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基本方法(2)学会菌落总数的报告方式二、实验材料1、仪器与设备:恒温培养箱、托盘天平、电炉、吸管、三角瓶、平皿、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灭菌刀或剪刀、75%酒精棉球、玻璃蜡笔。
2、培养基和试剂:75%乙醇、0.85%生理盐水、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pH 7.0±0.23、检样:利乐包装鲜牛奶250ml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检验程序菌落总数检验程序:检样→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以1ml之量分别入灭菌平皿内→每皿内加入46℃15-20ml营养琼脂→置36±1℃恒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菌落数→报告2、检样稀释及培养(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包装打开,用吸管取25ml鲜牛奶,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500ml灭菌玻璃三角瓶内(瓶内预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下同),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的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食品卫生检验标准要求和检样的菌落数量,选择3个连续适宜稀释度即10、10-1、10-2,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15ml~20mL,并转动平皿使与稀释检样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等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恒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倍数,即得1mL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食品化验菌落总数的实验步骤1、样品的稀释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 25 g 样品置盛有 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 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 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 1 min~2 min,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 25 mL 样品置盛有 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2、用 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 1:10 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 9 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留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 1 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匀称,制成 1:100 的样品匀液.3、制备 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 1 次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4、依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量,选择 2 3 个相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 10 倍递增稀释时,吸取 1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 1 mL 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比.5、准时将 15 mL~20 mL 冷却至46 ℃的平板计数琼脂培育基(可放置于46 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匀称.6、培育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 1 ℃℃培育48 h2 h.水产品 30 1 ℃℃培育 72 h3 h.假如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育基表面充满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掩盖一薄层琼脂培育基(约 4 mL),凝固后翻转平板,条件进行培育.7、菌落计数可用肉眼观看,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菌落计数以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8、选取菌落数在 30 CFU~300 CFU之间、无扩散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 30 CFU的平板记录详细菌落数,大于 300 CFU的可记录为多不行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纳两个平板的平均数.9、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纳,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匀称,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10、当平板上消失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一、引言食品中菌落总数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培养基培养和统计法,对食品中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菌落数的测定。
食品中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食品是否受到污染、保存条件是否良好等情况。
对食品中菌落总数进行准确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对于食品卫生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二、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菲尔氏杯平板法和薄膜法。
菲尔氏杯平板法是将食品样品稀释后均匀铺在富含寒天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并统计菌落数;薄膜法是将食品样品均匀涂抹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并统计菌落数。
三、食品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分析1. 采样不确定度: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首先要进行食品样品的采样和样品的制备,采样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采样不均匀、采样器具的精密度等因素,引入采样不确定度。
2. 复现性不确定度: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通常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由于操作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结果,引入复现性不确定度。
3. 实验条件不确定度: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条件会对微生物生长产生影响,引入实验条件不确定度。
4. 测量设备不确定度: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需要借助于培养箱、平板计数器等设备,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度会影响测定结果,引入设备不确定度。
四、食品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需要考虑上述不确定度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评定。
不确定度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测定结果的可信度。
1. 不确定度计算方法食品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可以采用GUM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不确定度传递法和不确定度组分法计算总的不确定度。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度来源的具体数值和权重,综合计算得出总的不确定度值。
2. 不确定度控制方法为了减小不确定度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1)采样不确定度的控制: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器具,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2)复现性不确定度的控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培养操作流程,尽量减小操作者和环境的影响;(3)实验条件不确定度的控制:控制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实验前后的环境监测和校准;(4)测量设备不确定度的控制: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度。
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案菌落总数测试片1.操作步骤1.1 样品的稀释1.1.1 称取25g样品(剪碎)置盛有225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振摇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1.2 用1ml微量移液器吸取1:10的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入盛有9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充分振摇混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1.1.3 用1ml微量移液器吸取1:100的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入盛有9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充分振摇混匀,制成1:1000的样品匀液。
