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复习(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11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教材选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7页至109页的内容。
主要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三角函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长度;2.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 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并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运用,三角函数的理解;2.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掌握,三角函数的初步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2. 学具:练习本、直尺、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如建筑物、树木等,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三角函数的初步认识,为复习奠定基础。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并解释原理。
4. 随堂练习:布置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如: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30°,另一个锐角为60°,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如: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和斜边的长度,如何求另一个锐角的大小?6. 三角函数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三角板和直尺,进行实际测量,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
如:测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并计算对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2. 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3.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互余,钝角互补4. 三角函数的初步认识:正弦、余弦、正切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30°,另一个锐角为60°,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1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一)授课教师:董信越 授课时间:2017年3月9日1.如图1,在Rt △ABC 中,∠C=90°,∠A=20°,则∠B= ___ . . 归纳: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2.如图2,在Rt △ABC 中,∠C=90°,AC=4,BC=3,则AB=_______ . 归纳: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3. 如图3,在Rt △ABC 中,∠C=90°,AB=10,D 是AB 的中点,则归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如图4, 在Rt △ABC 中,∠C=90°,∠A=30°,BC=4,则归纳:直角三角形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5.如图5,Rt △ABC 中,∠C=90°,BC=3,AC=4, 则sinA=________,cosA=________ ,tanA=______ .归纳:边角关系(三角函数)tanA ,cos _____sin ==∠=A A A ,斜边的6.特殊三角函数值sin30°=__________ sin45°=___________ sin60°=_______________ cos30°=__________ cos 45°=___________ cos 60°=_______________ tan30°=__________ tan 45°=___________ tan 60°=_______________1.如图,在△ABC 中,∠C=90°,BC=2,∠A=4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2.(2014•广东•第20题 )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一棵树CD 的高度,他们先在点A 处测得树顶C 的仰角为30°,然后沿AD 方向前行10m ,到达B 点,在B 处测得树顶C 的仰角高度为60°(A 、B 、D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你根据他们测量数据计算这棵树CD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1.414,≈1.732)3.(变式训练)如图,一渔船由西往东航行,在A 点测海岛C 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前进40海里到达B 点,此时,测得海岛C 位于北偏东30°的方向,则海岛C 到航线AB 的距离CD 是多少?(结果保留根号)C 3 BB 3 图5C904590904545tan ,22==2tan tan 451sin sin sin 452C A B A BC A BC AC BC BC AC A BC A AB BC BC AB A ∠=︒∠=︒∠=︒-∠=︒-︒=︒====︒=====︒解:∵,∴Rt △ABC 中,∵∴又∵∴1.(2015•广东•第19题改编)如图,已知锐角△ABC,过点A作BC边的垂线交BC于点D,若BC =5,AD =4,tan∠BAD=34,求DC的长.2.(2016•广东•第21小题)如图,在Rt△ABC中,∠B =30°,∠ACB =90°,CD⊥AB交AB于D,以CD为较短的直角边向△CDB的同侧作Rt△DEC,满足∠E =30°,∠DCE =90°,再用同样的方法作Rt△FGC,∠FCG =90°,继续用同样的方法作Rt△HCI,∠HCI =90°,若AC =a,求CI的长.1.(2016•广东•第8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4,3),那么cosα的值是()A.34B.43C.35D.452.(2013•广东•第14题)在R t△ABC中,∠ABC=90°,AB=3,BC=4,则sinA=________.3. 如图,在△ABC中,30,45A B AC∠=︒∠=︒=,求AB的长.DB30°45°ACB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