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格式:docx
  • 大小:33.6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赤壁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部编版新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这篇课文既是一篇游记,又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的赋。作者用飘逸的文字、豁达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展示一幅夜游赤壁的静谧景色,通过与客人的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深思和对旷达态度的追求。

教学工具

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且对于问题的探讨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在情感上,作为高一学生,他们享受着人生非常快乐的时光,没有受过什么人生挫折,自然也没有办法去深刻的思考人生、渺小、短暂、永恒、变与不变这一系列相对深奥的问题,所以引导他们学好此文,把握好此文,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合作学习,体会文本的情感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2、探究主与客的关系,理解“客”作为特殊意象的作用

3、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

4、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5、了解士大夫的人生抉择及儒家底色

教学重难点

1、探究主与客的关系,理解“客”作为特殊意象的作用

2、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情景交融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到客是否是个特殊的意象,我们进过课后作业的形式探讨客的作用,大家的答案指向三个方向,请3位同学代表大家阐述答案

杨紫语:内心的孤寂郁闷是为什么?不知

与苏轼形成对比

李寒逸:苏轼是否消极?不消极

甘雅婷:客是另一个作者,与前两位同学不同。解决了自己什么难题?痛苦,为什么痛苦?不知道

总结:三位同学的共同点,都认为客能够做线索,但也有以下几个矛盾点(出示课件焦点)

二、确定课堂目标:从3位同学的阐述中得出问题的焦点

1、“客”的形象与“苏子”的形象的关系?客的悲伤是否是苏轼的悲伤?

2、苏轼有怎样的内心矛盾,跟客表述的完全一致吗?

3、“乐观豁达”是苏轼的天性,还是在开解客的过程中的自我救赎?

本堂课,我们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

三、探究过程

1、焦点1:客与苏子的关系?客的悲伤是否是苏轼的悲伤?

(1)首先分析客悲的源头?客人由乐转悲的转折点在哪里?

箫声

(2)箫声为何悲呢?

通过原文“倚歌而和之”……得出结论:客悲苏轼悲

(3)引申:客乐的时候呢?客为何乐?能找出直接抒发乐的句子吗?

饮酒乐甚客喜而笑

(4)练习:既然客悲而苏轼悲,那我们将这三个句子改写为“客因苏子而”,平板作答,拍照提交

讲解:客与苏轼同悲同喜,我们得出来苏子与客的关系“借客抒情主客合一”,客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就像江水明月一样表达了苏轼的悲情,在抒情层面上主与客融为一体,情和景融为一体。

(5)箫声之外还有哪里表现了客的悲伤?

第三自然段,客说……对,直抒悲情,考查大家对这一段的掌握,概括客悲的原因,选出下面属于客悲的原因的选项,可以多选哦。

(6)设置选择题,客悲的原因有:(平板作答多选题)

以下属于客悲的原因的选项是()

A人生短暂B个体渺小 C 生活凄苦

(平板统计答案出数据,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请学生回答原因)

2、焦点2:苏子有怎样的内心矛盾

客悲的原因就是苏轼悲的原因吗?(投票选择A一致 B 不一致)

(学生回答:不完全是,苏轼的悲是因为他被贬了;师:为什么,请你详细说说?生:苏轼与新党政见不合,新党在他的书信文章中找了不好的言论来冤枉他,将他关在了御史台监狱,皇上因为这件事把苏轼贬到了黄州)

(1)教师补充“乌台诗案”细节,被捕途中想自尽,狱中收到了130天通宵达旦的折磨,辱骂,殴打,被贬黄州不能离开,不能签署文件,没有收入和住所,相当于软禁,苏轼的危险并没有解除,此案牵连朝中39人,没有人敢与苏轼来往。家人因为害怕,烧掉了苏轼三分之二的诗文。

(2)如果是你遭遇了这样的困境,你会怎样做?请你揣度苏轼的心理,代表苏轼发言(3)总结内心矛盾,所以说苏轼如果继续做官,会有什么危险?如果台退隐不再做官,是否开心了呢?

生:不开心,不能实现自己做官的理想,苏轼在游赤壁时仍然“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就是作者的理想,说明作者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

师:谁能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句子:

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4)在这样的矛盾之下,苏轼是否像陶渊明一样,从此以后,归去归去,选择了放弃?我们用数据说话

学生进行《“大数据让你认识苏轼”调查报告》的汇报

(为了了解苏轼的生平,我们先发了“苏轼知多少”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反应,大家对苏轼并不是十分了解,说明了此报告的价值,我们利用百度词条和苏轼传整理了苏轼的生平,按年份填成excel,再利用excel的绘图工具做成了折线图,从这张图可知,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我们绘制了一张苏轼行走图,这张图表明苏轼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一生都在路上,但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他并没有消沉,在黄州时上书请求禁止溺婴陋习,在惠州时教化百姓,改善医疗条件,流放儋州市传导农业知识,教百姓凿井饮水,兴办教育,在杭州颖州扬州定州也为民办了很多事实,苏轼一生涉及门类繁多,并且每一项都做得非常成功。)

(5)总结:苏轼撑住了,从此以后杭州颖州定州惠州儋州,有他的地方就是百姓的乐土,在这些地方志中满载了苏轼对百姓的关切,他是皇上吗?不是,这块土地是他的吗?不是,百姓是他的亲人吗?不是,朋友呢?不是,他是个罪臣,一个自己生命岌岌可危,生活极其困苦的罪臣,后人都说苏轼过得不错,又是吃货又有诗和远方,可是不啊,他的诗中是不敢为人道的痛苦,远方是被流放的荒僻之地,至于吃呢?东坡肉的记载“‘富者不屑食,贫者不解煮”,他不过是把贫困痛苦的日子过出了诗意,是苏轼天生没有痛觉吗?

3、焦点3:“乐观豁达”是苏轼的天性,还是在开解客的过程中的自我救赎?(投票选择A 苏轼的天性B开解过程中的自我救赎)

请投票双方辩论,说明理由后由学生表演苏轼开解客的过程。

(1)分角色表演

(2)在苏轼开解客的段落中找出两组对比:变与不变,取与不取(苏轼用变与不变,取与不取两组对比,他与江水明月同变同不变,把痛苦放进了无限的时空中,烦恼就变小了。他取清风明月在自己心间,用自然忘记烦恼,将“苟非吾之所有”的名利放在了身外。)

自我开解之后的苏轼变得轻快了,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一点点对名利的向往,这之后,他超脱了,让他种地,他就开开心心的种地,让他当官,他就当个实实在在的好官。这是一场苏轼的自我救赎,他要保持理想,就必须要忍受官场的排挤和政治斗争的危险。

很多人都有这样艰难的抉择,比如说……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3)比较屈原与陶渊明,得出中国士大夫的“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

三、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苏子”和“客”的关系以及对苏子化解人生痛苦的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