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诊疗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23.23 KB
- 文档页数:7
前置胎盘指南解读前置胎盘是指胎盘在子宫底部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口,使得胎儿通道被阻塞,无法顺利自然分娩。
这是一种可能会引起产妇出血并危及胎儿生命的情况。
在孕妇产前检查过程中,如果医生发现有前置胎盘的迹象,通常会要求进一步进行检查和观察。
本篇将对前置胎盘进行解读,并为准妈妈提供一些指南和建议。
首先,了解前置胎盘的症状和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前置胎盘会导致孕妇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现阴道出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腹痛、腰痛以及注意到胎动比较弱等。
造成前置胎盘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包括多胎妊娠、子宫先天性畸形、剖宫产史等。
孕妇需密切关注任何异常情况,并及时告知医生。
如果孕妇被诊断出有前置胎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
首先,孕妇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因为过度劳累会增加子宫压力,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此外,孕妇还应该远离剧烈运动和重物,尽量保持身体的平稳和稳定。
与此同时,孕妇还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和胎动。
如果发现出血情况加剧或胎动减少,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住院观察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在一些严重的前置胎盘病例中,医生可能会选择早产。
这是因为继续妊娠可能会导致产妇出血过多和胎儿窘迫。
早产的时间通常在孕妇32到36周之间,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最佳时机。
在早产之前,孕妇需要接受激素治疗以促进胎儿肺部的成熟。
对于准妈妈来说,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也非常重要。
面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可能会给孕妇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因此,她们需要与伴侣、家人以及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同时,参加一些产前教育课程和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准妈妈交流,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和支持。
总而言之,前置胎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孕妇和家人一定要积极面对并遵守医生的建议。
对于准妈妈来说,了解前置胎盘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问题,并保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前置胎盘指南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前置胎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前置胎盘的预防1、定期产检:妊娠早期应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
2、避免高龄妊娠:高龄孕妇更容易发生前置胎盘,建议孕妇在适龄期怀孕。
3、避免多次流产和刮宫:多次流产和刮宫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增加前置胎盘的风险。
4、避免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前置胎盘的风险。
二、前置胎盘的诊断1、症状: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是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2、体征:腹部检查见子宫软,宫缩时子宫呈球状突起,阴道检查时发现子宫颈口有胎膜覆盖。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以确定胎盘位置,是诊断前置胎盘最重要的手段。
MRI也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三、前置胎盘的治疗1、保守治疗:对于出血量不多、胎儿存活的前置胎盘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止血、抑制宫缩、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等。
2、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大、胎儿存活的前置胎盘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包括剖宫产和子宫切除等。
3、期待治疗:对于出血量不多、胎儿存活的前置胎盘患者,可以在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期待治疗。
即卧床休息、止血、抑制宫缩、纠正贫血等,同时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前置胎盘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对于前置胎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孕妇应该定期进行产检,避免高龄妊娠和多次流产和刮宫等不良因素。
在诊断方面,B超和MRI等辅助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或期待治疗。
