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仪表视野校核
- 格式:ppt
- 大小:400.00 KB
- 文档页数:17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43第 18 章组合仪表视野校核指南18.1 概论18.1.1 指南的主要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掌握总组合仪表盲区校核包括的内容;2)掌握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的主要步骤。
18.1.2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的重要作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通过对组合仪表显示的信息来观察判断整车的运转状况,组合仪表的视野良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合仪表视野在整车总布置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相关法规的校核,因为它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
组合仪表按照信号功能主要由车速表,转速表,油量表,水温表,报警指示符号及多功能显示屏组成。
18.2 18.2.1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组合仪表盲区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1)相关标准SAE J1050 SAEJ941DESCRIBING AND MEASURING THE DRIVER’S FIELD OF VIEW MOTOR VEHICLE DRIVERS’EYE LOCATION2) 名词术语眼椭圆:根据座椅的调节行程以及不同人体眼睛位置区域。
18.2.2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过程1)数据输入a)组合仪表数模:要求输入在整车坐标下的组合仪表三维数模;b)方向盘数模:整车坐标下的方向盘,如果方向盘位置可调用设计位置校核;c)整车坐标下的眼椭圆。
2)数据简化a)把组合仪表、方向盘、眼椭圆装配到一起,如图 1 所示;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44图 1b)把方向盘阻挡组合仪表视野部分的尺寸边界线抽取出来,然后把边界线并合并为一体,以方便编辑和修改。
同时也将组合仪表最里层仪表盘的外边界轮廓抽取出来,并且将主要仪表的外轮廓抽取出,如图 2 所示方向盘图23)求组合仪表左右眼视野盲区过抽取好的方向盘边缘均匀做点,依次连接左眼椭圆中心点与方向盘内外边缘的点并延长至组合仪表的表面所在的平面,然后这些直线组成了一个锥形空间结构,然后过这些直线做曲面(如图 3 所示),并求与组合仪表所在面的交线,交线所围成的区域就是左眼的视野盲区(如图 4 所示),按照以上的方法可以作出右眼的视野盲区145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Array图 3左眼视野盲区图 44)校核结果左右视野盲区的重叠部分就是双眼视野盲区(如图 5 所示)。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在驾驶过程中,后视镜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备,能够帮助驾驶者观察车辆后方的交通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
因此,确保后视镜视野正常和准确是驾驶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的几种方法。
一、校核内后视镜视野1.调整位置:首先,调整内后视镜的位置,使其能够覆盖到车辆后方的最大范围。
一般而言,内后视镜应位于驾驶员正前方的中心位置,以便观察后方的情况。
2.利用参照物:将车停放在空旷的地方,如停车场,调整内后视镜,使其参照物与虚拟车身的位置对齐。
参照物可以是有较明显边缘的建筑物、标志柱等。
调整后,驾驶员应能够通过内后视镜看到虚拟车身的后部。
3.观察盲区:在校核内后视镜视野时,还需要观察盲区的范围,即无法通过内后视镜观察到的区域。
驾驶员应注意盲区的位置,并结合其他后视镜的使用来补充观察盲区的信息。
二、校核外后视镜视野1.调整位置:外后视镜主要用于观察车辆两侧和后侧交通情况,因此应根据驾驶者的身高和坐姿调整外后视镜的位置。
调整时,应将外后视镜的镜面调至与车辆两侧保持水平,并能够清晰观察到侧面和后方的交通情况。
2.利用参照物:在调整外后视镜时,可以利用参照物来帮助确定正确的调整角度。
例如,调整左侧外后视镜时,可以使其与左车辆轮胎的外沿对齐,调整右侧外后视镜时,可以使其与右车辆轮胎的外沿对齐。
3.观察盲区:外后视镜的视野虽然较内后视镜宽广,但依然存在盲区。
调整外后视镜时,应留意盲区的位置,并要结合身体的转向和颈部的转动来补充盲区的观察。
总之,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镜面的位置和角度,以及观察盲区的位置,来确保驾驶者能够准确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交通情况。
在实际驾驶中,驾驶员应不断进行视野的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行车安全。
同时,记得在适当的时候清理和调整镜子,以确保视野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38第 17 章前方视野校核17.1 概论17.1.1 指南的主要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掌握前方视野法规校核技术要求;2)掌握前方视野法规校核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7.1.2 指南的校核内容1)校核玻璃透明区是否满足要求;2)驾驶员180°视野是否满足法规要求。
