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全院师范类专业学时:56 学分:3.5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教学目的:

1.使师范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其他的教育学科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为师范生将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需要、动机、智力、人格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程序及方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能把它们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解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和人际交往方式等个体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的本质、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与情感、需要与动机、人格、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群体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原则与方法。

教学时数分配:第一章4学时,第二章14学时,第三章2学时,第四章6学时,第五章6学时,第六章6学时,第七章6学时,第八章4学时,第九章4学时,第十章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4个,实践课时12个。

教学方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要求:

1、正确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树立科学的心理观,理解并牢固掌握心理学概念。

2、明确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学习、研究心理学在教育中的意义。

3、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流派,心理学研究类型与研究过程,掌握研究心理学的一般方法。

教学要点: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的心理学

(一)个体心理

1、心理过程

2、心理状态

3、个性心理

(二)社会心理

二、人的行为

(一)什么是行为

(二)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心理的产生是脑的反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

(二)心理现象的观念性

(三)心理活动的主观性

(四)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五)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

(二)机能主义

(三)行为主义

(四)格式塔心理学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认知心理学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四)道德性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

(一)刺激变量

(二)个体变量

(三)反应变量

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选择和确立课题

(二)确定研究设计

(三)搜集资料

(四)分析资料

(五)作出结论

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测验法

(四)实验法

第五节心理学与教育

一、心理与教育的辨证关系

(一)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提

(二)教育促进心理的发展

(三)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心理学的教育作用

(一)测量与描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水平

(二)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

(三)预测与控制教育主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

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支

参考阅读篇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各种心理现象间的关系怎样?

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面?

3.为什么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学习心理学?

4.实例分析:

在教育路线上,有许多老教师,从未见过心理学书籍,但教育教学效果极好,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青少年学生身心都健康成长,桃李满天下。这个事实是否说明不学心理学都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试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第二章心理过程(14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概念。

2.掌握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能利用所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要点:

第一节认知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知觉的概念

(二)感觉、知觉的分类

1.感觉的分类

2.知觉的分类

(三)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感觉的适应

3.感觉对比

4.感觉的相互作用

5.联觉

(四)知觉的规律

1. 知觉的选择性

2. 知觉的整体性

3. 知觉的理解性

4. 知觉的恒常性

(五)错觉与幻觉

(六)感觉、知觉与教育教学

1.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2.运用知觉选择性的三个规律

(1)感知对于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

(2)对比规律

(3)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规律

(七)提高教师社会知觉的能力

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

2.公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

3.消除刻板印象

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

二、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1、记忆的定义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表象

(二)记忆过程的分析

1、识记

(1)识记的种类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2、保持和遗忘

(1)保持

(2)遗忘

(3)复习

3、再现

(1)再认

(2)回忆

(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青少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3)意义识记的方法逐渐占主导地位(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2.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注意教学安排的合理化

(2)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背景

3.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1)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

(2)掌握有效的记忆术

(3)掌握有效进行追忆的方法

三、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1.思维的定义

2 .思维的种类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心智操作)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概括

4.具体化和系统化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动机强度

(2)思维定势

(3)功能固着

(4)迁移

(5)个性差异

(四)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

2.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3 .幻想

第二节情绪情感过程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 、情绪情感的定义

2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

1、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2、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

二、情绪与情感体验

(一)情绪的强度

(二)情绪的紧张度

(三)情绪的快感度

(四)情绪的复杂度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 、激情

3、应激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 、理智感

3 、美感

四、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二)挫折后的表现形式

1、挫折后的积极表现形式

2、挫折后消极的表现形式

3、挫折后妥协的表现形式

(三)处理挫折的策略

1、情境转移

2、精神宣泄

3、代偿转移

4、心理咨询

5、宽容受挫者

第三节意志过程一、意志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1、意志的定义

2、意志的特征

(二)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二、意志的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斗争

2、目的的确定

3、选择行动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2、克服内外困难

3、经受成败的考验

三、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

(二)果断性

(三)自制性

(四)坚持性

思考题:

1.阐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如何理解知觉的特性?

3.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

4. 什么是遗忘?如何与遗忘作斗争?

5. 教学中如何利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

6.如何理解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7.试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8.试述想象的种类及其现实意义。

9. 心境、激情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对现实有何影响?