对于前置胎盘的患者,应该加强护理和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在此正式确认,制造商名称拥有对产品的制造、销售和分销权。
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提高市场份额,我们特此授权委托贵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全权代表我们进行产品的销售和分销事宜。
最新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前置胎盘是指在子宫内膜下部分或全部覆盖宫颈内口,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妊娠出血,对母婴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保障孕妇的安全和胎儿的顺利发育,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前置胎盘至关重要。
针对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制定相应的指南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该病情。
首先,在临床上,对可能有前置胎盘的孕妇进行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孕妇个体史中是否存在流产、剖宫产、宫内手术等因素,以及子宫是否有形态异常等,都是判断孕妇患前置胎盘的重要依据。
对于已有妊娠并怀疑有前置胎盘的孕妇,需要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以确诊是否存在前置胎盘。
其次,一旦确诊前置胎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无症状的孕妇,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避免剧烈运动等,并加强观察,定期进行B超检查。
对于出血明显或其他严重症状的孕妇,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一般选择剖宫产。
前置胎盘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手术时应由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其次,手术时需要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应保持正常。
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口的位置和大小,避免出血和子宫损伤。
最后,在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情况、出血情况等,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在术后康复期,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这包括饮食调理、伤口护理、心理疏导等,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总结而言,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前置胎盘的病情特点,通过风险评估和相应的检查手段,及时诊断和处理该病情。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术安全和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需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综上所述,制定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有助于提高前置胎盘患者的安全和康复率。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20)推荐内容推荐内容1. 推荐将前置胎盘分为两种类型: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
2. 推荐使用经阴道超声确诊前置胎盘。
3. 前置胎盘的超声检查“四要素”:(1)胎盘附着的位置;(2)胎盘边缘距子宫颈内口的距离或超出子宫颈内口的距离;(3)覆盖子宫颈内口处胎盘的厚度;(4)子宫颈管的长度。
4. 妊娠中期发现的前置胎盘,推荐妊娠32周经阴道超声随访和确诊。
5. 妊娠32周仍持续为前置胎盘且无症状者,推荐妊娠36周左右经阴道超声复查,以确定最佳的分娩方式和时机。
6. 妊娠34周前子宫颈管缩短,早产及大出血的风险增加。
7. 尚无有效证据支持子宫颈环扎术可减少出血、改善预后,不推荐使用。
8. 期待治疗过程中对于有阴道流血或子宫收缩的孕妇,推荐住院治疗。
9. 剖宫产术是前置胎盘孕妇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首选择期剖宫产术。
10. 无症状的前置胎盘孕妇,推荐妊娠36~38周终止妊娠;有反复阴道流血史、合并胎盘植入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的孕妇,推荐妊娠34~37周终止妊娠;无症状、无头盆不称的低置胎盘者,尤其是妊娠35周以后经阴道超声测量胎盘边缘距子宫颈内口11~20 mm的孕妇可考虑自然分娩。
11. 推荐多学科合作处理前置胎盘,由有经验的术者进行手术。
12. 子宫切口的选择推荐避开胎盘,减少孕妇和胎儿失血,有助于安全迅速娩出胎儿及术后止血。
13. 灵活采取手术止血措施,强调选择术者最熟悉的方式为宜。
14. 药物和手术干预无法控制出血,推荐及早进行子宫切除术。
15. 前置胎盘孕妇强调分级诊疗。
16. 前置胎盘和前壁低置胎盘孕妇产后大出血和子宫切除的风险更高,其分娩应在具备当场输血和危重急症抢救能力的产科机构进行。
妇产医院前置胎盘的处理原则1、一旦诊断明确或者高度可疑,应立即住院,在确保母亲安全的前提下,期待胎儿生存,降低婴儿死亡率。
2、给予补血、止血,及时做好输血及手术准备。
(根据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孕龄、胎位、胎儿是否存活及宫口开大的程度,选择处理方法)3、期待疗法:多用于部分性或边缘性前置胎盘,阴道出血不多,胎儿存活者。
①住院观察,绝对卧床休息。
②每日氧气吸入3次,每次20-30分钟。
③给予补血药物纠正贫血。
