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是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容,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进行探讨。
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谋求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相适应。
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具有鲜明思想内涵的篇章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接受思想教育的熏陶。
选择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感抒发等方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价值取向。
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可以适时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思想之间进行课堂引导。
针对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表达,由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思想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解读经典名著、传统文化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传说和命题作文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其中的思想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相关思政教育的活动设计。
通过语文作文、朗诵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式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和感受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而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推荐上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具有思想内涵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书籍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显得尤其重要。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指导,更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合格人才。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可围绕以下途径进行:一、学生在积累材料中渗透德育学生写作文时的材料积累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阅读书报收集材料,一是观察、感受生活时进行材料积累。
抓住了这两方面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便可使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首先,学生通过阅读书报收集材料既有来自课内的学习,也有来自课外阅读获取的。
因此,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素质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指导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
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今天仍需发扬光大;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令人钦佩。
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大江东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领会、吸收优秀作品的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的同时,独步洗涤自己思想上的尘埃。
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风云、。
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
了解世界格局、巴以和谈、伊拉克的战火、奥运会、“三个代表”等等。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这样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他们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他们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基本功,不会观察的人,必然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会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体现。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
作文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
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作文训练的一个很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一、在审题中,扣准题眼,确定德育导向审题是作文的关键。
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
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看待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教师不在审题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的话,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和肤浅性。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适当加以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
如果这第一步做好了,那么想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次习作中,我紧扣题眼“难忘”确定德育导向。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事是“难忘”的事?学生思考后回答:“1.‘难忘’的事,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而是总也忘不了的印象深的事。
2.必须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的好事。
3.写坏事也可以,从一件坏事中吸取教训,也是难忘的。
”让学生清楚“难忘的事”并没有具体规定写什么类型的事,但这件事不可以是平平淡淡的小事,一定是要在你的思想深处留下了烙印,给了你心灵上的启迪。
写这件事的目的,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个启示。
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方法探索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方法,以期给语文老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在语文课堂中有效渗透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往往是决定其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教师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写作活动,例如举办写作比赛、组织写作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选择有趣的话题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
这包括对写作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讲解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范文、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其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在语文课堂中,除了传统的作文形式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如诗歌创作、散文写作、写信等。
这些形式的写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全面地发展。
四、注重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在语文课堂中,写作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优秀的范文、进行作文赏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优秀作品的精华,提高其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借助阅读的材料,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创造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语文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作文教学的渗透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作文故事、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鼓励学生进行写作交流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推动学生的写作进步。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政教育则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能够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主要课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篇目,通过对这些篇目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国家、民族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比如《小兵张嘎》《雷锋的故事》等经典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诵读、分析、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爱国主义主题的作文,如《我爱我的国家》《我和我的祖国》等。
通过作文的写作,学生可以在语言文字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可以选用一些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价值观积极的优秀课文,如《茅盾文选》中的《春》《秋》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报道、科普读物等,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身边发生的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事迹和事物,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道德素养”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分析、朗读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授一些蕴含道德情感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通过对这些文学名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行和道德情感,从而感悟出正确的道德观念。
作文教学中渗透拓展式教学的几点尝试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是表达,是交流。
在写作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作文教学;指导;拓展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活动。
