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电路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71 MB
- 文档页数:39
蓝牙音箱电路原理
蓝牙音箱电路原理简介
蓝牙音箱是一种无线音箱,通过蓝牙技术实现音频的传输和播放。
它由多个电路组成,包括电源电路、音频放大电路和蓝牙模块。
1. 电源电路:蓝牙音箱需要一定的电源供应来工作。
电源电路通常由直流电源电池或者充电器提供电流。
电源电路还会包括一些电源管理电路,例如充电保护电路和低电量提醒电路,以保障音箱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2. 音频放大电路:蓝牙音箱的音频放大电路是关键的部分,它负责将蓝牙模块接收到的声音信号放大到合适的音量。
音频放大电路通常包括一个混合电路和一个功放电路。
混合电路用于将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功放电路放大输出到音箱的扬声器。
3. 蓝牙模块:蓝牙音箱使用蓝牙模块来接收和传输音频信号。
蓝牙模块通常内置一个蓝牙芯片,它能够与其他蓝牙设备进行通信和连接。
通过蓝牙模块,音箱可以接收来自其他蓝牙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传输的音频信号,然后播放出来。
蓝牙音箱电路原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上三个方面的组合。
电源电路提供电源供应,音频放大电路将输入的信号放大,蓝牙模块实现无线传输和连接。
通过这些电路的协同工作,蓝牙音箱可以实现音频的无线传输和播放。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小音箱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并学习焊接技术,通过亲手组装一个小音箱,提升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器材1. 集成功放D2822N2. 电阻3. 电容4. 电感5. 音频输入线6. 发光二极管7. 扬声器8. 电源9. 焊接工具及材料10. 实验板三、实验步骤1. 元件识别与检查:首先识别各个元件的规格和功能,检查元件是否完好。
2. 焊接准备:在实验板上画出元件的布局图,准备好焊接工具和材料。
3. 焊接:按照焊接次序,先焊接小元件,如电阻、电容等,再焊接大元件,如扬声器、音频输入线等。
注意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防止元件损坏。
4. 调试:焊接完成后,连接电源,检查音箱是否发声正常。
5. 优化:根据调试结果,对音箱进行优化,如调整扬声器位置、更换电源等。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组装了一个小音箱,并实现了基本的音频播放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焊接技术,掌握了元件的识别和布局,提高了对电子电路的理解。
五、实验心得1. 焊接技巧:焊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焊接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元件损坏。
2. 元件布局:在组装小音箱时,元件的布局要合理,避免元件之间发生短路或接触不良。
3. 调试与优化:在调试过程中,要细心观察音箱的音质和音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4.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实验总结本次小音箱实验让我们对电子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我国电子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改进建议1. 在焊接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更高精度的焊接设备,提高焊接质量。
2.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功能,如音量调节、耳机输出等。
3. 可以尝试使用更高质量的扬声器,提高音箱的音质。
第2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小音箱的制作过程,了解电子元件的焊接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奇声AV-388D后级功放音箱喇叭保护电路图及原理详解奇声AV-388D后级功放电路及原理详解图3是奇声AV-388D后级功放的保护触发、驱动电路。
直流检出电路由D4~D7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再由Q15、Q14加以放大,推动施密特触发器工作。
无论左右声道出现正的或负的电压都可能使Qi5、Q14导通驱动后级释放继电器,使功放和音箱得到保护。
图奇声AV-388D后级功放电路(可另存至本地电脑放大观看)图中。
保护驱动电路是一个以Q13、Q12为核心的施密特触发器。
选择合适的R28、R27、R26的电阻值,保证Qi2基极起始状态为高电平,Q12饱和导通。