17.2 前方视野校核17.2.1 前方视野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1)相关标准a)GB/T11559-1989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b)GB/11562-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和测量方法c)GB/T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d)GB/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点的定义a)V点: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纵向铅锤平面R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通常用V1和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b)风挡玻璃基准点: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挡玻璃外表面的交点。
c)P点: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
通常用P1和P2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点的不同位置。
d)Pm点:纵向铅锤平面与P1和P2连线的交点。
e)E点: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
E1,E2(E3,E4)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P1(P2) 位置时的左右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
3) 技术要求(欧洲和美国法规要求相同)a)风挡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挡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的基准点a;B.V1点向前沿铅垂平面向上7˚的基准点b;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39C.V2点向前沿铅垂平面向下5˚的基准点c;D.在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另一侧,应增加三个辅助基准点a΄,b΄,c΄,它们与三个基准点a,b,c相对称。
b)驾驶员前方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轴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割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但一下情况除外:1.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2.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A区(GB11556中5.1的规定),但是导线直径小于0.5mm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3.最发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下间距1.25mm,或导线是水平的,最小间距 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仪表板视野校核
1 组合仪表视野校核
1.1 组合仪表视距与视角校核
(1)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小于30°(2)仪表盘面中心到眼椭圆中心的距离应在650mm-760mm之间(3)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与仪表盘平面夹角为90°±10°某车型校核如下图:
1.2 组合仪表视野盲区校核
组合仪表所有显示信息处于可视区域内
注:一般用UG校核
某车型校核如下图:
1.3 组合仪表夜间成像校核
(1)组合仪表在侧风窗的成像不得进入驾驶员观看外后视镜所需的透明区域内。
(2)组合仪表在前风窗成像不得进入B区。
注:前风窗玻璃B区见GB 11555-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1.4 组合仪表面罩成虚像校核
组合仪表玻璃面罩上不能出现影响驾驶安全的倒立虚像。
1.5 组合仪表白天眩目校核
所有外界射入的光线经组合仪表玻璃面罩反射后不能进入眼椭圆,以免对驾驶员造成眩目。
2 中控显示屏视野校核
2.1 中控显示屏障碍物校核
驾驶员在正常驾驶位置时观测中控显示屏时无障碍物(方向盘、换挡手柄等)遮挡。
2.2 中控显示屏夜间成像校核
(1)中控显示屏在侧风窗的成像不得进入驾驶员观看外后视镜所需的透明区域内。
(2)中控显示屏在前风窗成像不得进入B区。
2.3 中控显示屏白天眩目校核
所有外界射入的光线经组合仪表玻璃面罩反射后不能进入眼椭圆,以免对驾驶员造成眩目。
汽车后视镜视野该如何校核?汽车后视镜视野该如何校核?这个有一种专业的汽车后视镜设计视野校核软件。
必须由专业人员使用。
前几天看到坛子里有专业人员发后视镜校核的详细步骤。
按此方法校核后视镜的前提是已经熟读国标,起码GB15084-2006要看过。
并且这是在前期刚刚按效果图绘出2D线框的时候校核造型的后视镜能不能达到要求,并给造型提建议。
在后期已经有后视镜的数模时直接用UG校更方便。
汽车后视镜视野校核:a、按上面定义确定驾驶员的眼点位置。
下述后视野要求是在“双眼总视野”条件下的视野。
当测定汽车后视野时,所试车辆为7.4中规定的可行驶状态。
视野必须透过车窗玻璃进行测定,其可见光的垂直总透光率至少为70%。
b、内后视镜(Ⅰ类)① 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000m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000mm处延伸至地平线。
