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合作的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90.78 KB
- 文档页数:2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最近几年已经成为医院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上下游沟通不畅、部门职责分配模糊、共同管理协调不到位等问题,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存在诸多问题。
二、主要问题(1)沟通不畅。
供应室与手术室的一体化合作必然需要进行紧密的沟通与协调,但是目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密切。
不仅临床、护理、后勤等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更是缺乏紧密的沟通与协调。
(2)职责分配模糊。
供应室与手术室的一体化合作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但是目前各部门的职责分配模糊,导致双方对彼此的职责不清楚,缺乏分工合作的协调。
(3)共同管理协调不到位。
临床、护理、后勤等部门之间的一体化合作需要有共同的管理与协调,但是目前各部门的一体化合作缺乏共同的管理与协调,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管理混乱,办事效率低下。
三、对策分析(1)加强上下游沟通。
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应当加强沟通,设立共同的沟通平台,明确信息发布的规范,以及双方沟通的效果监控,促使上下游之间更加紧密的沟通和协调。
(2)明确职责分配。
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应当明确职责分配,明确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防止因职责分配不清楚导致双方协调陷入瓶颈。
(3)提高一体化合作管理。
应当加强临床、护理、后勤等部门之间的一体化合作管理,统一领导,加强协调,建立联合领导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结论供应室与手术室的一体化合作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沟通不畅、职责分配模糊、共同管理协调不到位等,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上下游沟通、明确职责分配、提高一体化合作管理等,以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的质量。
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体会目的建立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
方法将手术室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回收至中心室集中化管理。
结果提高了手术室医疗器械供给质量与效率,提升了中心的专业质量供应水平。
结论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既既保证了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强化医院院内感染控制。
标签: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了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适应医院消毒供应集中化管理的发展趋势,顺应了国内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1],2012年7月,我院实施由手术室管理手术机械、敷料,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各自独立管理,但又通过工作流程等一体化相连,用于加强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性能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切实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1.1 环境布局和设备配置,改善了手术室,特别是消毒供应中心原有室内布局达到三甲医院要求标准。
我院于2012年7月在实施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进程中,加大基础设施和硬件的投入建设,新的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于2012年12月投入使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在四楼,特别是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使用面积900平方米。
严格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行业规范标准》建成,平面布局流程分布合理,严格划分工作区、辅助区、缓冲区和生活区,通过轨道传输,每室设有缓冲间,可避免交叉感染,功能完善。
设备设施先进齐全,并且清洁区区域采用了10万级的层流净化,严格保障了整个工作区域的洁净环境。
新消毒供应中心启用后能真正实行全院集中供应。
引进长龙全自动清洗消毒机1台,全自动清洗消毒机2台、全封闭不锈钢下收下送车辆16辆等先进的设施设备。
进口医用封口机 1 台,工作站1套。
脉动预真空压力灭菌器6台、超声清洗机1台、全自动医用器械干燥柜2台。
为手工一体化管理运行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管理的不断完善,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渐成为了手术器械管理的新趋势。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是指将供应室与手术室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手术器械的全程追溯和精准供应,从而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效率、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背景和意义、实施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以及已取得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机构的手术器械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背景和意义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医疗耗材的采购、入库、发放、库存管理等工作,而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之一,主要进行各类手术治疗工作。
传统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数据冗余、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手术器械的使用和管理。
为了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满足医疗卫生管理的需求,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成为了必然选择。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能够将供应室和手术室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实现手术器械的全程追溯和精准供应,从而提高手术器械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
一方面,可以实现手术器械的全程追溯,一旦发现手术器械的异常情况,可以快速定位和处理,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可以实现手术器械的精准供应,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配送,减少了库存浪费和资金占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要实现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于信息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
下面分别从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设备和全程追溯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管理,可以实现手术器械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可以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手术器械的采购、库存、使用等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实现手术器械的动态监控和追溯,为手术室的手术治疗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依据,有效保障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供应室与手术室实施集中式管理及体会目的:探讨供应室与手术室实施集中式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通过对供应室的建筑改造,人力安排的调整,规范制度流程,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加强科室沟通。
结果:供应室与手术室集中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医院手术更好开展。
结论:通过对手术室器械的集中管理,提高了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延长了手术器械使用寿命,同时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保证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标签:供应室;手术室;集中式管理;体会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实施集中管理是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的趋势[1]。
集中管理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院内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预防院内感染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院于2011年1月份正式启动供应室与手术室集中管理,供应室承接手术室复用器械及敷料的回收、清洗、包装、下送。
1 管理方法手术室集中式管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以往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有:①使用者缺乏相应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正确理解清洗与灭菌效果的必然关系。
这种处理流程难以高效率的完成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灭菌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2]。
②手术室器械的分散管理,易造成手术室周围环境污染。
③增加手术室护士非专科护理工作时间。
集中式管理模式则由供应室人员使用密闭回收箱下手术室收回,集中于供应室污物回收间。
进行器械的清点、分类等,再由供应室人员下送至手术室。
不仅提高了手术环境质量,保障了医院手术器械供应的质量,更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2 准备在手术室实施集中管理前,首先在硬件上按照行业标准要求改建了新供应室,严格划分去污区、包装灭菌区、无菌区等,区域分明,路线及人流、物流合理。
增设全自动清洗机,冲洗槽,煮沸上油槽,脉动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柜等一批新设备。
手术室选派沟通表达能力强的护士对供应室全科工作人员进行手术室器械的认识,使用情况等专业培训[3]。
供应室护士定期下手术室进开展训使使用者掌握手术室新器械的使用及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