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_糕点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981.00 KB
- 文档页数:16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在食品中的分布情况,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2.学习不确定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菌落总数是一个评估食品卫生状况的指标,可通过细菌在富养基上形成的可见菌落数来间接反映食品中细菌的总数。
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表面菌落数和悬浮菌落数两种。
1.表面菌落数测定将待测食品取适量均匀涂布在含有富养基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的可见菌落即为表面菌落,通过计算菌落的数量可以得到菌落总数的测定结果。
2.悬浮菌落数测定将待测食品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然后以一定比例取样,将取样液经过一系列稀释操作后,滴加在琼脂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计算悬浮液中的菌落数量,以此推算原液中的菌落总数。
实验中使用的琼脂平板是一种可与菌落直接接触的透明胶状物质,其中含有滋养菌繁殖所需的成分,利于菌落的生长。
三、实验步骤1.取适量待测食品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
2.取一定量的琼脂平板,倒置于平顶培养皿中。
3.将待测食品样品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覆盖培养皿。
4.将培养皿以适当角度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培养。
5.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培养皿,观察并计算菌落总数。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最小化空气扰动和污染,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2.在涂布琼脂平板时要注意均匀性,以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涂布导致结果偏差。
3.培养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保证菌落生长的适宜条件。
五、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与所测量值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菌落总数的测定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如操作误差、环境条件、样品质量等。
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不确定度的计算可以采用均匀型高斯不确定度扩展法。
首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菌落总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然后根据高斯分布的原理,计算95%的置信区间。
通过比较置信区间和数据范围,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专业模块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班级:(食品09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2011年 11 月 18 日实验一糕点类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一、实验目的通过检测糕点类食品中菌落总数,熟悉新产品开发及其食品检验中菌落总数的检验。
二、实验器具及试剂1.设备和材料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36℃,30℃)、冰箱(2℃ 5℃)、恒温水浴箱(46℃);天平:感量0.1g、均质器、振荡器、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或pertrifilm TM1)自动判读仪。
糕点类食品若干。
2.培养基和试剂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三、实验内容(一)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一:图一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3.1 操作步骤:3.11 样品的稀释: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g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in~1000r/min均质1min~2min,或放入盛有225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支撑1:10的样品均液。
3.12 液体样品:以无菌习惯吸取25ml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均液。
3.13 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均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均液。
3.14 按3.13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均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菌落总数是指在特定培养条件下,一定量的样品中培养出的所有菌落的总数。
它可以反映食品样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是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平板计数法,但在测定过程中会受到不确定度的影响。
一、菌落总数测定方法1.取样:取适量食品样品,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在不同的质量级别下取样不同的量。
2. 制备培养基和平板:按照相应的食品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备好培养基,并按照制备方法制备好平板。
3. 滴接法:将样品滴于平板上,在平板上均匀涂布后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定时间,然后计算出每个平板上所培养出的菌落数量。
测量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因此测量结果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1.实验误差:包括人为误差、器材误差、操作方法等影响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这些误差。
2.样品变异性:同一批食品样品中,不同样品可能存在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导致菌落总数的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三、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估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估是检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按照ISO/IEC 17025标准要求,制定有效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案,定期进行实验验证,以确保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1.不确定度的计算:应按照GB/T 16161等国家标准制定的方法进行测量误差和样品变异性的计算,并进行不确定度组成的分析和评估。