10.有学生问:“我每周都制订学习计划,却实现不了,这是为什么?”你将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参考阅读篇目:

1. John.B.Best.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张燕云,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3.柏桦.EQ情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第三章心理状态(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认识心理状态,掌握注意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不同种类注意的主要因素,了解注意的品质,理解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要点:

第一节心理状态概述

一、心理状态的概念

(一)心理状态的定义

(二)心理状态的特点

1、动态性

2、直接现实性

3、综合性

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

(一)睡眠状态

(二)觉醒状态

(三)注意状态

(四)应激状态

三、心理状态与自我觉知

(一)意识状态

(二)无意识状态

第二节注意一、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产生的条件

1、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 )客观因素

(2 )主观因素

2 、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3 、随意后注意产生的条件

二、注意的特征(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三、注意的心理机制

(一)过滤器理论

(二)衰减模型理论

(三)反应选择模型理论

四、注意与学习

(一)要善于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1)教师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组织学生的注意。

(2)激发学生的注意要考虑其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随意注意

(1)加深学生对活动任务的理解

(2)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采用一些方法促使学生注意。

(3)让学生采用自我监控的方法调节注意。

(4)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三)交替利用两种注意以维持课堂注意

参考阅读篇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思考题:

1.分析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2.引起和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3.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与调节学习的过程?

第四章人格理论(6学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内涵。

2. 理解人格的主要理论、掌握人格测验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能将所学的人格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

教学要点:

第一节人格理论

一、人格的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二)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的主要理论

(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2.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人格理论

(二)人格的特质论

1.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3.艾森克人格结构理论

4.“大五”人格模式

(三)人格类型论

1.气质类型说

2.性格类型学说

(四)人格的学习理论

第二节人格测验一、自陈式测验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

二、投射测验

(一)罗夏墨迹测验

(二)主题统觉测验

第三节人格与教育教学一、学生人格类型的差异与教育教学

(一)气质与教育教学

1.气质特征

2.气质差异与教育教学

(二)性格与教育教学

1.性格的特征

2.性格差异与教育教学

(三)人格特质与教育教学

参考阅读篇目:

1. 1.Burger.J.M.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台湾东华书局,1999.

思考题:

1.什么是人格?人格有什么特征?

2.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理解奥尔波特、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

4.“大五”人格模式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请举出几个常用的自陈式测验和投射测验的实例。

6.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差异进行教育教学?

7.性格有哪些特征?谈谈性格差异与教育教学。

8.请你介绍几种适应人格特质的教育教学策略。

第五章个体心理发展(6学时)

教学要求:

1、深刻了解个体心理发展基本概念、影响因素

2、掌握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及意义

教学要点: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 、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三)心理年龄特征

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的作用

(二)生理成熟的作用

(三)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三、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

(一)少年期概况

(二)青年初期概况

第二节青少年生理和认知发展一、青少年期生理的发展

(一)身高、体重显著增加,身体形态急剧变化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四)生理发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

二、青少年期认知的发展

(一)注意的发展

(二)感知的发展

(三)记忆的发展

(四)思维的发展

(五)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

第三节青少年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

(二)自我体验的发展

(三)青春期同一性危机

二、道德的发展

(一)少年期的动荡性

(二)青年初期的成熟性

(三)信息时代的道德发展

三、家庭的作用

(一)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二)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阅读篇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思考题:

1.什么是发展?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2.影响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形成的因素有那些?

3.试分析评价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表现?

5.网络时代对青少年道德发展是否产生影响?如何解决?

第六章学习心理(6学时)

教学要求:

1、深刻理解学习的概念、分类及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

2、掌握学习迁移、学习策略。

3.运用学习心理知识指导自己和他人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和提高创造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一)广义的学习

(二)人类的学习

(三)学生的学习

二、现代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条件反应论

1、学习的实质

2、学习的规律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2、有意义学习的分类

3、新知识意义获得的同化形式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历史根源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点