此时,Q12的射极电流流过R26时,在R26两端形成电压,使Q13发射极(即触发器的入端)无高控制电压时.Qi3处于截止状态,实现第一稳态.继电器处于吸合状态,功放进行正常的输出。
当检测电路或开机延时电路输出的高电平(此电平必须高于触发器的触发门电平)加到Ot3的基极时,Q13由截止翻转到导通状态,同时出现正反馈过程:UQl3b↑→IQl3b↑→IQl3c↑→UQl3c↓→LIQl2b↓→IQl2e↓→IR26↓→UR26↓→IQl3b↑。
Q13迅速地饱和导通,其集电极电压几乎O,使Q12由饱和导通变为截止,触发器的输出翻转为第三稳态,继电器释放,进入保护状态。
当触发器输入端的保护电压下降(如:开机延时保护结束或过载状态解除),达到关门电平时,Q13退出饱和,并引发另一次与第一稳态过程相反的正反馈。
Q12由截止再次变为饱和导通,电路又返回到第一稳态,继电器吸合,保护取消。
电路中R43为限流电阻,D3为继电器反电动势释放二极管,以防反电动势损坏Q12。
另外.由于继电器需要的吸合启动电流较大,该电路在电阻R43两端电路并联了电容C22。
继电器吸合启动前,电容被R43放电;Q12饱和导通瞬间,由于C22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启动电流绕过R43的阻碍,经C22直通,使继电器迅速吸合。
TDA2030与4558组成的音箱电路及维修一、功放电路图4558D是一片常见的运算放大电路,为8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常用于普及型台式CD、vCD中的话筒放大电路以及DAC(数/模转换)之后的运算放大输出级。
在该前置级运算放大电路中(图2),4558D接成了双电源工作电路,其中⑧脚接副电源的正电压vcc’,④脚接副电源端的负端vss’,为该片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左、右声道信号由接口J输入,先分别经过R43、R42后至音量电位器w,同轴调节后的信号分别由c28、c29耦合至前置级运放Ic4的5、3脚,经内部电路放大处理后由⑥⑦与①②脚输出。
使用该片运放Ic不仅是为微弱的输入信号提供放大.主要还是起平衡调节的作用。
因为多媒体音箱不仅仅只是为接驳电脑使用,同样地可以接驳其他的影音器材。
如我们平常使用的磁带、CD随声听等,而该类器材一般又只能接驳在耳机输出端口。
我们知道,该端口是功率放大后的输出端口,若此时直接接入功放级的话,会产生严重的失真。
于是该音箱中使用了运放Ic,先由R43、R42对输入信号进行取样,由音量电位器(w)控制好音量后,再分别由C28、C29耦合到Ic4的⑤③脚对取样过来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由⑥⑦与①②脚输出前置放大级放大后的左、右声道信号,经R、C网络后输入到功率放大级IC2、ICl的①脚,进行功率放大。
其中c39、c40与w’相连电路为高音调节电路,其实该电路并非能将高音频域进行提升,而是根据电容通高频的原理,将高频声音信号提取到可变电阻w’,此时调节w’,等于将高频成分不同程度的对地短路,从而模拟高音调节功能。
另外,前置放大级输出端⑥⑦与①②脚分别接R41、R40(该两电阻参数一致)合成L、R 信号后至重低音(Bass)调节电位器,经调节大小后输入至Ic5的⑤脚(见图3)。
Ic5同样由双电源供电,即⑧脚接Vcc’、④脚接vss’。
与Ic4不同的是,Ic5相当于BTL形式的接法,将低音成分更大程度的放大后输入到“低音炮”功放级IC3的①脚,并且耦合到Ic3①脚时采用了大容量的电解电容,而不像左、右声道Ic2、Icl的①脚输入端的无极性小容量电容,进一步地保证了低频信号的“畅通无阻”。
音响电路工作原理
音响电路是由多个组件和电子元件组成的,它们能够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电路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信号放大和音频输出。
第一部分是信号放大。
音响电路接收来自音源的微弱电信号,这些信号经过调节和放大。
首先,音源的电信号通过输入端口传入音响电路。
电容器用于消除电信号中的直流分量,保留交流信号。
接下来,信号进入放大器,放大器会将信号电压扩大,增加信号的强度。
为了保持音质的准确性,放大器必须具备较低的失真和噪声。
第二部分是音频输出。
放大后的信号将进入音频输出电路。
输出电路负责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并将其传输到扬声器。
输出电路通常包括一个电流放大器和扬声器驱动器。
电流放大器能够通过控制电流的变化,将电信号转化成与音频信号频率相对应的电流。
而扬声器驱动器则将电流信号转换成扬声器所需的声音振动。
整个音响电路的工作过程就是将微弱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并转化成声音。
这样,我们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和声音效果。
音响电路及工作原理音响电路是指用于放大、处理音频信号的电路,它是音响设备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在音响系统中,音响电路起着放大、滤波、混音等功能,是保证音响设备正常工作的核心部分。
本文将介绍音响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音响系统中的应用。
