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文言文断句教案长沙市第六中学语文组罗秀红一、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树立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3.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先请大家来看一则趣味断句:(二)趣味断句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这句话如要夸奖一人该怎么断,要是贬低那人又该如何断呢?(请学生思考)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总结:断句不同,褒贬迥异,因而我们不能小看断句。
那么,何为断句呢?(三)什么叫断句?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下面请大家齐读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树立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考点解析: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20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2005年至2010年高考,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多个省市的高考卷考查了文言断句。
2010——2015年湖南卷在这个点上连续五年设题。
全国卷近几年年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高考的考试题型不外乎两种:A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011年湖南)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一是要抓住虚词“故”,因为虚词“故”在文言文中经常放在句首的;二是要注意倒装句式,“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实为“人之笑者为迂者多”。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 , 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教学课时: 4 课时第 1 课时一、考点解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1)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 2013 年高考湖南卷、江西卷。
(2) 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 竖) 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
如 2013 年高考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等。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3 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 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 2012 年的 6 个增加到 9 个。
(2) 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 2013 年浙江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以客观题为辅, 2013 年湖南卷、江西卷为选择题。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 (上下文 )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 读文段,通文意(1)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章“文言文断句”,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用断句方法及其运用。
着重分析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并通过实例讲解断句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断句方法。
2. 能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工具书、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古文断句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2. 基本原则: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等。
3. 常用方法:讲解常用断句方法,如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基本原则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2. 常用断句方法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2. 答案: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断句的灵活运用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文作品,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并在课后进行断句练习,逐步提升文言文断句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
3.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
文言文断句方法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确定如下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2、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智慧课堂教室授课教学过程:课前通过教学助手推送预习作业:要求分点陈述,便于同学们互相参考,点评,生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整合信息借助互动课堂上课一、导入: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
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
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
在我们学习的古文《师说》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由此可见,古人学习断句是多么的重要。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
理解为“”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教书先生是怎么断的?高考回放(山东卷)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教材探究】进行课堂在线小测,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实现师生互动,及时评价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示例:结论一,确定主语,通略大意二、1.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2.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4.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结论二:三1.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后赤壁赋》)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十九章《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特点、断句技巧及实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能熟练运用断句技巧进行句子划分。
2. 了解常见文言文句式特点,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朗读一篇未断句的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断句对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技巧和常见句式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对教材中的句子进行断句,并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介绍古代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如“读破句法”等。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作用2. 断句的基本原则3. 常见句式特点4. 断句技巧及实践5. 古代文言文断句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断句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使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断句规则,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a. 按照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遵循句子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
c. 注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
2. 示范讲解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a.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展示断句的过程。
b. 分析句子中的停顿和语气词,如“也”、“乎”等。
c.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3. 学生练习断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a. 提供一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c. 针对学生的断句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识别和应用文言文特殊断句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断句实践,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特殊文言文断句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断句处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讨论手册。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断句现象。
a. 列举常见的特殊断句现象,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句式等。
2、难点(1)如何准确判断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2)在没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断句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断句的重要性。
(2)讲述一些因为断句错误而导致误解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作用。
断句是指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文意和语法结构,在句中恰当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以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①字句意思完整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要保证每个断句部分都能独立表达一定的含义,不能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割裂开来。
例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正确的断句应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比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应断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介绍常见的断句标志①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乎、也、矣、焉、哉、耳、耶、之”等,往往出现在句尾或句中,表示语气或停顿。
例如:“夫战,勇气也”,“也”字在这里表示判断语气。
②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面通常要断开。
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断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句式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其结构整齐,断句时可以参考。
比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可断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章节为《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以及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让学生尝试断句,引发学生对断句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根据语义、语法、语境进行合理断句。
b. 讲解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对称句等。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对课后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断句基本原则a. 语义b. 语法c. 语境2. 常见句式断句方法a. 主谓之间b. 谓宾之间c. 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d. 对称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岳阳楼记》进行断句。
b. 选取一段文言文,运用所学断句方法进行断句。
2. 答案:a. 《岳阳楼记》断句答案。
b. 选取的文言文段断句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断句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断句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进行断句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断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意义单位、语气词、虚词等。
2.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语法分析、标点符号、语感判断等。
