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43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方案范文申报书详附件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一、赛项名称(一)赛项名称计算机网络应用(二)压题彩照(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电子信息产业(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技术(110202)二、赛项申报专家组通过竞赛,考核学生对智慧园区网络的拓扑规划能力、IP地址规划能力、有线无线网络融合能力、IP通信网部署能力、数据中心搭建与实施能力、云计算网络的规划及实施能力、出口规划与实施能力、设备配置与连接能力、服务的搭建与调试能力、应用的接入与测试能力、工程现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调能力、工程现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调能力,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网络工程前沿技术和生产实际,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赛项设计原则(一)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是赛项设计的第一准则严格遵守大赛制度文件,规范赛项设计、组织、实施各环节流程,确保赛项公开、公平、公正。
(二)赛项关联专业覆盖面广全国132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院校超过1000所,专业覆盖率超过75%。
赛项覆盖院校多,具有较好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三)赛项关联技术是实施“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业新生态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基础。
(四)赛项关联岗位群人才需求量大赛项主要关联计算机网络行业3个核心岗位群:网络组建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岗位(建网)、网络安全与管理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岗位(管网)、软硬件及网络应用系统实施与维护技术服务岗位(用网)。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竞赛项目设计应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要 ,展示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材培养的特点,聚焦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领域岗位的主要技能。
在《中华人民 XX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指出:✓推动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因此,信息安全将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份 ,而安全评估又是该部份中的重要内容。
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通过竞赛,展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面向应用的实践能力,同时检验学生从网络组建、网络配置与应用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关键技能和职业素质,进一步促进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改革 ,深化校企合作,引导教学改革和专业方向调整 ,具体内容体现如下:✓使学生了解并学习我国安全等级保护标准✓通过多学科、跨专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通过笔试考察选手职业道德,促进教学在道德文化方面的建设✓使学生在进入岗位前就建立正确客观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技巧✓推动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对网络进行安全评估的能力✓促进院校对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提高老师在信息安全专业的技能✓促进信息安全专业教材的编写✓促进我国信息安全高技能人材培养和储备✓保障我国信息化快速、持续、健康和安全发展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监查、安全评估、等级保护评测等核心职业能力,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包括公安局信息监查、网站安全、病毒查杀机构等单位、运营商、企业的技术安全维护员、各个重要政府部门的网络安全监测等。
按照20XX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和竞赛原则,本赛项重点考核参赛选手进行网络组建、网络系统安全策略部署、信息保护、按照等级保护标准进行网络安全评估的综合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1.参赛选手通过网络评估技术对信息网络中常见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VPN、负载均衡等各类网络设备实施安全管理与评估;2.参赛选手通过主机评估技术对信息系统中常见的 Windows 主机、 Unix 主机、 Linux 主机等各类主机系统实施安全管理与评估;3.参赛选手通过数据库评估技术对目前常见的文档型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实施安全管理与评估;4.参赛选手通过应用系统评估技术对 web 应用、文件应用、音视频应用、邮件应用等各类应用系统实施安全管理与评估。
01大赛背景与目的Chapter河北省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1 2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作用大赛目的和意义推动河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01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02促进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0302参赛对象与条件Chapter河北省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职教师。
河北省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
其他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团队。
参赛作品应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参赛学生应为本校在籍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参赛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并在职业教育教学一线工作。
参赛团队应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团队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报名方式及截止时间报名方式截止时间2024年XX月XX日。
逾期将无法报名参加本次大赛。
03比赛内容与形式Chapter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者需提交一份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信息化教学实施参赛者需展示一节信息化教学实践课,展示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信息化教学说课参赛者需进行说课,阐述其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特点、创新点及实施效果等。
线上评审线上提交作品专家评委将对提交的作品进行线上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进入下一轮比赛。
现场决赛评分标准及权重分配信息化教学设计(占比40%)信息化教学实践(占比30%)信息化教学说课(占比20%)答辩环节(占比10%)04组织架构与分工协作Chapter组织架构设置及职责划分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专家组承办单位定期会议机制联络员制度信息共享平台030201各单位协作配合机制建立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措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加强技术支持和保障A B C D建立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和指导05宣传推广与氛围营造Chapter宣传推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制定全面宣传推广计划多元化传播渠道利用定期回顾与调整互动体验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激发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兴趣。
第20卷第5期2021年5月职业技术V o c a t i o n a l Te c h n ol o g yV〇1.20 No. 5May, 2021DOI:10.19552/ki.issnl672 -0601.2021.05.016“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特征分析—以高职院校获奖数据为例李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20丨9年作为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一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也适时做出了新的调整。
通过对2012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中的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比赛呈现出获奖数量稳步增长、获奖分布覆盖面广、获奖区域分布不均和比赛赛项不断优化的特征。
为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文章提出建议:应用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资源开发建设有待加强、教学管理普及有待完善和省域均衡发展有待细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 -0601 (2021)05 -0083 -06Analysis on the Wi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u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in Skills Competition of National Vocational Schools"------Taking the Winning Data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L I Cheng(A 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 uhu 241002, China)Abstract:In 2019, as a year of great refonn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in national vocational schools has also been duly adjusted in that year.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winning data of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in national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2012 to 2019, it is found that ihe competition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ead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inners, wide coverage of w inner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inning areas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he competition it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fom i,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application importance degree needs to be raised;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the populariz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needs to be perfected;and the provincial balanced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refined.Key w 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ability com petition;informatization teaching〇引言2019年国家密集出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 政策,将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和数千所职业院校的 发展轨迹,2019年成为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一年。
2024教学能力比赛备赛选题和教学实施报告指引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已经结束,2024年的备赛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了。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选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选题直接关系到比赛作品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参赛者应该慎重对待。
