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 格式:pptx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31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3. 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流程。
4. 培养学生遵守会计凭证管理制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凭证的定义与分类2.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3. 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4. 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5. 会计凭证管理制度的遵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凭证的定义、分类、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流程。
2. 教学难点: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和保管要求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凭证的基本概念、分类、填制和审核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凭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会计基础》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支持。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方便展示PPT和案例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凭证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的关注。
2. 讲解会计凭证的定义与分类:详细讲解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及作用,让学生了解各种凭证的用途和特点。
3. 示范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以实际案例为例,演示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过程,让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的方法。
4. 分析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讲解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的传递流程,强调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5. 讲解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阐述会计凭证的保管方法、期限和保管条件,提醒学生遵守相关规定。
6. 讨论会计凭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会计凭证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反馈。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电子讲义一、会计凭证传递的含义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经过审核、记账、装订到归档保管时止,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办理业务手续和进行处理的过程。
正确、合理地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于及时处理和登记经济业务,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加强经营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实行会计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对材料收入业务的凭证传递,应明确规定:材料运达企业后,需多长时间验收入库,由谁负责填制收料单,又由谁在何时将收料单送交会计及其他有关部门;会计部门由谁负责审核收料单,由谁在何时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又由谁负责整理或保管凭证等。
这样,既可以把材料收入业务从验收入库到登记入账的全部工作在本单位内部进行分工,并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来共同完成,同时也便于考核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会计手续办事。
会计凭证的传递主要包括凭证的传递路线、传递时间和传递手续三个方面的内容。
各单位应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机构设置、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上的需要,明确规定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
既要使会计凭证经过必要的环节进行审核和处理,又要避免会计凭证在不必要的环节停留,从而保证会计凭证沿着最简捷、最合理的路线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时间是指各种凭证在各经办部门、环节所停留的最长时间。
它应考虑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在正常情况下办理经济业务所需时间来合理确定。
明确会计凭证的传递时间,能防止拖延处理和积压凭证,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一切会计凭证的传递和处理,都应在报告期内完成。
否则,将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会计凭证的传递手续是指在凭证传递过程中的衔接手续。
应该做到既完备严密,又简便易行。
凭证的收发、交接都应按一定的手续制度办理,以保证会计凭证的安全和完整。
会计凭证的传递路线、传递时间和传递手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修改,以确保会计凭证传递的科学化、制度化。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的意义和重要性;2.掌握会计凭证传递的步骤和程序;3.了解会计凭证的装订和保管的方法。
教学重点:1.会计凭证传递的步骤和程序;2.会计凭证装订和保管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进行会计凭证的传递;2.如何合理地装订和保管会计凭证。
教学准备:1.教师:PPT、会计凭证样本、装订工具、保管文件夹;2.学生: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节课的话题,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会计凭证吗?它们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扮演着什么角色?”Step 2:讲解会计凭证的传递步骤和程序(25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会计凭证的传递步骤和程序。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会计凭证的填制:将交易和事项按照会计凭证的格式填写到会计凭证上;c)会计凭证的传递: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已填制并审核完毕的会计凭证传递给相应的业务部门进行核对;d)会计凭证的反馈:业务部门核对无误后,将会计凭证返还给财务部门,同时提供相关的原始凭证,用于核对和备案。
2.教师示范会计凭证传递的具体操作步骤,并与学生一同完成一个案例。
Step 3:讲解会计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方法(25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会计凭证的装订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按照日期顺序装订:将会计凭证按照日期顺序依次装订,并在装订处注明装订日期和会计期间;b)按照类型装订:将同一类型的会计凭证按照业务性质或发生的经济业务分类装订,方便查询和检索。
2.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会计凭证的保管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合理使用会计文件夹和保管盒:使用专用的会计文件夹和保管盒,将会计凭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保管;b)定期检查和归档:定期检查会计凭证是否完整和准确,同时按照一定的归档规则将已经处理完毕的会计凭证进行存档。
3.教师与学生一同完成一个案例,演示会计凭证的装订和保管过程。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会计凭证档案的管理,确保会计凭证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会计凭证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销毁等工作。
