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9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篇: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2、有关投影片若干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学生观看图片)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
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讨论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农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3)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及其克服办法;(2)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2)准备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概念;(2)收集有关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资料;(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北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农业生产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地形、植被等;(2)讲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如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等;(3)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如水源、光照等。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2)让学生讨论如何克服不利条件,推动农业发展;(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特点。
2.能够运用地图说明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3.了解西北地区的河流、地表景观特点。
4.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舞伴唱视频《新疆是个好地方》,出示西北景观图片同学们,通过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出示学习目标,西北闯三关:探路西北、魅力西北、揭秘西北【讲授新课】第一关:探路西北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3页图8.3西北地区的地形1、快速描出西北地区的范围;2、在图中标出大兴安岭、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说一说西北地区的范围;3、按照由西向东的顺序,在图中标出位于西北的主要省级行政区让学生总结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东,长城、昆仑山-阿尔泰山以北。
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四个省区任务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3页图8.3西北地区的地形1、说出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
2、说出西北主要的地形区,并标注在图上。
3、说一说西北地区的西部、东部地形分布各有何特点?在西北地形图(教材第73页图8.3)上指出内蒙古高原、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等。
找到西北地区的这些地理事物之后,请同学们尝试总结出西北地区的地形区特点。
最后由教师纠正总结:在西北地区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主要是新疆地形特色,我们可以总结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主要是以高原盆地为主,其中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以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1.1.2 帮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1.1.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1.2.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1.2.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场景。
1.3 教学准备1.3.1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1.3.2 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3.3 确定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二、知识点讲解2.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2.1.1 地理位置: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1.2 气候特点: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如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2.1.3 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地貌,如沙漠、高原、盆地等。
2.2 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2.2.1 农业类型:讲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如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等。
2.2.2 农业分布:介绍西北地区农业的分布特点,如集中在绿洲、河谷等地区。
2.2.3 农业面临的问题: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
三、教学内容3.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3.1.1 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1.2 气候特点:通过实例和数据,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1.3 地形地貌: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地貌。
3.2 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3.2.1 农业类型:通过案例和数据,讲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其特点。
3.2.2 农业分布: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西北地区农业的分布特点。
3.2.3 农业面临的问题: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8.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西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其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状况。
2.难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美景。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农业实例,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案例等教学素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如:“你们对西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有什么特点?”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如:“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会遇到困难?”、“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农业?”等。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人教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 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4.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课程推进课前播放视频资料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一带一路”吧?那你知道具体的意思吗?生: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师:政治素养很不错。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途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中的哪一区域,向西通往中亚乃至欧洲?生:西北地区师:这条路线,它不仅记录了千年之前,驼铃阵阵的传奇;它更见证了今日蓬勃发展的辉煌。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所在的地区,神奇美丽的西北地区。