第二节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分析

(一)学习的目的性

(二)成就动机

(三)归因方式

(四)认知内驱力

(五)自我提高内驱力

(六)交往内驱力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三)适当开展竞赛

(四)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

(五)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

第三节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一、知识学习

(一)知识的理解

1、什么是理解

2、知识理解的心理机制

3、促进知识理解的因素

(二)知识的巩固

1、什么是知识的巩固

2、促进陈述性知识巩固的策略

(三)知识的应用

1、什么是知识的应用

2、影响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因素

(四)知识学习的自我监控

1、元认知的结构

2、元认知策略

二、技能学习

(一)技能的概述

1、技能的定义

2、技能的种类

(二)动作技能学习

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2、熟练操作的标志

3、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

(三)认知技能学习

1、认知技能及其形成过程

2、认知技能的培养

三、品德学习

(一)品德的定义

(二)品德学习理论

(三)优良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1、说服

2、利用群体的影响

3、小组道德讨论

第四节学习迁移与创造

一、迁移概述

(一)迁移的定义

(二)迁移的种类

(三)影响迁移的因素

1、个人因素

2、客观因素

二、学习迁移的指导

(一)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二)注意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编排

(三)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四)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五)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六)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三、创造性及其心理成分

(一)创造与创造性

(二)创造性的心理因素

1、创造性的动力因素

2、创造性的人格因素

3、创造性的认知因素

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参考阅读篇目:

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思考题:

1.学习策略与学会学习有何关系?

2.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些什么?

3.五种认知风格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对学习有何意义?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七章教学心理(6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课堂教学的心理规律与效应,

2.能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3.能了解学生的个别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

教学要点:

第一节课堂教学心理

一、课堂教学程式的心理分析

(一)课堂教学程式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程式的心理要素

1、注意组织

2、认知指导

3、行为强化

4、心理趋合

周耀进旅游心理学教学进度表

2017 至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 主讲教师:助讲教师:授课班级:16级旅游管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考试方式:考试教材名称:旅游心理学 版本日期: 2015.3 第一作者:周耀进教材性质:规划教材教材类型:高职高专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综合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0分(考勤40,作业30,课堂表现30)占总成绩40% +末考成绩100分占总成绩60% 系(部)审查意见:教务处审查意见: 课次(学时)教学内容上课地点授课方式作业、复习、考试 安排 备 注 1(2学时)第一篇绪论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9号楼213 课堂讲授 2(2学时)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9号楼213 课堂讲授 3(2学时)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9号楼213 课堂讲授、训练交第一次书面作业4(2学时)第二篇旅游者心理第二章旅游者消费动因第一节动机的功能和类型9号楼213 课堂训练 5(2学时)第二节产生旅游消费动机的内部条件9号楼213 课堂讲授 6(2学时)第三节影响旅游消费动机的外部因素9号楼213 课堂讲授 7(2学时)第四节激发旅游动机的策略9号楼213 课堂讲授 8(2学时)第三章旅游者的认知第一节旅游者的认知过程9号楼213 课堂讲授 9(2学时)第二节旅游者的感觉规律及应用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0(2学时)第三节旅游者的知觉原理及应用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1(2学时)第四章旅游者的态度与决策第一节旅游态度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2(2学时)第二节旅游决策9号楼213 课堂训练 13(2学时)第五章旅游者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4(2学时)第二节人格结构与消费行为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5(2学时)第三节旅游者的心理角色9号楼213 课堂训练、训练交第二次书面作业16(2学时)第三篇客我互动心理第六章客我交往心理第一节客我角色认知9号楼213 课堂讲授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概念 C心理现象 D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脊髓 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 B心理 C思维 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 C转移 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 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 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 B正加速曲线 C负加速曲线 D “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新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2017

新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三、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基本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 2.掌握注意的种类、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以及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在第一章内容里,我们提到了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时刻在跟注意打交道,离开了注意,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注意的内容。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闪亮的霓虹灯,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三章注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第3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教学目的]: 理解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及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意义、发生发展,及对分心的克服。 [重、难点]: 重点包括,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熟练掌握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及对克服儿童分心的办法运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结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一、注意及其功能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严格的说,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其他心理过程的一种积极状态,但这种状态却构成了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动力特征来自于它的基本功能。 一般认为注意有两大功能:1、选择功能;2、监督和调节功能。 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随着儿童成长,注意不断发展。 原始的注意行为:新生儿有一种无条件反射。大的声音会使他暂停吸吮及手脚的动作;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种无条件定向反射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初级的注意,即定向性注意。其主要是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这种本能

