多选)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是:xx因。
(单选)·“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徳国学者xx因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
(单选)·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单选)·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
《行政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单选)xx: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学》,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2. 简述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简答)(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00277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产生 于 19 世纪末 20 世 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 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 对象明方向。
⑵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纪初。
威尔逊在 1887 年发表的《行政 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 平。
⑶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学的创始人。
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 本内容 。
产生于 20 世纪 30-60 年代,雷格斯的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 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 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第三节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法 :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 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与意义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 第二节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 响 第三节政治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 响 第四节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 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 第一节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 第二节行政权力的特性及其价值取向 第三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 的关系 第四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 第二节行政职能的发展 第三节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与作用 第二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及其 类型 第三节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四节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第六章行政管理事务 第一节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 第三节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 第一节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与基本类 型 第二节行政组织行为 第三节行政领导行为 第四节行政沟通行为比较方法。
→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 :⑴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⑵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 和政府内部事务。
⑶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 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2024年上半年自学考试00277行政管理学部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强势政府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行政职能的主要特征是______A.政府职能非常有限B.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C.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D.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2、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是______A.微观经济行政管理B.宏观经济行政管理C.国有资产行政管理D.工商行政管理3、成本评估指标又称为______A.效率评估指标B.效益评估指标C.公平评估指标D.经济评估指标4、行政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______A.职能管理B.机构管理C.后勤管理D.人员编制管理5、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______A.对行政系统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控B.对行政人员进行使用和开发C.对行政人员进行激励和有效监督D.制定和完善行政人事管理制度6、行政法律规范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A.组织与协调功能B.规范与控制功能C.改革与稳定功能D.激励与监督功能7、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______A.行政绩效管理B.行政立法活动C.行政决策活动D.行政管理方法8、20世纪30年代之后,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实施______A.创造性联邦主义B.新联邦主义C.试点自治制度D.合作联邦主义9、从狭义的角度看,下列机构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______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中央委员会10、行政管理活动中,整个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A.预算编制B.预算审计C.预算执行D.决算管理11、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A.杜鲁门B.西蒙C.埃佐尼D.林德布洛姆12、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实行______A.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完全放任B.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C.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低度干预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______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B.以文化发展为中心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14、最早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______A.高斯B.雷格斯C.帕森斯D.韦伯15、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______A.行政人员B.行政体制C.精神要素D.行政职位16、一般来说,一国的行政经济绩效主要是指______A.微观经济发展水平B.中观经济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D.宏观经济发展水平17、辅助机构又称为______A.监督机构B.办事机构C.信息机构D.派出机构18、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______A.案例研究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比较研究方法D.文献研究方法19、在管理环境基本恒定的情况下,行政组织结构中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呈______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依据情况变化而不同D.不成比例关系20、行政组织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______A.行政体制B.行政机构C.行政人员D.行政职位21、基本特点是利用私营部门管理理念来重塑政府的行政发展模式是______A.希腊模式B.法德模式C.英美模式D.内源式发展模式22、十分重视本国社会、文化环境对行政发展制约和影响的行政发展模式是______A.外源式发展模式B.内源式发展模式C.希腊模式D.法德模式23、行为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______A.行为激励方法B.遵守规范方法C.利益调节方法D.强迫命令方法24、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原则的提出者是______A.孟德斯鸠B.卢梭C.洛克D.威尔逊25、下列实行单一制的国家是______A.美国B.德国C.英国D.欧盟二、多项选择题26、依据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来划分,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______A.完整制B.合议制C.分离制D.首长制E.分权制27、运用经济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A.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B.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C.适度原则D.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E.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8、行政决策的特点有______A.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B.内容是行政事务C.过程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D.目标是公共利益最大化E.方法是经验法29、在人事分类制度中,职位分类的依据是______A.职位的难易程度B.职位的工作性质C.职位的社会地位D.职位的责任轻重E.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30、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有______A.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B.行政职权的法定化C.行政编制的法定化D.行政程序的法定化E.行政责任的法定化31、机关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______A.会议管理B.机关文件工作管理C.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管理D.保密工作管理E.信访工作管理32、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主要包括______A.强制力B.诱导力C.组织制度D.信息E.个人因素33、行政领导授权原则包括______A.信任与监督相统一原则B.单一隶属原则C.权责分离原则D.视能授权原则E.权责统一原则34、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有______A.复杂性B.相关性C.综合性D.层次性E.动态性35、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包括______A.计划B.动员C.指挥D.协调E.控制三、简答题36、简述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行政管理学(00277适用全国)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行政管理学的概念。