④应用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沙丁胺醇等防止早产。
⑤宫颈内口环扎术:根据颈管长度选用,防止子宫颈口扩大,有助延长孕龄。
缝合时,加用宫缩抑制剂,采用硬膜外麻醉。
⑥期待至妊娠36周,主动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4、终止妊娠:①终止妊娠指征:⑴孕妇反复多量出血致贫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是否成熟,均应立即终止妊娠。
⑵胎龄达36周以后,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者。
②终止妊娠方式:剖宫产术:⑴为前置胎盘的主要分娩方式,子宫切口的选择以避开胎盘为原则。
⑵胎儿娩出后,子宫体部注射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切口边缘以卵圆钳钳夹止血。
⑶胎盘未及时娩出者,迅速徒手剥离胎盘。
若胎盘剥离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上放凝血酶或巴曲酶,快速置出血部位,再加沙垫压迫10分钟。
⑷若剥离困难,胎盘粘连或植入并出血多者,应选择切除子宫。
⑸若局部渗血,用可吸收线局部“8”字缝合,或宫腔及下段填纱24小时后阴道抽出。
⑹以上方法无效,可行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或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分娩:⑴仅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枕先露、流血不多,估计在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
⑵决定阴道分娩后,先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下降压迫胎盘止血,并可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分娩。
⑶若破膜后胎先露下降不理想,仍有出血,应立即改行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前置胎盘植入和前置血管:诊断和处理1 本诊疗指南的目的和范围目的是描述前置胎盘、前置血管和病态附着胎盘的诊断,以及在产前期间所使用的诊断方法。
临床管理用于产前和围产期期间的预测,规划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可用于管理胎盘植入先进的技术和干预措施。
2。
背景和介绍2.1前置胎盘和前置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和前置胎盘植入引起的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相当高的,并且与卫生资源的高需求相关。
在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同时,高龄产妇,前置胎盘及其并发症,包括胎盘植入等,也将将继续增加,因此更新这个状况下的诊疗指南是及时的。
此外,前置血管,虽然罕见,但与围产期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第一次写入到诊疗指南。
病态附着的胎盘包括胎盘粘连、植入和穿透,通过蜕膜基底,然后通过子宫肌层,但为了便于描述了所有这些情况的总称,将在这一方针中统称为胎盘植入。
2.2前置血管前置血管指的是脐血管横越过宫颈内口的胎膜并且低于胎先露部,这部分没有胎盘组织和脐带的保护。
分为两种类型,第1型:继发于脐带的帆状附着;第2型:或从胎盘叶间的运行与一个或多个附件叶的胎儿血管。
报告显示,前置血管的发病率在1/2000~1/6000之间【27-30】,但在文献中的报告率稍低。
与前置胎盘不同的是,前置血管对对产妇危害不大,但与胎儿的重大风险相关。
当胎膜破裂,无论是自然或人为,未受保护的胎儿血管遭到破坏,随之而来的是胎儿出血的风险。
因此,前置血管往往表现为在破膜时胎心减速,心动过缓或胎儿死亡,胎儿的心脏,如率异常与新鲜的阴道出血。
在这种情况下,死亡率是60%左右【25,28,34】,如果早期诊断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到97%。
更为少见的是出血发生在破膜的情况下。
由于胎儿的血液量是80-100毫升/公斤左右,相对少量的血液的损失可以有对胎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处理迅速和积极的复苏,包括必要时的输血是非常重要的。
胎儿血管被先露部压迫引起的出血对胎儿心率的改变很少见【36】。
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完整版)前置胎盘是常见的妊娠晚期并发症,病情易突然加重而危及母儿安全。
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前置胎盘的诊治存在差异,我国的诊断处理缺乏完善的循证医学证据。
为此,根据多国关于前置胎盘的诊治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临床工作的实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
本《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前置胎盘的诊治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在针对具体患者时,临床医师可在参考本《指南》的基础上,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
随着相关研究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的完善,本《指南》将不断进行更新。
前置胎盘一、定义及分类正常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前壁、后壁或侧壁,远离宫颈内口。
妊娠28周后,胎盘仍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按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将前置胎盘分为4种类型: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
妊娠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盘接近或覆盖宫颈内口时,称为胎盘前置状态。