音响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部分、音频输入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和音频输出部分。
其中,电源部分主要负责为整个音响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供电;音频输入部分负责接收外部音频信号,如来自CD播放器、MP3播放器、手机等的音频信号;信号处理部分负责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混音等处理;音频输出部分则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输出到音箱或耳机中。
音响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放大器、滤波器、混音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
放大器是音响电路中最基本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将输入的音频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幅度,以驱动音箱发出声音。
常见的放大器电路有功放电路、集成放大器电路等。
滤波器则是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杂音、提高音质。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
混音器则是用于将多路音频信号进行混合,以实现多路音频信号的混音输出。
在音响系统中,音响电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音响设备的音质、音量等方面。
因此,设计高性能的音响电路是音响设备制造商不断努力的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音响电路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功率放大技术等,以提高音响设备的性能。
总之,音响电路是音响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放大、滤波、混音等处理,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转化为我们能听到的声音。
在音响系统中,音响电路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音响设备的音质和性能。
因此,对音响电路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不断推动音响设备的发展和进步。
高品质有源音箱2.0有源音箱从外形看二个音箱体积完全一致,内部扬声器系统也完全一致,其中一只称之主箱,另一只称只为副箱,主音箱内部嵌入了电源、前置和功率放大系统,副音箱内只有扬声器系统,使用主音箱送来的音频功率信号推动扬声器。
2.1有源音箱则是两个完全对称的高音音箱和一个内置功放系统的重低音箱。
一、电路工作原理1.前置音调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图1为集成运放音调控制电路(包括有MP3 电源电路和放大电路)。
图1前置放大电路SW是一个两档两位的自锁转换开关,用于切换外接音源信号和内置MP3读卡器信号,(由于内置的MP3读卡器输出的信号通常都比DVD 机输出的信号弱,因而加一级放大再输入到前置放大级)。
输入信号首先经过主音量电位器RP1调节,后经1R3耦合到运算放大器进行第一次放大,放大后的信号输出至反馈型音调电路进行音调处理(本电路采用RC衰减反馈式音调电路)。
电路中1RP2是低音控制电位器,1RP3是高音控制电位器,当1RP2、1RP3的滑动点均位于上端时,低音受1R1和1R5的一次衰减,高音因1R3支路的负反馈受到一次衰减,而中音则同时受到1R1、1R5和负反馈的两种衰减,形成了高低音的提升。
当1RP1有滑动点由上向下逐渐移动时,低音则受到逐渐增大的1RP1的阻抗的进一步衰减,同时低音负反馈也将逐渐起作用并一步步增大。
当1RP1的滑动点移至最下端时,低音受到最大的衰减,且反馈达到最深,而中、高音则仍维持原有的衰减量和反馈量不变,这就形成了低音的最大衰减。
当1RP2的滑动点由上而下逐渐移动时,高音受到逐渐增大的1RP2的阻值的衰减,同时又受到C6支路的逐渐增大的负反馈作用。
当1RP2移至最下端时,高音受到最大衰减,且负反馈达到最深,这就形成了高音的最大衰减。
经音调处理后的信号由1C11输出。
2.卡拉OK电路的工作原理图2是卡拉OK电路的原理图。
话筒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由2RP1进行话筒音量调节。
经音量控制后的信号输入到由PT2399和外围元件组成旳卡拉OK音效处理电路进行混响处理,经处理后的信号再经一级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最后输出信号分成两路,分别输出到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音乐信号混合。
音箱一阶分频电路
一阶分频电路是指将一个输入信号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两个输出
信号的电路。
在音箱设计中,一阶分频电路常用于将音频信号分成高音和低音两路信号,以便分别驱动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