答:(1)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
(2)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学》一书中,把当时城邦(国家)的职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审判活动三种职能。
(3)洛克在《政府论》中,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①立法权②行政权③外交权(4)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的是:孟德斯鸠考点2: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
答:(1)主体是政府机关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我国政权机关由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
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行性活动。
(4)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市场机制。
考点3:简述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答:(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①1910年德国的韦伯提出了著名的“官僚组织理论”。
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1870年的英国。
以韦伯为代表构建的现代官僚政府体制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依法行政。
韦伯认为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结构分工明确;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层级结构中每一个职位是构成完整组织形态不可缺少的因素;每一职位的人员要求有特殊的才能并经过专门训练;人员的选拔必须通过考试进行。
0277行政管理学D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18.2003年我国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
19.英国是实行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国家。
20.瑞士是世界上唯一实行长期委员会制政府制度的国家。
21.执行机构又称职能机构,包括财政部、民政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2.信息机构包括统计局。
档案局等。
23.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包括人事,国家安全,检察,司法,民族事务,国防和外交。
24.适应性原则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的原则。
25.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系统化的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机构体系基本形成。
26.1870年英国建立了文官制度。
27.1993年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施行。
28.人事分类制度有两种基本类型: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
29.我国公务员制度是一种以职位分类为主,兼具品位分类的分类制度。
30.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是实行职级工资制。
职级工资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部分。
31.财务行政管理事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
32.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
33.会议质量控制是会议管理的核心内容。
34.文化行政管理包括了教育行政管理和科技行政管理。
35.行政职位是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36.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结构。
37.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就是直线——职能结构。
38.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39.我国行政组织体制属于集权制。
40.组织功能正常的冲突属于建设性的。
41.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适用于任务不明确的部门。
42.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可以将行政沟通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43.下行沟通是组织中最常见的沟通方式。
44.行政沟通的环式形态是正确性最低的,轮式形态的士气非常低。
45.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或基本阶段。
46.理性决策模式也叫科学决策模式。
47.有限决策模式理论又称为满意决策模式理论。
00277行政管理学学习方法(一)合理规划日程表当自考复习到临考前一个月左右,复习大局已定,应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自己平时勾画的重点等,一章一章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充一下;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还可以看看自己总结的提纲、图表、重要公式和定理等,集中精力抓知识的主干,尤如动员大赛前的准备活动或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收缩复习,强化记忆,为自考进一步打下牢靠的知识基础,以便能在考场上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
熟悉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才能应试中八九不离十。
考试前几天,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和难度,这是为了收到“先退几步,再跳得更远”的效果,保持大脑皮层中适宜的兴奋程度(既不放松也不紧张)。
(二)有效地安排复习时间每天有四个高潮记忆点:第一点是清晨六至七点。
此时大脑已在睡眠过程中完成了对头一天所输入信息的编码工作,加上没有前后识记材料的干扰,识记印象清晰,记忆效率高。
第二点是上午八至十点。
此时精力旺盛,识记材料的效率高,记忆量较大。
第三点是傍晚六至八点,第四点是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其一是因为发生记忆后不再输入其他信息,故不存在“后摄抑制”的影响;其二是大脑会无意识地进行信息编码整理,使识记材料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和摄取。
考生应根据此记忆规律,安排好各科目的复习时间表,以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复习要诀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
从内容上来说不要超越教学大纲,也不要离开教材范围。
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也就是说尽量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复习。
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订一个复习计划,某一科的复习时间相对集中。
复习时尽量减少干扰,保证有安静环境以集中注意力。
要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平时要利用零星时间,把与复习有关的书、笔记、作业试卷、参考题准备好,以便复习时综合比较,避免浪费时间。
认真做好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识记1、行政管理的多种含义:最初,是指对事务的治理和执行。
最广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狭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的含义: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3、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
4、行政管理的范围:遍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和全体国民。
5、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威尔逊。
6、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学的教科书:《行政学导论》7、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著作:1935年张金鉴的《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8、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
9、历史研究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的研究方法。
10、比较研究法:对不同国家的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行政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兴利除弊、取长补短、权衡得失、为我所用的研究方法。
二、应用1、当代科技发展与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伴随着人类管理活动的进步和发展而进行的。
历史地看,科技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推动器。
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是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行政管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完善、健全。
对我们科技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意义)二、领会1、行政管理的特点?①执行性。
