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1.1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4.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内容标准二、知识纵横:(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的。
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
信用工具(1)信用卡①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信用卡的使用。
(2)支票①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汇票。
①含义: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②分类: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③作用:汇票的使用,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1.高中政治_第一框_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篇:1.高中政治_第一框_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纸币;理解: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商品;纸币【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教学方法】启发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火爆车展场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神奇的货币的神秘面纱吧!(二)新课教学】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超市购买油、盐、酱、醋、服装、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提问:(1)刚才提到的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2)母亲亲手为你编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结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学生探讨:1.在国内市场上能买到汽车的人民币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租不到小船?(引导:物物交换,不需要美元。
)2.一位精明的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人民币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总结: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课后思考):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个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纲展示]考点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易错提醒(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
1.正确区分货币的职能2.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考向1 商品的基本属性典例1 (2017·浙江建人高复月考)4G 与3G 最大的不同,是4G 带宽非常宽,速度非常快,费用非常高。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好用不贵”才应该是先进技术的关键词。
网友的心声告诉我们( )A.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格的高低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D.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价值量大小 答案 C解析 “好用不贵”体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C 符合题意;A 错误,价值决定价格;B 与题意无关;D 错误,价值量是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考向2 商品流通典例2 (判断)(2016·浙江10月选考) 比较“商品—商品”和“商品—货币—商品”这两种交换方式,不难看出前者更加便捷。
()答案F。
物物交换必须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才能交换成功,“商品—货币—商品”这种交换方式更加便捷。
考向3货币的基本职能典例3(2015·浙江10月选考)通过多轮竞价,最终A企业用3 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某卫视黄金时段60秒的广告播放权。
在这一过程中()①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②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③价格反映供求而不反映价值④购买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商品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购买”一词可判断出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①当选;“多轮竞价”说明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②当选;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③表述错误;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方法点拨快速判断流通手段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使用的是现实的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表现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什么是商品?P4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理论联系实际:①、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②、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2、货币:(1)货币的产生:P4-5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P5(3)、货币的职能(含义) 5 个职能①②③④⑤ P5 --------- 7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①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原因:P6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含义(有区别)P6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⑶货币流通规律P7用公式表示如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十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X价格水平十货币流通次数3、纸币:(1)纸币的产生、含义:P8(2)纸币和货币的关系:①纸币是货币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②纸币没有价值,货币有价值。
(3)纸币的面值(面额)工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纸币发行的规律:P8 第二自然段(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P8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4、电子货币的出现P9 (电子货币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账终端等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
【教学设计】《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思想政治人教必修1)3.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供应规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自主勾画教材重点词句,完成预习案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例子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提升教学效果。
二、新课讲授探究一货币的本质(板书)情景一(多媒体展示)《渔家》(清·郑板桥)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教师提问:《渔家》这首诗中,鲜鱼、粮食、渔船、湿苇、垂杨都是商品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思考问题。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一、商品及基本属性(板书)1.含义(板书):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特征、条件: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3.交换的实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想一想:下列哪些是商品?(1)空气、阳光(2)超市仓库里的物品(3)中国政府为地震灾区人民提供的救援物资(4)居民使用的自来水(5)医院里的各种药品(6)未经开采的矿泉水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那假冒伪劣产品、过期食品等是商品吗?4.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板书)(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3)关系: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商品、货币的相关知识。
【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经济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商品货币观念、国家观念、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学情分析:刚进入高一,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学科素养等尚未养成,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等,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训练。
教学重难点:货币的本质以及基本职能。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成功需要成本,时间是重要成本,节约时间即降低成本。
由此引出经济的基本含义,并介绍第一课:什么是商品?货币与商品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纸币),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设计意图:让学生直面问题,学会发现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环节一:走进商品展示各类商品图片,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人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牛奶等商品有何共性?设计意图:通过系列问题,提高思维能力,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环节二:认识货币1、提出诱导问题: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它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如果不是,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多媒体展示货币产生的基本阶段。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理解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相关知识。