1.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2.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达到宫颈内口,但未超越。
4.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20mm(国际上尚未统一,多数定义为距离<20mm),此距离对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也有文献认为,当胎盘边缘距离宫颈内口20~35mm时称为低置胎盘;将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20mm、而未达到宫颈内口时定义为边缘性前置胎盘。
由于低置胎盘可导致临床上的胎位异常、产前产后出血,对母儿造成危害,临床上应予重视。
前置胎盘的程度可随妊娠及产程的进展而发生变化。
诊断时期不同,分类也不同。
建议以临床处理前的最后1次检查来确定其分类。
二、诊断1.高危因素: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包括流产史、宫腔操作史、产褥期感染史、高龄、剖宫产史;吸烟;双胎妊娠;妊娠28周前超声检查提示胎盘前置状态等。
一、预案背景前置胎盘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低于胎先露部,附着于子宫前壁、后壁或侧壁。
该疾病会导致孕妇出现反复无痛性阴道流血,严重者可引起大出血、休克,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为提高母婴安全,确保医疗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2. 减少前置胎盘导致的并发症;3. 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应对前置胎盘的能力。
三、预案组织机构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2. 预案实施小组: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3. 预案应急小组:负责前置胎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四、预案流程1. 早期发现与诊断(1)孕妇定期产检,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观察孕妇有无阴道出血等症状;(2)彩超检查是前置胎盘的主要诊断方法,对于疑似前置胎盘的孕妇,应立即进行彩超检查。
2. 早期干预与治疗(1)对于妊娠28周以前的前置胎盘,可密切观察,定期产检,适时终止妊娠;(2)对于妊娠28周以后的前置胎盘,根据出血量、胎儿情况等,采取以下措施:①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出血;②药物治疗:抑制宫缩、纠正贫血,如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盐酸利托君片等;③输血:根据出血量,给予输血治疗;④手术:对于出血量大、病情危重的孕妇,应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
3. 紧急处理(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科室;(2)对孕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3)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输血治疗;(4)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确保母婴安全;(5)术后密切观察孕妇及胎儿情况,预防并发症。
4. 后期康复与随访(1)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定期随访孕妇,了解病情恢复情况;(3)根据孕妇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五、预案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预案内容,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 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前置胎盘的能力。
1.诊断(1)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突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早,在妊娠28周左右,出血频繁,量较多,有时一次大量出血使患者陷入休克状态;边缘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较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量较少;部分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2)体征:根据失血量而不同,多次出血、大量出血,可发生休克。
除胎先露高浮外,失血过多出现胎儿缺氧,严重者胎死宫内。
当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前壁时,于耻骨联合上方听到胎盘杂音。
(3)阴道检查:仅适用于终止妊娠前为明确诊断并决定分娩方式时。
需在有输液、输血及手术条件下进行。
(4)B 型超声检查:能清楚看到子宫壁、胎先露部、胎盘和宫颈的位置,明确前置胎盘的类型,准确率达95%以上,并可重复检查。
(5)产后检查胎盘及胎膜:前置部位的胎盘有陈旧血块附着。
胎膜破口距胎盘边缘<7cm为部分性前置胎盘。
2.鉴别诊断妊娠晚期阴道流血主要应与胎盘早剥、帆状胎盘前置血管破裂、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相鉴别。
根据病史、阴道检查、B超检查及分娩后胎盘检查可确诊。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
感谢下载载。
前置胎盘的检查与治疗指南(2023版)
胎盘是孕妇妊娠期间在子宫内发育的一个重要器官,而前置胎盘是指胎盘在子宫内口部下方部位,覆盖子宫内口或部分覆盖子宫内口。
前置胎盘可能会增加孕妇和胎儿的风险,因此在妊娠期间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治疗至关重要。
