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更多复习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705811310.html,/html/jszp/zlfd/xx/6.html?wt.mc_id=bk10487

心理学知识复习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

答: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

(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

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

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题要点:(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

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1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有两种分类标准:

(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

14.什么是遗忘;它有什么规律,此规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巩固。

15、有人说:“学生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这句话对吗?

答:此话不对。

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进行识记时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识记,其原因是他们年龄小,知识

经验比较贫乏,对很多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实际上不管是机械识记,还是意义识记,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效果越好。

16、教学生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效果。简言之,老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17、应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答题要点:(1)复习要及时;

(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复习份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8.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2)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

(3)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

19.什么是思维,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哪几种?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以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0、学生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审题;

(2)题日归类;

(3)重现有关知识:

(4)找出问题的答案。

21、什么叫情感,它是以什么为中介的?

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作中介的。

22.什么是意志,它有哪些特征?

答: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3、请谈谈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答:(l)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同时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

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则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一方面,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24、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

答题要点:(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25、品德,主要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答: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简称知、情、意、行。

26、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答题要点:(l)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2)惩罚应少用慎用;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运用惩罚,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惩罚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惩罚要公正治理;

③惩罚要结合说理教育。

27、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28.班级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

答:(1)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29.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有哪几种情况?

答:有三种情况:受欢迎学生。不受欢迎学生,中间型学生,而以中间型学生为主。

30.什么是个性,它有哪些特性?

答: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

统。

个性是个性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其中普遍性包括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为五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实现的。

32、什么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答;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

33、什么叫兴趣迁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迁移需哪些条件?

答:兴趣迁移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一、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二、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的兴趣之间的相通点。三、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34.你认为是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

答:学生长期地自我评价过低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更为不利。因为这会降低学生的自尊生和自信心,阻碍其个性的形成。

35、请谈谈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题要点:(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

(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3)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怎样?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有何意义?

答: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极低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

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醒我们要注意

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人上,适应于他们的特点并施加教育影

响。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的高。中、低分布,因材施教。

37.学生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8.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答题要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

(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

(4)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9、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1)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

(3)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40、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答:(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含参考答案)

★绝密★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第I 卷选择题(第 1 ~ 45 题)、第II 卷非选择题(第46 ~ 85 题及 书面表达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卷面总分为12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15 分) 从A 、B 、C、D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ng is always ________ hot and serious topic. A. a B. an C. the D. / ( ) 2. This year’s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s ________ the second Wednesday in June. A. in B. on C. at D. for ( ) 3. -- Mum, have you seen my mobile i-phone 5? -- The ________ you bought last week? I ’m afraid I havei n t. ’t seen A. one B. this C. it D. that ( ) 4. Travelers on planes ________ keep their mobile phones on because it is against the law. A. needn ’t B. couldn ’t C. mustn ’t D. won ’ t ( ) 5. -- I can’t find any radix isatidis ( 板蓝根) in the drug store! -- People are crazy! ________ experts say there is no use eating it to prevent H7N9, some people still don ’t believe it. A. Although B. Unless C. As a result D. In order to ( ) 6. -- What took you so long? -- I got lost. I have no ________ of direction. A. feeling B. ability C. knowledge D. sense ( ) 7. -- Bayern finally won the 2013 UEFA Champions League Final! -- Wow, ________! A. how excited the news is B. what an exciting news C. how exciting news D. what exciting news ( ) 8. -- Don ’t talk to anybody about the bad news —________ not your sister Kate. A. hardly B. usually C. especially D. simply ( ) 9. Jack ________ me his dictionary and I have looked up the new words in it. A. borrowed B. kept C. lent D. bought ( ) 10. -- We must act now because time is ________. -- Yes. Let ’s start. A. coming out B. giving out C. running out D. cutting out ( ) 11. -- Why didn ’t you stop him going out? -- Sorry, but I ________ a letter and didn ’t see him go out. A. write B. wrote C. was writing D. have written ( ) 12. In some cities, something ________ to stop the sale of live poultry( 活禽) during the past few weeks. A. will do B. has done C. will be done D. has been done ( ) 13. A new traffic law ________ to force the drivers to obey traffic rules last year. A. is passed B. passes C. had passed D. was passed ( ) 14. -- 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mpetition? -- ________. It ’s too good a chance to miss. A. No problem B. Thanks a lot C. Never mind D. That’s for sure ( ) 15.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 Sure. W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 when we will meet tomorrow morning B. when shall we meet tomorrow morning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4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评价》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联想记忆 2、情感态度 3、即时反馈 4、马蹄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过程 6、双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7、教案 8、学生的社会背景 9、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10、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11、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三全原则 12、评价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重要指标 13、学习策略 14、教师职责指标 15、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16、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 17、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 18、学生情感差异 19、文化意识 20、教师绩效指标 二、简答题 1、阅读理解部分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任务设计要有合适的情景和语境? 3、一份教案通常有哪几部分组成? 4、在设计板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哪些? 6、在Story time的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哪些不同程度的要求? 7、游戏设计怎样做到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8、教案中的教学环节包括哪几个部分? 9、在设计学生课内外作业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0、教学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的含义是什么? 11、简述教师素质指标中的文化理论素质 12、如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13、怎样处理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 14、简述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的三个方面。 15、简述教师素质指标中的身体心理素质包含哪些内容?