的定向性注意在儿童以至成人的活动中不会消失,比如,突然出现的巨大声响,总是会引起本能的“是什么”反射。但是,这种定向性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 三、婴儿注意选择性的特点。 研究表明,新生儿对外界事物已有选择性注意。且其选择性带有规律性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也称为视觉偏好。婴儿注意的选择有以下偏好: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偏好曲线多于直线;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四、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 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1、无关刺激的干扰;2、疲劳;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有: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教学补充]: 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都是有效锻炼和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方法。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1、阳光心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心理健康是____,而不是____。 3、黑色区描述的是心理状态的____。 4、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____、____、____的情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5、台湾患脑瘫的黄美廉经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她的经典名言是:____________。 6、个体因受过去成功经验或过度赞扬的影响而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等认识偏高的现象成为____。 7、____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8、防止过激反应,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是____的主要目的。 9、心理危机通常为自限性,多于____周内消失。 10、____创造生活,消极的心态毁灭生活。 11、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____,处于黑色区则是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界于上述两者之间。 12、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能力也没有,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 13、一味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是____的表现。 14、____是指与入学考试、智能测验、学业测验等相关的焦虑,它是一种急性焦虑。 15、出现心理问题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完全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应当____。 16、每个人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都可能遇到由突发事件引起____。 1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时间束缚自我的方式,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 18、追求成功、幸福的人们的三大生活主题是拥有____、成全美好的人格、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 19、成功的道路是由____铺成的。 20、____是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的心态。 1、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 2、一个过程、结果 3、心理变态 4、积极、乐观、稳定 5、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6、光环效应 7、自我同一性 8、心理危机干预 9、1-4 10、积极的心态 11、心理健康 12、自我否定 13、心理不健康 14、考试焦虑 15、坦然面对 16、心理危机 17、永远长在 18、健康的心理 19、目标 20、阳光心态 二、判断题(10题) 1、阳光心态的人就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3、把心理危机当成一种心理疾病来处理。 4、心理健康对人生成败的影响不大。 5、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 6、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 7、一切心态健康的人都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 8、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已经很稳定,大多数人的内心体验很平稳。 9、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非常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 10、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5题)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结果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痛苦、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态中而不能自拔。这说的是消极心理的____(a )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得成分有(A)能力 2、人得听觉主要受(D)得控制。(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得基本过程就是(C)兴奋与抑制 4、“谈虎色变”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得表现,它属于(B)第二信号系统得活动 5、感受性就是(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得感觉能力 6、听觉得适宜刺激就是(A)空气振动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得描述不正确得就是(B)声波得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8、下列关于平衡觉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C)人平躺得时候,平衡觉较弱 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得(B)选择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得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得一幕这属于B)情景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得概括性得有(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12、根据(A)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A)思维得形态 13、下面哪一种对梦得态度就是正确得A)梦就是一种正常得生理与心理现象。 14、需要就是指(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得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得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就是(B社会需要 16、根据马斯洛得需要层次理论,(D)在最高层。D)自我实现 17、动机就就是D激发个体朝着一定得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得一种内在得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8、定势得作用其实就就是(D)无意识动机 19、内驱力其实就就是(A)生理性动机 20、身段表情可以分成(B)手势与身体得姿势 21、情绪有(A)几种功能A)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2、“人就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就是情绪得(A)理论得观点。 A)情绪得外周理论 23、根据伊扎德得观点敌意就是(D)三种基本情绪组合成得复合情绪。(D)愤怒、厌恶、轻蔑 24、(C)就是一种心理特征,就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得心理条件。(C)能力 25、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就是在描述她得(C)气质 26、以下说法只有一个就是错误得,请指出就是哪一个(D)华生就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 27、脑神经有(C)对。(C)12 28、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得(C)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得水平 29、以下哪一概念不就是由巴甫洛夫提出得?(A)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30、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得就是A)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整体在人脑中得反映 1、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得事物得心理浮现称为( C表象 2、人得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就是(A记忆得作用 3、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得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得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定势 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得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得学者就是( B罗杰、斯佩里 5、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得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得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得活动,这一过程称为( B反馈 6、多血质得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得基本特征就是 C强、平衡、灵活 7.编制世界上最早得一个智力测量表得就是 C比奈-西蒙 8、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D感觉阈限 9、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得需要理论叫 B需要层次理论 10、对延续与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得客观条件得反应叫(A需要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得就是(A)能力 2、“谈虎色变”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得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得活动 3、以下说法只有一个就是错误得,请指出就是哪一个( D)华生就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 4、脑神经有( C)对。(C)12 5、(D)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得科学 D、1879 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B.德国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 A.生理型与社会性B.高级和低级 C.长远与短暂D.主导性与辅助性3.“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B.活动 C.持续D.对比 4.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5.在全人类中,智力呈() A.常态分布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6.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 C.个性D.心理现象 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B.知觉 C.表象D.后像 8.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A.语言B.制造工具 C.劳动D.直立行走 9.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10.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11.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 C.操作集合D.原型内化 12.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 A.个性心理条件B.心理过程 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13.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 B.应激