第三条会计凭证档案的保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完整性原则:确保会计凭证档案的完整无缺,不得遗失、毁损或擅自销毁;2. 安全性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会计凭证档案的安全,防止丢失、泄密和被非法篡改;3. 可查性原则:便于会计凭证档案的检索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4. 保密性原则: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会计凭证档案,应严格保密。
第二章会计凭证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会计凭证的收集:1. 会计部门在办理业务时,应及时收集并整理会计凭证;2. 会计凭证收集应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财务报表等;3. 会计凭证收集后,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分类、编号。
第五条会计凭证的整理:1. 会计凭证整理应按照时间顺序、业务性质、凭证种类等进行分类;2. 会计凭证整理过程中,应检查凭证的完整性、准确性,发现错误应及时更正;3. 会计凭证整理后,应填写凭证目录,并附上相应的说明。
第三章会计凭证的归档第六条会计凭证归档:1. 会计凭证归档应在办理完毕后,及时将凭证及其附件整理成册;2. 会计凭证归档应按照规定的档案目录和顺序进行排列;3. 会计凭证归档后,应填写归档登记表,并由归档人和审核人签字。
第七条会计凭证归档的期限:1. 原始凭证的归档期限为1年;2. 记账凭证的归档期限为5年;3. 财务报表的归档期限为10年。
第四章会计凭证的保管第八条会计凭证的保管:1. 会计凭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防火、防盗、防虫蛀的专用档案柜(室)内;2. 会计凭证的保管应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保管登记簿,详细记录凭证的存放位置、保管人等信息;3. 会计凭证的查阅、借阅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不得擅自外借、转借或擅自复制;4. 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届满后,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销毁。
会计基础知识:凭证的保管1.传递。
会计凭证应当及时传递,不得积压。
及时是会计凭证传递中的要旨之一。
及时传递不仅对及时进行会计核算是必要的,而且对会计凭证获得必要的保管也是十分关键的。
传递不及时,会计凭证散失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2.分类和编号。
会计凭证登记完毕后,应当按照分类和编号顺序保管,不得散乱丢失。
分类和编号是保管会计凭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方便检索的有效措施,否则会计核算很难顺利进行。
3.装订。
记帐凭证应当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编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期装订成册并加具封面,注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和起讫日期、凭证种类、起讫号码,由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处签名或者盖章。
对于数量过多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装订保管,在封面上注明记帐凭证日期、编号、种类,同时在记帐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和原始凭证名称及编号。
各种经济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以及涉外文件等重要原始凭证,应当另编目录,单独登记保管,并在有关的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上相互注明日期和编号。
4.复制。
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5.遗证。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
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会计凭证保管制度
会计凭证保管制度是对会计凭证的保护与管理,它确保会计凭证的安全、完整,防止篡改、遗失和损坏。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会计凭证保管制度:
1. 及时传递:所有会计凭证应当及时传递,不得积压。
2. 分类编号:会计凭证应按照分类的编号顺序进行保管,不得散乱或失序。
3. 装订成册:对于各种记账凭证,应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缩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期装订成册,并加具封面。
封面上应注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和日期、凭证种类、起讫号码。
由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处签名或盖章。
4. 原始凭证保管:对于数量过多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发料单等,可以单独装订保管。
在封面上注明记账凭证日期、编号、种类,同时在记账凭证上注明“件另订”和原始凭证名称及号。
5. 粘贴单使用:对于过宽过长的附件,应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折叠。
粘好以后要捏住记账凭证的左上角向下抖几下,看是否有未粘住或未粘牢的。
最后还要在粘贴单的空白处分别写出每一类原始凭证的张数、单价与总金额。
6. 立卷存档:在立卷存档之前,会计凭证的保管由财会部门负责。
7. 定期检查:应定期对会计凭证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完整。
8. 限制接触: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接触会计凭证。
9. 电子化管理:可以考虑将部分或全部会计凭证电子化,并存储在安全的电子系统中。
10. 定期销毁:对于过期的或不再需要的会计凭证,应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销毁。
以上仅为一个简单的示例,具体的会计凭证保管制度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会计基础-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教案第一章:会计凭证的概述1.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凭证的定义和作用掌握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1.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的定义和作用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凭证的格式和要素: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字号、摘要、会计科目、金额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案例:介绍会计凭证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讲解会计凭证的作用: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提供记账依据等展示不同种类的会计凭证样本,让学生了解其格式和内容分析会计凭证要素的作用和要求1.4 作业与练习编写一份简单的会计凭证,包括凭证字号、日期、摘要、会计科目和金额等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种类的会计凭证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第二章: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1 学习目标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程序和步骤理解会计凭证的审核标准和流程2.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的填制程序:取得或编制凭证、填写凭证内容、审核凭证、签字盖章等会计凭证的审核标准: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等会计凭证的审核流程:逐级审核、集体审核、领导审批等2.3 教学活动讲解会计凭证的填制程序和步骤,以原始凭证为例进行演示分析会计凭证的审核标准,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介绍会计凭证的审核流程,以实际工作中的流程为例进行讲解2.4 作业与练习模拟填制一份原始凭证,并对其进行审核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况下会计凭证的审核标准和流程第三章: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3.1 学习目标掌握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和规则了解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和方法3.