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玉米产业体系地下害虫防治技术实施方案2012年
- 格式:doc
- 大小:19.13 KB
- 文档页数:4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29•【字号】黑政办发[2012]38号•【施行日期】2012.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2]38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2012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2012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的好形势,按照《2012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不动摇,以粮食主产市县为重点,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总抓手,立足抗灾夺丰收,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指导服务、责任落实、措施到位、考核奖励,千方百计促进全省粮食稳定增产。
(二)工作目标。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加高产粮食作物面积。
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分别达到9000万亩和53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5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调整到4000万亩以上,小麦面积稳定在6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到480万亩以上,确保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2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二、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一)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稳定粮食作物面积。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积极引导农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扩大玉米、水稻等耐旱和旱涝保收粮食作物。
青贮玉米可作为动物养殖的饲料,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较大。
根据平均市价,每亩青贮玉米在数百元,奶牛食用该类饲料,产奶量增加,肉牛则能实现快速增肥。
而在此种市场环境下,青贮玉米产业中,应运用科学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实现高产、高质。
本文主要以青贮玉米作物为主要探析对象,阐述其种植技术,包括选种、整地、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并探讨青贮玉米的基本病虫害防治方法,列举几种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青贮玉米种植技术1、选定玉米品种首先,种植人员需先明确青贮玉米和常见籽粒玉米的差别,前者相较于后者,在抗病、抗倒、持绿、产量、种植密度、发育周期等方面,都有超乎寻常的优势。
种植人员应当结合固化区域的农业环境、气候状态等,挑选合适的青贮玉米品种。
比如,将“持绿性”作为比较标准,这也是评估玉米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持绿性优秀的品种,口感更好,并可以保障生产效益、控制精料的使用量,使刈割周期加长。
应当了解的是,灌溉时间短、脱水速度快以及硬粒品种等条件,不适合种植青贮玉米。
其次,如果种植人员对青贮玉米的可用品种有较多了解,可直接采用国家审定推荐的品种,因其有较高的生产保障性,所选品种本身的抗病能力更高。
同时,还要防止使用没有通过专业审定的品种,这类玉米没有足够的试验数据支持,随意挑选生产,会提高农业活动的开展风险。
最后,根据生育期挑选玉米品种,如果生育期不适合,会对最后的产量及质量均有直接性的影响。
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有京九青贮16、大京九26等,可用地区是比较广泛的,各地需按照区域环境,合理挑选。
2、选地、整地、基肥青贮玉米植株普遍偏大,所以会对发育土壤环境有所要求,若要保障产量及品质,应当挑选合适的农田,要求地表形态比较平坦,不能选择低洼地块,以免形成长期积水,不容易排出,导致植株受涝。
另外,在地块土质方面,可种植土层要深厚、营养丰富、透气性佳、保水保肥效果好。
此外,青贮玉米不适宜采用连茬作业模式,可预防出现重大病虫害,如果要连茬种植,前茬应种植豆科品种。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地下害虫的防治地下害虫可在不同部位将幼苗咬断,是造成玉米缺苗断垄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治地下害虫的主要措施是种衣剂拌种和施用毒土;此外合理轮作和秋季深翻也有一定的效果。
1.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50%的辛硫磷1kg,对水25-30kg,拌种500kg的比例拌种。
也可用含有呋喃丹,辛硫磷等杀虫成分的种衣剂拌种处理。
没有拌种的玉米田可在播种后用50%的辛硫磷每亩0.20-0.25kg对水400—500kg顺垄灌根。
2.毒土或毒砂防治地下害虫50%的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0.5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细砂50kg,或50%甲胺磷1份,加适量水喷拌细砂土1000份,顺垄撒施在种子附近再覆土,或顺垄撒施在幼苗附近,每亩施用20-25kg。
3.敌百虫诱杀防治蝼蛄用90%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2.5-5kg,喷拌50kg玉米面配成毒饵;用2.5%敌百虫粉剂0.5kg,拌鲜草50kg制成毒草。
毒饵每亩用5kg,毒草每亩用15-20kg,于蝼蛄发生期,在傍晚撒在作物行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
二、玉米螟的防治玉米螟以幼虫蛀茎为害。
二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钻穿玉米叶卷,当心叶展开时,呈现整齐横列排孔。