②政治性。
③权威性。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
3、行政权力的含义、特点?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国家意志,依靠特定的手段和宪法原则,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
4、行政管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5、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像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重要根据。
6、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源于两方面的力量。
考前复习资料代码:00277科目:行政管理学目录1、行政管理的概念 (1)2、行政管理的特点 (1)3、西方对“行政“的解释 (1)4、行政管理的特点 (1)5、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1)6、古典学派的理论 (2)7、行为管理理论 (2)8、行政管理理论 (2)9、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3)10、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11、行政环境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3)12、行政环境的类型 (3)13、行政生态模式 (4)14、经济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4)15、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16、政治-社会环境及其构成 (4)17、政治-社会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18、文化环境及其构成 (5)19、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5)20、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 (5)21、行政权力的含义 (5)22、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 (5)23、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 (6)24、行政权力具体来源 (6)25、行政权力的特性 (6)26、行政权力的结构 (6)27、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 (7)28、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7)29、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7)30、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 (7)31、行政职能的特点 (7)32、行政职能的构成 (7)33、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8)34、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期政府——“守夜人”政府/弱势政府时期 (8)35、强势政府时期——“积极干预”时期 (8)36、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的特点 (9)37、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9)38、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9)3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9)40、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方向 (10)41、行政管理机关特性 (10)42、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10)43、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10)44、行政管理机构的主要类型 (10)4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11)46、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11)47、行政管理机构编制 (11)48、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1)49、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12)50、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2)51、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和类型 (12)52、政府内部行政事务 (12)53、人事行政 (12)54、财务行政 (13)55、机关行政 (13)56、社会公共行政事务 (13)57、经济事务 (13)58、社会事务 (14)59、政治事务 (14)60、公共事业管理 (14)61、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类型 (14)62、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14)63、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 (14)64、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5)65、科学设计行政组织结构 (15)66、行政组织体制的分类 (15)67、行政组织的激励行为 (15)68、行政组织冲突行为及其解决途径 (15)69、行政领导行为的特点 (15)70、行政领导方式 (16)71、授权艺术 (16)72、用人艺术 (16)73、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 (16)74、行政沟通的种类与基本形态 (16)75、行政沟通的方式 (16)76、行政信息的公开化及其作用 (17)77、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阶段 (17)78、行政决策的特点 (17)79、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 (17)80、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17)81、行政执行的含义和特点 (17)82、行政执行主要环节 (18)83、行政监督的特点和意义 (18)84、行政监督类型 (18)85、行政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 (19)86、行政管理手段的含义和特点 (19)87、行政管理手段的地位与作用 (19)88、行政手段 (19)89、行政手段的原则 (19)90、经济手段 (20)91、法律手段 (20)92、行政技术手段 (20)93、电子政务 (20)94、电子政务的功能 (21)95、电子政务对行政技术手段的意义 (21)96、行政管理规范的类型 (21)97、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 (21)98、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 (21)99、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和基本功能 (22)100、依法执政的含义、基本内容和作用 (22)101、以德执政 (22)102、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 (23)103、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和特点 (23)104、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23)105、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分类 (23)106、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 (24)107、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 (24)108、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定方法 (24)109、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 (24)110、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 (24)111、行政发展的含义和特点 (25)112、行政发展模式 (25)113、行政发展的动力和阻力 (25)114、行政改革的内容和原则 (25)115、中国特色的行政发展途径 (26)1、行政管理的概念(1)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1、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核心的概念。
2、行政管理的特点:(1)行政管理学的主题是政府行政管理机关。
(2)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
3、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行政执法、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并对四大部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
4、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代表的理论学派主要有: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系统理论学派。
5、20世纪40年代西蒙出版了《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一书。
6、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在公共行政理论等。
7、后现在行政理论核心概念是它所说的“公共量场”这个“场”是一个“具体”的场合,是一种办公的场所。
8、经验方法其特点是:强调事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即注重对“是什么”的研究,而不关心“为什么”;9、案例方法则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的特殊性的研究。
10、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
11、人造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事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管理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
12、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以研究的事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翰·M·高斯(J.MGaus)13、过渡型社会,雷格斯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社会结构上表现出来的三种主要特征:1.形式主义特征2.异质性3.重叠性。
14、《行政生态模式》雷格斯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事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农业《融合》工业《衍射》过渡《棱柱》15、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应该包括:1.经济力量2.社会经济结构3.经济体制4.科技发展水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01104)简述雷格斯过渡型社会行政模式的主要特点。