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凭证的收发、传递、归档等会计凭证的传递规则:及时、准确、安全、保密等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防潮、防火、防盗、防虫蛀等会计凭证的保管方法:立卷归档、电子存储等3.3 教学活动讲解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和规则,以实际工作中的流程为例进行演示分析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确保凭证的安全和保密等介绍会计凭证的立卷归档和电子存储方法,以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为例进行讲解3.4 作业与练习设计一份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和规则,包括传递的步骤、时间和责任人等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况下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和方法第四章: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4.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掌握会计凭证的归档和查询方法4.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作为记账依据、反映经济业务、提供会计信息等会计凭证的归档要求:分类归档、按时归档、标签清晰等会计凭证的查询方法:按凭证字号、日期、科目等查询4.3 教学活动讲解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例进行演示分析会计凭证的归档要求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确保凭证的完整和清晰等介绍会计凭证的查询方法,以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为例进行讲解4.4 作业与练习编写一份会计凭证的查询程序,包括查询的步骤、方式和责任人等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况下会计凭证的归档要求和方法第五章:会计凭证的常见问题与处理5.1 学习目标掌握会计凭证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了解会计凭证的处理方法和程序5.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的常见问题:填写不规范、审核不严格、传递不及时等会计凭证问题的原因: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会计凭证的处理方法:更正错误、补制凭证、归档保存等会计凭证的处理程序: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处理问题、记录备案第六章:会计凭证的电子化管理6.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凭证电子化的重要性掌握会计凭证电子化的基本操作6.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电子化的意义:提高效率、减少错误、便于存储和查询会计凭证电子化的基本操作:电子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归档等会计凭证电子化系统的使用:系统安装、配置、维护和使用方法6.3 教学活动讲解会计凭证电子化的重要性,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例进行演示展示会计凭证电子化系统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分析会计凭证电子化系统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系统配置和维护6.4 作业与练习模拟使用会计凭证电子化系统,进行电子凭证的填制、审核和归档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况下会计凭证电子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和问题处理第七章:会计凭证的审计与分析7.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凭证审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会计凭证审计的基本方法7.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审计的目的和意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和风险会计凭证审计的基本方法: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等会计凭证审计的程序: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7.3 教学活动讲解会计凭证审计的目的和意义,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例进行演示展示会计凭证审计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分析会计凭证审计的程序,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审计准备和审计报告的编写7.4 作业与练习模拟进行会计凭证的审计操作,包括审阅、核对和分析等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况下会计凭证审计的重点和方法第八章: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掌握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8.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决策支持、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预算编制、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案例分析:实际案例解析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8.3 教学活动讲解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例进行演示展示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分析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8.4 作业与练习编写一份基于会计凭证的财务预算报告,包括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况下会计凭证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重点第九章:会计凭证的国际标准和实践9.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凭证在国际标准中的要求掌握会计凭证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在国际标准中的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国际审计准则(ISA)等会计凭证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跨国公司的会计凭证管理、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践等会计凭证在国际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实际案例解析会计凭证在国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9.3 教学活动讲解会计凭证在国际标准中的要求,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例进行演示展示会计凭证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分析会计凭证在国际实践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在国际环境中的具体应用9.4 作业与练习研究一份国际公司的会计凭证样本,分析其与国际标准的符合程度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况下会计凭证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和问题处理第十章:会计凭证的持续改进与创新10.1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凭证改进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会计凭证改进的方法和策略10.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改进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效率、减少错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会计凭证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流程优化、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等会计凭证改进的案例分析:实际案例解析会计凭证改进的具体措施和效果10.3 教学活动讲解会计凭证改进的意义和价值,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例进行演示展示会计凭证改进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分析会计凭证改进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改进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法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会计基础中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的相关知识,共十个章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会计凭证的传递,⼀般包括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两个⽅⾯,要求能够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作量。