幼虫蛀食玉米的雄穗、雌穗和茎秆,造成穗柄折断或雌穗下垂,并易遭风折。
幼虫还可蛀食籽粒,并引起籽粒腐烂变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1.物理防治秋收后至翌年春季化蛹前,对寄主的秸秆、根茬、穗轴、苞叶采取烧、铡、沤、封等方法进行处理。
2.赤眼蜂灭卵在玉米螟产卵始、初盛和盛期放赤眼蜂3次,每次每公顷放蜂15-30万头,每公顷设放蜂点75-150个。
3.利用白僵菌治螟在心叶期,将每克含分生孢子50-100亿的白僵菌拌颗粒10-20倍,撒入心叶丛中,每株1-2g。
在4月至5月间将剩余玉米秸秆堆放好,用土法生产的白僵菌粉按100-150g /m3,分层喷撒在秸秆垛内。
4.玉米心叶期防治以在心叶末期往喇叭口内投施颗粒剂效果最好。
玉米虫害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夏玉米发生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包括蛴螬、二点委夜蛾、地老虎等)、蓟马、粘虫、棉铃虫、玉米螟、蚜虫等。
一、危害特征:1、地下害虫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常造成缺苗断垅,特殊是蛴螬和二点委夜蛾等。
2、玉米蓟马的危害:蓟马危害一般在玉米出苗后1~2片叶即开头叮咬。
由于蓟马很小,只有针头大小,群众不便于发觉,至3~4片叶或4~5片叶时,危害症状表现较明显时,才急于防治。
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危害,心叶处危害更为严峻。
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裂,重者造成玉米苗顶部分叉,后期不能结穗。
3、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危害。
主要是危害叶片。
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苗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
二、防治方法: 1、地下害虫:(1)清除玉米苗根基四周的掩盖物。
准时清除玉米苗四周的麦秸和麦糠,削减二点委夜蛾适生环境,消退对其发生的有利条件。
一旦发生幼虫危害,准时清除田间囤聚在玉米苗基部的麦秸,后用药围棵保苗,可以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
(2)在玉米6叶期前,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施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
(3)毒饵诱杀。
用地茂或辛硫磷+菊酯类0.5公斤,拌棉仁饼粉或麦稃50公斤,对水到可握成团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放置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四周,不要撒到玉米上。
(4)撒毒土。
亩用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0~25公斤细沙土制成毒土匀称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四周,但要与玉米苗保持肯定距离。
2、蓟马、粘虫、棉铃虫等虫害: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50毫升加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2.5%氟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加40%毒死蜱乳油3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喷雾。
3、玉米螟:当心叶期或抽雄前后花叶率达10%时,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5kg拌细沙5~6kg制成毒土,每亩施4~5kg。
xxx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xxx县农业局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一、基本情况 (1)1、主要作物种植面积……………………………………2、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3、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情况………………………二、拟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概况…………………………三、项目实施内容…………………………………………1、总体设想………………………………………………2、建设目标………………………………………………3、建设内容………………………………………………四、经费预算……………………………………………五、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2、强化检查督导…………………………………………3、加强技术指导…………………………………………4、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5、搞好宣传总结……………………………………6、建立激励机制……………………………………六、附件…………………………………………………1、专业化组织注册登记证明……………………………2、2011年统防统治防治作业情况证明………………3、xxx县出台的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文件………4、当地统防统治专项资金扶持证明…………………2012年xxx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实施2012年山东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的通知》(鲁农财[2012]38号)的要求,为实施好xxx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主要作物种植面积xxx县地处鲁西南中部,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
冬季干寒、夏热多雨,秋季晴爽,春季多风,四季分明。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玉米病虫害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玉米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
