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47.74 KB
- 文档页数:10
(⼀) 数字推理
(1)数字性质:奇偶数,质数合数,同余,特定组合表现的特定含义如∏=3.1415926,阶乘数列。
(2)等差、等⽐数列,间隔差、间隔⽐数列。
(3)分组及双数列规律
(4)移动求运算数列
(5)次⽅数列(1、基于平⽅⽴⽅的数列 2、基于2^n次⽅数列,3幂的2,3次⽅交替数列等为主体架构的数列)
(6)周期对称数列
(7)分数与根号数列
(8)裂变数列
(9)四则组合运算数列
(10)图形数列
(⼆) 数学运算
(1)数理性质基础知识。
(2)代数基础知识。
(3)抛物线及多项式的灵活运⽤
(4)连续⾃然数求和和及变式运⽤
(5)⽊桶(短板)效应
(6)消去法运⽤
(7)⼗字交叉法运⽤(特殊类型)
(8)最⼩公倍数法的运⽤(与剩余定理的关系)
(9)鸡兔同笼运⽤
(10)容斥原理的运⽤
(11)抽屉原理运⽤
(12)排列组合与概率:(重点含特殊元素的排列组合,插板法已经变式,静⽌概率以及先【后】验概率)
(13)年龄问题
(14)⼏何图形求解思路 (求阴影部分⾯积割补法为主)
(15)⽅阵⽅体与队列问题
(16)植树问题(直线和环形)
(17)统筹与优化问题
(18)⽜吃草问题
(19)周期与⽇期问题
(20)页码问题
(21)兑换酒瓶的问题
(22)青蛙跳井(寻找临界点)问题
(23)⾏程问题(相遇与追击,⽔流⾏程,环形追击相遇:变速⾏程,曲线(折返,⾼⼭,缓⾏)⾏程,多次相遇⾏程,多模型⾏程对⽐)。
行测数量关系13种题型的难易本文将介绍行测中数量关系部分的13种题型,难易程度排名,并给出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1. 比例问题难度:易解题技巧:确定比例关系,利用交叉乘积法或倍数关系法解题。
注意事项:注意单位转换,特别是涉及到货币单位的题目。
2. 百分数问题难度:易解题技巧: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或分数,利用倍数关系法解题。
注意事项:注意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倍数问题难度:易解题技巧:确定倍数关系,利用比例关系法解题。
注意事项:注意单位转换,特别是涉及到货币单位的题目。
4. 平均数问题难度:易解题技巧:求出总量和个数,计算平均数。
注意事项:注意数据是否齐全,是否有“除以个数”的错误。
5. 增减量问题难度:易解题技巧:确定增减量,并计算出最终的数量。
注意事项:注意单位转换,特别是涉及到货币单位的题目。
6. 比例分配问题难度:中等解题技巧:利用比例关系和总量计算各个部分的数量。
注意事项:注意比例关系的转化和单位转换。
7. 组合问题难度:中等解题技巧:将数量关系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求解,再合并计算。
注意事项:注意题目中是否有限制条件,如“每个组合中必须包含某个元素”。
8. 合作问题难度:中等解题技巧:利用公式计算出各个人的效率,再计算总体效率。
注意事项:注意题目中是否有限制条件,如“某个人每天只能工作4小时”。
9. 换算问题难度:中等解题技巧:利用换算公式计算出转换后的数量。
注意事项:注意单位换算的关系,如“1千克=1000克”。
10. 比例混合问题难度:中等解题技巧:利用比例关系解决混合问题。
注意事项:注意题目中是否有限制条件,如“混合物质的比例不能超过某个范围”。
11. 货币换算问题难度:中等解题技巧:利用货币换算公式计算出换算后的数量。
注意事项:注意货币单位的关系,如“1元=10角=100分”。
12. 线性方程问题难度:较难解题技巧:将数量关系表示为线性方程组,并解方程组。
注意事项:注意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如消元、代入等。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
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
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
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其中a_n是第n项的值,a_1是首项,n是项数。
- 求和公式:S_n=frac{n(a_1+a_n)}{2}=na_1+(n(n - 1))/(2)d。
- 示例:数列1,3,5,7,9·s是一个首项a_1=1,公差d = 2的等差数列。
2. 等比数列。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 通项公式:a_n=a_1q^n - 1。
- 求和公式:当q≠1时,S_n=frac{a_1(1 - q^n)}{1 - q};当q = 1时,S_n=na_1。
- 示例:数列2,4,8,16,32·s是一个首项a_1=2,公比q = 2的等比数列。
3. 和数列。
- 定义:通过相邻项相加得到下一项的数列。
- 类型:- 两项和数列:如1,2,3,5,8,13·s,其中a_n=a_n - 1+a_n - 2(n≥3)。
- 三项和数列:例如1,1,2,4,7,13,24·s,a_n=a_n - 1+a_n - 2+a_n - 3(n≥4)。
4. 积数列。
- 定义:通过相邻项相乘得到下一项的数列。
- 类型:- 两项积数列:如2,3,6,18,108·s,其中a_n=a_n - 1× a_n - 2(n≥3)。
- 三项积数列:例如1,2,3,6,36,648·s,a_n=a_n - 1× a_n - 2× a_n - 3(n≥4)。
5. 多次方数列。
- 类型:- 平方数列:1,4,9,16,25·s,通项公式为a_n=n^2。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题汇总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许多考生的难点。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等题型。
下面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题。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通常涉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若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解题思路:首先,设工作总量为 1(也可以设为其他常数,如 30,只要便于计算即可)。
甲的工作效率为 1/10,乙的工作效率为 1/15。
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1/10 + 1/15 = 1/6。
那么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为 1÷(1/6) =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经常出现的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2 小时后两人相遇,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题方法: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甲行驶的路程为 5×2 = 10 千米,乙行驶的路程为 3×2 = 6 千米,A、B 两地的距离就是两人行驶路程之和,即 10 + 6 = 16 千米。