16、简述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17、简述教学手段运用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18、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求”讲,一堂好课的具体体现应包括哪四个方面? 三、辨析题 1、“把戏不可久玩”,英语课堂游戏的形式应该常玩常新。 2、任务设计越难越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3、歌曲、歌谣是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可用可不用。 4、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5、教学评价有两种功能:教育功能与管理功能。 6、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7、有老师认为,只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的问题,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已经确立了。 8、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四、观点论述题 1、教师可教给学生哪些记忆单词的方法?请例举并分析2-3种。 2.谈谈游戏教学的作用。 3、如何理解“游戏设计的知识性、创造性、娱乐性应有机统一”的含义? 4、教师在备课时为什么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5、新课改下的备课是不是越简单越好,教师在备课上花费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大大减少?现在有的学校开展了网络备课、集体备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6、以前,教师们常常拿着表格严肃地记载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这让学生感到一种紧张感和恐惧感。你认为这是为什么?现在提倡的教学评价表又有何不同? 五、案例分析 1、请从任务设计要有适合的情景和语境这一方面入手对以下任务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 “What would you like?”任务设计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 A Let’s talk 课前教师和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中国餐厅或麦当劳店或肯德基店;并用下列单词制作英文菜单若干份:hamburger, hot dog, chicken, bread, beef, soup, rice 等。要求学生进入此餐馆必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例如: Assistant:Can I help you ? What would you like? S1:I’d like some beef and rice. Assistant:Wait a minute.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小结 1、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此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 4、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倾向性可划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清晰地解释发生的事实;客观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行为的控制。 7、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8、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人文主义心理学。 9、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名称+人物+观点 第二章小结 1、脑是心里产生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3、神经元基本结构,由胞体、轴突、树突三部分组成。 4、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5、大脑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言语中枢在左半球。 6、简答:心理、行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答:客观环境是心理与行为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可以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还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去改造环境,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章小结 一、名词解释:A、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B、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填空 1、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根据知觉的对象是否属于人,可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3、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属于感觉适应;月明星稀属于感觉的对比;看到红色、黄色容易产生温暖的感觉,这属于联觉;以鼻代目,以目代耳属于感觉的补偿。 5、海军衣服天蓝色、陆军衣服草绿色利用知觉的知觉的整体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属于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物体的角度改变,但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标准的物体,属于知觉的整体性。 三、简答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作为两种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的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 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实践意义: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地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 B.自然 C.社会 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 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兴趣 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 A 是认知过程,答案 C 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 D 是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 从事学习的学生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复习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基本术语 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 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B. Watson。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 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适当阐述近代哲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进步)。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有自己的理论主张(研究对象的模型或抽象图象)并且能把抽象的心理现象作出公认的比喻(将研究客体比作已知的客体)具有公认的方法。注重科学实验和实验数据 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这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具体举例加以说明)。 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得益于哪些学科的影响?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可是根源悠长。 首先是哲学的影响,从中国古代哲学和古希腊哲学都能发现关于心灵和肉体关心的讨论,如中国古代的关于人性善恶的探讨,古希腊Aristotles, Plato 都探讨了身心关系。一直到近代英国的洛克提出了人的学习和教育的关系的“白板说”。其次是生物学根源,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物种起源》(1859)提出进化论(evolutionism),“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再次是德国生理学研究。最后是医学研究的影响,关于大脑受到损伤后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研究也影响到心理学的诞生,P. Broca(1824-1880)发现语言运动区(受损后能理解但不能流利地说)。C. Werniche (1848-1904)发现语言感觉区(受损后既不能清楚表达,又 不会听)。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试: 指导实验操作的人,他可能参与实验设计也可能不参 与。 被试:参与实验操作的人,一般是招募而来并经过遴选。信度:表征测量能否产生一致结果的客观测量指标,它包括三方面—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类似问题答复一致性); 评定者之间的信度. 效度:表征测量能否获得想要的结果,包括经验效度和参照 效度。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主试选择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试的反应变量。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 淆的变量. 单盲研究:只有被试对研究的重要方面茫然无知,这一设计 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双盲研究:被试和研究实施者一样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这能避免主观期望或安慰效应。 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它的优点是因果关系明确,缺点是无法研究复杂现象、外部效度难以确定、只看现象未见本质。描述研究尝试描述业已存在的现

2020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_ 划重点考点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 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复习 一、复习要求(由于招考题目仅为高考知识,所以本内容以均为高考知识点) 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 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 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 系; 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学习指导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 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集合运算 (1)交,并,补,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 U A={x|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 (2)运算律,如A∩(B∪C)=(A∩B)∪(A∩C),C U(A∩B)=(C U A)∪(C U B), C U(A∪B)=(C U A)∩(C U B)等。

4、命题: (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 (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 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 (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满足条件q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B,则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B?A时,p是q的必要条件。A=B时,p是q的充要条件; (3)当p和q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 6、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7、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函数 一、复习要求 7、函数的定义及通性; 2、函数性质的运用。 二、学习指导

心理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好的

) 整理好的(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绪第一章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 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

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1. 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对作用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相互促进的,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是指一个人在生活、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案(共175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 案(共175题)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D )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A.心理生理学 B.认知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行为学派 2、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这是哪一个学派的基本理论(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D ) A.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B.行为和情感障碍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C.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学习得来的 D.“冰山”下潜意识决定一切行为 4、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以上都是 5、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D ) A.反映 B.刺激 C.联结 D.强化 6、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 C )

A.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都不对 7、“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 B )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8、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9、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0、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D )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 11、梦属于哪种想象(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12、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3、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4、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重点考点汇总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 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选择) 3、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 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学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题二小学教育 一、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 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书上有案例分析) 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 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 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 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 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 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选择) 二、小学教育目的 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 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