以下是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病虫害防控前期工作1. 病虫害监测: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2. 病虫害防控技术咨询:加强技术咨询服务,向种植户提供防控技术指导,提高防控水平。
3.基地建设:建立病虫害防控试验基地,进行研究和示范,推广优良的病虫害防控技术。
二、病虫害防控技术1.生物控制: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等天然因素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物理控制:采取物理防治手段,如隔离、挡风、覆盖等方法,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侵害。
3.农药防治:在进行农药防治时,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4.病虫害防控措施的合理组合: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特点,制定综合防控措施,例如综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提高防控效果。
三、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管理1.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举办培训班和技术交流会,提高种植户和技术人员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
2.病虫害防控技术评价: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评价体系,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控策略。
3.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选择典型地区和田块进行示范,引导种植户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4.信息共享:建立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和推广经验,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减少农药使用,提高玉米生产的质量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应用,实现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控,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生活质量。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4.24•【文号】农办科[2012]33号•【施行日期】2012.04.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12]33号)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我部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广泛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
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部编制了《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3省1区1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责任专家高度重视,认真部署落实,细化行动方案,狠抓技术服务,务求取得实效。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部决定,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
具体方案如下:一、思路与目标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玉米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以黑龙江(含垦区)、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为重点区域,强化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和工程机械三大支撑,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科研教学单位、龙头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依靠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玉米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总体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122”的总体目标,即在东北地区近2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中,实现1亿亩玉米平均亩增产200斤以上,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玉米总生产能力比“十一五”时期平均增加200亿斤以上,辐射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
玉米地蛴螬防治的方法蛴螬与金针虫是危害玉米苗期的主要地下害虫,主要危害种子根部和根茎部位的一类害虫,又称土壤害虫。
不同地区发生程度和害虫种类又有较大差异。
当前使用的土壤杀虫剂,其杀虫作用主要是胃毒和触杀两种作用所致。
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防治方法主要以种子处理、撒毒谷(饵)、土壤处理、浇灌等为主。
(1)播种期防治。
没有用成品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45%辛吡乳油处理种子,药剂量为种子量的0.1%~0.2%。
先将药剂用种子重量10%的水稀释,然后喷于待处理的种子上,堆闷8~15 小时,使药液充分渗入种子后再播种;还可以用90%敌百虫0.5 千克,加水10 千克,拌玉米种子100 千克。
(2)玉米生长期防治幼虫(蛴螬)期防治灌根: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7.5 千克,加水11 250 千克,喷雾器去掉喷头顺垄或玉米植株均匀滴灌,对蛴螬、金针虫有特效;2.5%敌杀死乳油1 200倍液,45%辛吡乳油或25%辛吡乳油 3 000~4 500 毫升/小时平方米稀释液,90%敌百虫晶体500~800倍液浇灌在植株根部,每公顷用15 000 千克。
