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检测知识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6.06 MB
- 文档页数:44
动脉硬化检测仪的原理
动脉硬化检测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和分析动脉的弹性和硬度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一种常见的原理是使用声速测量技术。
该技术利用超声波从体表向动脉发送脉冲信号,并测量超声波在动脉中传播的时间。
由于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壁的硬化和增厚,从而改变超声波在动脉中传播的速度。
通过比较测得的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正常情况下的速度,可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另一种原理是利用无侵入性脉搏波分析技术。
该技术通过使用传感器测量脉搏波的形状和幅度,并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来评估动脉的弹性。
正常情况下,动脉具有较好的弹性,脉搏波的形状应该是充满而有韵律感的。
而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变得僵硬,从而改变脉搏波的形状。
通过比较测得的脉搏波特征与正常情况下的特征,可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动脉硬化检测仪的原理是将上述技术应用于设备中,通过测量和分析动脉的弹性和硬度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这些技术都是无创的,无需进行手术或侵入性检查,可提供快速、准确的动脉硬化评估结果。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1)什么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影响心脏和血管健康的疾病。
它是一种由于动脉壁内层脂质沉积过多,导致血管壁发生局部硬化和变形,最终影响了血液循环的病理过程,通俗来说就是血管变形、狭窄、堵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引起血管疏通障碍,影响心血管健康。
如何检测动脉硬化?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 生物电阻抗法(BIA)BIA检测是通过充放电流的方式测试细胞和组织电阻抗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身体的组成,其中包括动脉硬化情况。
最近几年,生物电阻抗法(BIA)在科技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渐被引入到人体大数据健康监测中,成为了一种先进、快速、深入的人体成分检测方法。
2. 磁共振成像(MRI)MRI不仅能看到血管内外的情况,还能确定斑块的成分、厚度、大小、分布、部位和血管壁的状况等。
3. 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用于检测颈部血管狭窄,尤其是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彩超检查进一步明确动脉狭窄的范围、程度和变形程度,还能观察到血管内斑块和血流的变化,判断动脉硬化程度。
动脉硬化的危害动脉硬化不仅会引起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周围动脉病变等心血管疾病,还会引起许多延伸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如何预防动脉硬化1. 合理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少吃糖分,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等动物性食物。
2. 积极运动适度运动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并可以减轻情绪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3. 提前筛查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动脉硬化,使用早期治疗预防于未然。
动脉硬化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多种方法可以检测动脉硬化、评估硬化程度。
预防动脉硬化的措施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以及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动脉硬化,保护我们的健康。
动脉硬化检测解读
对值衡量动脉僵硬。
2、PWV(功能)不影响ABI,但ABI(结构)影响PWV
3、PWV偏低3因素①硝酸酯②心功能↓③血管阻塞
【知识点】
1、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弹力细胞)——变成“成纤维细胞”,增加血管厚度、硬度,失去收缩功能
2、肾脏病: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发生钙化(血管上长石头)——血管弹性更差,血管失去弹性的最大危害就是形成高血压
3、动脉硬化:从脂质点至动脉粥样斑块,每一步改变大约需要10年
【动脉硬化放缓指南】
1、有氧运动
2、充足睡眠(熬夜会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血流缓慢)
3、低胆固醇饮食
4、避免情绪激动(SNS↑)
5、药物
【30秒测出血管弹性】
手紧握30秒,放开,20秒才恢复,提示动脉硬化
【聚焦高血压报道:重要发现】
尽管降低SBP/DBP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降压是硬道理),但其重要性要次于减少动脉僵
硬度和脉搏波反射,以及随后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减少这一目标。
减少动脉僵硬度和脉搏波反射最有效的药物是A+C(效果高于A+其它类)
脉搏波反射的改变是由远端动脉和小动脉床产生。
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二)引言概述: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动脉硬化的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动脉硬化的影像学表现、动脉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动脉硬化的早期预警及临床应用。
一、动脉硬化检测方法:1. 无创测量血压和脉搏波速度2. 超声技术检测动脉内中膜厚度3. 血管磁共振成像检测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4. 血管造影术观察动脉血管的封闭情况5. 综合评估心电图、心肺功能等指标来判断动脉硬化情况二、动脉硬化的影像学表现:1. 血管壁增厚2. 动脉斑块形成3. 动脉狭窄4. 钙化斑块的存在5. 血管弹性减弱三、动脉硬化的生物标志物:1. C-反应蛋白2. 血脂水平3. 血小板聚集率4. 心肌肌钙蛋白5.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四、动脉硬化的早期预警:1. 血压控制2. 降低血脂水平3. 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4. 控制体重5. 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滥用五、动脉硬化的临床应用:1. 早期干预及治疗策略制定2. 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3. 动脉激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4. 远程监测及追踪患者动脉硬化程度5. 动脉硬化的相关疾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总结:动脉硬化的检测方法、影像学表现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早期预警和干预提供了基础。
在临床上,动脉硬化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治疗策略制定、药物治疗、手术干预以及患者远程监测。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提高动脉硬化的检测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动脉硬化检测技术(PWV)如何知道自己的动脉是否硬化?硬化程度?可以通过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也就是脉搏波检测(Pulse Wave Velocity,PWV)来知晓。
PWV原理心脏将血液搏动性地射入主动脉,产生脉搏压力波,并以一定的速度沿主动脉壁向外周血管传导。
测量两个动脉记录部位之间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距离,可以计算出PWV。