再如:甲在乙后面,甲的速度为 8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6 千米/小时,两人同时出发,甲多久能追上乙?思路:先计算两人的速度差 8 6 = 2 千米/小时,然后根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假设开始时两人相距 s 千米,那么追及时间为 s÷2小时。
三、利润问题在商业活动中,利润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售价是多少?解答:定价=进价×(1 +利润率),即 100×(1 + 20%)= 120 元。
又如:某商品按定价出售,可获利 960 元,如果按定价的 80%出售,则亏损 832 元。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基本量问题: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需要求的量,例如:已知两个数的和为10,差为2,求这两个数。
2. 增长率问题:已知某数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求在另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
3. 平均数问题: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这组数据的总数。
4. 比例问题:已知两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其中一个数。
5. 排队问题:已知一组人的顺序关系,求其中某个人的位置。
6. 时间问题:已知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一个事件的时间,求另一个事件的时间。
7. 工程问题:已知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求完成整个工程所需的时间。
8. 利润问题:已知一笔投资的利润和成本,求投资的回报率。
9. 概率问题:已知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求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以上仅是数量关系题型的一部分,实际上数量关系题型
非常多样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公式总结1..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 两岸型S=3S1-S2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
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 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
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
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2.漂流瓶公式: T=(2t逆*t顺)/ (t逆-t顺)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 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3.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2)/ (t1+t2 )车速/人速=(t1+t2)/ (t2-t1)例题: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倍?解:车速/人速=(10+6)/(10-6)=44.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5.电梯问题: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顺行运动所需时间(顺)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逆行运动所需时间(逆)能看到的扶梯级数=(2+1.5)*40=1406.什锦糖问题公式:均价A=n /{(1/a1)+(1/a2)+(1/a3)+(1/an)}例题: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所有费用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每千克费用分别为4.4 元,6 元,6.6 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成本多少元?7.十字交叉法:A/B=(r-b)/(a-r)例: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级为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析:男生平均分X,女生1.2X1.2X 75-X 175 =X 1.2X-75 1.8得X=70 女生为84分析:假设女生的平均成绩为X,男生的平均Y。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部分。
但只要我们对其题型进行合理分类,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数量关系题型分类1、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数量关系中最基础的题型,包括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等。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通常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例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3、工程问题工程问题围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展开,常见的有合作完工、单独完工等情况。
4、利润问题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需要考生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5、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考查对不同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需要考生掌握相关的计数原理和方法。
6、概率问题概率问题要求考生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7、几何问题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涉及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等计算。