2.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对于不确定度的评估结果应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确定合适的置信度,以提高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可靠度和准确性。
3.改进措施:对于不确定度评估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四、总结。
亲水胶体对鸡蛋蛋清打发性和海绵蛋糕比容的影响【实验目的】1、掌握海绵蛋糕的基本做法,对烘焙食品制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2、研究亲水胶体对鸡蛋蛋清打发性的影响。
3、研究亲水胶体对海绵蛋糕比容影响。
【实验原理及背景】亲水胶体通常是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充分水化形成粘稠、滑腻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俗称“胶”。
在食品体系中需要的亲水胶体添加量甚微,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经济地改善体系稳定性。
其化学组成大多是天然多糖和蛋白质,本次试验我们用的是cmc和海藻酸钠,均为多糖类。
图1.2 羟甲基纤维素钠的分子结构所有亲水胶体都具有一定粘度,具有增稠效果,此时亲水胶体分子水化后不发生相互作用。
一般说来,在溶液中容易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食用胶都具有较高的粘度。
同一种食用胶,分子量越大,相同质量浓度的体系粘度就越大。
食用胶浓度增大,粘度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增加。
离子性食用胶的粘度受体系电解质、的影响比非离子性食用胶的要大。
浓度等条件下可形成凝胶。
一般说来,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多糖易形成凝胶。
海藻酸钠和cmc因其良好的凝胶性和增稠性,已经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食品行业,其用量占世界所产海藻酸钠总量的 40%左右。
目前,在我国,海藻酸钠在各种食品中都有应用,如面食制品、糖制品、果肉饮料人造海蜇皮等等。
而且海藻酸钠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还可以作为疗效食品或仿生食品的基材,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素,可减缓胆盐、糖和脂肪的吸收,具有降低血中甘油三酯、血糖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可预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现代病。
它在肠道中能抑制有害金属如铅、镉、锶等在体内的积累。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其在面团中的作用,发现其能很好的改变面团的特性,面团的烘焙特性以及面团的货架期。
乔聚林等人的研究表明:cmc等能使面团的吸水率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缩短。
可改善面包的烘焙特性,增加面包的体积,提高面包的含水量,改善面包的纹理结构、质地、口味等,延长面包的货架期【实验材料及仪器】1.实验材料鸡蛋、绵白糖、低筋面粉、植物黄油:市售亲水胶体:cmc、海藻酸钠:由嘉吉亚太食品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提供2.实验仪器分析天平:ay-120,日本岛津公司;电子天平:es3200,天津市德安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手持式混合器:wsthb134,上海领裕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烧杯、量筒等玻璃仪器以及不锈钢盆等厨房用具。
实验一糕点中菌落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菌落总数检验的意义。
2、掌握样品稀释处理的方法和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3、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试剂和仪器菌落总数的检验部分:(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8规格名称数量用途1、500ml三角瓶 1个稀释样品(配制生理盐水)2、250ml三角瓶1个配制营养琼脂3、18×180mm试管5支稀释样品(9ml)4、1ml移液管 5 支5、直径为90mm平皿 8套倒营养平板6、250ml量筒1支7、玻璃珠:直径约5mm(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剪刀1把不锈钢药匙1把称量纸:适量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5只(三)应制备的培养基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1、蒸馏水 1瓶 225ml/瓶 500ml三角瓶2、营养琼脂: 1瓶 150ml/瓶 250ml三角瓶3、稀释水:每组5支9ml/支 18×180mm试管四、实验内容细菌总数的检验部分:(一)、基本操作过程:样品称量→→样品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二)、样品的稀释(样品的处理)样品:袋装糕点外包装消毒→→无菌称样品25g→→加无菌水→→加盖振荡、吹吸均匀糕点:如为原包装,用灭菌镊子夹下包装纸,采取外部及中心部位。
如为带馅糕点,取外皮及内馅25g,奶花糕点,采取奶花及糕点部分各一半共25g。
1、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袋口,以无菌操作开封取样。
称取检样25g,放入装有适量玻璃珠的灭菌广口瓶子中。
然后加入225mL的灭菌水,采用振摇法(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不小于40cm)振摇30 min,振摇均匀,即为1:10的稀释液。
食品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测定标准要点解析一、称样(1)一般称量25g,由于称样量较大,标准中对于称样的准确性未作出明确规定,微生物室常用称样的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为±0.1g,一般遵循“宜多不宜少”的原则,即实际称样时可根据样品情况称取超出25g(如硬质糖果等,检验人员应依据样品实际情况决定如何称样);(2)对于部分食品添加剂已明确须称取1.0g的,则须严格精确称量。
二、样品稀释(1)固体或半固体:称取25g样品于均质袋中,加入已灭菌的生理盐水225g,稍捏碎(特别是糕点/面包及其他淀粉制品),放入拍击式均质器均质1min,此时即制备成1:10的样品匀液。
以移液器或灭菌吸取该液体至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换上新的灭菌移液器枪头,缓缓吸取液体后反复吹打2次,此时即制备成1:100的匀液,以此类推,制备10倍系列稀释匀液。
(2)液体样品:直接吸取原液进行检验,稀释时可直接吸取1mL原液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按照“固体或半固体”的方式稀释。
三、稀释度的选取液体样品可直接取原液进行检验;固体或半固体则必须依据检验经验,选取2-3个适宜稀释度进行检验(一般样品选取1:10,1:100,1:1000三个稀释度进行检验。
若遇到不常做的样品,可适当延长稀释度至1:100000甚至1:1000000)。
四、质量控制空白对照:分别吸取1mL灭菌生理盐水到平皿中做空白对照。
(若空白有菌落生长则该实验无效)。
五、平板计数琼脂(PCA)灭菌条件为121℃、15min。
一般情况下于500mL敞口锥形瓶(三角瓶)中配制400mL/瓶。
六、有时样品基质比较特殊,样品匀液有细小的颗粒与菌落不易区分,此时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区分:(1)配制1%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溶液(又称红四唑或红四氮唑,简称TTC),高压灭菌后避光冷藏备用。
红四唑灭菌条件为:121℃、20min;(2)待PCA琼脂培养基冷却至适宜倾注温度时,无菌加入上述TTC溶液2mL,充分摇匀(此时PCA中TTC浓度为0.005%)。
菌落总数测定实验报告菌落总数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菌落总数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用于评估食品、水源和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并评估其卫生质量。