一阶分频电路通常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感组成。
电容和电感的阻抗特性互补,当它们串联时,就可以形成一个高通或低通滤波器,将输入信号分成高频和低频两路信号。
具体来说,当电容C和电感L串联时,它们可以形成一个低通滤波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高频成分过滤掉,只输出低频成分;而当电容C和电感L并联时,它们可以形成一个高通滤波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低频成分过滤掉,只输出高频成分。
在音箱设计中,通常采用一阶低通滤波器将输入信号分成低频信号,再采用一阶高通滤波器将输入信号分成高频信号。
这样可以保证高音喇叭只播放高频信号,低音喇叭只播放低频信号,从而达到更好的音质效果。
总之,一阶分频电路是音箱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低通、高通滤波实现将音频信号分成高频和低频两路信号的功能,从而优化音箱的音质表现。
- 1 -。
工作原理,如图纸所示:主要分为三部分。
分别为电源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超重低音电路.一、电源电路(图纸的最下面部分):220V市电经过保险管(F),和开关S后进入变压器初级,变压器的次级输出双12V交流,双12V送入由VD1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电路,经过桥式整流和C14,C15(3300UF/25V)的滤波后,输出的空载电压约为正负16V左右(根号2乘于12V),即A+为正16V,A-为负16V。
正负16V为三块功放芯片TDA2030,UTC2030提供电源。
另一路经过R21、R22的降压后,由B+,B-输出约正负12V为低音前置放大和低通滤波器IC4提供电源电压。
在本图纸当中,前置放大的供电并没有采用78/7912三端稳压电路,磨机爱好者在更换两个3300UF电容时,也可以考虑加入LM7812/7912为前置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电压。
二、左右声道放大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因左右声道作原理完全一致。
这里我只以图纸的左声道为例,作个介绍。
如图:RIN为信号输入端,经过耦合电容C23进入音量电位器,(音量电位器由三个引脚,与C23连接的是输入端,输出端也叫滑动端、另一引脚为接地端),调整音量后信号进入由R1/C3组成的高音提升电路,此电路可以提升一定量的高频信号,使声音更加清晰。
尔后信号经过耦合电容C1进入左声道功放,型号为UTC2030的1脚,经过功率放大后,由2030的第四脚输出,推动卫星箱发声。
图中的R7为反馈电阻,R7/R9为决定2030芯片的放大倍数。
因此,调整R7的阻值,就可以调整放大倍数。
R11/C7为扬声器补偿网络。
三、超低音电路。
由左右声道经两个10K电阻R5、R6后至C11耦合电容,尔后信号进入IC4,型号为JRC4558的3脚,图中IC4A为超低音的前置放大器。
R201T将此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设置为6倍左右。
(R17/R18),经过前置放大后,才能保证足够大的驱动电压,获得足够大的音量。
通用2.1声道有源音箱电路图分析及维修方法一、电源电路(图纸的最下面部分):220V市电经过保险管(F 1A),和开关S后进入变压器初级,变压器的次级输出双12V交流,双12V送入由VD1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电路,经过桥式整流和C14,C15(3300UF/25V)的滤波后,输出的空载电压约为正负16V左右(2×12V),即A+为正16V,A-为负16V。
正负16V为三块功放芯片 TDA2030,UTC2030提供电源。
另一路经过R21、R22的降压后,由B+,B-输出约正负12V为低音前置放大和低通滤波器IC4提供电源电压。
在本图纸当中,前置放大的供电并没有采用78/7912三端稳压电路,摩机爱好者在更换两个3300uF电容时,也可以考虑加入LM7812/7912为前置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电压。
二、左右声道放大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因左右声道作原理完全一致。
这里我只以图纸的左声道为例作个介绍。
如图,R IN为右信号输入端,经过耦合电容C23进入音量电位器,(音量电位器有三个引脚,与C23连接的是输入端,输出端也叫滑动端、另一引脚为接地端),调整音量后信号进入由R1/C3组成的高音提升电路,此电路可以提升一定量的高音信号,使声音更加清晰。
尔后信号经过耦合电容C1进入右声道功放,型号为TDA2030的1脚,经过功率放大后,由TDA2030的第四脚输出,推动右喇叭发声。
图中的R7为反馈电阻,R7/R9为决定TDA2030芯片的放大倍数。
因此,调整R7的阻值,就可以调整放大倍数。
R11/C7为扬声器补偿网络。
三、超低音电路。
由左右声道信号经两个10K隔离电阻R5、R6后混合送至C11耦合电容,尔后信号进入IC4 JRC4558的3脚,图中 IC4A为超低音的前置放大器。
R201T将此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设置为6倍左右(R17/R18),经过前置放大后,才能保证足够大的驱动电压,获得足够大的音量。