(⼆)会计凭证的保管:
1.会计凭证的保管的概念: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登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作。
2.会计凭证的保管的主要要求:
(1)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散失。
(2)会计凭证封⾯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号数、年度、⽉份、会计主管⼈员、装订⼈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员和保管员应在封⾯上签章。
考试⼤伴你同⾏
(3)会计凭证应当加贴封条,防⽌抽换凭证。
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它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会计主管⼈员批准,可以复制。
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员和收取⼈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4)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但应在凭证封⾯注明所属记账凭证的⽇期、编号和种类,同时在所属的记账凭证上应注明“附件另订”及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以便查阅。
注意:出纳⼈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5)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例〕原始凭证原则上不得外借,其它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会计主管⼈员批准,可以外借( )。
答案:×。
会计凭证怎样传递与保管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的书⾯证明。
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进⾏会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正确填制和认真审核会计凭证是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作。
任何企业、事业和⾏政单位在从事任何⼀项经济活动时,都必须办理会计凭证,也就是由有关⼈员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填制和取得会计凭证,对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作出书⾯记录。
有关部门和⼈员要在会计凭证上盖章签字,表⽰对会计凭证的真实性、正确性与合法性负责。
会计⼈员必须对已取得的会计凭证进⾏严格的审核,只有准确⽆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各种账簿的凭据。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各种会计凭证从填制、取得到归档保管为⽌的全部过程,即在企业、事业和⾏政单位内部有关⼈员和部门之间传送、交接的过程。
要规定各种凭证的填写、传递单位与凭证份数,规定会计凭证传递的程序、移交的时间和接受与保管的有关部门。
1.会计凭证传递的作⽤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编制时起到归档时⽌,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及⼈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为了能够利⽤会汁凭证,及时反映各项经济业务,提供会计信息,发挥会汁监督的作⽤,必须正确、及时地进⾏会计凭证的传递,不得积压。
正确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于及时处理和登记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实⾏会计监督,具有重要作⽤。
从⼀定意义上说,会计凭证的传递起着在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各环节之间协调和组织的作⽤。
会计凭证传递程序是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传递程序的科学与否,说明该企业管理的科学程序。
其作⽤如下:(1)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度。
(2)有利于及时进⾏会计记录。
2.会记凭证的保管会计凭证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和经济资料,每个单位都要建⽴保管制度,妥善保管。
对各种会计凭证要分门别类、按照编号顺序整理,装订成册。
要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在保管期间会计凭证不得外借,对超过所规定期限(⼀般是15年)的会计凭证,要严格依照有关程序销毁。
会计从业基础会计凭证考点会计凭证考点:会计凭证概述一、会计凭证的概念与作用(一)会计凭证的概念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的作用主要有:(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一)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二)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会计凭证考点: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可以按照取得****、格式、填制的手续和内容进行分类。
(一)按取得的****分类原始凭证按照取得的****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1.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二)按照格式分类原始凭证按照格式的不同可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1.通用凭证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按填制的手续和内容分类原始凭证按照填制的手续和内容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且仅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且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3.汇总凭证汇总凭证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会计基础-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凭证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3. 学会正确填写和审核会计凭证4. 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流程5. 能够运用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二、教学内容:1. 会计凭证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3. 会计凭证的填写和审核4. 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5. 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会计凭证的填写和审核方法,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流程。
2. 教学难点:会计凭证的填写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要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凭证的定义、种类、格式、填写和审核方法,传递和保管流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的实际操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的流程,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相关的课件,展示图片和流程图。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会计凭证模板:准备一些会计凭证的模板,供学生练习填写和审核。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会计凭证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阐述会计凭证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3. 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讲解不同类型的会计凭证,如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等,并展示它们的格式。
4. 演示会计凭证的填写和审核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正确填写会计凭证,并介绍审核会计凭证的标准。