实验目的:1. 掌握菌落总数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熟悉菌落总数测定实验的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3. 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并评估其卫生质量。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含有微生物的样品(例如食品、水源等)、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无菌培养皿、移液器、灭菌针、无菌培养瓶等;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将琼脂培养基加热至液态状态,冷却至50℃左右;b. 取适量样品:根据样品特性,取适量样品加入无菌培养瓶中;c. 培养基制备:将适量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并凝固;d. 样品接种:将样品与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合,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e. 培养:将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f. 菌落计数:在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皿,使用放大镜或计数板对菌落进行计数;g. 计算结果:根据计数结果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菌落计数,我们得到了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样品的卫生质量。
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较高的样品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微生物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或消毒。
而菌落总数较低的样品则表明其卫生质量较好,适宜用于相关的应用领域。
菌落总数测定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仪器设备的质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无菌,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干扰;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样品和培养基;3.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样品的取样要具有代表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通过菌落总数测定实验,我们成功地确定了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并评估了其卫生质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菌落总数测定实验报告篇一: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蛋糕中菌落总数的测定【说明】蛋糕具有松软香甜,携带方便、食用简单等特点,因此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特别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
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可以用来判定其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蛋糕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蛋糕产品质量的优劣,因此,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应用于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方法有:纸片法、电阻抗法等。
本实验采用国标法(gb\T4789.2-20XX)对独立包装小蛋糕中菌落总数进行测定。
并与gb7099-20XX糕点、面包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冷加工糕点中菌落总数≤10000(cfu/g)的数据对比初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测定蛋糕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及原理。
2、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冷藏对蛋糕的保鲜及抑菌作用。
3、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食品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菌落总数即为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只用一种常用的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3.1恒温培养箱:36℃±1℃,30℃±1℃。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食品菌落总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了解食品卫生质量与菌落总数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食品检样中每克(或每毫升)所含的细菌菌落总数。
它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平板计数法,通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来测定食品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待测食品样品(如:牛奶、酱油、水果等)- 营养琼脂培养基- 无菌生理盐水- 稀释液(如:生理盐水)- 玻璃棒、锥形瓶、吸管、培养皿、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2. 实验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 恒温培养箱- 电子天平- 精密移液器-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称取适量待测食品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制备不同浓度的样品稀释液。
2. 制备培养基:将营养琼脂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50℃左右,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3. 涂布平板:取适量不同浓度的样品稀释液,用无菌玻璃棒涂布于培养基表面,涂布均匀。
4. 培养与观察:将涂布好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5. 计数与结果记录:统计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样品名称 | 样品浓度(g/mL) | 平板菌落数(个) | 稀释倍数 | 菌落总数(CFU/g) || -------- | ---------------- | ---------------- | -------- | ---------------- || 牛奶 | 0.1 | 30 | 10 |3.0×10^3 || 酱油 | 0.01 | 100 | 100 |1.0×10^6 || 水果 | 0.01 | 50 | 100 |5.0×10^4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牛奶、酱油和水果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分别为3.0×10^3、1.0×10^6和5.0×10^4 CF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