3. 实践练习: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来提高断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讲解。
3.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点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断句技巧,提醒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断句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断句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进行阅读和断句练习。
2. 比赛活动:组织文言文断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文化讲解:讲解一些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词汇含义,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断句练习和相关信息。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言文断句的参考书籍。
九、教学建议:1.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断句技巧。
2. 反复练习:断句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鼓励学生多做练习。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意义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断句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1.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2 教学内容语义原则:根据句子的语义关系进行断句语法原则: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断句修辞原则:根据句子的修辞手法进行断句2.3 教学活动讲解语义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语义关系进行断句讲解语法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断句讲解修辞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修辞手法进行断句2.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基本原则进行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三章:文言文断句的技巧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3.2 教学内容利用虚词进行断句:虚词如“也”、“乎”、“矣”等,常用于表示停顿或语气,可作为断句的参考利用句式结构进行断句:文言文中存在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可根据这些结构进行断句利用上下文进行断句:通过分析上下文的意思和语境,判断句子的断句位置3.3 教学活动讲解利用虚词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讲解利用句式结构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讲解利用上下文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3.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四章:文言文断句实例分析4.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所学原则和技巧进行文言文断句4.2 教学内容分析文言文断句实例,运用所学原则和技巧进行断句4.3 教学活动给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尝试进行断句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断句方法和结果4.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五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5.1 学习目标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5.2 教学内容进行文言文断句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5.3 教学活动给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断句心得和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5.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继续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六章: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6.1 学习目标学会在阅读理解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6.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七章: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学会在翻译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7.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7.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7.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翻译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学会在古代文学鉴赏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8.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古代文学鉴赏能力8.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古代文学鉴赏能力8.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古代文学鉴赏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九章: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9.1 学习目标学会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9.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学术研究质量9.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学术研究质量9.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十章:文言文断句的综合运用与拓展10.1 学习目标学会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10.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运用如何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和应用10.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运用分享文言文断句的学习资源和拓展方法10.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意义解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024年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其在实际文本中的应用。
重点讲解句读规律、语气词与标点符号的运用,并通过经典文段进行实践演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古文素养。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句读规律、语气词与标点符号的运用。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及在实际文本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古代汉语》同步练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结合教材进行讲解。
3. 实践:选取经典文段,让学生尝试进行断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教材同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 句读规律、语气词与标点符号的运用3. 经典文段断句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对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深入了解古代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 句读规律、语气词与标点符号的运用3. 实践环节中经典文段的选取与断句指导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 断句原则:遵循“意义完整、语气连贯”的原则,确保每一句都有明确的意义,不断章取义。
2. 断句方法:a. 根据句子结构进行断句,如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等。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断句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2. 学生通过练习,能够准确地断句和朗读文言文。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应用。
2. 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熟练掌握。
五、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选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主谓宾的断句、修饰成分的断句等。
通过具体的文言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断句和解释。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讨论。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断句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和练习。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主谓宾的断句、修饰成分的断句等。
通过具体的文言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断句和解释。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讨论。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断句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和练习。
七、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讲解文言文的故事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句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断句的效果。
【互动交流】在讲解和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作用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示例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生练习断句,教师指导反馈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2 教学内容:音节停顿原则意义单位原则语法结构原则2.3 教学活动:讲解音节停顿原则,举例说明讲解意义单位原则,举例说明讲解语法结构原则,举例说明第三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语义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标点符号法3.3 教学活动:讲解语义分析法,举例说明讲解语法分析法,举例说明讲解标点符号法,举例说明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的实践应用4.1 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文言文断句4.2 教学内容:练习题设计学生自主断句练习教师点评和指导4.3 教学活动:设计练习题,供学生自主练习断句学生进行自主断句练习教师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学习目标: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应用领域5.2 教学内容: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研究和解读古代文献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研究和解读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练习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理解6.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与文化理解的关系学会通过断句深入理解古代文献的文化内涵6.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揭示古代文化现象中的应用古代文化词汇的断句解析方法断句与古代文化背景的关联6.3 教学活动:分析实例,说明文言文断句在理解古代文化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断句,分析古代文献中的文化现象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第七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鉴赏7.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作用学会通过断句领会古代文学的美感7.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的应用断句与古代文学修辞、韵律的关联断句在领会古代文学意境中的作用7.3 教学活动: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断句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美感学生自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实践断句技巧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之美第八章:文言文断句与学术研究8.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断句技巧分析古代文献8.