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高考专项复习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给文言准确断句
- 格式:pptx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5
2024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精准突破一、主观题第一步:根据标志词,初步判断第二步:根据语法,断难断之处(1)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名词、动词名词常做主语和宾语,动词常做谓语。
尤其注意指人的名词或者等同于名词的人称代词,在做主语的名词前断开,或者在做宾语的名词后断开。
特别注意:古汉语中的词语往往有多种词性,要结合语境准确判断。
如“上”,要判断其是名词“皇上”还是动词“登、上升”;“禁”,要判断其是名词“禁令”还是动词“禁止”。
1[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答案]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分析] “初”,“当初”,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其后断开。
“范阳”,地点名词;“祖逖”,人名;地点名和人名常连在一起,不可断开。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在宾语“大志”后断开。
“刘琨”,人名,与“祖逖”一起做主语;“司州主簿”,官名,做“为”的宾语,故在官名后断开。
“同寝”,是一同睡觉的意思,句意完整,其后断开。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不可断开,“鸡鸣”,名词做宾语,在其后断开。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
“非……也”,典型的判断句,其后断开。
[参考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于是二人)就起床舞剑。
(2)判断名词和其后的动词是否可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断开,如果不能,再往后看动词后面是否接名词,该名词类型是否与前面的谓语构成合理的动作关系,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的名词后断开2[2023·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字母涂黑。
考点22文言断句1. 考点分布(2024、2023新课标I、Ⅱ,T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2022/2021/2020 新高考I、Ⅱ,T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①题型上,客观题与主观题兼而有之。
②分值,3分。
【备考策略】1. 研读课本: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因为历年的文言文试题都与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密切相关。
2. 归纳整理:整理归纳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和词汇,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3. 专题研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
4. 仿真练习: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文言断句方法(1)词性断句法。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③固定句式:“何……之有” “如(奈、若)……何”“唯……是……”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得无……乎”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
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
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C.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
四个选项第五、七处不同。
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
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
如四个选项的第五处“夫珠玉无足去此”,结合上下文,很明显“珠玉无足”是个主谓结构,其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C两项;第七处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也应该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项,故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赵简子在黄河上游览感到很快乐,感叹说:“怎样才能得到贤士并跟他在一起呢?”船夫古乘跪下回答说:“那珍珠美玉并没有脚,离这儿有几千里,而它们之所以能来,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
2021高考真题——文言断句一、(2021全国甲卷)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答案】10.C。
【解析】“契丹大举入寇”的意思是契丹大举入侵进犯,语意完整,“时”应作“虏寇深入”的时间状语,故应在“时”前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临江人”“阆州人”分别是对“王钦若”和“陈尧叟”身份的介绍,其前后都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选C【译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进犯。
当时因为敌人深入中心地带,朝廷内外极度吃惊,(皇帝)召集群臣询问策略。
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亲临金陵。
陈尧叟,是阆州人,请求皇帝亲临成都。
皇帝拿这件事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为陛下谋划了这两个计策?”皇帝说:“你暂且判断一下这两个计策是否可行,别问谋划的人是谁。
”二、(2021全国乙卷)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答案】10.C【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