1.2 样品的接种揭开菌落总数测试片上层膜,用1ml微量移液器分别吸取1:10、1:100、1:1000的样品匀液1ml慢慢均匀地滴加到纸片上,然后将上层膜缓慢盖下,静置10s左右使培养基凝固(每个样品匀液做2个纸片)。
同时做一片空白阴性对照。
1.3 培养将测试片叠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并封口,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36℃±1℃培养箱内培养15~24h,堆叠片数不超过12片。
1.4 菌落计数1.3.1 细菌在测试片上生长后会显示红色斑点,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
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1.3.2 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30CFU的纸片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纸片的平均数。
1.3.3 其中一个纸片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纸片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纸片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纸片后乘以2,代表一个纸片菌落数。
1.3.4 当纸片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1 —— 2 —1.5 结果与报告1.5.1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1.5.1.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纸片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纸片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 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掌握涂抹平板培养法和混合平板培养法,认识细菌、放射菌、霉菌、的菌落特征。
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该计数法的缺点是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计数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以及食品、饮料和水等含菌指数或污染度的检测三、试剂和材料1.仪器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均质器或振荡器无菌吸管:1 ml(0.01 ml 刻度)、10 ml(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菌落计数器2.样品1)平板计数琼脂(plate count agar,PCA)培养基:蛋白胨5.0 g 、酵母浸膏2.5 g 、葡萄糖1.0 g 、琼脂15.0 g、蒸馏水1000 ml、pH 7.0±0.2。
将所有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
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 ℃高压灭菌15 min。
注:用平板计数琼脂,称取23.5 g于1 000 ml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 ℃高压灭菌20min,冷却至45~47℃左右备用。
2)无菌生理盐水:氯化钠(NaCl)5.875g 蒸馏水(纯净水) 500ml 称取5.875gNaCl溶于500ml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20min。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
菌落总数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指标,用于反映食品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和品质,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显得格外重要。
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霉菌总数计数法或者菌落总数计数法。
下面以菌落总数计数法为例,介绍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测样品,这里以蔬菜为例。
将蔬菜样品洗净并切碎,然后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进行样品的制备。
2. 稀释根据样品的预期菌落总数选择适宜的稀释倍数,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便于后续操作。
3. 菌落计数培养基将稀释后的样品平铺在含有琼脂的培养基上,然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产生菌落。
4. 菌落总数的计数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的形态,进行计数并计算出样品的菌落总数。
三、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由于一系列测量误差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菌落总数的测定同样受到不确定度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1. 实验误差在菌落总数的测定中,包括样品制备、稀释、计数等环节都存在测量误差。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称量误差,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的体积误差等都会引起测定结果的不确定性。
2. 环境条件菌落总数的测定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和修正。
四、不确定度的计算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确定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根据实验数据和测定方法的特点,确定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实际测定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和环境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 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根据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和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从而确定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掌握涂抹平板培养法和混合平板培养法,认识细菌、放射菌、霉菌、的菌落特征。
二、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该计数法的缺点是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计数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以及食品、饮料和水等含菌指数或污染度的检测
三、试剂和材料
1.仪器
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
均质器或振荡器
无菌吸管:1 ml(0.01 ml 刻度)、10 ml(0.1 ml 刻度)或微量
移液器及吸头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菌落计数器
2.样品
1)平板计数琼脂(plate count agar,PCA)培养基:蛋白胨
5.0 g 、酵母浸膏2.5 g 、葡萄糖1.0 g 、琼脂15.0 g、蒸馏水1
000 ml、pH 7.0±0.2。
将所有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
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 ℃高压灭菌15 min。
注:用平板计数琼脂,称取23.5 g于1 000 ml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 ℃高
压灭菌20min,冷却至45~47℃左右备用。
2)无菌生理盐水:氯化钠(NaCl)5.875g 蒸馏水(纯净水) 500ml 称取5.875gNaCl溶于500ml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20min。
3.器材
100ml无菌水、9ml无菌水、无菌平皿、天平、称样瓶、
记号笔、酒精灯等。
四、操作及实验步骤
1.样品的稀释:25 g(ml)样品+225 ml 稀释液,均质。
10倍系列稀释。
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 1 次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
的样品匀液,各取1 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
吸取 1 ml 空白稀释
液作空白对照。
每皿中加入15 ml~20 ml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并
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2.培养: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 ±1 ℃培养48 h±2 h。
水产品 30 ±1 ℃培养 72 h±3 h。
(如果有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 4 ml),凝固后翻转平板。
)
3.菌落计数: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
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五、计算公式:
式中:N——样品中菌落数;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六、实验数据:
10-1 3 10-2 1 空白0
NaCl水
10-10 10-2 1 琼脂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