8、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情况,通过容斥原理来求解。
二、解题方法详解1、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得出答案。
例如,对于一道行程问题: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 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3 千米,求 A、B 两地的距离。
我们可以设 A、B 两地的距离为 x 千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列出方程:(5 + 3)×4 = x,解得 x = 32 千米。
2、赋值法当题目中某些量没有给出具体数值,且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时,可以对这些量进行赋值,从而简化计算。
比如在工程问题中,如果只给出了工作时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赋值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求出工作效率。
3、枚举法对于一些情况较为简单、数量较少的题目,可以通过枚举所有可能的情况来得出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众多考生需要攻克的难关,而其中的数量关系部分更是让许多人感到头疼。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运算和数学思维的运用能力,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和题型。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通过分析给定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推测出下一个数字。
1、等差数列这是最基础的规律之一。
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例如:1,3,5,7,9,差值均为 2。
2、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
比如:2,4,8,16,32,比值均为 2。
3、多次方数列数字是某个数的平方、立方或多次方。
例如:1,4,9,16,25 分别是 1、2、3、4、5 的平方。
4、组合数列数列由两个或多个简单数列组合而成,需要分别分析不同部分的规律。
5、递推数列通过前面若干项的运算得到下一项,如前两项相加等于第三项等。
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
1、行程问题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常考的有合作完工问题,根据各自工作效率和合作方式来计算完成工作的时间。
3、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是有顺序的,组合是无顺序的。
例如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排成一排,这是排列;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组成一组,这是组合。
5、概率问题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古典概率:概率=有利事件数÷总事件数。
6、容斥原理用于解决集合之间的重叠问题。
两集合容斥:总数= A + B 既 A 又 B +既非 A 又非 B 。
三、解题方法1、方程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题型及讲解(1)数字推理的题目确实是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认真观看那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在四个选项当选择一个最合理的一个作为答案.依照数字排列的规律, 数字推理题一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奇、偶:题目中各个数都是奇数或偶数,或距离满是奇数或偶数:一、满是奇数:例题:1 5 3 7 ()A .2 B.8 C.9 D.12解析:答案是C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奇数,而答案中只有答案C是奇数二、满是偶数:例题:2 6 4 8 ()A. 1B. 3C. 5D. 10解析:答案是D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偶数,只有答案D是偶数。
3、奇、偶相间例题:2 13 4 17 6 ()A.8B. 10C. 19D. 12解析:整个数列奇偶相间,偶数后面应该是奇数,答案是C 练习:2,1,4,3,(),5 二、排序:题目中的距离的数字之间有排序规律一、例题:34,21,35,20,36()A.19B.18C.17D.16解析:数列中34,35,36为顺序,21,20为逆序,因此,答案为A。
三、加法: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加寻觅规律一、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例题:4,5,(),14,23,37A.6B.7C.8D.9注意: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那个方式能够用到任何题型;解析:4+5=9 5+9=14 9+14=23 14+23=37,因此,答案为D;练习:6,9,(),24,39 // 1,0,1,1,2,3,5,()二、前两数相加再加或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例题:22,35,56,90,()99年考题解析: 22+35-1=56 35+56-1=90 56+90-1=145,答案为D四、减法: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减,寻觅减得的差值之间的规律一、前两个数的差等于第三个数:例题:6,3,3,(),3,-3A.0B.1C.2D.3答案是A解析:6-3=3 3-3=0 3-0=3 0-3=-3提示您别忘了:“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二、等差数列:例题:5,10,15,( )A. 16B.20C.25D.30答案是B.