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上册
- 格式:pdf
- 大小:135.65 KB
- 文档页数:2
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形状: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半径差21km )大小:极半径---6356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km →赤道上经度1°相差约111km 。
2经纬线与经纬度 2.1经纬线的特点由上表可知:1.两条相向的经线才能组成一个圆圈,即经线圈。
2.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度数越大的纬线,其长度却越短;度数相等的纬线,其长度则相等。
3.沿某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走,最后能返回到原地;而沿某条经线一直向北(或南)走,最后不能返回到原地。
站在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南;而站在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北。
2.2经纬度的特点由上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北纬向北度数是增大的,南纬向南度数也是增大的;东经向东度数是增大的,西经向西度数也是增大的。
反过来其结果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大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具体地说有这样的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左图中:说出A 、B 、C 的经纬度。
2.4经纬线中的“十字线” 1.赤道(即0度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北回归线(北纬2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
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3.南回归线(南纬2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
是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4.北极圈(北纬66.5度):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此线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
5.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此线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
6.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此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7.180度经线: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这两条经线是重合在一起的,合称180度经线,因此,此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
七年级上册地理核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地球及其宇宙环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在宇宙中(1)可观测宇宙: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范围:目前已超过137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观测宇宙的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2)天体: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分为恒星、行星、星云、彗星、卫星等。
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自身可以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如太阳。
行星:环绕恒星运动,本身不发光的近似球状天体。
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等。
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有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最少有两个天体)★层次: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2.太阳系八颗行星(1)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太阳系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3.地球是有生命的行星(1)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自有生命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2)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大气层的存在(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的大气保温效应)有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及日地距离适中)第二节地球的形态1、地球的形状★(1)探索过程:天圆地方(猜想)→月食现象(逻辑推理)→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证明)→卫星照片(亲眼目睹)。
★(2)能证明地球球状的事实: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月食现象;③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④登高望远;⑤地球卫星照片。
(3)形状: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 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①古人凭借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
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最早提出了地球是球形。
(不能通过日食来判断,日食是月球的影子)③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④地球卫星图片使人们能够看到地球的全貌。
2.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事实有: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②月食现象;③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舰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④登高望远;⑤地球卫星照片等。
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半径长于极半径)。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概念: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3.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30°、60°属于分界线。
三、经纬网第三节地球的自传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二、昼夜更替1.昼与夜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一特性所决定。
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半即昼半球,另一半背向太阳则是夜半球,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
2.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因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昼夜更替的原因: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三、时间的差异第四节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概况及地理意义二、四季的变化三、地球上的五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区别★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一、方向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二、大小1、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2、赤道半径:6378千米3、平均半径:6371千米4、赤道周长:40000千米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第二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2、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3、赤道:从地球表面到南北极点的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二、纬线与维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2、纬度的定义: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不同的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纬度3、纬度的判读:(1)赤道是0°纬度,是划分纬度的起点。
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2)北纬,用符号“N”表示。
越往北度数越大。
(3)南纬,用符号“S”表示。
越往南度数越大。
(4)在没有标示纬度符号的经纬网图中,越往北度数越大的是北纬,越往南度数越大的是南纬。
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以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称子午线。
2、经度的定义: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不同的经线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经度。
3、经度的判读:(1)国际上规定,已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2)以0°经线为界,往东为东经度,用符号“E”表示,0°经线向东至180°E是东经度的范围(3)以0°经线为界,往西为西经度,用符号“W”表示,0°经线向西至180°W是西经度的范围(注意:180°E和180°W是同一条经线,他们是重合的。
)(4)在没有标示经度符号的经纬网图中,越往东度数越大的是东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大的是西经度四、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期末知识点复习综合讲练专题02 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概括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0度: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三、经线和经度1.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4.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5.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东小)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总结为西大)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仔细观察地球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轴是直立的B.地轴是假想的轴线C.地轴的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点D.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经线和纬线【分析】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解答】解:观察地于仪时可以发现,地轴与地面保持着66.5度的夹角,故A错误;地轴是不存在的,是假想的轴线,故B正确;地轴的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点,故C正确;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但地球上实际是不存在的,故D错误。
商务星球版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知识点1.地球仪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其作用是什么?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课件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北极、南极、赤道、地轴、经线、纬线)到正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3.半球的划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⑴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⑵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deg;及180deg;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deg;W和160deg;E?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展示“高、中、低纬度分布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高纬、低纬、中纬各两个)到图中正确的位置上,如拖动的位置错误,备选答案则自动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课件,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课后练习题1.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B.地球公转轴C.极点D.经线和纬线2.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C.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3.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 )A.20deg;E和160deg;W的经线圈划分B.0deg;纬线圈划分C.0deg;和180deg;经线圈划分D.20deg;W和160deg;E经线圈划分4.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5.在地球仪上,纬线是( )A.指示南北方向B.与地轴垂直的半圆C.长度不相等的圆圈D.全球可以划分出十条纬线6.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7.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A.以0deg;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180deg;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极点的纬度为180deg;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极点的纬度为0deg;8.某地经纬度位置是32deg;N,120deg;E,则该地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9. 本初子午线是(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0.表示南纬、北纬、东经、西经的英文字母,顺序正确的是( )A.S、N、E、WB.N、S、W、EC.E、W、N、SD.W、E、S、N。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上册
七年级地理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参考: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地球仪
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其作用是什幺?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课件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
”,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北极、南极、赤道、地轴、经线、纬线)到正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
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3.半球的划分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⑴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为什幺?⑵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幺?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问题:为什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