②在测量上述后视野时,允许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加热原件、S3类制动车灯,或车身构件(如:纵向基准面附近对开门的后窗立柱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但当遮挡部分投影在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垂直的铅垂面上时,其总和应占所规定视野的15%以下。
遮挡程度是在头枕处于最低位置,遮阳板处于收回位置时测定。
c、主外后视镜(Ⅱ、Ⅲ类)①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至少宽度至少为2500mm的视野区域,其右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评选,且切过车辆左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000mm处延伸至地平线。
②右外后视镜对于M1类和最大质量不超过2000kg的N1类车辆,其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到一段宽度至少为4000mm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000mm 处延伸至地平线。
d、障碍物在上面规定的视野中,障碍物(如:车身及附件、门把手、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后保险杆两端,以及反射面清洗装置等)部件所遮挡部分的总和占所规定视野的10%以下即可。
某汽车设计开发项目驾驶员视野校核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汽车设计开发项目中驾驶员视野进行校核和评估。
驾驶员视野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经过详细的测试和校核。
本报告将包括驾驶员视野的校核方法、测试结果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2.校核方法为了评估驾驶员的视野,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室内模拟测试:使用模拟器进行驾驶员视野测试,模拟真实驾驶场景,并对不同驾驶条件进行测试。
-室外实地测试:在实际驾驶环境中对驾驶员视野进行测试,记录驾驶员在不同情况下的视野范围和盲点。
-数据分析: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确定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和盲点。
3.测试结果通过室内模拟测试和室外实地测试,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视野范围:驾驶员的前方视野范围较宽,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和两侧的道路情况。
然而,在后方和底部视野方面存在一些盲点,需要注意。
-盲点:在驾驶者的后方和底部视野范围存在一些盲点,导致驾驶者在变道或倒车时可能会错过其他车辆或障碍物。
-夜间视野:夜间驾驶时,驾驶员对道路的能见度会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更好的照明系统。
4.评估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对驾驶员视野进行了评估:-安全性:驾驶员的前方视野较好,能够及时发现前方和两侧的障碍物。
然而,在后方视野和底部视野方面存在盲点,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性。
-用户体验:前方视野良好,能够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感和信心。
然而,盲点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驾驶员的焦虑和不便。
5.改进建议基于对驾驶员视野的评估-后视镜系统的改进:通过改变后视镜的形状和角度,以减少盲点的存在,提高驾驶员在后方的视野范围。
-车辆照明系统的优化:加强夜间驾驶时的照明效果,提高驾驶员对道路的能见度。
-高清晰度摄像头的安装:通过安装高清晰度的摄像头,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帮助驾驶员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
-提供辅助驾驶系统:通过引入辅助驾驶系统,如倒车雷达和盲点检测系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警示,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ok版本:00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1.⽬的针对整车总布置中涉及到的汽车前、后视野相关规定的设计校核进⾏规范和说明,理清设计思路,提⾼设计效率。
2.范围前视野校核适⽤于M1类汽车;后视野校核本⽂适⽤于M1、N1类汽车;3.引⽤标准GB 11562-94汽车驾驶员前⽅视野要求及测量⽅法GB 15084—9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4.相关名词定义驾驶员的眼点通过汽车制造⼚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作⼀个平⾏于汽车纵向基准⾯的平⾯。
从该平⾯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mm,作垂直于该平⾯的⼀条直线段。
在直线段与该平⾯交点的两侧各32.5mm处(总距离为65mm)作两个点,即为驾驶员的眼点。
5汽车前、后视野校核5.1汽车前视野校核5.1.1汽车驾驶员前⽅视野必须满⾜下述要求。
5.1.1.1风窗玻璃透明区⾄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积。