解析:通过相减发觉:相邻的数之间的差都是5,典型等差数列;3、二级等差:相减的差值之间是等差数列例题:115,110,106,103,()A.102B.101C.100D.99 答案是B解析:邻数之间的差值为五、4、3、(2),等差数列,差值为1103-2=101练习:8,8,6,2,()// 1,3,7,13,21,31,()4、二级等比:相减的差是等比数列例题:0,3,9,21,45, ( )相邻的数的差为3,6,12,24,48,答案为93例题:-2,-1,1,5,( ),29 ---99年考题解析:-1-(-2)=1 ,1-(-1)=2,5-1=4,13-5=8,29-13=16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值为:1,2,4, 8,16,因此答案是13五、相减的差为完全平方或开方或其他规律例题:1,5,14,30,55,()相邻的数的差为4,9,16,25,那么答案为55+36=91六、相隔数相减呈上述规律:例题:53,48,50,45,47解析:53-50=3 50-47=3 48-45=3 45-3=42 答案为B注意:“相隔”能够在任何题型中显现五、乘法:一、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例题:1,2,2,4,8,32,( )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答案是256二、前一个数乘以一个数加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n1×m+a=n2例题:6,14,30,62,( )解析:6×2+2=14 14×2+2=30 30×2+2=6262×2+2=126,答案为C练习:28,54,106,210,()3、两数相乘的积呈现规律:等差,等比,平方,...例题:3/2,2/3,3/4,1/3,3/8 ()(99年海关考题)解析:3/2×2/3=1 2/3×3/4=1/2 3/4×1/3=1/4 1/3×3/8=1/83/8×?=1/16 答案是A六、除法:一、两数相除等于第三数二、两数相除的商呈现规律:顺序,等差,等比,平方,...七、平方:一、完全平方数列:正序:4,9,16,25逆序:100,81,64,49,36间序:1,1,2,4,3,9,4,(16)二、前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在三者翡EB 的文民團刍申,找们关锂是幷谓各咅吩的覆盖关珀两个II 重眾的区埋 有两昌三彳圆旦时覆盖的胚域育三层,囲此耍想把重复的面积帥 层.就讓誠去两层&呕域一淌,再械去三亘切区域两锻*适理看似简电,但注往住解題餉过捉屮対于呑①因或顺竝住有很大不同*基本題埜王更有以下四种!例-某高檢对一些羊生朋亍冋誉驰“在錢週查的載t 叽准备勃u 江册會计师的 试的育阳人,准簣纫英语刪考试的有旳人」准缽加计算机考试帽新人,三种考 试都准音裁担旳育Z4 /滋育选择釧口两种考试的首毎人,不畫加茸中仟何T 帏试口帝垢从I 趣阔查的学生K 有參少人Q A,1SO3.1UG 177 D. 192【中必辭祐】宙診!1题目口绘的是准备歩!®两种善试的有组人,即IttJ 层的忆域;唯备参加三种考 试的有21人.即三屋的区域.所以根掘容斥眞理聘樓题頁则「夥个区衍座戍一鼠皿总茎摂受调査R9学生h 数訪Y-4n-2 X ?4-H 5=121.选入・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 63人,准备参 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 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 24人,至少准备选 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 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 A.120 B.144 C.177 D.192【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岀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
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 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 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
所以列示就应该是 63+89+47-46-1 X 24+15=144选B 。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 63人,准备参 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 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 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 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 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 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 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 域。
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 的一遍,列示应该是 63+89+47-16-13-17+24+15=,选 D 。
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描述的是 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 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 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那么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三个两层的区域。
它们加起来的和正好是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所以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 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 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 共有多少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 24人,仅准备选择 13人,仅准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 17人”多了一仅”字,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减去三层的两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 X 24+15=120选A。
2016 国考行测备考:由“鸡兔同笼”问题学母题思想【母题】有鸡和兔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数数头一共有10 个,数数脚一共有26 只,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 中公解析:假设10 个头全部为鸡的头,每只鸡有两只脚,所以一共应有20 只脚,事实上一共有26 只脚,故少算了 6 只脚。
之所以少算是因为把一部分的兔子假设成鸡了,而一只兔子假设成一只鸡就少算 2 只脚,故少算的 6 只脚是 3 只兔子给少的,因此兔子有 3 只,鸡有7 只。
【变式一】小明去参加数学竞赛考试,一共回答了20道题。
