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常用结构简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议论文结构
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议论文通常探讨高考制度、考试经验、参考书目等与高考相关的话题。
在写高考议论文时,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结构:
1. 引言部分
- 引入高考的背景和意义
- 概述高考议论文要探讨的话题
2. 议论论点1
- 阐述第一个论点
- 提供相关的事实、数据或例子来支持论点
- 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对比
3. 议论论点2
- 阐述第二个论点
- 提供相关的事实、数据或例子来支持论点
- 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对比
4. 议论论点3
- 阐述第三个论点
- 提供相关的事实、数据或例子来支持论点
- 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对比
5. 反驳不同观点
- 对其他人可能持有的不同观点进行反驳
- 提供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6. 结论部分
- 总结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 提出自己对高考议题的观点或建议
- 鼓励读者思考和探索更多相关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逻辑性:文章的每个论点和段落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
2. 举例和证据:提供具体的例子和相关的数据来支持你的论点,增强说服力。
3.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或对待方式的分析,展示你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结构合理:保持文章的结构清晰简洁,每个部分之间应有合理的过渡。
5.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恰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总之,高考议论文的写作需要充分准备和深入思考,严密的结构和合理的论证能够帮助你表达清晰、有力的观点。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四大结构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四大结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
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2.“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论证结构。
立论。
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入据。
在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结承。
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
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迭据。
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
这些论据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
归纳。
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3.层进式结构:包括“是什么”,即提出观点;“为什么”,即分析原因;“怎么办”,即提出对策、分析对策、论证对策。
递进式的分层论证,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
4.对照式结构:主体部分有正反对比,有转折补充。
采用这种结构模式的议论文可使文章文体特征分明,篇章结构严谨。
议论文表达的思辨性,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问题(话题)进行剖析。
2024-2025年年《人民日报》优秀议论文结构解析——天花板级开头结尾、精美分论点第三期第一组议论文结构解析(一)适用主题:积极应变、时代发展✨开头段:鼙鼓催征稳驭舟,潮头登高运筹谋。
面对新百年的新征程,现代化的新使命,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我辈青年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惟其如此,才能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把握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论证段:1.识变——面对时势云谲波诡,时代霄壤巨变,我辈当笃定信念,踏歌而行。
2.应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以变应变,挥戈仗剑,锐意进取。
3.求变——主动出击,不拘泥成法,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创新寻求时代变化。
✨结尾段:擘画蓝图襄盛世,奋楫扬帆启航程。
直面时代嬗变,把握青年使命。
斩浊浪,击长空,识变,我辈青年指点江山,风华正茂;踏南天,碎凌霄,应变,我辈青年奋斗自强,书生意气;披惊雷,傲骄阳,求变,我辈青年激扬文字,挥斥方遒。
(二)适用主题:关爱老人、青年社会责任感✨开头段:椿萱并茂,寸草春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慎终追远,崇德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老敬老爱老,是每个炎黄子孙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执念,早已成为社会的公序良俗。
然而,如漫画所绘,如今太多的高科技对老人都太不“友好”,网上预约才能进院看病,扫码才能到银行取款,零售商不接受现金付款等等,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不懂网络的老人寸步难行。
✨论证段:1.老有所依,国家应予以政策的支持。
2.老有所依,需要社会各界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3.老有所依,每个家庭每个公民义不容辞。
✨结尾段: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老有所依,未来可期。
你我皆会变老,如何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值得每个人反思。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让老人安享晚年是最重要的指标。
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就是给我们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适用主题:时代追光者、崇尚英雄✨开头段:五千载弦歌不辍,一百年历久弥新,九万里风鹏正举。
高考议论文常用结构简析【内容提要】本文从高考作文创作的现状出发,结合学生的创作实例,从必要性、结构形式、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具体而全面地讲解了高考议论文创作时经常采用的三种结构,帮助考生迅速适应高考的作文创作。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结构纵式横式正反一、高考议论文创作现状近年高考语文,由于作文时间短,审题、立意、构思、创作各个环节必须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再加上字数有限,学生必须在800字内将观点讲明,并且论述充分。
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有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缺乏快速架构作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维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二、高考议论文在结构上突破的必要性高考议论文的评分无非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文采、深刻、条理。