这些基准点是:点⽔平向前偏左17°的基准点a;a.V1b.V点向前沿铅垂⾯偏上7°的基准点b;1点向前沿铅垂⾯偏下5°的基准点c;c.V2版本:00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d.在汽车纵向对称平⾯另⼀侧,应增加3个辅助基准点a′,b′,c′,它们与a,b,c三个基准点相对称。
5.1.1.2每根A柱双⽬障碍⾓不得超过6°。
若左右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5.1.1.3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平⾯下⽅和通过V2的三个平⾯(三个平⾯都和⽔平⾯向下成4°夹⾓,其中⼀个平⾯垂直于Y基准平⾯,另两个平⾯垂直于调基准平⾯)上⽅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窗分隔条、车外⽆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但是以下情况除外:a.直径⼩于0.5mm的嵌⼊式天线,或⼩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b.⽆线电天线的导线⼀般不得进⼊5.4规定的A区,但是导线直径⼩于0.5mm 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c.最⼤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间距1.25mm,或导线是⽔平的,最⼩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一、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的视野区域。
2.5m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二、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 引用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1994GB 11556-方法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点水平向前偏左17°;1b.基准点b,V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1c.基准点c,V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2d.辅助基准点、、,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 cab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6超过.要再测量。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一、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º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2.5m的视野区域。
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二、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 引用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b.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c.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汽车后视野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汽车的后视野对驾驶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驾驶者观察和了解身后的道路状况。
为了提高驾驶的安全性,现代汽车上配备了各种计算机系统来确定和校核后视野。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后视野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1.后视摄像头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现代汽车上经常使用后视摄像头来提供后视野信息。
后视摄像头通常安装在车辆后部或后视镜处,并通过图像传感器将后部道路的图像传输到车内的显示器上。
计算机系统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和校核后视野。
首先,计算机系统会对从后视摄像头传入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增强和边缘检测等。
然后,计算机会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如道路标线、其他车辆或障碍物等。
最后,计算机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后视野的状态,并生成相应的指示信号或显示在车内的监视器上。
在确定后视野的过程中,计算机还需要进行校核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对后视摄像头的位置和角度进行校准,以及对图像处理算法和分析模型进行校准。
校准通常通过车辆制造商提供的专门工具和流程进行。
2.后视镜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在一些汽车上,后视镜也被用来提供后视野信息。
与后视摄像头不同,后视镜通过反射光线来提供视觉信息。
计算机系统通过使用光学模型对镜面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确定后视镜的视野。