其本身就是一种拓展活动,要在作文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路、知识面、视野,必须把这一精神贯穿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环节之中。
现就在作文指导环节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谈一点粗略的做法。
作文指导是写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条件,但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不善于细致地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要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撷取有意义的主题,用新颖的笔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作文指导应恰如其分,做到引而不发,留有余地,重在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广泛联想、想象,而不宜指导太细、太泛。
作文指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宽学生的思路一定的情感总是由一定的情境所触发而产生的,创作欲望的产生也不例外。
因此,只有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学生才有创作欲望。
创设写作情境的做法有:1.幻想法即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况。
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我也曾在作文课上设计写一篇童话。
上课时,老师饶有兴趣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到一片美丽的森林里去”,师随手用粉笔勾勒出森林的空间。
确定了童话的背景,再和学生讨论,你们想在什么时间到这里玩?生回答:“春天、秋季、雪后的早晨……接着问:你们在这片森林都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描绘,教师填充上绿茵茵的草、红艳艳的花、清凉凉的水、唱着歌自由飞翔的小鸟……一切准备就绪。
”在这片森林中住着我们喜欢的童话角色,他们用自己的言行编织着有趣的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就去和他们见个面,把最有趣的故事写下来,好吗?”学生一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借题发挥。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线,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
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课是一个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作文题目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人生哲理,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社会热点、人生价值观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语文教学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以及国学经典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可以通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通过孔子、孟子等名人传记,让学生学习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思想精华;还可以通过《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讲解名人事迹、分析经典名著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小荷才露尖尖角》、《草房子》等课文,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人物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关于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人教版新课标作文教学既是作文知识的传授,又是语言艺术的演示,同时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
其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句、广博的内容、真切的情感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听之悦耳,品之悦心,思之悦神……抓住这一特点,根据所教内容和其特点,教师不着痕迹地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它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吸引住。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写作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但现如今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正在不断淡化。
面对如此现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痛心疾首的,但强行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又行不通。
因此,我巧借一系列作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
例如,在“庆国庆50周年”活动中,学校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制作了反映“家庭大变化、家乡大变化、祖国大变化”的展板。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切实从中受到教育,我让他们配合图片收集资料写作文,并向学生保证好文章会在全校展出。
学生一听说写好了会在全校展出,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满怀信心地去查找资料,了解祖国50年来的巨大变化。
结果,从学生的笔下流出了《我与爷爷比童年》《我家三次搬新房》《祖国在我心中》等文章,如他们在文中写道:“50年过去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草房变楼房,农村像城市,城市像花园,我们的祖国越来越漂亮。
再看看,我们身上穿的衣裳,餐桌上的饭菜……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写作文激起了对祖国变化的赞叹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二、在作文活动中贯彻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教育“志当存高远”,诸葛亮在留给其子孙的著作中写下了这句话。
的确,大千世界,浩浩尘寰,庸庸碌碌过一生的人不计其数,然而久经磨砺、矢志不渝,最终胜利的人也为数不少,这与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息息相关,每位成功者的历史上都书写着他们立志的高远。
的确,并非所有的大志都能如人所愿地实现。
尝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文如其人”“文品如人品”,文品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人品的高低。
在学生的作文中能看出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识,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问题和一些社会现象呢?下面我把我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抓住作文的命题环节进行思想教育
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基本是话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作文。
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路,影响着中心的确立。
因此教师的命题,可以结合社会、人生,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教学注入思想内容。
1.1结合社会命题。
针对社会现象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实质等命题,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
如以环保、互联网、现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开发、国家改革等命题来训练学生。
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理解社会、感悟社会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2结合人生命题。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内心情感、各种思考等,是个体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感恩意识、独立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敬业精神等。
2抓住作文的批改环节进行思想教育
作文评语是通过对学生作文的综合评判,用具体明白的语言,让学生明了每次作文的得失。
学生作文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而且是思想感情的流露,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写,勇于发表自已的见解。
他们的政治思想、理想情操,对社会的见解,对人生的态度,在作文中都表现得较为明显。
即使是同一作文题,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
所以,作文评语要讲究形式、内容兼顾,不能只单纯在写作技法上对学生作文的布局谋篇、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加以评价;同时还要在写作态度、文风文德、思想内容上给予启示,对于学生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的优点和长处,要用评语及时肯定。
例如:在以“高三的色彩”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时,由于高三学生学习较累,思想压力较大,有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黑色的高三》,文中写道:“我高三的色彩是黑色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我好像要被这无边的黑暗所吞噬……”我被学生的这种想法吓了一跳,我知道这个学生心里承受着太多的重压,这篇文章是他心里的一种真实反映,于是我在给他评语中写道:“老师很理解你目前的处境、你的压力,不要把高三看得如此恐怖,但你要调整好你的心态,把你的压力尽量看得淡些,然后轻松上阵。
你可以为自已制定一个计划,来化解这种压力……”这个学生拿到作文后,及时找到我,和我进行了交谈。
我帮他解除了心中的压力,
后来他各科都进步很快。
由此可见,评语要有针对性,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在用心和他们交谈,而不是只用笔,要及时帮他进行思想的疏导。
3利用教师的下水作文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的接触面与教师相比,毕竟是狭窄的,因此有些学生在文中反映出的思想性是不很深刻的,行文的技巧把握得也不是很好。
因此,教师在作文课上,不应只是一个旁观者、评论者,而应是一个参与者,利用自已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写出该话题的下水作文。
通过自已的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应具备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准,以及写作该话题的行文思路、布局谋篇的技巧等;通过自已的文章,激励学生勤读书、多看报以及注重对自已思想道德的培养;通过师生文章的对比,提高学生的对话题的把握和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认识。
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以民族振兴为目标,以广育良才为己任,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这课堂,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的栋梁。
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