本文通过对2023年国赛获奖作品的分析,总结出4点选题技巧,一起来看!一、注重融入时代热点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需要及时反映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因此,比赛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要适当地融入时代热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时代热点:(1)国家、社会等方面的政策;(2)学校所在地区特色;(3)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4)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特色。
比如乡村振兴、环保、党史教育、冬奥会、红色党建、文化自信、航空航天、直播带货、康养产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
如2022年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一等奖作品《奋进新征程共筑强国梦》和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作品《航天文创插画设计与制作》就体现了红色党建和航空航天的时代热点。
二、注重融入信息化手段一直以来,教学能力比赛都非常注重教师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
这不仅是因为教学能力比赛的前身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更是因为从2018年起就有许多国家机构的文件中明确表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视。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融入。
教师所选择的内容应该能较好地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
例如2022年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的作品《重疾防控中心数字化生产与施工》和《香云纱汉服数字设计与制作》,都是在标题上就表明了自己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选题比较侧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作品中关于理工实操类的选题也比比皆是。
如中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的作品《电池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和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的作品《视觉传感小车设计与装调》。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
项方案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竞赛项目: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组和高等职业教育组,涵盖了多个专业领域,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
参赛对象:全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均可参加。
竞赛形式:采用线上或线下形式进行,具体形式根据疫情等因素确定。
竞赛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重点考察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赛项安排: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和参赛对象,设置不同的赛项和分组,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和专业性。
奖励机制:根据竞赛成绩,对优秀选手和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将优秀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
总体来说,该方案旨在推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比赛要求本次大赛预赛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按照当地优质课教学评比标准推选参赛选手,也可参照决赛时采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现场说课”综合评比的方式;其中,“教学设计方案”与“教学课件”的评比,将参照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有关要求。
一、教学设计方案教案设计思想: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
教案内容: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针对1~2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一般包括授课班级的年级、专业、学生数和授课时间;授课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授课类型;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反思等。
二、教学课件上课用教学课件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设计方案一致。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建议所用软件尽量采用常用版本,以保证课件在其他机器上能正常播放),不限风格形式。
如图片可采用GIF、JPG、TIF等格式(图片分辨率要求在1024×768以上);视频和动画可采用MPG、MOV、ASF、RM、SWF等格式(视频文件要求能在1024×768分辨率下清晰、流畅播放);音频可采用MP3、WMA等格式。
三、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要求教师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不超过8分钟的微视频。
1.微课制作要求(1)分析研究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业水平。
借助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和讲解知识内容。
(2)画面简洁,不要有与教学内容无关内容。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件-(含多款)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信息化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为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我国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旨在通过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大赛背景及意义1.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要求参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大赛鼓励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大赛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和传播。
4.引导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大赛反映了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二、大赛组织及参赛要求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主办,分为中职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
大赛按照专业类别和课程内容进行分组,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管、艺术等多个领域。
参赛要求如下:1.参赛对象:全国职业院校在职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2.参赛形式:个人或团队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
3.参赛内容:参赛作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教学课件要求原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视频时长不超过20分钟,展示参赛教师的教学过程。
4.提交材料:参赛教师需按照大赛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报名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5.评审标准:大赛评审委员会根据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三、大赛成果及启示1.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4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备赛攻略1、教学选题——“三注重”教学主题的选择是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的首要考虑。
虽然比赛内容是随机选择的,但教师在赛前练习中必须注意主题选择的技巧。
1.1注重教学内容难易适度比赛的时间是限定的,太简单和太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宜,在考虑难易适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容量适中。
1.2注重能力训练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课堂讲授型专业课,还是理实一体型专业课,都要突出能力训练这条主线,主要能力点的选择也不能太多太分散,重在一课一得,要突出主要能力点的学习效果。
1.3注重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竞争最初被称为信息竞争。
更名后,对教师能力的调查较为全面,但信息应用能力仍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教育内容具有丰富的IT资源、多样化的平台和载体、方便快捷的教师选择和方便的媒体干预。
2、教学策略——“三原则”如果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们需要更多地参与教学策略或项目理念;只有想清楚了,想清楚了,才能理解清楚,解释清楚。
这句话也适用于教师,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策略或理念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能力的水平。
只有探索和学习更多的设计理念,教师才能越走越高。
总的来说,教学策略或设计思想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2.1以学生动起来为起点学生移动是指移动大脑、眼睛、嘴巴、手和身体。
只有当学生搬家时,班级才能生活。
教师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感动学生。
当学生移动时,班级的形状自然会改变。
2.2以重难点突破为关键重点和难点是课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时间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加以考虑。
我们应该在方法和手段上多下功夫,突破重点和难点,这不仅是班级结构设计的需要,也是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
关键问题解决不好,课堂质量就不高。
2.3以三维目标有效达成为准绳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服务目标的实现,设计教学环节、选用教学方法、采用教学载体、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等,都要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要在实施的有效性上深入探究,实施的效度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观测点。
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原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指 南目 录一、参赛人员范围二、参赛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二)项目说明及要求(三)评比指标(四)作品资格审定(五)作品制作三、参赛办法(一)参赛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二)报送时间、方式及评审费(三)报送要求四、参赛作品评比及奖项设置(一)评比办法(二)奖项设置五、组织工作(一)组织领导(二)联系方式附表一 :组织单位及联系人信息表大奖赛组织委员会编 2013年3月附表二:参赛作品名单附表三:参赛作品登记表一、参赛人员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部委、行业所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参赛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简称“大奖赛”)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参赛项目。
1.基础教育组: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学科主题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精品开放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
3.高等教育组:课件、精品开放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Autodesk 虚拟展示课件。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可以是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不限。
单纯的教学媒体资源以及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不属于课件范畴。
移动终端课件:利用移动终端的多媒体交互性,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