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2
2008年贵阳市中考诗歌赏析题
诗歌(四)
真诚的心微笑的脸
我们常常怀念童年如果绽放真诚的徽笑
那时大家都有一张真诚的脸你的心就会自然翩翩
伙伴们常在心与心之间穿行名利欲望不把你纠缠
也能够在情与情当中流连面对苦难你神清气闲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
不知不觉学会了改变让微笑成为你的名片
其实我们不喜欢变脸真诚的心微笑的脸
只想让自己活得真诚开颜你的天地会更高更远
26、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5 分)
【参考答案】
26、( l)该诗具有较强的哲理性,立意高远,观点鲜明,既有情深意切的谆淳劝导,又有言辞恳切的热情激励。
( 2))作者以直抒胸臆的写法,怀念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坦陈了自己的心灵隐秘,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 3 )语言朴实畅达,比喻形象贴切,表达含蓄隽永,尤其是结尾两句,意蕴绵绵,耐人寻味。
(5 分)
(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其中一至两点作出较恰当而深入的赏析即可)。
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题的主要特点有:(1)考点丰富,涉及诗词的基本知识、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2)重点突出,内容的把握、语言的品味、表现手法的理解是诗词鉴赏的重头戏;(3)题型多样,包括填空题、简答题、选择题、问答题、比较题等,并且以主观题为主;(4)课内课外平分秋色,考查范围逐渐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充分体现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意识。
现提供一部分中考创新题和能体现今后中考诗词考查趋势的考题,让同学们在练习中领会中考诗词赏析题的命题思路,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一)2008中考诗词创新题型汇集1.(湖南株洲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注:《三峡》一文略)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一句相对应。
2.(江苏盐城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二)2008体现中考试词考查趋势的题型汇集1.(湖南娄底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2.(浙江温州题)古诗文阅读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四川乐山题)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二、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2007年湖北省荆州市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1.诗中采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诗人________的性格。
【答案】1.垂钓碧溪;乘舟梦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 2008年四川省自贡市14.阅渎下面这首诗,然后词答问题。
(8分)行路难李白①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珍羞:精美的菜肴。
羞,现在写作“馐”。
B.直:价值,现在写作“值”。
C.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D.今安在:今天会在哪里安宿呢?②诗中“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判断下面对这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前四句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又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 )B.接着从“茫然”引出行路难,用四个意象揭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生动表现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C.“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突发的惊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惊讶与不安。
() D.这首诗反映诗人盼望游遍祖国的高大山川和在现实中遭遇艰难的矛盾心理。
() 14.①D②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③A.√B.√C.×D.×2008年四川省遂宁市8、下面这首唐诗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行路难李白A、开篇写“金樽”“玉盘”,呼应后面的“停杯”“投著”,有美好的餐具却只能喝点清酒吃点小菜,诗人吃不下这样廉价的酒食。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008年全国卷(1)诗歌分析鉴赏全国卷(1)江间作四首(其三)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从眼前之景,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诗的后两联,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到元符元年(1098年)之间,原作共四首。
潘大临隐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没有入过仕途。
苏轼谪居黄州时,潘大临曾从之游,并跟他学诗。
黄庭坚对潘大临的诗才也很赞赏。
绍圣二年,苏、黄都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这首诗就作于其后不久。
诗歌从怀古开始。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长江一样流之无穷。
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鉴赏题透视综观2008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较浅易的、有定评的现当代诗歌开始走进考卷。
其考查点侧重欣赏,要求考生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把握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意义指向、语言技能诗文欣赏三要素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具体说来,就是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涵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
(2)诗歌的韵脚。
(3)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
(4)诗歌的意象及意境分析。
(5)诗歌表达的感情。
(6)诗歌的常用艺术手法。
(7)诗歌的背诵默写。
典型例题:一、片段欣赏例1、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节选,回答问题。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1)诗中的“那里”具体指的是哪里?(2)诗中把“那里”比作“太阳”和“春”,说明“那里”具有怎样的特点?(2008年天津市中考卷)设计意图:此题意在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想象能力检测。
阅读过程中,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才能展示诗歌的创作背景,捕捉比喻的深刻内涵。
思维方法:命题者依据材料拟制两道题目,引领考生走进文本,锁定意象,展开联想。
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收敛思维。
寻找最佳答案。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2)能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苏生。
例2、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
A、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我会品______句:______(2008年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卷)设计意图:这类试题在中考中已经盛行多年,意在强化标本意识,启示我们立足课本,深化知识,实现拓展迁移,主要测试考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述能力。
2008年全国中考古诗词赏析汇编(1)一、河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
(共4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20.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土人情。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21.①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二、黄冈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题目:(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2)烂柯人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三、大连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2分)15.“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2分)四、沈阳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过零丁洋》班级和学号姓名 .【作者简介】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南宋爱国诗人,吉州吉水人(今属江西),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文天祥自号文山,抗元名将。
名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创作背景】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
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
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
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
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辞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
【参考译文】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诗词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题的主要特点有:(1)考点丰富,涉及诗词的基本知识、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2)重点突出,内容的把握、语言的品味、表现手法的理解是诗词鉴赏的重头戏;(3)题型多样,包括填空题、简答题、选择题、问答题、比较题等,并且以主观题为主;(4)课内课外平分秋色,考查范围逐渐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充分体现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意识。
现提供一部分中考创新题和能体现今后中考诗词考查趋势的考题,让同学们在练习中领会中考诗词赏析题的命题思路,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一)2008中考诗词创新题型汇集1.(湖南株洲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注:《三峡》一文略)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一句相对应。
2.(江苏盐城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二)2008体现中考试词考查趋势的题型汇集1.(湖南娄底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浙江温州题)古诗文阅读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四川乐山题)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②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答:4.(浙江金华题)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四川资阳题)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6.(山东济宁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面的题。
(一)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江西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菩萨蛮[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
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江苏南通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分)9.(广西玉林题)阅读下面一首诗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
“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
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参考答案】(一)1.湍急两岸猿声啼不住 2.开放性试题,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二)1. (1)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忧国忧民(意思相同即可)2.(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 (1)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4. (1)天冷、声杂、城孤。
(2)思乡之情。
5.D6. (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意思对即可。
(2)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7.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2)桂花西风(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8.(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9.A C(参考)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2)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8.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秋江(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9.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