检查前置胎盘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首选方法。
通过超声波可以清晰地观察胎盘位置和覆盖情况。
2. 产前筛查:产前筛查可以通过血液或唾液样本检测特定基因和生化标记物,辅助判断胎盘位置。
3. 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来观察子宫口的情况,一些特定的症状可能暗示前置胎盘。
治疗前置胎盘主要依据胎盘的位置和妊娠的进展情况而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定期复查:孕妇被诊断为前置胎盘后,应定期进行胎儿超声检查,以监测胎盘的位置和相关的妊娠情况。
2. 休息与限制活动:孕妇被诊断为前置胎盘后,需要多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减少对胎盘的压迫。
3. 紧急剖宫产:在一些严重的前置胎盘病例中,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可能需要紧急剖宫产来避免产生严重的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此外,妊娠期间孕妇需积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饮食,避免过度用力和过度劳累,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本指南旨在提供前置胎盘检查与治疗的基本信息,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在这里添加参考文献)。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20)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和早产的重要原因,与围产期母儿并发症及死亡密切相关。
自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13年发布“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1]及开展指南巡讲以来,对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起到了非常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随着对前置胎盘疾病的不断认识及经验积累,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对2013版“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进行了更新出了2020版,旨在规范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前置胎盘的诊治做出更合理的临床决策及处理。
一、前置胎盘的定义前置胎盘是指胎盘下缘毗邻或覆盖子宫颈内口。
应强调在妊娠28周后诊断前置胎盘。
妊娠中期发现的胎盘前置常因胎盘“移行”而发生变化[2],妊娠20~27周,前壁胎盘移行的速度大于后壁胎盘[3]。
妊娠中期诊断的低置胎盘,妊娠晚期可移行至正常位置;胎盘覆盖子宫颈内口的范围> 15 mm,分娩时前置胎盘的可能性较大[2]。
特别要注意的是,既往有剖宫产术史的孕妇,由于子宫瘢痕影响了胎盘“移行”,前置胎盘的风险增加3倍[4]。
二、前置胎盘的分类在2013版前置胎盘指南的分类中,将前置胎盘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4种类型[1]。
为了使分类简单易行,同时不影响临床处理,本指南推荐将前置胎盘分为两种类型[2,5]:1. 前置胎盘:胎盘完全或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
包括既往的完全性和部分性前置胎盘。
2. 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边缘距子宫颈内口的距离<20 mm。
包括既往的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
前置胎盘的分类可随妊娠及产程的进展而变化。
诊断的时期不同,分类也不同,建议以临床处理前的最后1次检查来确定其分类。
三、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包括流产、宫腔操作、产褥感染,既往前置胎盘、既往剖宫产术等病史,多胎、多产、高龄、吸烟、摄入可卡因、辅助生殖技术等[2,6]。
前置胎盘超声诊断标准前置胎盘是指在妊娠28周以后,胎盘下缘毗邻或覆盖子宫颈内口,是妊娠晚期出血和早产的重要原因,与围产期母儿并发症及死亡密切相关。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编写的2013版《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中将前置胎盘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而在2020版的《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中推荐将前置胎盘分为两种类型:★前置胎盘:胎盘完全或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包含2013版分类中的完全性和部分性前置胎盘)。
3★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边缘距子宫颈内口的距离<20mm(包含2013版分类中的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
经阴道超声检查时诊断前置胎盘最主要及最佳的检查方法,当患者抗拒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经阴道超声检查时,可于会阴区检查,超声检查前置胎盘有“四要素”:1、明确胎盘附着位置,如前壁、后壁或侧壁等。
2、测量胎盘边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或超出子宫颈内口的距离。
3、覆盖子宫颈内口处胎盘的厚度。
4、测量子宫颈管的长度。
超声诊断前置胎盘的标准:1、前置胎盘:胎盘边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此时需测量胎盘超出子宫颈内口的距离及覆盖子宫颈内口处胎盘的厚度。
2、低置胎盘:胎盘边缘距离子宫颈内口的距离<20mm。