计算机确定后视镜的视野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后视镜的位置和角度、镜面的形状和曲率等。
计算机系统会利用这些信息,通过光学模型计算镜面反射的光线和图像的位置和大小。
为了确保后视镜的计算机确定准确可靠,常常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对后视镜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以及对光学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校准。
校准通常由专门的设备和工具来完成。
3.后视盲区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后视盲区是指车辆后部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区域。
为了解决后视盲区的问题,一些汽车上配备了后视盲区监测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使用雷达或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并测量后方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仪表视野校核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主要提出汽车组合仪表视野的一般要求及对仪表视野校核的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充分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SAE J1050-2002 (汽车驾驶员视野描述及测量方法)Describing andMeasuring the Driver's Field of ViewSAE J941-2002 (汽车驾驶员眼睛的位置)Motor Vehicle Driver's EyeLocations3 仪表视野基本要求在从95百分位的眼椭圆上每一对眼睛的位置观察时,汽车仪表的显示区域应全部可见,不被方向盘所遮挡,此时转向盘处于直行位置,当车辆的转向盘具备沿着柱管轴线调整和在竖直平面内调整的功能时, 转向盘应处于中间位置。
4 仪表视野校核方法4.1定义眼椭球(具体做法参见SAE J941)及仪表的显示平面。
4.2定义方向盘轮缘上半部分的上下边缘线和轮辐以及轮毂的上边缘线-可以用与从眼椭球中心点出发的视线垂直的边缘,或者从仪表盘到方向盘轮缘、轮辐、轮毂表面有最大截面处的边缘线。
4.3确定方向盘轮缘的盲区-在这种方法中,是由一对眼点确定方向盘轮缘的双眼盲区。
把这个区域投影到仪表盘平面来确定眼椭圆中其它眼点的近似盲区。
选定人群的所有人的双眼盲区即为眼椭圆上所有点的盲区集合。
4.3.1确定典型盲区(图2)-用左右眼椭圆的中心点做为眼点确定方向盘边缘在仪表盘上形成的盲区,这个区域被叫做典型盲区。
仪表盘上的单眼盲区是由切于方向盘上下边缘的视线定义的月牙形。
双眼盲区为左右眼都不能看到的区域。
4.3.2确定C点(图1)-典型盲区中的C点是由左右眼椭圆的中心点的中点出发的视线通过方向盘上轮缘中心与仪表盘平面的交点。
4.3.3确定仪表盘表面的闭合曲线(图2)-与中间眼椭圆相切通过方向盘轮缘中心的视线在仪表盘表面上形成的闭合曲线。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方法
汽车外后视镜是驾驶员观察后方交通状况的重要设备,其视野的准确性对驾驶员的行
驶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视野准确,需要对外后视镜进行视野校核。
本文介绍一种汽车
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准备一辆汽车和测距装置
在这里,建议使用电动车或者动力较小的汽车,可以更好地保证行驶的平稳性和方向
的准确性。
测距装置可以使用雷达仪或激光仪等精度较高的设备。
2.安装测距仪器
将测距仪器安装在后保险杠上,并保证仪器的垂直度和稳定性。
二、进行校核
1.行驶至适当距离
驾驶汽车至适当距离,即距离后保险杠40-50cm左右,此时测距仪器应自动启动。
2.观察汽车后视镜视野
驾驶员观察外后视镜视野,应包含车辆后方的全部情况,包括行驶至后方车辆、行人、障碍物等。
3.记录系统测得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根据测距仪器所得数据和汽车后保险杠到实际观察距离的距离,计算出视野校核的误差。
4.进行调整
如果视野存在误差,则需要进行外后视镜的调整,以保证后视镜视野符合规定标准。
三、总结
通过以上操作,可以有效地校正外后视镜视野,保证视野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建议定期进行视野校核。
视野校核的方法整车总布置王辉视野的检查在汽车造型设计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些车身设计,良好的人车视野性能可以指导设计,在驾驶员视野内产生最少的视野盲区。
视野的检查方法和设计标准在国标、欧标、美标中都有要求,但是其中重叠部分多,其中包括试验部分,一些概念比较难理解,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着总布置设计者正确操作和工作效率,并且每个人对法规的内容理解程度不同,造成工作结果的差异,也造成了部门内结果对外输出的不一致,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将视野校核做一总结,作为此部分工作指南。
●视野的概念:指人眼所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汽车设计常用的视野校核有直接视野校核、间接视野校核、刮刷视野校核、仪表视野校核、除霜除雾视野校核。
视野校核的基础是眼点与眼椭圆的确定,如何确定眼点与眼椭圆以及怎么应用它们,下面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1 常用视野检查工具的介绍1.1 眼点的确定1.1.1 视觉的适应性:指视觉的“暗适应性”和“明适应性”。