(3)成虫防治①用新鲜柳树枝条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喜食榆、杨、柳树的芽和叶片习性,5~6月为成虫羽化出土期,取60 厘米长的新鲜榆、杨、柳树枝条3~5根捆成1把,上午竖插于1∶50倍75%辛硫磷乳油、45%辛吡乳油稀释液中,浸泡5~6 小时,傍晚插在田内,每公顷插150~450把诱杀成虫,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化学药剂喷雾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在玉米幼嫩的花丝期可采用75%辛硫磷乳油、45%辛吡乳油、25%辛吡乳油1 000~1 500倍液、菊酯类农药3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也可在路旁的树林上喷施药液,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③糖醋液诱杀白星花金龟子利用白星花金龟子对糖醋液的趋性,糖1份、醋3份、水16份配制糖醋液,装在玻璃罐头瓶里(液不能过半),定点放在玉米田诱杀成虫;也可以用一个腐烂的苹果和50 毫升糖醋液加90%晶体敌百虫5 克,定点放在玉米田诱杀成虫,每天要注意检查,取出杀死的虫体,该法效果较为显著,可减少农药的费用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玉米地下害虫如何防治,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不可重茬种植玉米,以减少虫源的基数,同时要结合深耕工作进行灌溉,清除杂草,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的环境。
2、药物防治:耕地前用50%辛硫磷乳剂100毫升拌细炉渣15-25公斤,然后将其撒入种植地并耙进土壤,或用50%辛硫磷0.25公斤拌细土50-60公斤,将其撒在玉米苗的周围。
一、玉米地下害虫如何防治1、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虫害较严重的地区,不可重茬种植玉米,或避免与茄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虫源的基数。
(2)灌水深耕①春播前,结合深耕工作进行灌溉,同时将种植地里面的杂草清除,以破坏虫卵的滋生环境,减少虫口的基数。
②进行灌溉还能调节土壤的温湿度,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的环境,可使害虫的死亡率超过90%。
2、药物防治(1)土壤处理耕地前,用50%辛硫磷乳剂100毫升拌细炉渣15-25公斤,然后撒在种植地并耙入土壤,可灭杀蛴螬、金针虫。
(2)撒施毒土用50%辛硫磷0.25公斤拌细土50-60公斤,然后撒施于玉米苗的周围,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3)喷洒药剂①喷施50%辛硫磷8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用其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地面喷雾。
②若要防治蛴螬,可在菜叶中拌入敌百虫制成毒饵,然后进行诱杀。
③若要防治地老虎,可用30-40毫升2.5%敌杀死乳油兑水75公斤,日落后进行常规喷雾(茎叶要喷湿),连喷1-2次即可。
(4)灌根、喷雾防治金针虫,用辛硫磷或毒死蜱兑水灌根。
傍晚时分,可对幼苗及其周围的地面喷施菊酯类、有机磷等农药。
二、玉米地下害虫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1、小麦收获后收获小麦之后,将种植地里面的碎麦秸收集起来(打捆),或全部带出种植地,将其堆放在路旁沤制有机肥,以破坏二点委夜蛾的栖息场所,减少虫卵数量。
2、播种前播种前用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进行拌种,或用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
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地下害虫防治技术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为了适应玉米机械化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发展趋势,开发地下害虫轻简化高效防治技术已是当务之急。
本年度重点在靶标地下害虫的重发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效、低毒种衣剂和颗粒剂的田间试验示范,为最终形成适合玉米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关键地下害虫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二、研究任务
(一)实验内容
1、化学种衣剂
针对不同玉米生态区地下害虫的种类差异,以蛴螬、地老虎、金针虫、二点委夜蛾、弯刺黑蝽等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筛选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安全的中、低毒化学农药作为种衣剂主要组分,明确最佳剂量。
2、复合种衣剂
针对主要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弯刺黑蝽等,开发中、低毒化学农药和拮抗微生物菌剂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种衣剂2-3种,平均防效在60%以上。
3、化学农药颗粒剂
针对地下害虫,筛选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安全的多种中、低毒化学农药复配而成的新型颗粒剂1-2种,明确使用最佳剂量和施用技术。
化学农药颗粒剂对靶标病虫害防效稳定达到85%以上,需超过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品种的防效。
(二)供试材料
1.供试药剂:1)30%噻虫嗪+氟虫腈 2)5%酮·恶·蜱 3)11.6%酮·甲·溴 4)立克秀(当地常规种衣剂)5)颗粒剂
2.处理方法:种衣剂:10倍稀释复合种衣剂,每一斤种子拌300毫升经稀释的种衣剂,2-3小时后取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颗粒剂:穴施:每穴约2g颗粒剂,根据种植密度颗粒剂的用量分别为,5000株/亩:10kg颗粒剂;4000株/亩:8kg;3000株/亩:6kg.
行施:若为行施用,则每亩用量为10kg.
(1)1g制剂兑水2-3g,在与200g玉米种子拌种。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杨代斌) (2)1:50拌种 3)1:50拌种
田间试验设计三.