已知答对一题得 3 分,答错一题扣 1 分。
考试结束,小明一共得了40 分,问小明答对了几道题?中公解析:题目很容易判断为鸡兔同笼问题,答对的题目是“鸡”,答错的题目是“兔子”。
假设20 道题均答对,每道题得3分,则小明应该得60分,事实上小明只得了40 分,所以多算了20分,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答错的题目当成了答对的题目,而一道题目答对与答错里外里差4分,故20分是5道题给差出来的。
所以,小明答错了 5 道题,答对了15 道题【变式二】小王培育1000 亩树苗,培育成功一亩可以赚 2 元,培育失败一亩不仅不赚还要倒赔 2 元,所有树苗培育完成后,小王一共得到1600 元。
问小王培育成功多少亩树苗?中公解析:题目为鸡兔同笼问题,培育成功的树苗为“鸡”,培育失败的树苗为“兔子”。
假设1000 亩树苗均培育成功,每亩赚2元,则小王可以赚2000元,事实上小王只得到了1600 元,所以多算了400 元。
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培育失败的树苗当成了培育成功的树苗,而树苗培育成功与失败里外里差 4 元,故400 元是100 亩树苗给差出来的。
所以小王培育失败了100 亩树苗,成功了900 亩树苗。
【变式三】有甲乙两个教室,每个教室均有 5 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以坐10 人,乙教室每排可以坐9 人。
已知当月在两个教室一共举办讲座27 场,场场座无虚席,共培训1290 人,请问在甲教室举办了几场讲座? 中公解析:题目为鸡兔同笼问题,甲教室为“鸡”,乙教室为“兔子”。
假设27 场讲座均在甲教室举办的,甲教室每排坐10人,有5 排,故每场讲座可以容纳50 人,则27 场讲座一共可以培训1350 人,事实上只培训了1290 人,所以多算了60 人。
之所以多算是因为把在乙教室培训的当成了在甲教室培训,一场在乙办的讲座与在甲办的,里外里差 5人,故60 人是12 场讲座差出来的,所以在乙教室培训了12 场,甲教室培训了15 场。
2016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提分技能之合作交替问题例如:一个人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4,从乙返回甲的平均速度为6,请问从甲到乙然后从乙返回甲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中公解析:想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但是总路程和总时间题目没有说明,而且题干对于路程是多少没有任何的限制,所以可以认为路程是具有任意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从甲到乙的路程设为12,这样就可以求出从甲到乙所需要的时间为12一4=3从乙返回甲所需要的时间为12一6=2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4*(3+2)=4.&例题 1. 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 个小时,乙需要12 个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 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A.I3小时40分钟B.13小时45分钟C.I3小时50分钟D.14小时中公解析:答案选B。
首先要想到用特值思想,设总工程量为48,则甲的效率是3,乙的效率是4,把甲乙各工作一小时看成一个周期,则每个周期 2 小时可完成工作量7,则工作12 小时后,完成了42。
第13 小时甲做了3,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5,剩余的 3 由乙在第14 小时完成。
在第14 小时里,乙所用的时间是3/4 小时,所以总时间是13.75 小时。
例题 2. 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 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 天完成。
如果甲先挖 1 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A.14B.16C.15D.13中公解析:答案选A。
设隧道工作量为20,则甲、乙的效率(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分别为1、2,两人各干1 天完成1+2=3。
20=3X6+1+1,即甲、乙先各干6天,然后甲干1天,剩下的工程量为1,由乙半天完成,因此总的工作时间为6X2+1+仁14天,选A o2016国考行测备考:分分钟搞定抽屉原理问题如:从一副扑克牌中,至少抽多少张才能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这就是一道简单的抽屉原理问题。
典型的问法:至少,•才能保证……”如从一副扑克牌中,至少抽多少张才能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此时考虑最差的情况,一副扑克牌共有4种花色,考虑最差情况,每一种花色抽岀来一张,即4张,那此时思考,从剩下的牌中任意抽一张就能满足2张牌花色相同吗?显然不能,因为实际中,扑克牌中还有2张大小王,所以此题最差的情况应该是每一种花色只摸一张,接着大小王被抽岀,那么最后再从剩下的牌中任意摸一张,即可保证有2张牌花色相同,即结果为4X1+2+1=7张。
例1:有白色手套20只,黑色手套16只,灰色手套14只,大小相同,在黑暗中至少摸出几只就能保证至少摸出5双手套(两只同色手套为一双)。
A.11B.12C.13D.14答案:B中公解析:最差原则。
4X2+3+1=12只。
(要想保证摸出5双手套,考虑最差的情况,只摸出4双手套,偏偏不摸第5双手套,此时恰好摸岀4双手套,然后每个颜色再摸岀一只,最后再任意摸一只就能保证至少摸出5双手套。
)例2 :在一只暗箱里有黑色的小球30只,白色的小球22只,蓝色的小球18只,大小都一样,每摸出2个同色小球奖励1分,从暗箱中至少摸出()只小球才能保证至少得10分。
A.30B.18C.20D.22答案:D中公解析:9X2+3+仁22只。
(至少得10分,即至少需要摸出10对同色小球,考虑最差情况,先摸出9对同色球,偏偏不摸第10对同色小球,接着每个颜色各摸出一只,最后任意摸一只即可。
)例1.已知盐水若干千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6%,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4%,问: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是多少?A.3%B.2.5%C.2%D.1.8%答案:A。
中公解析:此题在加水的过程中溶液中的盐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把盐的质量设为特值,设任意特值均可,为了方便计算设为6和4的最小公倍数12。
当盐的质量为12,第一次加入水的时候溶液的浓度为6%,可以得出溶液的质量为200;第二次加入水后浓度为4%,可以得出溶液质量为300,溶液前后增加了100,增加的量为每次加入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