一般以眼睛的视线为轴心,30°的角度范围内为眩目区,此区域内应避免强烈光线射入。
1.1.2 视点分类1.1.2.1 V点的确定V 点定义: V 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R 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V点基于前H点的相对坐标位置(座椅靠背角为25°)靠背角不是25°时,V点坐标修正见附表11.1.2.2P点的确定P点定义: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 点的不同位置。
Pm点指通过R 点的纵向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
P点基于前H点的相对坐标位置(座椅靠背角25°)P点X Y ZP1点35mm -20mm 627mmP2点63mm 47mm 627mmPm点43.36mm 0 627.mm1.1.2.3 P点与E点的关系(用于A柱干涉角的检查)E1、E2分别距P点104mm,E1与E2点之间距离为65mm.如图1-1所示图1-1靠背角不是25°时,P点坐标修正见附表21.1.2.4 眼点N1、N2N1、N2点位置的确定方法⑴Z 轴:在H 点向上635mm⑵635mm水平面与通过H点的竖直直线相交⑶在中心点两侧各32.5mm处做两个点,既为N 1、N2点。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方法汽车外后视镜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的情况,避免盲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如果外后视镜的视野不清晰或者不准确,就会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进而增加安全隐患。
对外后视镜的视野进行校核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后视镜的视野检查。
一、校核工具准备在进行外后视镜视野的校核之前,首先需要准备相应的校核工具。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标准的视野校核板或者校核标志,这些工具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对后视镜的视野进行校核。
二、校核步骤1. 调整外后视镜位置在进行视野校核之前,需要先对外后视镜的位置进行调整。
首先调整后视镜的水平位置,使其与车身平行;然后再调整垂直位置,使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
这样可以确保后视镜在校核时能够提供准确的视野。
2. 安装校核工具将准备好的视野校核板或者校核标志安装在车辆的后方,一般可以选择安装在距离车尾1米左右的地方。
对于不同类型的车辆,可以选择不同的安装位置来进行校核。
3. 观察视野在安装好校核工具后,可以通过后视镜来观察校核标志的情况。
主要观察后视镜中是否能够清晰地看到校核标志,以及校核标志所在位置与后视镜的反射位置之间的关系。
观察过程中需要保持头部不动,用眼睛进行观察,确保不会出现视角的变化。
4. 修正视野5. 多角度校核在完成了单一角度的校核之后,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对后视镜进行校核。
通过观察不同角度下的后视镜视野是否具有一致性,可以更好地判断后视镜的视野是否准确。
三、校核要点1. 观察清晰度在进行后视镜视野校核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视镜中的视野是否清晰。
如果模糊不清,就需要对后视镜进行调整或者清洁。
2. 观察角度在观察后视镜视野时,需要确保观察角度不变,保持头部不动,用眼睛进行观察。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视角的变化而导致视野的不准确。
四、校核频率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需要定期进行的。
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规范四.目录适用范围 (3)适用目的 (3)校核标准 (3)校核过程 (3)4. 1输入条件 (3)4.2风窗玻璃透明区校核 (5)4.3 A柱障碍角校核 (6)4 、少、.4驾驶员,r n万180°视野 (9)一.适用范围本规范与流程适用千Ml类汽车, 且在**汽车车型正向开发过程中, 校核整车状态下, 汽车驾驶员的前方视野是否满足标准《GB 11562-19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的要求。
二.适用目的校核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三. 校核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T 15089-2009机动车及挂车分类四. 校核过程4.1输入条件4.1.1本规范与流程中, 校核所用样车为TERIOS(特锐)。
TERIOS输入条件:输入数据驾驶员R点(1363, -350, 331)靠背角25°座椅滑移量235mm由输入条件,根据GB11562-1994中对Vl、V2、Pl、P2、Pm点相对千R点坐标的修正值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值。
,占、、、X坐标Y坐标Z坐标Vl 1431 -355 996V2 1431 -355 920Pl 1350 -370 958P2 1378 -303 958Pm 1358 -350 9584.1.2 Vl、V2、Pl、P2、Pm的修正值选取过程如下所述:根据R点(乘坐基准点)的坐标,在GB11562-1994中对千Vl、V2、Pl、P2、Pm点有如下相对千R点的坐标计算值(如表0: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校核规范与流程表1V1、V2、P1、P 公肛点相对千R点坐标值X 坐标Y 坐标Z 坐标V 1 68 -5665 V 2 68 -5589 P 1 35 -20627 P 2 63 47627 P m43.36。