剖宫产术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对于无症状的前置胎盘孕妇,推荐妊娠36-38周终止妊娠;有反复阴道流血史、合并胎盘植入或其他相关高危因素的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孕妇,考虑妊娠34-37周终止妊娠;无症状、无头盆不称的低置胎盘者,尤其是妊娠35周后经阴道超声测量胎盘边缘距子宫颈内口为11-20mm的孕妇可考虑自然分娩。
文献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3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20版)加拿大妇产科学会前置胎盘诊断与管理指南(2020版)文章及图片均摘自:超声技术与诊断公众号————————————。
前置胎盘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前置胎盘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前置胎盘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前置胎盘如何诊断鉴别,前置胎盘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前置胎盘常见检查:常见检查:产科B超、催产素激惹试验*一、阴道检查一般只作阴道窥诊及穹窿部扪诊,不应行颈管内指诊,以免使附着该处的胎盘剥离引起大出血。
若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甚至危及生命。
阴道检查适用于终止妊娠前为明确诊断并决定分娩方式。
必须在有输液、输血及手术的条件下方可进行。
若诊断已明确或流血过多不应再作阴道检查。
近年广泛采用B型超声检查,已很少再作阴道检查。
检查方法严格消毒外阴后用阴道窥器检查,观察有无阴道壁静脉曲张、宫颈息肉、宫颈癌或引起出血的其他病灶。
窥诊后,用一手示、中两指在宫颈周围的阴道穹窿部轻轻地触诊,若清楚地扪及胎先露部可排除前置胎盘,若发现手指与胎先露之间有较厚的软组织(胎盘)应考虑为前置胎盘。
若宫颈口已部分扩张,无活动性出血,可将示指轻轻伸入宫颈,检查有无海绵样组织(胎盘),若为血块触之易碎。
注意胎盘边缘与宫颈口的关系,以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
若触及胎膜并决定破膜者,则可刺破胎膜。
操作务必轻柔,不要将胎盘组织从附着处进一步分离,以免引起大出血。
若检查时发生大出血,应立即停止检查,施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二、超声检查B型超声断层显像可清楚看到子宫壁、胎先露部、胎盘和宫颈的位置,并根据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前置胎盘的类型。
胎盘定位准确率高达95%以上,并可重复检查,近年国内外均已广泛应用,基本上取代了其他方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定位,间接胎盘造影等。
B型超声诊断前置胎盘时须注意妊娠周数,妊娠中期胎盘占据宫腔一半的面积。
因此,胎盘近宫颈内口或覆盖内口的机会较多,至妊娠晚期胎盘占宫腔的面积减少到1/3或1/4;同时子宫下段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宫颈内口与胎盘边缘之间的距离,故原似在子宫下段的胎盘可随子宫体上移而改变为正常位置胎盘。
前置胎盘病情评估1.监测母体生命体征,对孕妇进行全面评估:1)核对孕周2)评估母体有无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2.监测胎儿宫内情况,评估胎儿状况;3.及时完善相关检查:B超,胎心监测,血常规、CRP、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4.医患沟通治疗原则:一般处理:卧床休息,禁性生活、阴道检查、肛查,密切关注阴道出血情况。
期待治疗指征:适用于妊娠小于34周,胎儿体重小于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
处理:1)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禁止阴道检查和肛查,加强胎儿宫内检测。
血红蛋白小于70g/L,应输血2)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地西泮镇静,在保证孕妇安全的情况下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周,抑制宫缩;出血时间长,可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胎龄小于34周,用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6mg肌肉注射,每12小时一次,共4次。
妊娠35周以后,前置胎盘出血率上升,可适时终止妊娠期待治疗阴道大出血的预测:1)宫颈管长度:妊娠34周前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如宫颈管长度小于3cm大出血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增加。
如覆盖宫颈内口的胎盘较厚,产前出血、胎盘粘连、植入及手术风险增加。
终止妊娠指征:1)孕妇反复发生多量出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成熟与否,为了孕妇安全应终止妊娠。
2)妊娠36周以后因围产儿结局明显好于等待至36周以上自然临产者,可择期终止妊娠。
3)妊娠34-36周,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或胎监异常,胎肺未成熟经促胎肺成熟处理后;4)胎儿已死亡或出现难以存活的畸形等阴道分娩指征: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枕先露、阴道流血不多、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在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
可在备血、输液条件下人工破膜。
或破膜后胎头下降不理想,仍有出血或分娩进展不顺利,应立即改行剖宫产术。
剖宫产指征:a、完全性前置胎盘,持续大量阴道出血,b、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量较多,先露高浮,胎儿妊娠36周以上,短时间不能结束分娩,有胎心、胎位异常。