2P35答:过渡型社会行政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的实现完全的或真正的专业化分工;2、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动作,功能有限;3、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
(201007)简述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
2P56—58答: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01004)简述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3P68—70答: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有以下几项:1、强制力(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2、诱导力(与强制力相对应,它不是依靠惩罚或威胁,而是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引诱行政权力客体服从管理)3、组织制度(是行政组织结构及其所赖以运行的制度规则,行政主体可依靠层级性组织结构,通过强制或诱导,要求下级服从)4、信息(在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5、个人因素(行政人员个人的品德、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都可以构成一种影响力,使得行政客体服从)(200904)简述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3P70—72答: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200907)简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3P79—80(200704)简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联。
3P79——80答: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体主要表现在: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200804)简述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
3P89——91(201007)联系实际分析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基本思路。
3P89—91(201104)请你谈谈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改革的具体内容。
3P89—91答: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200704)简述西方国家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
4P105—106(200907)简述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
4P105—106答: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2、使用计划手段;3、制定产业政策;4、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5、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200807)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4P108—110答: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是: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201007)简述中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4P112—113答: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4、容易产生腐败。
(201004)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4P114—116(200804)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4P114——125答:必要性: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主要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
(201104)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行政职能重心与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4P117—118答:职能重心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此后,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200707)简述我国政府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
4P117——125(200904)简述我国政府职能关系转变的重要内容。
4P119—125答: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200707)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5P137—140答:1、适应性原则;根据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适时而科学地设置、调整和改革行政机构。
2、协调性原则;首先,要求机构设置要统一,其次,领导指挥的统一也有助于机构之间的协调。
3、权责相称原则;一方面,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权责体系,权力和责任是任何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要组织要素,另一方面,行政管理机构作为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和行政管理行为的施行者,也必须对自己做出和行政管理行为负责4、精干高效原则。
5、法制性原则(201104)简述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5P151—154(201004)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5P151—154答: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5、行政管理机构调协的弹性化。
(201007)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5P157(200904)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5P157—158答:总结我国多次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即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200807)简述当代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
7P208——210答:当代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围绕着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的,行政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横向结构上,行政组织的变革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
2、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
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1、一方面,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即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
2、另一方面,行政组织部份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
(200904)简述行政领导授权应遵循的原则。
7P214—215(201104)简述行政管理过程中授权应遵循的原则。
7P214—215(200807)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授权艺术。
7P214——215答:授权是指由行政领导者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使其在领导的指导监督下,享有在本职范围内的处理事务的自主权,授权之后,授权者对被授权者保持指挥、监督、检查的权力,被授权者负责完成任务、进行报告的责任和义务。
行政领导对被领导者的授权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人、财、物各方面,但是,关系全局目标,政策方针的制定等自身主要的权力不能全部授予,必须保留对下级的监督权、检查权和纠正权。
授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授权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
2、视能授权原则(权力和能力相适应)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
4、单一隶属原则。
一般来说,授权的方式有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
(200804)简述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
7P227——228(200907)联系实际,谈谈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行政信息公开化的含义及其作用。
7P227—228 答: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的适应WTO的要求。
(200704)简述完美我国行政决议程序的办法。
8P241—243(200707)试述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8P240——243(200807)简述完善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8P241——243(200904)联合实际,谈谈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8P240—243(200907)简述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8P240—241答:就目前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实践而言,在决策程序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201004)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8P245—250答:行政执行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有计划、动员、指挥、协调与控制。
1、计划(计划是一种事前安排)2、动员(行政执行机构及其领导者积极向行政执行人员及与行政执行有关的人员解释和宣讲行政政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布置行政执行的任务。
)3、指挥(执行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指挥是否得当)4、协调(统一步骤、统一行动)5、控制(要使行政执行过程不发生偏离决策目标的重大失误)(201104)试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
8P255—261 答:(200804)简述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