1、种衣剂和颗粒剂筛选试验:种衣剂包括复合种衣剂、化学种衣剂,颗粒剂包括化学农药颗粒剂。
选择历年发病生靶标病虫较重,不易积水地块为供试田。
供试品种为当地主栽的普通玉米品种或甜糯玉米品种(不易倒伏)为主,按照技术要求将种衣剂均匀包衣种子表面,自然干燥后播种。
颗粒剂按技术方案选将颗粒剂施入播种穴内,覆少许土,再播种。
在每个试验站安排:(1)种衣剂;(2)颗粒剂;(3)当地常规化学种衣剂;(4)对照(注意对照不要设在田块边际),每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设保护行,覆膜双垄种植,亩种植密度5000-5500株。
每个处理用地1亩,总用地面积约为3亩。
四田间试验调查
1、苗期调查
(1)出苗及生长调查:在玉米3-5叶期田间调查包衣的种子出苗和长势情况。
每个重复三点调
查,每点取1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40株,调查3个重复。
统计出苗率、植株高度,观察颜色。
蜡熟后玉米穂分别收获脱粒,记载产量。
采用DMRT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田间幼苗长势拍照。
表1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株高和根系的影响
种衣剂或播50%出苗日期出苗率(%) 株高(cm)根数根长(cm)
颗粒剂处种(月·日平差平差平异差异差异平异期理显均均显著均显均著著著显性值值值性值性性
(2)病虫害防效调查
苗期根腐病防效:在玉米3-5叶期前。
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1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40株,调查3个重复。
统计出苗率、病株率、防效。
田间防效拍照。
观察、记载病株样品,根部受害情况。
.
病害防效=[(对照病株率-处理的病株率)/对照病株率]×100%
地下害虫防效:在玉米3-5叶期前,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2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40株,调查3个重复。
调查虫害株率。
田间防效拍照。
虫害防效=[(对照受害株数-处理的受害株数)/对照受害株数]×100%
表3 地下害虫田间防治试验调查
种衣剂或颗粒剂虫口基数为害株数防效(%)
处理/100亩)(头/ 株平均值差异显著性
、成株期调查2 (1)茎腐病防效:株,调,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在成株期(乳熟期后)
104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个重复。
调查病株率、倒伏率,调查时可取样,切开病株茎基部,观察、并记录髓部组3查个10织的色泽。
田间防效拍照,拍照前各处理要插好处理的标签。
腊熟后每个重复随机取鲜穂测产。
100%
对照病株率]×/处理的病株率)-=[防治效果(对照病株率40()纹枯病防效:在乳熟期,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21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个重复。
调查病株率和病级,统计病情指数。
田间防效拍照,拍照前各处理要插株,调查3 个鲜穂测产。
10好处理的标签。
腊熟后每个重复随机取.
病情指数=[(病级株数×该病级代表数值)/(总株数×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100 病害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的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3)粗缩病调查
在玉米9~10叶期,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1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40株,调查3个重复。
调查病株率。
田间防效拍照,拍照前各处理要插好处理的标签。
防治效果=[(对照病株率-处理的病株率)/对照病株率]×100%
3、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某一区域每年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程度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因此如果靶标病害或虫害没有发生或发生很轻,可按要求调查对其它发生明显的病害或虫害的防效。
(2)如果发现种衣剂或颗粒剂除对靶标病虫害有防效,同时还可调查同一处理对其它病虫害的兼治效果。
(3)调查中如果各处理对病虫害无明显防效,但仍可观察各处理对其它逆境因子或隐性灾害(季节性干旱、低温冷害、冻害、后期高温、干热风、渍害、烂场雨、极端天气等)的控制效果。
小区规划图
A: 30%氟虫腈噻虫嗪+ 5%B:酮·恶·蜱立克秀C:
11.6%D:酮·甲·溴:颗粒剂E.
备注:玉米品种郑单958,两亩地用种量6kg。
播种时间:2010年5月16日
作物前茬:小麦
播种方式:人工点播机点播
栽培方式:地膜栽培
土壤状况:中等以上肥力
玉米栽培具体:行距55cm、株距20-24cm,亩种植量5000-5500株/亩。