前置胎盘一、定义及分类正常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前壁、后壁或侧壁,远离宫颈内口。
妊娠28周后,胎盘仍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按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将前置胎盘分为4种类型: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
妊娠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盘接近或覆盖宫颈内口时,称为胎盘前置状态。
1.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2.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达到宫颈内口,但未超越。
4.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20mm(国际上尚未统一,多数定义为距离<20mm)此距离对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也有文献认为,当胎盘边缘距离宫颈内口20~35mm 时称为低置胎盘;将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20mm、而未达到宫颈内口时定义为边缘性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的程度可随妊娠及产程的进展而发生变化。
以临床处理前的最后次检查来确定其分类。
二、诊断1.高危因素: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包括流产史、宫腔操作史产褥期感染史、高龄、剖宫产史;吸烟;双胎妊娠;妊娠28周前超声检查提示胎盘前置状态等。
2.临床表现:(1)病史:妊娠晚期或临产后突然出现无诱因、无痛性的阴道流血。
(2)体征:患者全身情况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密切相关。
反复出血可呈贫血貌,急性大量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
(3)腹部检查:子宫软,无压痛,轮廓清楚,子宫大小符合妊娠周数。
胎位清楚,胎先露高浮或伴有胎位异常。
(4)阴道检查:应采用超声检查确定胎盘位置,如前置胎盘诊断明确,不必再行阴道检查。
如必须通过阴道检查以明确诊断或选择分娩方式,可在输液、备血及可立即行剖宫产手术的条件下进行。
禁止肛查。
3.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在妊娠的任何时期,如怀疑前置胎盘,推荐使用经阴道超声进行检查。
其准确性明显高于经腹超声,并具有安全性).(2)MRI检查:怀疑合并胎盘植入者,可选择MRI检查。
三、治疗(一)期待治疗期待治疗的目的是在母儿安全的前提下,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胎儿存活率。
适用于妊娠<36周,一般情况良好,胎儿存活,阴道流血不多,无需紧急分娩的孕妇。
对于有阴道流血的患者,强调住院治疗。
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
常规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并备血。
监护胎儿情况,包括胎心率、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及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为提高胎儿血氧供应,每日间断吸氧,每次20分钟。
1.一般处理:阴道流血期间绝对卧床,建议侧卧位。
血止后可适当活动。
2.纠正贫血:补充铁剂,维持正常血容量,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应输血,目标是维持血红蛋白含量在110g/L以上,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增加母体储备,改善胎儿宫内缺氧情况。
3.止血: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常伴发早产。
对于有早产风险的患者可酌情给予宫缩抑制剂,防止因宫缩引起的进一步出血,赢得促胎肺成熟的时间。
常用药物有硫酸镁、β受体激动剂、钙通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缩宫素受体抑制剂等。
在使用宫缩抑制剂的过程中,仍有阴道大出血的风险,应做好随时剖宫产手术的准备。
4.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若妊娠<34周,应促胎肺成熟。
5.必要时给予地西泮等镇静剂。
出血时间久的,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6.保守治疗过程中阴道大出血的预测:(1)宫颈管长度:妊娠34周前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如宫颈管长度<3cm大出血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增加。
如覆盖宫颈内口的胎盘较厚(>lcm)产前出血、胎盘粘连、植入及手术风险增加。
(2)胎盘边缘出现无回声区:覆盖宫颈内口的胎盘边缘出现无回声区,出现突然大出血的风险是其他类型前置胎盘的10倍。
(3)位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的前置胎盘即“凶险型前置胎盘”常伴发胎盘植入、产后严重出血,子宫切除率明显增高。
(二)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应根据临床判断,辅以超声检查结果。
1.终止妊娠的指征:孕妇反复发生多量出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成熟与否,为了孕妇安全应终止妊娠;胎龄达36周以上;胎儿成熟度检测提示胎儿肺成熟者;胎龄在妊娠34-36周,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或胎儿电子监护发现胎心异常、检测胎肺未成熟者,经促胎肺成熟处理后;胎儿已死亡或出现难以存活的畸形,如无脑儿。