4558的1脚为前置输出,经R19后进入由IC4B、C9、C10、R20组成的低通滤波器。
工作原理,如图纸所示:主要分为三部分。
分别为电源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超重低音电路.一、电源电路(图纸的最下面部分):220V市电经过保险管(F),和开关S后进入变压器初级,变压器的次级输出双12V交流,双12V送入由VD1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电路,经过桥式整流和C14,C15(3300UF/25V)的滤波后,输出的空载电压约为正负16V左右(根号2乘于12V),即A+为正16V,A-为负16V。
正负16V为三块功放芯片TDA2030,UTC2030提供电源。
另一路经过R21、R22的降压后,由B+,B-输出约正负12V为低音前置放大和低通滤波器IC4提供电源电压。
在本图纸当中,前置放大的供电并没有采用78/7912三端稳压电路,磨机爱好者在更换两个3300UF电容时,也可以考虑加入LM7812/7912为前置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电压。
二、左右声道放大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因左右声道作原理完全一致。
这里我只以图纸的左声道为例,作个介绍。
如图:RIN为信号输入端,经过耦合电容C23进入音量电位器,(音量电位器由三个引脚,与C23连接的是输入端,输出端也叫滑动端、另一引脚为接地端),调整音量后信号进入由R1/C3组成的高音提升电路,此电路可以提升一定量的高频信号,使声音更加清晰。
尔后信号经过耦合电容C1进入左声道功放,型号为UTC2030的1脚,经过功率放大后,由2030的第四脚输出,推动卫星箱发声。
图中的R7为反馈电阻,R7/R9为决定2030芯片的放大倍数。
因此,调整R7的阻值,就可以调整放大倍数。
R11/C7为扬声器补偿网络。
三、超低音电路。
由左右声道经两个10K电阻R5、R6后至C11耦合电容,尔后信号进入IC4,型号为JRC4558的3脚,图中IC4A为超低音的前置放大器。
R201T将此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设置为6倍左右。
(R17/R18),经过前置放大后,才能保证足够大的驱动电压,获得足够大的音量。
一文看懂音响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什么是音响音响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音响大概包括功放、周边设备(包括压限器、效果器、均衡器、VCD、DVD等)、扬声器(音箱、喇叭)、调音台、麦克风、显示设备等等加起来一套。
其中,音箱就是声音输出设备、喇叭、低音炮等等。
一个音箱里包括高、低、中三种扬声器,三种但不一定就三个。
技术的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音响组成部分音响设备大概包括功放、周边设备(包括压限器、效果器、均衡器、激励器等)、扬声器(音箱、喇叭)、调音台、声源(如麦克风、乐器、VCD、DVD)显示设备等等加起来一套。
其中,音箱就是声音输出设备、喇叭、低音炮等等,一个音箱里包括高、低、中三种扬声器,三种但不一定就三个。
音响电路原理图音箱的工作原理要知道音箱发声的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途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就好比水波,你往平静的水面上抛一个石子,水面就有波浪,再由对岸传播到4周;声波也是这样形成的。
声波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能够被人耳听到;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人耳都听不到。
波与声波的传播方式是一样的,通过介质的传播,人耳才能听到声音。
声波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下面在来说说喇叭的工作原理。
喇叭是把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由线圈、磁铁、纸盆等组成。
由放大器输出大小不等的电流(交流电)通过线圈在磁场的作用下使线圈移动,线圈连接在纸盆上带动纸盆震动,再由纸盆的震动推动空气,从而发出声音。
喇叭的发声原理当喇叭接收到由音源设备输出的电信号时,电流会通过喇叭上的线圈,并产生磁场反应。
音箱电路图原理
以下是一个音箱电路图的原理图描述:
1. 输入:音频输入信号通过输入端子(IN)输入到电路中。
2. 输入阻抗匹配:输入信号经过阻抗匹配电路,使得输入信号的阻抗与电路的输入阻抗相匹配,以获得最大功率传输。
3. 音量控制:输入信号通过音量控制电路,在调节电阻的控制下,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大小,从而调节音量大小。
4. 预调节:输入信号经过预调节电路,如音色调节电路和均衡器电路,可以调节信号的频率响应,改变音乐的音色。
5. 功放:调节后的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电路,以增加信号的功率,以驱动扬声器或喇叭发出声音。