导入2:两千多年前,张骞首次开拓了驼铃阵阵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繁荣、衰落,仿佛诉说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如今,一带一路再次将这里点亮,又会焕发出怎样的生机与活力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地区,了解他的传奇与魅力。
推入新课(一)探路西北西北在哪里?它又是什么样的?首先通过活动探路西北,自主学习西北地区的概况。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38页第一题,完成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以及地形特点,时间三分钟。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 1. 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2 、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阅读图文完成下列任务1.板书课堂小测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C.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A.河水B.湖水C.地下水D.雨水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A.当地气温太低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5.下列地理事物属于西北地区的是()A.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B. 一望无际的草原牧场C.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D.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6.下图是西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③⑤ ④②⑴填出下列地形区的名称①盆地②山脉③河④高原⑤走廊⑵植被景观自动到西植被景观变化规律是⑶西北地区农业以业为主,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课下作业:预测西北地区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并调查研究预测成果及对策。
第八章西北地域第一节自然特色与农业教课方案乌鲁木齐市第三中教师金绮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感情与德育目标1、认识西北地域的地点和范围。
2、知道西北地域的地形教特色随和候特色。
学3、知道形成这类天气特色的原由。
目4、认识西北地域的河流标与地表景观的特色。
5、知道西北地域农业特点。
6、理解这类农业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认识坎儿井这一古老水利工程的建设。
1、经过四大地理地区散布图,1、经过学习深刻领会因简单剖析西北地域的基本特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征。
性。
2、能够运用地图描绘西北地2、经过对坎儿井工程的区的地点、地形特色。
剖析,指引学生理解该工3、能够运用地图说明西北地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区干旱的自然特色及其成因。
系,从而培育学生尊敬自经过地图描绘出自然景观变化然、与环境和睦相处的情规律与降水差别之间的关系。
感。
4、能够运用地图剖析西北地3、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区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乡,认识这里的自然环特并能理解形成这类农业生产方征,明确生态环境的柔弱式的原由。
性和我们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家乡。
教1、西北地域的地点、范围。
西北地域的主要地形及散布。
学2、西北地域自然特色及其成因,自然环境表现及变化规律。
重3、西北地域自然特色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点4、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教1、西北地域农业的散布。
学2、西北地域自然环境变化规律和降水差别。
难3、西北地域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点教概括法学读图剖析法方剖析对照法法合作研究法教多媒体课件具准备课一节课自然地理特色时一节课农业生产优选文库教课环节导入新课教课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今日, 老师 温故而知新经过复习已有的来给大 家分 看《中国四大地理地区散布图》知识,唤起已有的学 享 两 首 古 描绘《西北地域》 与其余地区之间的差 习经验,使学生赶快 诗,一 首是 别,初步领会《西北地域》 的自然特色。
进入学习状态。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的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在西北地区我们不仅能看到雄浑的沙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时你是否又想起了一首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到西北地区一游!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起来读一下。
教师:出发前我们先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师问: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师生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以都有哪些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
学生指图回答: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转承: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3、气候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的广大区域。
地形:主要位于第二阶梯,以盆地和高原、山地为主。
东部地形单一,广阔的内蒙古高原,西部复杂,山地、盆地相间分布,有“三山夹两盆”的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
第一幅图说明了,西北地区降水量少,局部地区降水稀少,在400mm 以下,所以气候干旱。
第二幅图说明了,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内,而界线主要是以山脉为主,山脉起到的作用是阻挡湿润气流的进入。
虽然都是干旱,
北
东
西
南
通过观察了解到,降水呈现东西差
异,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所以
植被类型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
漠过度现象。
(北疆地区局部出现的大量降水
的差异,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解释,
如果没有疑问,请在课时比较充分
的情况下解释)
以水定型。
由于气候干旱,
看图可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别说明: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
内流河。
河流水远不及不足,多靠
冰雪融水补给,呈现季节性特征。
因此,在西北地区的人们不易生活
在河流的下游,河流不稳定。
例如
楼兰王国的消失。
所以要居住在河
流的中上游地区,主要靠近山地的
平原和山间盆地。
因此这里的城市
和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纳知识的体系。
自己分析,自己回答,回答正确即可增
加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因为降水稀少,只能生长低矮的草
场,所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但局
部地区若有充足的水源,也可发展
种植业。
(米泉水稻种植)
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且以高原为主,所以是一望无际的温带草原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
贺兰山以西,降水较少,且地形是山地高原相间分布,故只有在山地迎风坡降
的坎儿井工程。
这部分由学生提问,老师讲解相结合。
因为去过的人和没有去过的人
的理解程度不一样。
先从坎儿井的构造谈起。
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
新疆是我国的产棉基地。
新疆还是我国的红色产业基地。
昼夜温差大,便于植物糖分的积累。
分组讨论,条件有哪些?有利的?不利的?
生1:注意节约水资源。
生2:注意防止土地荒漠化。
本节内容主要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发展的特点,我从西北地区的位置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生产特点。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分别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