2.剖宫产指征:完全性前置胎盘,持续大量阴道流血;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量较多,先露高浮,胎龄达36周以上,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有胎心、胎位异常。
1)术前做好输血准备,保持静脉通畅,术时应有高年医生在场指导或参与。
2)切口应尽量避开胎盘。
3)胎盘取出后,除在子宫肌层上注射宫缩剂外,可及时对子宫下段及内口附着部位渗血处用做8字形缝合止血。
如仍有渗血,应填塞宫腔纱条或Bakri球囊。
4)有条件者可做骼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动脉栓塞。
5)对出血多难以控制者、胎盘植入而止血困难者,可以切除子宫。
如植入范围小。
可在局部做楔形子宫肌层切除重新缝合或局部注射MTX 25mg。
6)剖宫产术前、后应有新生儿科医生在场,并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3.阴道分娩: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出血少,枕先露;部分性前置胎盘,宫颈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可以结束分娩者,在备足血源的同时可在严密监测下行阴道试产。
(三)抗感染治疗期待治疗过程中筛查感染与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终止妊娠时在胎盘剥离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1%~5%,并随着剖宫产次数增多而明显增高。
一、诊断1.临床表现: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术中所见。
对于无产前出血的前置胎盘,更要考虑胎盘植入的可能性,不能放松对前置胎盘凶险性的警惕。
术中发现胎盘与宫壁无间隙,或胎盘附着处持续大量出血,应及时做出判断。
2.超声诊断:胎盘内多个不规则的无回声区伴丰富血流信号和(或)膀胱壁连续性的中断,强烈提示胎盘植入可能。
其他具有提示意义和诊断参考价值的超声征象包括子宫肌层变薄(厚度<1mm),胎盘和子宫分界不清。
3.MRI诊断:MRI对诊断胎盘植入有很大的帮助,能更清楚地显示胎盘侵入肌层的深度、局部吻合血管分布及宫旁侵犯情况,可提供准确的局部解剖层次,指导手术路径。
此外,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治疗1.剖宫产手术前评估:(1)根据胎盘位置及植入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术前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并签好子宫切除知情同意书。
(3)充分备血。
(4)联合麻醉科、ICU及新生儿科共同救治。
(5)确保手术期间的止血药物和用品,例如前列腺素类药物、止血海绵等。
2.手术时机:无症状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推荐妊娠36周后行手术。
伴有反复出血症状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促胎肺成熟后提前终止妊娠。
3.手术方式:建议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
后壁胎盘或前侧壁胎盘植入者,可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前壁胎盘植入者,行子宫体部剖宫产术。
胎儿娩出后,依据出血量、植入的程度、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及病情决定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及保守治疗。
(1)子宫切除术:①适应证:胎盘植入面积大、子宫壁薄、胎盘穿透、子宫收缩差、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数分钟内出血>2000ml)及保守治疗失败者。
无生育要求可作为子宫切除术的参考指征。
②子宫切除术类型:推荐子宫全切除术。
胎儿娩出后不剥离胎盘直接缝合切口后行子宫全切除术。
(2)保守治疗:对生命体征平稳、出血量不多、植入范围小者行保守治疗。
包括保守性手术、药物治疗、栓塞治疗。
①保守性手术:局部缝扎止血,可采用局部“8”字、间断环状缝合或B-Lynch法缝合、压迫止血。
为减少因强行剥离胎盘而产生的出血,剖宫产时可将胎盘部分或全部留在宫腔内,术后可配合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或栓塞治疗。
产后应密切随访,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子宫收缩,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有无感染征象等。
②药物治疗:治疗胎盘植入的药物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等。
给药途径和用药剂量根据胎盘植入的部位、深浅和面积大小而异。
③栓塞治疗:预防性结扎或阻塞盆腔血管对胎盘植入患者的作用不明确。
前置血管前置血管是指胎儿血管穿越胎膜位于宫颈内口。
前置血管应归为前置胎盘范畴。
一、诊断前置血管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色鲜红,多发生在胎膜破裂时。
前置血管发生破裂,胎儿失血,可致胎儿窘迫,胎儿死亡率极高。
先露部压迫前置的血管影响胎儿血供也可危及胎儿生命。
由于出血主要来自胎儿,孕妇一般没有生命危险。
产前诊断前置血管十分困难。
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血管的主要手段。
应用经阴道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脐带插入的位置较低,有助于诊断。
产时识别前置血管的要点是:阴道检查扪及索状、搏动的血管;胎膜破裂时伴阴道流血,同时出现胎心率变化。
二、治疗产前已明确诊断的前置血管,应在具备母儿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待产,妊娠达34~35周,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若发生前置血管破裂,胎儿存活,应立刻剖宫产终止妊娠;胎儿若己死亡,则选择阴道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