627说明:表1只是设计座椅靠背角为25°时,Vl 、V 2、Pl 、P 2、P m 点相对千R 点的基本坐标值,当汽车的设计座椅靠背角不为25°时,V点和P 点都要根据表2进行修正。
组合仪表视野校核及反光分析设计·1·1前言汽车组合仪表总成好似人得脸,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脸表现出来。
汽车仪表就表现了这样的形式,实时反映整车重要零部件如发动机控制、变速箱、底盘等系统的运行状态、整车重要运行信息如车速、燃油量等给驾驶员,以便驾驶员实时掌控整车的运行情况。
同时,组合仪表亦为整车内饰重要外观件之一,其造型设计与整车的内饰的融和,同时又能鲜明突出,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各车型的重要卖点进行宣传。
但是,若组合仪表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驾驶员不能及时了解到整车的信息和容易造成驾驶员眼睛疲劳,造成安全隐患。
因为组合仪表在整车上的重要性,加上组合仪表的安装位置及组合仪表的结构(透明或半透明面罩)问题,组合仪表的视野和反光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视野校核主要考虑的是方向盘、仪表框及仪表台等对组合仪表造成对驾驶员的遮挡;反光分析主要考虑的是透过前挡风玻璃、左/右侧门窗玻璃等的光线射到组合仪表面罩上造成的反射射入到驾驶员的眼中,从而造成面罩反光影响驾驶。
概述2.1目的规范组合仪表新品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导各组合仪表设计人员在开发初期进行视野校核和反光的分析。
2.2参考标准SAE J1050-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试方法)GB11562-94 (汽车驾驶员前视野要求及测试方法)2.3版本记录3设计阶段3.1校核前准备工作:在做分析前,需要准备相关的3D数据,具体为:整车坐标下的眼椭圆数据整车坐标下的仪表数据整车坐标下的仪表帽檐数据整车坐标下的仪表台数据·2·整车坐标下的方向盘数据。
3.2布置分析:在设计初期,当组合仪表及仪表周围的初步数据下发后,我们要对组合仪表的布置进行分析。
为了达到驾驶员查看组合仪表信息的舒适性,通常我们对垂直于表牌的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确定,也可理解为仪表标牌与铅垂面的夹角α,如图1所示:图1视线角α(即仪表表牌与垂直面的夹角),其角度通常设置为:以下为其他车型α角的设置对于组合仪表位于驾驶员正前方的布置,组合仪表布置角度一经确定之后,要考虑到方向盘及仪表框的遮挡,需对两个参数进行确定:可设定仪表盖与眼椭圆最高点视线的夹角β,视线与方向盘的距离B。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方法汽车外后视镜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的情况,减少盲区带来的安全隐患。
由于外后视镜的位置、角度等原因,其视野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视野校核以确保行车安全。
下面将介绍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方法,希望对广大驾驶员和汽车相关行业人士有所帮助。
一、视野校核方法的原理汽车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方法,是通过对后视镜的位置、角度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扩大视野范围,提高驾驶员观察后方情况的能力,从而减少安全隐患。
具体来说,视野校核方法主要包括调整后视镜的角度、位置,以及确认后视镜是否存在盲区等步骤。
1. 调整后视镜的角度驾驶员需要调整后视镜的角度,使其能够覆盖车辆后方的最大范围。
具体的调整方法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座上,使用调整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到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位置,同时尽量减少盲区的范围。
这一步骤需要驾驶员根据自己的身高和坐姿来进行个性化调整,以确保后视镜的视野范围最大化。
3. 确认后视镜是否存在盲区三、注意事项在进行汽车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时,驾驶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考虑自己的身高和坐姿,进行个性化调整。
不同的驾驶员身高和坐姿不同,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后视镜的角度和位置。
2. 注意后视镜的清洁情况。
车辆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需要保证后视镜的清洁,以确保视野清晰。
3. 定期检查后视镜的调整情况。
由于外部环境、震动等因素的影响,后视镜的角度和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
4.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辅助器具,如倒车雷达等,来辅助观察车辆后方情况,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
以上就是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方法,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广大驾驶员正确调整后视镜,提高行车安全水平。
希望汽车生产商和相关行业人士能够重视汽车外后视镜的设计和调整,更好地满足驾驶员的需求,提高行车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