2、展示日常生活中货币扮演的不同角色,探究货币的职能。
设计意图:通过鲜活的日常生活案例,(里约奥运纪念币、世行贷款、华为)学习货币的职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展示纸币产生的历史沿革,津巴布韦等纸币贬值的事实,揭示纸币的含义、优点、通货膨胀等内容。
通过人民币加入SDR的案例,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地位的不断提升,增强国家自豪感。
设计意图:运用生活事实,贴近学生,更容易理解纸币的产生过程和滥发纸币的危害,也通过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的重大成就感受到祖国日益强大。
三、归纳总结通过总结,明确如何认识商品以及货币的本质、职能等内容。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程标准●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1、标准解读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离开了货币,商品交换就存在困难,商品生产会发生障碍,人们的生活也有极大不便。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说明货币是用来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一种尺度,这和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是有关的;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
流通手段说明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2、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体验物物交换的困难,知道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 对比货币与一般商品,揭示货币的本质。
• 了解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的危害,知道纸币发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 感受生活现象,认清制贩假币的危害,爱护人民币。
〔2〕能力方面• 感受利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场景,理解货币的职能。
• 理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教学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4、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5、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 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二、知识结构商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劳动产品货币的本质货币是___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_______充当____________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价值尺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尺度价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货币执行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__________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______,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其他职能:货币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货币等职能纸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限度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较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和一X相同大小的白纸片〕提出问题:同样质地的两X薄薄的纸片,为什么一X能购买各种商品,而另一X不可以呢?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材分析《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和纸币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难点:纸币。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定的生活感知,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略而不讲,重点放在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可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初步把握本节主要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商品的定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定义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及优缺点纸币的发行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反对金钱万能论,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两个基本职能难点: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2、通货膨胀问题【教学课时:】2课时【学法指导:】1、1、依据导学案进行知识导学、梳理、勾划课本,进行标注,合作思考讨论回答探究问题2、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整理,以便课上集体、突破。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商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个基本属性,其中商品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__________ 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交换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有一个过程。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是以_________为媒介的交换,再后来是金银因其自身的优点和特点而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
3、货币的含义、本质:货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其本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职能是 _________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和 _________ 两种基本,另外,它还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其它职能。
2019 版高考政治必修 1 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通过理解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增强对我国现政治认同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认同通过对货币作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科学精神认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各方面的影响依法爱护人民币,严禁制法治意识售假币公共参与——学案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真题定向 ]1. (2017 ·国卷全Ⅲ )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 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解析:选 C该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标价是8 000 元,此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小夏用信用卡购买该商品从本质上看是现钱现货交易,此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小夏通过银行偿还该消费款,此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C 项正确。
2.(2016 ·国卷全Ⅰ )2015 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4.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增幅从 2.5% 下跌至1% ,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解析:选 A本题的题眼是“产能利用率不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 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 。
产能利用率不足,这会导致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从而导致企业投资萎缩,居民收入下降,消费低迷,这样会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引发通货紧缩,故其传导路径是①→④→②→③,A项当选。
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并牢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价值尺度、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所在和货币产生之必然性。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怎样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理解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致力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活学活用。
从具体内容分析入手,通过简洁明了的概括商品长期交换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之必然性,了解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对货币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思考。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内涵和作用,可以得出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进一步了解怎样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现如今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进一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观念,既要了解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又不能盲目去崇拜金钱,成为金钱的奴隶。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理,用之有用。
(2)确立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坚决抵制制造假钞的行为,提高辨别假钞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货币的含义和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产生是必然的(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在生活中处处得以体现(4)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三、“教”“学”方法1.教法:(常用教学法并用)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子将学生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过程中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片和视频。