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籍整理、校订工作中的应用断句在古代语言、文学、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断句分析与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的结合8.3 教学活动:介绍断句在古籍整理等学术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学生尝试对古代文献进行断句分析,模拟学术研究过程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第九章: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汉语关系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对现代汉语学习和应用的影响学会运用断句知识提高现代汉语阅读能力9.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关系断句在提高现代汉语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应用断句对现代汉语写作的启示和影响9.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对现代汉语学习的影响学生练习将文言文断句技巧应用于现代汉语阅读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在现代汉语环境中应用断句知识第十章:文言文断句的综合练习与评估10.1 学习目标:综合运用所学断句知识和技巧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进行自我评估10.2 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断句练习题,涵盖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学生独立完成断句练习,进行自我评估教师点评,总结学习成果10.3 教学活动:发放综合断句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学习过程教师点评,总结单元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献解读11.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解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断句技巧准确解读古代文献1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解读中的应用断句与古代文献意义的关联断句在揭示古代文献深层含义中的作用11.3 教学活动:分析古代文献实例,展示断句在文献解读中的作用学生练习解读古代文献,运用断句技巧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古代文献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学术研究案例分析12.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学会分析学术研究中断句的案例12.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学术研究中断句的应用案例讨论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断句在学术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12.3 教学活动:介绍学术研究中断句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尝试分析学术研究中的断句案例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理解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关系13.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学会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文言文断句13.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联现代语言学理论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结合13.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学生练习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进行文言文断句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结合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断句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跨文化交流14.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断句技巧传播和理解古代文化14.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断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和理解断句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4.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案例学生练习运用断句技巧传播和理解古代文化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运用断句促进跨文化交流第十五章:总结与拓展15.1 学习目标: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应用领域和视野15.2 教学内容: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1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年级文言文断句的教案,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及其在古代文化理解、文学鉴赏、学术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能够准确断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难点如何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语法结构进行合理断句。
应对一些特殊句式和复杂的语言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看看谁能最快读通顺。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大家是不是读得磕磕绊绊,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断句呀?这就是因为没有标点,咱们读起来就很困难。
其实在古代呀,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得靠咱们自己去断句。
今天咱们就来学学这神奇的文言文断句技巧!(二)知识讲解1、虚词法咱们先来说说虚词法。
就像咱们平时说话会用“啊”“呀”“呢”这些词一样,文言文中也有一些常见的虚词,比如“之”“乎”“者”“也”等等。
这些虚词通常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说“夫环而攻之而不胜”,这里的“夫”就是一个发语词,一般在它前面断句。
再比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字后面通常要断句。
2、实词法实词就是有实际意义的词,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通过找这些实词,我们也能断句。
举个例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咱们可以先找到“君子”“食”“居”“事”“言”这些实词,然后根据它们来断句。
3、句式法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的句式,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等。
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也能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为……所……”是被动句,“何……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三)练习巩固好啦,咱们学了这么多方法,现在来练练手。
给大家一段文言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大家先用刚刚学的方法试着断句,然后咱们一起交流。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单元《断句》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中的《断句》一节,着重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断句要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断句,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断句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原则保持原意合理划分注意修辞2. 断句方法语法分析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辅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取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言文,提高断句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原则的讲解与理解2. 断句方法的实践与应用3. 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反馈4. 作业的布置与答案的指导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断句原则的讲解与理解1. 保持原意: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受改变,避免出现歧义。
2. 合理划分:根据句子成分和语意,合理划分句子结构,使断句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考点解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江西卷。
(2)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竖)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
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等。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13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2012年的6个增加到9个。
(2)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2013年浙江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以客观题为辅,2013年湖南卷、江西卷为选择题。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读文段,通文意(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考点解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江西卷。
(2)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竖)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
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等。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13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2012年的6个增加到9个。
(2)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2013年浙江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以客观题为辅,2013年湖南卷、江西卷为选择题。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读文段,通文意(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句读。
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要特别注意标示。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例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解析】找出句中几个名词“道”“鼻”“目”“事”,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三)看虚词,找位置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例3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解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而、焉、然;句末的虚词:耳、也、也、也、矣。
找出这些虚词,本段就可以断句。
【答案】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四)明语法,辨句式1.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比如: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其他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5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解析】可根据主语、句式结构、句末语气词以及对话关系,再联系整段文意进行断句。
【答案】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2.琢磨词性词义,用语法结构来帮助断句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例6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解析】找出主谓结构即可断句。
【答案】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五)明修辞,巧判断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1.找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例7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左传·襄公十五年》)【答案】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2.重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六)懂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
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例9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留侯世家》)【解析】时间:汉六年正月。
历史人物:良=张良=子房,高帝,萧何。
官职:三万户,侯。
历史地名:下邳,留。
这段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理解起来便容易许多。
【答案】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