(完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7年上学期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总共41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 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小部分学生还有待于监督和引导。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为进入三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一)教学内容及编排 本学期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语文第四册教科书,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 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 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 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 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生字一 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安排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材最后是两个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 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就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 D.侧抑制 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就是( D )。 A.登门槛放应 B.留面子效应 C.引诱法 D.示范法 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就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就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 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就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就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就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 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就是( B )。 A.日间嗜睡 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 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与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 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 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就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心理学复习题第三章心理状态-注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第三章心理状态注意 知识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规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2.根据注意产生和保持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和。 二、选择题 1、正在上课,有人突然推门进来,大家都去看他,这是()现象。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分配 2、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问题,这是( )现象。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3、上课铃响了,学生们需要集中注意到课堂上,这是()现象。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三、名词解释: 1、注意: 2、不随意注意: 3、随意注意: 四、简答题 1.简述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2.简述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 五、论述题 材料: 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带来了很多直观教具,有实物、模型、图片。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放在讲台上或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她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她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 你认为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成功?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说明理由。 22

心理学培养方案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具有必需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学基本实验设计和调查方法;同时具备心理学服务的实际操作技术;能够胜任罪犯心理咨询、警察心理保健、被害人心理康复、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一)掌握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 (二)培养精确缜密的科学思维,具备开展心理学实验,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具备广博的人文视野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心系人文关怀,能够正确领会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以此为指导正确分析、解决社会问题; (四)熟悉各类主要法律活动过程,能够应用心理学专业优势为法学理论的进步完善建言献策,为司法实务工作服务; (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水平; (六)熟练应用计算机,能够使用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七)具备一定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专业深造的理论素养和必要的知识储备。 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公检法司各部门,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心理咨询机构,人才测评、选拔与训练机构等。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155。具体分配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分:140学分,2781学时。 每个标准学期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二)实践教学学分:15学分 1.军训第一学期2周1学分 2.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第三学期2周1学分 3.社会实践第五学期4周2学分 4.学年论文第五学期 1学分 5.专业实习第七学期10周 4学分 6.毕业论文第八学期4周6学分 五、课程设置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需要,本专业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通识课和专业课均分别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其中通识必修课由政治理论课和文化技能课组成,通识必修课共43学分;专业必修课由16门核心课程组成;共46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满22学分;通识选修课应修满18学分,具体要求为人文素质类4学分,哲学社会科学类6学分,自然科学类2学分,法学类6学分。任选至少11学分。 六、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 社会实践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共4周,安排在第四学期期末;专业实习共10周,安排在第七学期。

九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九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本学年我将以“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培养能力;发挥特长”为我的教学宗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基本情况分析 1;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选择,给学生一个玩乐的童年 初三年级是我从初一带上来的学生,上课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大部分学生体育素质较好,他们敢于实践。学生体育基本功也不错,上学年体育达标成绩令人满意。本人特别喜爱学生。虽然我上课严格要求学生,但平时与学生一起玩乐,游戏,关心学生,所教学生都很喜欢我,听我的话,愿意和我交流,这些给我的教学实施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学生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我将进行大胆地创新,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形式进行教学。 因此,本学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自信地想;大胆地体验。教学中,注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时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于他们的每一点变化,力求做到了如指掌,一旦发现问题便马上从中想对策,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教育。除了对各别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外,继续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等。 二;教学质量目标及措施 1;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始终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学校体育的安全工作,确保活动场地设施的完好与安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继续学习和研究《体育与健身》教材,坚持相互听课和评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对新教材加以研究,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原则,促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办法,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 3;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4;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 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单一化,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体育课教学。 5;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