6. 输出阻抗匹配:输出信号通过输出阻抗匹配电路,使得输出信号的阻抗与扬声器或喇叭的阻抗相匹配,以达到最大功率传输。
7. 扬声器或喇叭:输出信号通过扬声器或喇叭,将电路中信号转化为声音。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音箱电路原理图,描述了输入信号经过阻抗匹配、音量控制、预调节、功放和输出阻抗匹配后,最终通过扬声器或喇叭转化为声音。
Edifier漫步者C1音箱电路图分析漫步者C1音箱电路图分析漫步者C1多媒体音响由功放主机、两个小音箱和一个低音炮组成。
功放主机仅有一本字典的体积,可很方便地安置在电脑桌上。
它摒弃了低音音箱内置功放的设计方式,克服了桌面放不下、控制不方便的缺点;增加了高保真耳机输出端子,实现接通耳机断开音箱的单独听功能。
功放电路不像大多数有源音箱那样采用三块TDA2030的通用方式,而是采用TDA7379四通道功放IC。
其中,两路OTL作左右声道输出、两路OTL组成BTL功放电路,使低音炮输出功率达20W。
下图是根据实物绘制的整机电路图。
输入口莲花插座可驳接VCD、DVD等影音设备,3.5mm插座可连接MP3、随身听等。
电源部分也比较特殊,双13V经全波整流后成18V.主电源,作为主功放TDA7379的电源和两块双运算放大器NE5532和4558的正电源。
其中,一路13V经半波整流和79LO9稳压后给两块运放提供负电源。
输入信号与两组电源通过CN-VOL插座与前置电路连接。
TDA7379与电源电路、输入输出插座设计在一块电路板上,左右声道和超重低音信号通过CN-TONE与前置电路板连接。
TDA7379的(7)脚是待机控制脚,在按下待机开关后,18V电源经两只蓝色高亮发光二极管和两只1kΩ电阻接地,蓝光照亮音量控制钮,并给(7)脚提供高电平使功放开始工作。
当待机开关抬赶时,待机回路断开,发光二极管熄灭,功放截止。
但耳机放大器仍然工作着,使单独听时处于省电和音箱静音状态。
前置电路的NE5532是左右声道信号放大电路。
音量电位器的使用方法比较特殊,电位器的20kΩ电阻直接作为(2)、(6)脚的偏置,而中间滑动臂却作信号输入端。
此IC也是耳机驱动放大器,(1)、(7)脚输出通过R1O7、C101、R1O8、C1O2输出到耳机插座。
在耳机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座里的簧片被顶起,连接后边电路的触点断开,后边电路失去信号而静音。
音箱电路的原理音箱电路的原理是指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可听的声音输出的电路工作原理。
在音箱电路中,信号源通过音频输入接口输入音频信号,经过音频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处理,然后经过滤波电路进行频率的调整,再经过功放电路进行进一步的放大,最后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输出。
音箱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音频输入接口、音频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功放电路和扬声器。
音频输入接口是连接音源和音箱电路的接口,在电脑音箱中一般采用3.5mm耳机插头作为音频输入接口。
音频信号通过这个接口输入到音箱电路中。
音频放大电路的作用是将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压和电流,以满足后续电路的工作需求。
音频放大电路一般采用运放作为放大器件,它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输出相应的放大倍数。
滤波电路的作用是对音频信号进行频率的调整,以滤除一些不需要的频段或增强特定频段的声音效果。
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通过改变电容和电感的数值,可以实现不同的频率调整效果。
功放电路是音箱电路中的关键部分,它将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驱动扬声器产生声音输出。
功放电路也采用运放作为放大器件,不同的是功放电路需要更大的输出功率。
扬声器是音箱电路中的最终输出部分,它将经过音频放大、滤波和功放处理的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输出。
扬声器通过震动振动的方式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出。
在音箱电路工作过程中,音箱电路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输入阻抗匹配、输出功率适配等。
输入阻抗匹配是指音箱电路的输入阻抗与信号源的输出阻抗相匹配,以避免信号损耗或失真。
输出功率适配是指功放电路的输出功率与扬声器的额定功率相适配,以保证音箱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扬声器的寿命。
总之,音箱电路的原理就是通过音频输入接口将音频信号输入到音箱电路中,然后经过音频放大、滤波、功放等处理,最终转换成声音输出。
这个过程涉及到音频信号的放大、频率调整和功率适配等方面,通过合理搭配和设计,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箱声音输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