PWV等于两个动脉搏动点之间的传导距离除以脉搏波传导时间。
PWV的快慢反应了动脉血管壁的硬度,当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时,人体中的血管壁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血管顺应性减小、硬度增加,大动脉弹性功能减弱,血管壁吸收脉搏波减少,因此PWV 数值随之增大。
在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将PWV作为一个重要的靶器官损害评价指标。
PWV优点简捷、有效、经济、无创、早期评估动脉硬度[2],能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是早期血管壁弹性发生改变的敏感指标,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血管检测能够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是预防心血管严重事件和死亡发生的措施之一。
不仅为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而且对发病危险做出更有价值的预测。
目前已有多个临床研究证实PWV可以预测心血管风险,早期检测PWV,对临床血管风险评估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WV适合人群1)高血压2)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3)糖尿病病人的病情随访检查,特别是针对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提供了无创的可重复的敏感性的检查4)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冠心病、心肌病、脑卒中等)病人,四肢动脉硬化的筛查5)风湿免疫性疾病和累及血管病变,如:雷诺综合征、大动脉炎等6)手术创口血运的判断、术后复查、康复随访等7)慢性闭塞性脉管炎8)健康体检者PWV检测前注意事项1)排空尿液、禁止吸烟、喝酒、浓茶等2)测量前需休息5分钟以上,保持安静状态3)建议在饭后0.5~1小时后再进行测试4)有传染性皮肤病病人及孕妇不建议测试5)摘掉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项链、耳环、戒指、皮带、手表等)6)避免穿着长筒袜,便于露出脚踝检测部位7)手机保持静音状态,检测过程中全程保持安静,不说话,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护士会在诊室里为您进行检查宣教,最大程度地缓解紧张情绪,完成检测,全程耗时预计为10-15分钟。
健康管理中心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一、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的定义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中主要涉及两个参数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肱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血压波动通过动脉系统内给定两点距离间的传导速度,取决于血管弹性、管壁厚度和血液浓度。
踝肱指数(ABI)是指踝部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无创性动脉粥样硬化检测是通过利用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踝肱指数检测健康人群的身体情况,进而判断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他心血管类疾病。
二、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的原理脉搏波传导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诸多危险因素存在时,人体血管壁纤维组织不断增生,相邻纤维层之间形成的粘连越来越多,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逐渐变小,大动脉弹性贮器的作用也就相应减弱,脉搏波被血管壁吸收减少,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
PWV是反映动脉硬化的实用指标,PWV越快,动脉的顺应性越差、僵硬度越高。
踝肱指数:可以判断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阻塞及钙化情况。
三、无创性动脉硬化测定的意义反映被检者的动脉僵硬程度判断动脉壁的硬化程度,诊断外周动脉疾病,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四、正常值范围(1)踝肱指数踝肱指数及其释意。
踝肱指数释义1.0~1.40 正常范围0.91~0.99 下肢动脉血管硬化临界值≤0.90 动脉疾病可能性(2)脉搏波传导速度(血管硬度评价)正常: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同龄人参考值正负一个标准差内。
稍硬: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同龄人参考值正一至两个标准差内。
硬:脉搏波传导速度大于同龄人参考值正两个标准差。
五、适应人群(1)20~79岁健康体检人群(2)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尤其是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少运动者。
(3)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4)心血管病术后、用药后需评估动脉情况的患者。
六、操作流程(一)操作前准备(1)准备拖鞋、一次性鞋套,更换一次性床单,放置屏风。
(2)体检技师开启仪器、调试校准,检查上下肢袖带充气功能正常,记录开机时间。
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一)引言: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展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检测动脉硬化的早期征兆以及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动脉硬化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动脉硬化的定义与病因- 动脉硬化是一种由于动脉内膜的异常变化导致的血管疾病。
- 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等。
- 这些病因可能导致动脉内膜发生变厚、斑块形成等病理变化。
二、动脉硬化检测方法1.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可以获取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形态等信息。
- 适用于颈动脉、股动脉等部位的检测。
2.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可以分析血液中的胆固醇、脂蛋白等指标。
- 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动脉硬化风险。
3.心电图检测- 心电图检测可以观察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 一些心脏电活动异常可能与动脉硬化有关。
4.脑电图检测- 脑电图检测可以观察脑电活动情况。
- 一些脑电异常也可能与动脉硬化有关。
5.影像学检测- 影像学检测可以通过CT、MRI等技术观察动脉内膜的病理变化。
- 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动脉硬化信息。
三、动脉硬化的临床应用1.早期诊断- 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测可以帮助早期诊断疾病。
- 早期治疗可以减轻动脉硬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2.病情评估- 对已确诊的动脉硬化患者,检测可以评估其病情的进展程度。
- 通过病情评估可以优化治疗方案。
3.治疗效果监测- 监测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 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预后评估- 动脉硬化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 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预后干预。
5.研究和学术应用- 动脉硬化检测可以用于进行相关研究。
- 从中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总结:动脉硬化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获得动脉硬化的相关信息,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效果监测、预后评估等应用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