在这些要素中,前三个都需要考生有长时间的语文积累,只有条理思路一个因素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
因此,考生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常用议论文结构,便于快速谋篇布局并且便于阅卷者迅速领会文意,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三、高考议论文的常用结构那么,议论文常用结构有哪些?我们从实例中来总结。
例文1:谈坚持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梦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
刘翔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阿姆斯特朗战胜癌症,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冠军,这旷古绝世的奇迹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有幅漫画,画面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
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更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
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
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
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
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点评: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模式来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是什么”,第三段写“为什么”,第四段写“怎么样”,第五段需要特别注意,此段不仅将议论推进了一层,而且对写足字数大有裨益。
例文2:说“勤”俗活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滑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
可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终于成为一个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
一篇文章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
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懒惰者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
唯有勤奋才能在无限的知识中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和成功的人,是一定能体会勤的深刻含义的。
点评:此文是典型的分项列举式模式:一中心,二分论,位置醒目观点明,典型事例加议论,中心词语贯全文。
最适宜议论文在考场上快速完篇。
例文3:学会怀念有多少旧事已被雨打风吹去,有多少情愫依旧在心头萦回。
逝去的人、事、物仿佛一块块幽黄的琥珀,在我们的记忆里凝结,保留了他们瞬息的优美,而当我们一次次以怀念的方式去抚摸他们的时候,悲欣交集之感总是迤逦而来。
在精神文化如同核爆炸一样的时代,我们遗忘得太多,弃掷得太多。
我们醉心于新世界新事物的斑斓色彩,而忽视了对旧有事物之美好的怀念。
怀念,不是沉迷于故纸堆,不是一般意义的因循守旧。
怀念,是对旧有美好的依恋与肯定,也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的理性思索。
如同一位诗人所说:“我在仰望未来浩渺的天空时,同时深爱着这承载过去的大地”,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站得足够高,你会发现大地原本是天空的一部分。
学会怀念,其实就是学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
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会把“法国”与“浪漫”联系在一起,但你知道法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怀念”一种文化的吗?也许法国人是最乐于怀念,也最擅长怀念的。
走在街上,你若作为一个外国人向警察问路,请务必使用法语;与商店店员交涉,你也要讲法语:法国人即使熟谙英语表达技巧,也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使用本国语言。
打开收音机,你会听到一个专题栏目,名字就是《怀旧》;望望塞纳河畔,旧书摊上飘扬着百年文化的芬芳;法郎纸币上,印着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时代的伟人像;一座破败得如同两河文明遗址的博物馆依旧被法国人小心地保存。
就是这样,这样充满血缘之爱,民族之爱,理性之爱地怀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才是真正地怀念。
学会怀念,我们不能单单模仿怀念的形式而无视怀念之实质。
甚至,我们连怀念的形式也没有做到。
听说,绍兴的沈园中商家又建设了“连理园”, 供现代有情人拍摄婚纱照,让古人的悲情为现代人的爱情服务,沈园,实不应失却它的沧桑。
还有一座座将欲坍塌的古城墙,还有“唐诗一样的美丽”的北京、西安,还有逐渐失却安宁的江南古镇……当一个个曾被古人今人的歌谒洇润,被汉文化填充,被时间渲染,被记忆强化的意象悄然失色时,当我们从不会怀念到无可怀念时,一种民族的悲哀将“世代相传”。
请为心灵留下空间,让我们静静地寻找过去,寻找过去的美好,为现在,为将来留下物质与情感的依托,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点评:本文主体结构采用正反论证,正面以法国为例,列举他们坚持使用本国语,旧书摊上飘扬的百年文化气息,纸币上启蒙时代的伟人像,被法国人小心保护的破败的博物馆……反观我们自身:充满悲情的沈园被商家用来牟利,唐诗一样美丽的北京、西安、江南古镇,它们身上的文化意蕴正在一点点褪色。
我们表面似在怀念,其实还没有学会怀念,文章结尾紧承上文,呼唤为心灵留下“怀念”的空间,最后一句“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更是引人深思。
大家可以看到。
例文1是采用我们一般逻辑思维的顺序展开的,是线性思维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称之为“纵式结构”。
而例文2是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一些分论点,横向展开文章,属于“横式结构”。
例文3的结构最简单,只是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我们称之为“正反式结构”。
四、各种结构的注意事项1、采用纵式结构时,要注意着力体现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前后照应——重复重要字眼(论题),结尾点题……严格过渡——问题式过渡,独段过渡,过渡句过渡……2、采用横式结构时,要注意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并讲明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等等(1)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
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
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
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
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