5. 讲解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阐述会计凭证在企业内部从产生到归档的传递过程。
6. 讲解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介绍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归档要求和注意事项。
7.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的流程,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会计凭证的装订与保管一、概念解释 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记账凭证登记完毕后,应当按照分类和编号顺序进行保管,不得散乱或丢失。
为此,必须对会计凭证进行装订,对于记账凭证,应当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编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期装订成册,加具封面,在封面上编好卷号,并在明显处标明凭证种类编号,由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处签名或者盖章;最后按编号顺序入柜,以便调阅。
二、业务要点 1.装订前的准备工作 会计凭证装订前,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即对会计凭证进行排序、粘贴和折叠。
具体如图3-3所示。
2.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和经济资料,每个企业都要建立保管制度,对其进行妥善保管。
对各种会计凭证要分门别类、按照编号顺序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
封面上须有会计凭证的名称、起讫号、时间以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对于会计凭证,应妥善保管,存保管期间,会计凭证不得外借;对于超过规定期限(一般是15年)的会计凭证,要严格依照有关程序进行销毁;对于需永久保留的有关会计凭证,不得销毁。
(1)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编制时起到归档时止,在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及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为了使会计凭证能够及时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提供会计信息、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必须正确、及时地进行会计凭证的传递,不得积压。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四条规定:各企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应当科学、合理,具体办法由各企业根据会汁业务需要自行规定。
正确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及时处理和登记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以及实行会计监督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凭证的传递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环节中起着协调和组织的作用。
会计凭证传递程序是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两点。
①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度。
经济业务的发生、完成及记录是由若干责任人共同负责、分工完成的。
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而证明,体现了经济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案授课教师:课题章节/名称项目六编制记账凭证课时 6 教学方法讲解归纳、举例、案例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记账凭证概念和种类,并掌握记账凭证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填制凭证的方法和要求。
能力目标能够依据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
情感目标坚持正确的、严谨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提高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填制记账凭证难点审核记账凭证媒体教具(或主要工具材料等)PPT课件教学内容任务一记账凭证一.记账凭证概念和种类二.基本内容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四.记账凭证的审核五.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区别任务二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教学过程任务一记账凭证一.记账凭证概念和种类(一)概念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1.按用途分类(1)专用凭证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2.通用凭证通用记账凭证是指用来反映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为各类经济业务所共同使用,其格式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的划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规模较大、收付款业务较多的单位。
对于经济业务较简单、规模较小、收付款业务较少的单位,还可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来记录所有经济业务。
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1)单式凭证单式记账凭证是指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
(2)复式凭证复式记账凭证是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上述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均为复式凭证。
简述会计凭证的保管方式和要求
会计凭证保管方式:
1.纸质凭证:将纸质凭证装订成册或放在密闭的柜子或柜架里,分类存储。
2.电子凭证:将电子凭证存储在计算机硬盘或云存储中,分类
整理。
会计凭证保管要求:
1.安全性要求:凭证应放置在干燥、防潮、通风、明火隔离的
地方,凭证室应封闭,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2.便于查找:凭证室应按编号、日期、经办部门等方式分类,
以便查询。
3.完整性要求:凭证据应按年度顺序保管,每一年度的凭证统
一存放,不得散乱。
4.保密性要求:应保持凭证的机密性,严格禁止泄露凭证和会
计资料。
5.审查性要求:应确保凭证的正确性和可审查性,必要时需进
行背书、加盖公章等处理。
一、单选题1、仓库领料的限额领料单属于( )。
A.付款凭证B.累计凭证C.收款凭证D.一次凭证正确答案:B解析:累计凭证是指一定时期内,记载连续反映若干项不断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手续是在一张凭证中多次进行登记才能完成的原始凭证。
最具代表性的是限额领料单。
2、付款凭证的贷方科目为()。
A.任意一个会计科目B.“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C.“银行存款”D.“库存现金”正确答案:B解析:付款凭证的货方科目用来记录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减少。
3、关于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凭证不得外借,也不得复制B.科学合理的传递顺序能保证会计凭证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及时、准确和完整C.要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D.要建立会计凭证交接的签收制度正确答案:A解析: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4、货币收付以外的业务应编制( )。
A.付款凭证B.转账凭证C.收款凭证D.原始凭证正确答案:B解析:转账凭证是根据转账业务(即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的各项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的。
5、某记账凭证的借方科目为“本年利润”,贷方科目为“财务费用”,则( )。
A.应附有费用分配单B.应附有费用支付单C.不需附原始凭证D.应附有费用发票正确答案:C解析:某记账凭证的借方科目为“本年利润”,贷方科目为“财务费用”,记录的是结转成本费用到本年利润,不需要附原始凭证。
6、企业的一笔经济业务涉及会计科目较多,需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最好采用的编号方法是( )。
A.统一编号法B.连续编号法C.分数编号法D.顺序编号法正确答案:C解析:记账凭证应当进行连续编号,方法有统一编号和分类编号。
若一笔会计事项需要填制两张或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7、下列科目可能是收款凭证贷方科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