2.学法:引导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课程)无论是我们的吃、穿、住、用、行都要用到一样东西,那就是——钱。
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名字,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这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准备好的纸币的图片)。
那么为什么一张纸就可以买到我们所需的所有东西,为什么一张纸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本节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买一些生活必须品,到菜场买的菜,到商店买的衣服鞋帽,到文具店买的书本笔纸。
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和自己家里种的菜、妈妈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可参考“教材P4”)学生探讨,教师总结: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也就是说商品使用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劳动产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交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需要商品呢?(有用处)我们买东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便宜、质地好等)所有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学生探讨,教师总结:物美价廉。
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学习“教材P4”)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既不是神的创造,也不是圣贤的发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
2.货币的产生【板书】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4”。
学生探讨,教师总结:货币产生有四个阶段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当时的物品非常少,交换的次数也比较少,因此适应当时的物物简单交换。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也多,交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图片中”所描述的情况。
为了是交换更加的便捷,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人们找到了克服这一困难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商品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东西就是一般等价物,他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的交换媒介。
当时出现了很多一般等价物,例如贝类、牲畜等。
(可以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但问题还是存在。
如贝壳,易碎,携带不方便;牲畜会有病害,会死亡。
后来,贵金输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方便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板书】3.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板书】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同时也了解了货币的历史来源,接着,我们要深入的探讨一下为什么货币能有如此神通广大的功能,它的功能体现在哪里?我们通过设计的情景解决这一问题。
(情景设想1)同学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假设每个月工资4000元。
那第一个月后当你拿到这笔钱你会怎么利用呢?(学生一)先用一部分钱买些自己的必需品,剩下的钱存到银行,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银行利息,一举两得。
(教师点评)他的回答是中国人典型的生活方式。
此举也证明了他是一个很有规划的人,这种有计划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二)放在家里存起来,留着慢慢用。
(教师点评)这种方法也很典型,但是要注意钱存放的安全性还要根据纸币本身的特性妥善保存。
(学生三)给父母买点他们喜欢的东西。
(教师点评)这类同学很孝顺,时刻想着他的父母,这也是值得我恩学习的地方。
(情景设想2)我们买东西,也要考虑所花的价钱,根据所花的价钱和自己所挣的钱来买适当的物品,那么你会怎么用这些钱去买呢?(学生四)比如我想买一个电脑,它的标价是3500元,那么我就与他讲价,这样还能省一些钱。
如果标价是4500元的话我就先用信用卡透支500元。
(教师点评)这位同学很有头脑,可以想到用讲价的方式来价低价格(这是教师可以调侃一下,活跃气氛),以后适合做一个居家的好男人啊!但同时,他也考虑到了可以利用信用卡透支这一功能,是预先消费的好方法,但是要注意一点,不能挥霍无度,要在自己可以偿还的限度内进行合理的透支。
(教师总结)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在同学们的回答中,货币体现了他的哪些职能:(1)同学二的回答,把钱存起来体现了货币的──贮藏手段。
(2)同学一给自己买东西,同学三给父母买东西体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
(3)同学四买笔记本,笔记本的标价为3500原体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
(4)同学四工资4000元,透支500元支付有时间差,体现了货币的──支付手段。
(二)货币的职能【板书】1.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板书】(1)价值尺度 1、概念 2、计量单位 3、价格的概念(观念上的货币)【板书】(2)流通手段 1、概念 2、商品流通的含义以及公式 3、(现实的货币)【板书】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学生探讨,教师总结:首先请学生们讨论一下价值尺度的具体含义(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货币的产生使一切商品都得以用货币来表示。
那么请大家举出几个你们所知的货币的计量单位(如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欧元的“元”等)。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在其公式中“商品—货币—商品”,“商品货币”这一部分表现为卖的阶段,“货币商品”这一阶段为买的阶段。
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没有买的本钱(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破产。
,所以商品的所有者一定要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上等的商品,这样才能够吸引购买者的眼球,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商品的再生产。
这属于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本着诚信待人的信念,靠好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赢得观众的青睐,否则就会被淘汰。
(例如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扩展: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学生探讨,教师总结: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见教材P7“专家点评”)用公式表示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当货币不在作为流通领域发挥作用时,如果当成了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这是货币执行的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的赊账买卖而产生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还债,他还被用来支付地租、红利、利息、税款等。
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在过于国之间转移,这就是发挥他的世界货币职能。
(社会不断进步,世界在不断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的频繁和密切,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的丰富,这就意味着货币要越出国内市场,我们可以买的外国的商品。
这样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多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见教材P7“相关链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5-7的有关内容,掌握板书所列知识。
)(三)纸币【板书】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板书】【需要注意的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如此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就有权发行纸币,但它能不能任意发行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导致“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引起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直接阻碍商品流通(见P7“名词点击”)。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重要方面,同学们在掌握概念的同时要能够正确的辨别真实的经济生活中那些体现了通货膨胀,哪些体现了通货紧缩,做到活学活用。
纸币是每个国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造出来的,在纸币的印制过程中层层把关,利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特色的纸张印制出来。
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来做这些?答:为了防止不法人士制造假币。
假币的危害——学生探讨,教师总结:对我们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的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要正确对待货币【板书】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必须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如果不是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就不能在市场上流通,是假币。
二是要使用国家现行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就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能够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实施的强制力。
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制造假币的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人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学生探讨,教师总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